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漆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刘冬梅 刁文彤 +2 位作者 孙雪言 亓希武 梁呈元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有4~12个内含子,编码517~628个氨基酸;除Glac14外,其余漆酶基因均含有信号肽;15个漆酶的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所有灵芝漆酶均含有Cu-oxidase、Cu-oxidase_2和Cu-oxidase_3保守结构域;Gllac1、Gllac8和Gllac10在菌丝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在营养生长阶段发挥重要作用;Gllac2、Gllac4、Gllac5、Gllac6、Gllac7、Gllac9、Gllac12和Gllac13在成熟子实体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可能与子实体的分化和成熟有关;Gllac3、Gllac11、Gllac14和Gllac15在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它们可能在灵芝整个发育阶段均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及开发应用漆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漆酶 基因克隆 子实体发育 表达水平
下载PDF
薄荷McZFP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晓薇 柏杨 +5 位作者 亓希武 于盱 房海灵 李莉 刘冬梅 梁呈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6,58,共13页
根据前期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薄荷(Mentha canadensis Linn.)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从薄荷中克隆到McZFP1,并进行了基因和蛋白质特性、组织表达、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以及转录自激活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薄荷McZFP1的开放阅读... 根据前期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薄荷(Mentha canadensis Linn.)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从薄荷中克隆到McZFP1,并进行了基因和蛋白质特性、组织表达、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以及转录自激活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薄荷McZFP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58 bp,编码185个氨基酸。McZFP1具亲水性,无跨膜结构域,属于不稳定蛋白,包含C2H2保守结构域,含有13个丝氨酸、3个酪氨酸和3个苏氨酸的磷酸化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McZFP1与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SsZFP7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cZFP1在薄荷不定根、茎、根状茎、幼叶、成熟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在根状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受150 mmol·L^(-1)NaCl、300 mmol·L^(-1)甘露醇、200μmol·L^(-1)脱落酸和200μmol·L^(-1)茉莉酸甲酯处理诱导表达。McZFP1定位于细胞核,无转录自激活活性。综上所述,薄荷McZFP1在不同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参与调节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锌指蛋白(ZFP)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亚细胞定位 表达
下载PDF
蒲公英TmRAV1基因克隆及其响应脱落酸信号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志清 亓希武 +5 位作者 房海灵 于盱 李莉 柏杨 刘群 梁呈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8,共12页
根据脱落酸处理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转录组数据,在蒲公英中克隆获得1个编码RAV转录因子的基因序列,命名为TmRAV1。TmRAV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26 bp,编码342个氨基酸。TmRAV1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8229,... 根据脱落酸处理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转录组数据,在蒲公英中克隆获得1个编码RAV转录因子的基因序列,命名为TmRAV1。TmRAV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26 bp,编码342个氨基酸。TmRAV1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8229,理论等电点为pI 9.20。TmRAV1为不稳定蛋白,具有亲水性,没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含有44个磷酸化位点。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mRAV1与莴苣(Lactuca sativa Linn.)LsRAV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一致性为85.88%),具有高度保守的AP2和B3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mRAV1与其他5种植物的RAV转录因子聚在一起。TmRAV1在蒲公英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根和花。TmRAV1受100μmol·L^(-1)脱落酸和250 mmol·L^(-1)NaCl的显著诱导。TmRAV1能够显著上调脱落酸敏感型转录因子基因TmAREB1的表达。TmRAV1是核定位转录因子,与脱落酸信号核心蛋白家族成员TmSnRK2.6互作。综上所述,蒲公英TmRAV1响应脱落酸等多种信号,其编码蛋白与TmSnRK2.6互作,并调控TmAREB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TmRAV1 基因克隆 表达 脱落酸信号响应
下载PDF
金银花光形态建成因子LjCOP1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宛燕 周晓春 +5 位作者 房海灵 林沂 亓希武 于盱 陈泽群 梁呈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0-1299,共10页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合成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COP1 E3连接酶是光信号转导的分子开关。该研究基于金银花转录组数据库,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克隆得到LjCOP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结...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合成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COP1 E3连接酶是光信号转导的分子开关。该研究基于金银花转录组数据库,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克隆得到LjCOP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包含13个外显子,编码区(CDS)长度为2034 bp,编码677个氨基酸残基。多序列比对显示,LjCOP1与其他植物COP1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均包含环形锌指结合域、卷曲螺旋形和WD40重复序列等特殊结构域。基于SWISS-MODEL对金银花LjCOP1基因进行的蛋白结构预测显示其与拟南芥AtCOP1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层面高度保守。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LjCOP1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大量激素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和胁迫响应元件。系统发生分析表明,LjCOP1与莴笋LsCOP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表达模式分析显示,LjCOP1在金银花不同部位及花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且在叶中高量表达。与黑暗条件相比,白光下LjCOP1基因表达丰度最高,且对黑暗转蓝光响应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LjCOP1基因 表达模式
下载PDF
无花果 FcCaM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5
作者 聂菲 房海灵 +4 位作者 刘慧萍 亓希武 于盱 李莉 梁呈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基于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基因组数据克隆到5个FcCaM基因,这5个FcCaM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47~453 bp,编码148~150个氨基酸,含有1或3个内含子,且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5个FcCaM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6847.67~17039.07,... 基于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基因组数据克隆到5个FcCaM基因,这5个FcCaM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47~453 bp,编码148~150个氨基酸,含有1或3个内含子,且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5个FcCaM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6847.67~17039.07,理论等电点为pI 4.00至pI 4.12,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619~-0.385,三级结构均为哑铃状,并具有4个可与Ca^(2+)结合的EF-hand结构域,并且,FcCaM1和FcCaM2的基本理化性质完全一致。系统进化树显示5个FcCaM聚在2个分支中,其中,FcCaM1和FcCaM2聚在一个分支中,FcCaM3、FcCaM4和FcCaM5聚在另一个分支中,且FcCaM4和FcCaM5聚在同一亚支中。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5个FcCaM基因的启动子区含有多种激素、光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FcCaM1、FcCaM2和FcCaM5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FcCaM3和FcCaM4定位于细胞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表明:总体上,FcCaM1和FcCaM2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4℃)、干旱(质量体积分数30%PEG6000)、光照(暗适应9 h后持续光照)和激素(100μmol·L^(-1)脱落酸)处理下升高;FcCaM3、FcCaM4和FcCaM5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干旱和脱落酸处理下升高(FcCaM4在脱落酸处理下的表达水平除外),在光照处理下降低。综上所述,无花果FcCaM蛋白序列较为保守,FcCaM基因可参与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和光响应过程,并受脱落酸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钙调蛋白 基因克隆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灵芝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基因GlDyP1和GlDyP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刁文彤 刘冬梅 +7 位作者 亓希武 房海灵 于盱 李莉 柏杨 刘群 陈泽群 梁呈元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9,共10页
该研究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ZJ-1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探究灵芝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e-decolorizing Peroxidase,DyP)基因潜在的作用。该研究克隆得到了灵芝DyP基因GlDyP1和GlDyP2,编码框长度分别为1488... 该研究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ZJ-1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探究灵芝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e-decolorizing Peroxidase,DyP)基因潜在的作用。该研究克隆得到了灵芝DyP基因GlDyP1和GlDyP2,编码框长度分别为1488 bp和1461 bp,分别编码495和486个氨基酸。通过qRT-PCR分析,GlDyP1和GlDyP2在菌丝阶段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它时期,表明这两个基因有可能在菌丝阶段参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在不同基质培养和不同染料诱导的条件下,对灵芝GlDyP酶活进行了测定,同时对GlDyP1和GlDyP2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基质中培养,木屑中酶活最高,达到7330 U/L;经不同染料诱导,在甲基橙染料诱导下酶活最高,达到1466 U/L;GlDyP1在花生壳中的表达量最高,是木屑的6.5倍;GlDyP2在木屑中的表达量最高,是其余基质的2倍左右;GlDyP1和GlDyP2分别在活性黑5和台盼蓝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8倍和3.7倍。以上结果表明GlDyP可参与灵芝对木质纤维素和染料的降解,为探究灵芝GlDyP的生理功能和开发GlDyP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桑树花青素合成酶(ANS)基因的克隆及在2种果色桑树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亓希武 帅琴 +3 位作者 范丽 曾其伟 向仲怀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3,共9页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末端的关键酶,催化无色花色素到有色花色素的转变。从广东桑品种粤椹大10中克隆得到一条ANS序列,其ORF为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1 kD,等电点...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末端的关键酶,催化无色花色素到有色花色素的转变。从广东桑品种粤椹大10中克隆得到一条ANS序列,其ORF为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1 kD,等电点为5.62,具有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的保守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表明物种间的ANS序列高度保守,系统进化树中桑树ANS与芍药科、芸香科、葡萄科等植物的同源序列聚在一个类群上。RT-PCR检测桑树ANS在结紫色果的粤椹大10的幼叶和桑椹中特异性表达,并且随着果色加深其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在结白色果的桑品种珍珠白的幼叶和桑椹中检测不到ANS的表达,暗示桑树ANS在桑椹的颜色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花青素合成酶 基因克隆 序列特征 表达特征 果色
原文传递
金银花肌动蛋白基因LjActin的克隆及在花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亓希武 徐道华 +3 位作者 于盱 房海灵 李维林 梁呈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90-94,共5页
本研究在药用植物金银花中克隆得到1条肌动蛋白(Actin)基因序列,命名为Lj Actin(Gen Bank登录号:KY114518)。序列分析表明其全长1536 bp,其中编码框1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41.7 k Da,理论等电点为5.31。序列比对结果... 本研究在药用植物金银花中克隆得到1条肌动蛋白(Actin)基因序列,命名为Lj Actin(Gen Bank登录号:KY114518)。序列分析表明其全长1536 bp,其中编码框1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41.7 k Da,理论等电点为5.31。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金银花的Actin和其它植物的Actin在序列上高度保守。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的Actin与拟南芥的At ACT7和水稻的Os ACT2聚为一支。RT-PCR结果显示Lj Actin在金银花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中表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肌动蛋白 基因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HS-SPME-GC-MS法测定不同发育期无花果果实的挥发性成分
9
作者 聂菲 宛燕 +4 位作者 曾杰 房海灵 梁呈元 亓希武 卞玉良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7期197-202,共6页
为明确无花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趋势,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技术测定不同发育期无花果果实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 为明确无花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趋势,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技术测定不同发育期无花果果实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无花果果实中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类、醛类、烷烃类、醇类和香豆素类等,其中烯类物质相对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减少,醛类物质随着果实成熟先增加后减少;烯类物质在幼果Ⅰ期含量最高,在完熟期仅为0.13%,醛类物质在转红期含量最高(65.51%)。6个发育期果实中共同挥发物有11种,相对含量排名前5的挥发物为苯甲醛、α-布藜烯、石竹烯、7-羟基-3-(4-甲氧基苯基)香豆素和4-烯丙氧基香豆素。本研究结果可为无花果生产中香气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发育期
下载PDF
金银花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被引量:2
10
作者 亓希武 于盱 +1 位作者 梁呈元 李维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6年第2期7-9,24,共4页
目的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对金银花栽培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繁殖、中耕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病虫害防治、采收等一系列过程开展研究,制定了金银花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关键词 金银花 规范化生产 操作规程
下载PDF
金银花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亓希武 林沂 +3 位作者 陈泽群 房海灵 仇丽云 梁呈元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金银花是一种重要的大宗中药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广泛。金银花主要以其干燥花蕾入药,花蕾产量和品质与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检测了金银花花发育过程中3种内源激素IA... 金银花是一种重要的大宗中药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广泛。金银花主要以其干燥花蕾入药,花蕾产量和品质与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检测了金银花花发育过程中3种内源激素IAA、ABA和GA_(3)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IAA质量浓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并持平的变化趋势,其含量的持续增加促进了花的发育;ABA和GA_(3)的质量浓度在白蕾期到金花期的过程中迅速上升,说明高质量浓度的ABA和GA_(3)促进开花过程。3种激素的平衡在不同发育阶段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IAA/ABA比值的升高有利于花蕾初期的发育,而其比值的下降则促进花蕾后期的发育和开花过程;IAA/GA_(3)和ABA/GA_(3)比值的升高促进花蕾的发育和开花,而其比值的下降可能促进了花色由白转黄和衰老过程。该研究对揭示植物内源激素调控金银花花发育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花发育 IAA ABA GA_(3)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桃胶多糖脱蛋白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亓希武 房海灵 +2 位作者 陈泽群 梁呈元 吕寒 《现代食品》 2021年第8期104-107,共4页
在桃胶多糖的制备工艺中,脱蛋白是提高桃胶多糖纯度和品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Sevage法、TCA法、木瓜蛋白酶法和盐酸法对桃胶多糖的脱蛋白效果。结果表明,Sevage法为桃胶多糖脱蛋白的最佳方法... 在桃胶多糖的制备工艺中,脱蛋白是提高桃胶多糖纯度和品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Sevage法、TCA法、木瓜蛋白酶法和盐酸法对桃胶多糖的脱蛋白效果。结果表明,Sevage法为桃胶多糖脱蛋白的最佳方法,当脱蛋白4次时,蛋白脱除率为89.64%,多糖保留率为8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 桃胶多糖 脱蛋白
下载PDF
桃胶水解及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亓希武 陈泽群 +2 位作者 房海灵 梁呈元 吕寒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1期44-46,73,共4页
为探寻桃胶脱色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桃胶水解及脱色工艺。结果表明,桃胶碱水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85℃,水解液pH值11.3,水解4h,但3个因素对桃胶水解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桃胶脱色过程中影响脱色率的3个因素... 为探寻桃胶脱色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桃胶水解及脱色工艺。结果表明,桃胶碱水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85℃,水解液pH值11.3,水解4h,但3个因素对桃胶水解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桃胶脱色过程中影响脱色率的3个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脱色温度>脱色剂浓度>脱色时间,3个因素对桃胶脱色程度的影响均显著,最优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50℃,过氧化氢浓度1.5%,脱色5h,脱色率可达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 多糖 水解 脱色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BmHP2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碧朗 李玉欣 +2 位作者 亓希武 向仲怀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9-424,共6页
丝氨酸蛋白酶参与昆虫对抗入侵病原体及保护受伤组织的黑化反应。为了探讨家蚕黑化反应过程中丝氨酸蛋白酶在酚氧化酶原前体级联体系的作用,克隆了家蚕的一个新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命名为BmHP21(GenBank登录号:JF431073)。该基因由1 23... 丝氨酸蛋白酶参与昆虫对抗入侵病原体及保护受伤组织的黑化反应。为了探讨家蚕黑化反应过程中丝氨酸蛋白酶在酚氧化酶原前体级联体系的作用,克隆了家蚕的一个新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命名为BmHP21(GenBank登录号:JF431073)。该基因由1 23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410个氨基酸。通过SMART网站预测蛋白结构显示BmHP21包括一个clip结构域和一个胰蛋白酶结构域。BmHP21蛋白和烟草天蛾Ms-HP21的氨基酸序列有55%的相似性,推测BmHP21在家蚕黑化反应中起着激活酚氧化酶原前体激酶(PPAE)的作用。RT-PCR检测结果表明,BmHP21在家蚕大部分组织包括脂肪体中都有表达,其mRNA转录几乎贯穿于整个家蚕的幼虫、蛹和成虫发育阶段,推测BmHP21除了参与黑化反应外,还有其它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黑化反应 丝氨酸蛋白酶 基因克隆 蛋白结构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BmHP1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玉欣 亓希武 +2 位作者 韩琦 徐云敏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4-821,共8页
家蚕受到外源微生物侵染或损伤时,前酚氧化酶原级联反应中的起始丝氨酸蛋白酶会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产生黑色素。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家蚕前酚氧化酶原级联反应起始丝氨酸蛋白酶——血淋巴蛋白酶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mHP14(... 家蚕受到外源微生物侵染或损伤时,前酚氧化酶原级联反应中的起始丝氨酸蛋白酶会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产生黑色素。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家蚕前酚氧化酶原级联反应起始丝氨酸蛋白酶——血淋巴蛋白酶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mHP14(GenBank登录号:JQ954757)。BmHP14 cDNA全长2 508 bp,开放阅读框为2 013 bp,编码67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71 kD,等电点5.09,N端17个氨基酸预测为信号肽序列。多重序列比对显示BmHP14与烟草天蛾HP14的相似度很高,达到57%;分子进化树中二者也聚为一支。RT-PCR分析表明,BmHP14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脂肪体、马氏管、精巢、卵巢、表皮、血细胞、头部均有表达,其中以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以黑胸败血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球孢白僵菌注射侵染家蚕5龄第3天幼虫,Real-time PCR检测显示在受到病菌侵染后,幼虫脂肪体中的BmHP14表达上调。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BmHP14在家蚕体液中以前体和成熟体的形式共同存在。研究结果提示,BmHP14是家蚕前酚氧化酶原级联反应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氨酸蛋白酶 血淋巴蛋白酶HP14 基因克隆 序列特征 组织表达谱 诱导表达
原文传递
金银花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房海灵 于盱 +2 位作者 亓希武 梁呈元 李维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45-50,共6页
综合国内外对金银花的相关研究,对金银花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遗传多样性、品质评价及遗传育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银花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育种
下载PDF
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尚庆文 于盱 +4 位作者 梁呈元 亓希武 房海灵 巢建国 李维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GB/T 8314—2002茶-游离氨基酸测定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氨基酸含量,记录金银花的外观、水浸出物、酸不...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GB/T 8314—2002茶-游离氨基酸测定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氨基酸含量,记录金银花的外观、水浸出物、酸不溶性灰分和总灰分。结果:微波杀青后低温干燥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外观性状,经微波杀青低温干燥处理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绿原酸、木犀草苷和氨基酸含量之和最高(P <0. 05),微波杀青低温干燥的总灰分均较低(P <0. 05)。结论:微波杀青低温干燥法是合适的金银花加工方法,值得在种植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加工 绿原酸 木樨草苷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桑树阿槐酸5-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丽 亓希武 +4 位作者 曾其伟 祝娟娟 王旭伟 向仲怀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12,共9页
阿槐酸5-羟化酶(ferulic acid 5-hydroxylase,F5H)是催化S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为研究桑树F5H对S木质素合成的影响,从野生川桑中克隆得到一个阿槐酸5-羟化酶基因,命名为MnF5H(GenBank登录号:KC152637)。该基因ORF为1 515 bp,编码504个... 阿槐酸5-羟化酶(ferulic acid 5-hydroxylase,F5H)是催化S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为研究桑树F5H对S木质素合成的影响,从野生川桑中克隆得到一个阿槐酸5-羟化酶基因,命名为MnF5H(GenBank登录号:KC152637)。该基因ORF为1 515 bp,编码50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56.77 kD,等电点6.45,具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中,MnF5H蛋白与来源于桑科构属的光叶楮的同源蛋白聚在一起,表明阿槐酸5-羟化酶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到MnF5H基因在木质化的桑树根部高量表达,暗示该基因与木质素的形成密切相关。在烟草中超量表达MnF5H基因,经组织化学染色发现S木质素合成增加,G木质素合成减少,但木质素总含量基本不变。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控制S木质素的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阿槐酸5-羟化酶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忍冬在江苏地区引种栽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盱 梁呈元 +2 位作者 亓希武 刘艳 李维林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60-163,共4页
以忍冬不同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在江苏地区生长后植物形态和开花特性,以期为江苏地区忍冬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忍冬各品种间枝条、叶、花、苞片等主要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金丰1号"、"四季树形&qu... 以忍冬不同品种为试材,研究其在江苏地区生长后植物形态和开花特性,以期为江苏地区忍冬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忍冬各品种间枝条、叶、花、苞片等主要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金丰1号"、"四季树形"及"山东红银花"在江苏地区栽培后各生物学性状表现良好,生态适应性强,筛选出的优良种质可在江苏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形态 开花 特性
原文传递
金银花不同种质资源在江苏地区引种栽培后的绿原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盱 尚庆文 +4 位作者 亓希武 房海灵 梁呈元 刘艳 李维林 《宁夏农林科技》 2015年第12期99-101,共3页
[目的]为江苏地区金银花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银花不同种质资源和不同花期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江苏地区引种栽培后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结果]金银花绿原酸含量随花蕾发育显著下降;引种栽培后不同... [目的]为江苏地区金银花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银花不同种质资源和不同花期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江苏地区引种栽培后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结果]金银花绿原酸含量随花蕾发育显著下降;引种栽培后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绿原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金银花种质资源在江苏南京地区引种栽培后其大白期花蕾绿原酸含量均能符合国家药典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引种 绿原酸 H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