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端按压法治疗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王红杰 谢克波 +6 位作者 孟达 李论 王法利 井伽因 戴禹润 于海川 张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末端按压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推拿科收治的80例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推拿治疗组(观察组)和外用扶他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 目的研究末端按压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推拿科收治的80例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推拿治疗组(观察组)和外用扶他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定期复诊、复查,分析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WOMAC评分、ROM、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第1次随访及第2次随访时,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ROM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按压法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且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末端 按压法
下载PDF
拇指点按法在髌骨张腱末端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井伽因 王红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观察髌骨张腱末端病采用拇指点按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髌骨张腱末端病患者7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扶他林外用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采用拇指点按法治疗,... 目的 观察髌骨张腱末端病采用拇指点按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髌骨张腱末端病患者7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扶他林外用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采用拇指点按法治疗,两组均辅以功能练习。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HSS膝关节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6.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SS膝关节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HSS膝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髌骨张腱末端病采用拇指点按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拇指点按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张腱末端病 拇指点按法 扶他林 功能练习
下载PDF
坐、卧位两种体位下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王红杰 姬锋 +3 位作者 李论 孟达 王法利 井伽因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5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坐、卧位两种体位对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卧位治疗组(试验组)、坐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每周一、周四(或周二、周五)各治疗1次,共治疗8周。于治疗期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 目的研究坐、卧位两种体位对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卧位治疗组(试验组)、坐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每周一、周四(或周二、周五)各治疗1次,共治疗8周。于治疗期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通过《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肩周炎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判断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肩关节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愈17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与坐位治疗相比,卧位下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手法 体位 中医
下载PDF
改良斜扳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4
作者 王红杰 姬锋 +3 位作者 孟达 井伽因 李论 王法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斜扳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科室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120例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斜扳手法治疗组),对照组(传统斜扳手法治疗组),每组各60... 目的观察改良斜扳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科室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120例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斜扳手法治疗组),对照组(传统斜扳手法治疗组),每组各60例。记录就诊当天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评分,疗效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记录各项效果人数及有效率。将上述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观察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改良斜板手法临床效果较传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关节紊乱 手法治疗 改良斜扳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