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长城系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1
作者 刘刚 杨文敬 +7 位作者 井向辉 白海峰 时保宏 孙亚平 任军峰 潘星 张建伍 魏嘉怡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60,共17页
中元古代长城系是鄂尔多斯盆地第一套沉积盖层,分布范围广,研究与勘探程度较低。利用野外露头、风险探井PT1井等钻井成果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长城系地层对比与展布、沉积和烃源岩特征等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自下而上主要发... 中元古代长城系是鄂尔多斯盆地第一套沉积盖层,分布范围广,研究与勘探程度较低。利用野外露头、风险探井PT1井等钻井成果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长城系地层对比与展布、沉积和烃源岩特征等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自下而上主要发育熊耳群、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和洛峪口组5段层组;在不同裂陷槽具有不同的展布特征,在晋陕裂陷槽,长城系发育熊耳群、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和洛峪口组;定边裂陷槽发育熊耳群、白草坪组和北大尖组;贺兰裂陷槽仅发育北大尖组。长城系以半深海—浅海—滨岸—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期间发育潮坪沉积。熊耳裂谷及盆地次级裂陷槽的多口探井均在崔庄组发现有效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52%,R_(o)平均为2.32%,具有规模生烃的成藏潜力;盆地热演化模拟表明,崔庄组烃源岩于二叠世中期R_(o)达到0.5%时进入成熟阶段,早白垩世晚期R_(o)达到2.0%时进入生干气阶段。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烃源岩与储层源储配置良好,可以形成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优选定边裂陷槽、晋陕裂陷槽两个勘探目标,为盆地深层天然气“向源”勘探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元古界 长城系 崔庄组 沉积相 烃源岩 勘探前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储层沥青地质特征及来源分析
2
作者 黄军平 井向辉 +3 位作者 张艳 李涵 张雷 李相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4-3148,共15页
本文通过对储层沥青的分布、含量、岩石学特征、成熟度、元素组成、生物标志物、同位素等的研究,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储层沥青的地质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寒武系储层沥青富集程度较高,多呈条带状和环状,赋存于微裂缝、粒间和溶蚀... 本文通过对储层沥青的分布、含量、岩石学特征、成熟度、元素组成、生物标志物、同位素等的研究,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储层沥青的地质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寒武系储层沥青富集程度较高,多呈条带状和环状,赋存于微裂缝、粒间和溶蚀孔隙中。具有清晰的边界,高热演化程度(等效镜质组反射率值为1.35%~3.48%),高C原子组成的地质特征,为热裂解的焦沥青成因。寒武系储层沥青具有明显C_(27)规则甾烷优势、C_(23)三环萜烷及植烷优势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还原环境,来源于低等藻类。较高三环萜烷/藿烷和较低藿烷/甾烷比值,表明其为海相成因。寒武系储层沥青中较高三芳甲藻甾烷参数(三芳甲藻甾烷/(C_(30)3-甲基-24-乙基三芳甾烷+三芳甲藻甾烷))和(C_(26)+C_(27))/C_(28)三芳甾烷比值,与东坡组烃源岩分布特征最为相似。此外,有机碳同位素和相似Rb/Sr、Zn/Co和Cu/Sr分布特征,进一步证实了盆地南缘和东缘寒武系储层沥青主要来源于东坡组烃源岩,即东坡组海相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已经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东缘运聚并成藏,寒武系原生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较大,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沥青 地质特征 沥青来源 寒武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形成环境、成烃生物及岩矿特征
3
作者 包洪平 黄正良 +4 位作者 郭玮 王前平 井向辉 王刚 刘建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6-711,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发育与盆地本部奥陶系沉积特征截然不同的沉积层,其中西缘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发育较好的海相烃源岩层。近期,通过对该套烃源岩形成的构造—沉积环境、成烃生物特征及烃源岩层岩矿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有利烃...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发育与盆地本部奥陶系沉积特征截然不同的沉积层,其中西缘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发育较好的海相烃源岩层。近期,通过对该套烃源岩形成的构造—沉积环境、成烃生物特征及烃源岩层岩矿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有利烃源岩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沉积水体不断加深的构造沉积背景,其中沉积水体能量较弱,陆源碎屑注入相对较慢的半深水斜坡环境最有利于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2)西南缘奥陶纪虽然生物类型多样,种群繁盛,但能形成重要烃源岩层的母源生物(生烃母质)却多以浮游生物、疑源类(微体藻类)及蓝细菌为主,相对还原的介质环境和适宜的沉积埋藏速率对有机质的有效保存也起重要的控制作用;3)X-衍射物相分析及扫描电镜等微观研究显示,主力烃源层段所谓“泥页岩层”的造岩矿物类型仍以石英、长石类为主,次为伊利石类黏土矿物与碳酸盐矿物,少量黄铁矿等;黏土矿物及黄铁矿含量与有机质丰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 奥陶系烃源岩 成烃生物 乌拉力克组 岩矿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龙背斜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4
作者 何登发 邹松 +5 位作者 于波 包洪平 毛丹凤 魏柳彬 井向辉 石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2-624,共13页
研究克拉通内构造变形对于揭示克拉通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应用钻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资料,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龙背斜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黄龙背斜发育在渭北隆起东端... 研究克拉通内构造变形对于揭示克拉通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应用钻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资料,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龙背斜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黄龙背斜发育在渭北隆起东端,是一长18 km、宽15 km的短轴状背斜,地层起伏幅度达200 ms;黄龙背斜自长城系往上至三叠系均具有相似的背斜形态;它是在燕山期基底断层复活而形成的断层传播褶皱背斜;黄龙背斜区内东西向与南北向剖面控制的缩短分别为70 m和90 m,缩短量较小,指示该部位处于燕山期冲断变形的前锋部位,变形即将终止。黄龙背斜响应于周缘构造边界挤压作用,是克拉通内部的基底正断层反转而在沉积盖层形成的褶皱背斜,因地层能干性差异发生了分层剪切。黄龙背斜是一个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背斜 构造几何学 构造运动学 克拉通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
下载PDF
中条山地区二叠系含煤岩系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沉积学制约
5
作者 吴芳 李振宏 +3 位作者 井向辉 寇琳琳 杜壮 刘博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4,共18页
【目的】沉积盆地中碎屑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变化与源区的隆升剥蚀过程紧密相关。华北克拉通南缘作为中国大陆的主要构造单元,拥有二叠纪较为完整的地质记录,中条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汾渭地堑系核心部位,物源主要指向华北克拉通南缘... 【目的】沉积盆地中碎屑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变化与源区的隆升剥蚀过程紧密相关。华北克拉通南缘作为中国大陆的主要构造单元,拥有二叠纪较为完整的地质记录,中条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汾渭地堑系核心部位,物源主要指向华北克拉通南缘及相邻的秦岭造山带,是研究二叠纪时期秦岭造山带及相邻地区构造演化过程的理想场所。【方法】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地区米汤沟剖面二叠系山西组潮坪-潟湖相含煤岩系及其上覆下石盒子组冲积扇-河流相沉积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系统开展沉积物源对比示踪,综合讨论了沉积物源与源区构造作用的相互耦合关系。【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二叠系山西组潮坪-潟湖相含煤岩系碎屑锆石年龄序列具有297、327、443、921、969、1 826、1 990、2 272、2 443 Ma 9个主要峰值;下石盒子组冲积扇-河流相沉积碎屑锆石年龄序列具有305、1 755、1 882、2 284、2 490 Ma 5个峰值,缺少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碎屑锆石年代记录。分析认为二叠系山西组含煤岩系物源主要来自于北秦岭-华北克拉通南缘构造带,下石盒子组沉积物源仅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构造带。二者的沉积物源差异响应了早中二叠世华北板块与秦岭-大别板块的相互作用过程,显示构造活动自南向北逐渐迁移。早二叠世早中期,华北南缘整体隆升幅度较低,北秦岭构造带的物源能够进入中条山地区;早二叠世晚期至中二叠世早期,由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快速抬升,隆升幅度较大,阻隔了南部的北秦岭物源,导致中条山地区不再接受北秦岭的物源供给。研究成果从沉积学角度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及相邻秦岭造山带在二叠纪时期的构造活动过程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锆石年代学 华北克拉通 秦岭造山带 沉积物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不整合面构造-沉积响应及其成因演化
6
作者 韩骁宇 张成弓 +3 位作者 井向辉 付斯一 苏中堂 刘子铭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9-726,744,共19页
许多大型油气藏的发现都与不整合面密切相关。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发育有一个不整合面,许多学者称之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对于马家沟组底部油气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野外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取样,... 许多大型油气藏的发现都与不整合面密切相关。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发育有一个不整合面,许多学者称之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对于马家沟组底部油气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野外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取样,结合显微薄片、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不整合面的识别标志、平面分布和成因演化进行讨论。研究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岩性发生了明显突变,不整合面之上为马家沟组含角砾白云岩、白云质石英砂岩或泥质白云岩,不整合面之下为亮甲山组含燧石条、结核的白云岩,或寒武系顶部含溶孔粉-细晶白云岩,多为平行不整合。盆地内地层的缺失程度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强弱,整体来看怀远运动在盆地呈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征。不整合面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雏形期:张夏组和三山子组沉积期盆地中部隆起,隔绝东西海域,奠定了不整合面的雏形;生长期:冶里—亮甲山组沉积期盆地大部分区域隆起,下伏地层暴露剥蚀,不整合面基本形成;消亡期:马家沟组沉积期海平面上升,海相沉积物覆盖于不整合面之上,形成了不同地层接触的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早古生代盆地南部受到了秦岭洋板块的俯冲,导致盆地南部抬升遭受剥蚀;二是该时期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导致了海水逐渐退出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怀远运动 不整合面 马家沟组底部 构造-沉积响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风险勘探领域油气成藏认识新进展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6
7
作者 席胜利 刘新社 +9 位作者 任军峰 刘刚 张才利 惠潇 赵伟波 王红伟 井向辉 董国栋 魏嘉怡 李涵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8,共15页
近年来,通过创新地质认识,突出风险勘探、强化规模勘探、精细效益勘探,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丰硕成果;2020—2022年,年产量均超过6000×10^(4)t油当量,其中风险勘探在“四新”领域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工作... 近年来,通过创新地质认识,突出风险勘探、强化规模勘探、精细效益勘探,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丰硕成果;2020—2022年,年产量均超过6000×10^(4)t油当量,其中风险勘探在“四新”领域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奥陶系盐下、二叠系太原组石灰岩、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等领域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创新形成“盐下源内白云岩丘滩体含气新系统”“太原组石灰岩‘三明治’成藏模式”“长73纹层型页岩油甜点标准和特有工艺改造技术”等成藏认识和技术成果,成为“十五五”及中长期油气勘探的接替领域。同时,突出“向源、向新、向深”的勘探理念,按重点攻关和区带准备两个层次,重新认识盆地低勘探程度区带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风险勘探领域的前景与方向。其中重点攻关方向为已经发现勘探苗头且资源潜力较大的领域,优选出奥陶系海相页岩气、延长组下组合、煤系致密气及元古宇长城系等主要方向;区带准备则针对具备基本油气成藏条件,但研究程度较低且勘探难度较大的领域,提出中央古隆起周缘寒武系、西缘复杂构造区及盆地东部盐下马家沟组马三段—马二段新层系等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目标。通过风险勘探领域的地质认识、成果总结和潜力分析,将实现盆地后备油气勘探区带的有序接替,以及起到对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战略需求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风险勘探 成藏新认识 勘探成果 攻关目标 区带准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新生代地层沉积序列及年代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董晓朋 李振宏 +3 位作者 井向辉 崔加伟 黄婷 寇琳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84,共20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过程既受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也受到了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控制。确定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是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内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过程的重要前提...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过程既受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也受到了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控制。确定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是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内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过程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弧形构造带内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时代仍存在诸多争议。文章系统研究了弧形构造带内古近纪至新近纪沉积序列和地层时代,结果显示弧形构造带内寺口子组、清水营组、彰恩堡组和干河沟组的沉积时代分别为中晚渐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上新世。综合分析了古近纪至新近纪不整合界面的形成时代,重新厘定了古近纪—新近纪两期不整合及其大地构造意义,第一期不整合发育在清水营组与彰恩堡组之间,时代为早中新世,指示了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扩展到达弧形构造带;第二期不整合发育在彰恩堡组与干河沟组之间,时代为晚中新世,指示了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对弧形构造带的改造达到高峰。讨论了弧形构造带沉积充填过程与构造演化的耦合关系,新生代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自中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弧形构造带主要受控于早期的滨太平洋伸展构造体系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构造变形和盆地演化开始受到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影响,处于挤压构造背景;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弧形构造带持续快速隆升,并且走滑断裂体系的发育分割了新生代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新近纪 年代学研究 地层序列 不整合 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三环萜烷的差异性、成因及其油源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爱国 李春雨 +2 位作者 井向辉 蒲磊 杨泽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9,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横向上的地化差异性不清,导致远离湖盆中心的油藏油源不明确,存在“近源”和“远源”的争论。选择对沉积环境响应灵敏的C_(20)-C_(21)-C_(23)三环萜烷(TT)对盆内的长7烃源岩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7泥页岩的C_(20)-... 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横向上的地化差异性不清,导致远离湖盆中心的油藏油源不明确,存在“近源”和“远源”的争论。选择对沉积环境响应灵敏的C_(20)-C_(21)-C_(23)三环萜烷(TT)对盆内的长7烃源岩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7泥页岩的C_(20)-C_(21)-C_(23) TT存在C_(20)<C_(21)<C_(23) TT(Ⅰ类)、C_(20)<C_(21)>C_(23) TT(Ⅱ类)和C_(20)>C_(21)<C_(23) TT(Ⅲ类)3种分布样式;Ⅰ类泥页岩发育于深湖区,并与凝灰岩发育区和热液活动区重叠,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TOC)高,为优质烃源岩;Ⅱ类泥页岩分布于深湖北部和浅湖区,TOC低于Ⅰ类,为有效烃源岩;浮游生物和高等植物输入比例的不同导致C_(20)-C_(21)-C_(23) TT分布样式的差异;Ⅰ类样式的成因与浮游生物主导型输入有关,Ⅱ、Ⅲ类样式的泥页岩存在较多的高等植物输入;经油-源间的C_(20)-C_(21)-C_(23) TT分布样式对比,靖边地区的原油来自湖盆中心的长7优质烃源岩,支持“远源”成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7 烃源岩 三环萜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风化壳型铝土岩系发育过程及优势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涵 付金华 +8 位作者 季汉成 张雷 佘钰蔚 官伟 井向辉 王红伟 曹茜 刘刚 魏嘉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3-1255,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探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近期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但是目前对于铝土岩系分布及储层发育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测录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分析铝土...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探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近期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但是目前对于铝土岩系分布及储层发育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测录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分析铝土岩系的物源、沉积环境及形成过程并探讨铝土岩系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建立了铝土岩系形成分布模式及储层发育模式。研究认为:(1)陇东地区铝土岩系物源主要来自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碳酸盐岩。(2)铝土岩系发育在海退背景下温热多雨的沉积环境,垂向结构包括漏斗状、透镜状及似层状3种岩性组合类型,不同成因组合类型受岩溶的容积空间和淋滤程度等因素影响。平面上分布受古地貌控制,高地岩溶潜坑区发育漏斗状铝土岩系,垂向厚度大。斜坡区岩溶阶地以连续透镜状铝土岩为主,且横向分布具有一定范围。洼地区发育似层状铝土岩系。(3)岩溶负地形是控制铝土岩系发育的重要因素,泄水通道的存在是控制优势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高地潜坑和斜坡阶地微古地貌单元是理想的铝土岩系优势储层发育区。该研究成果可为盆地内寻找铝土岩系优质储层提供依据,对新类型天然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模式 优势储层分布 铝土岩系 天然气勘探 太原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汾渭地堑系开启时限:基于中条山奇峰花岗斑岩岩脉的年代学约束
11
作者 崔加伟 李振宏 +1 位作者 井向辉 寇琳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6,共12页
汾渭地堑系是华北克拉通中部新生代一条重要的张性断陷带,以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方面,但对其开启时限的研究由于缺乏定量的测年对象,一直悬而未解。此次研究在汾渭地堑系相邻的中条山奇峰一带发现了一系列不规... 汾渭地堑系是华北克拉通中部新生代一条重要的张性断陷带,以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方面,但对其开启时限的研究由于缺乏定量的测年对象,一直悬而未解。此次研究在汾渭地堑系相邻的中条山奇峰一带发现了一系列不规则状的花岗斑岩岩脉。对该套花岗斑岩岩脉的测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序列主要集中在1769.8±8.7 Ma和69.14±0.85 Ma两个阶段,前者与熊耳群火山岩的主体年龄一致,代表了继承性锆石的特点,后者代表了花岗斑岩岩脉的形成年龄。奇峰花岗斑岩岩脉样品的Ga/Al均大于2.6,表现富硅、碱、钾,贫钙,高镁的特点,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套花岗斑岩岩脉指示了汾渭地堑系南段开启的时限,研究成果为汾渭地堑系的开启时限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花岗斑岩岩脉 中条山 汾渭地堑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探1井区山1段储层砂体构型发育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雷 余威 +3 位作者 陈江萌 张建伍 马占荣 井向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81,93,I0005,共14页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庆探1井区山1段为目的层位,以研究区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学、岩石学及测井相等方法,分析庆探1井区山1段岩相、构型表征、砂体叠置关系及发育特征等,建立砂体构型模式。结果表明:庆探1井区山1段共识别9种岩...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庆探1井区山1段为目的层位,以研究区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学、岩石学及测井相等方法,分析庆探1井区山1段岩相、构型表征、砂体叠置关系及发育特征等,建立砂体构型模式。结果表明:庆探1井区山1段共识别9种岩相类型;其储层内部构型界面可划分为单层微相复合体(复合河道带)、单一微相复合体(单一河道带)、单一微相(单砂体)、砂坝增生体、岩石相、层系(纹层组)6级;共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沿岸滩坝砂体3个Ⅳ级构型单元的单砂体,以及3种砂体叠置方式——切叠式、拼接式和孤立式;平面上,砂体主要以点状、条带状和面状展布;庆探1井区山1段沉积期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动力较弱、河流携砂能量小,形成近源缓坡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该结果为陇东地区山1段储层内部构型研究和气藏精细描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构型界面 储层构型 构型模式 山1段 庆探1井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油砂的发现与油源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席胜利 黄军平 +5 位作者 张才利 李相博 井向辉 林俊峰 郭玮 张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052,共12页
为明确新近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YT2井羊虎沟组发现的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来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同位素质谱技术对YT2井油砂中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抽提物及族组分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YT2井油砂中... 为明确新近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YT2井羊虎沟组发现的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来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同位素质谱技术对YT2井油砂中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抽提物及族组分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YT2井油砂中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呈前峰型,主峰碳为nC_(17);Pr/Ph、Pr/nC_(17)和Ph/nC_(18)值分别为0.90、0.30和0.46,指示了其源岩形成于偏还原的沉积环境;萜烷系列化合物中,三环萜烷系列相对含量丰富,以C_(23)三环萜烷为主峰,呈近似正态分布特征;甾烷系列化合物以C_(27)规则甾烷为优势;具有低的藿烷/甾烷比值,反映其有机质来源以低等生物藻类为主;饱和烃和芳烃馏分的碳同位素分别为-31.5‰和-30.5‰。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表明YT2井羊虎沟组油砂具有明显的海相原油特征,意味着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首次发现了海相成因原油。通过与奥陶系平凉组、石炭系羊虎沟组、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分析,认为该油砂可能来源于平凉组海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油砂 海相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下载PDF
中国西部卫星重力异常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井向辉 程顺有 +3 位作者 许小强 王小多 屈燕微 陆小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根据重力场理论,利用最新的全球重力场模型(GGM02C)计算了中国西部各阶卫星重力异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卫星重力异常中可以看出,中国西部分为新疆和青藏两个大的异常区。主要讨论新疆塔里木重力低带和天山重力高带及天山... 根据重力场理论,利用最新的全球重力场模型(GGM02C)计算了中国西部各阶卫星重力异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卫星重力异常中可以看出,中国西部分为新疆和青藏两个大的异常区。主要讨论新疆塔里木重力低带和天山重力高带及天山重力低带;塔里木盆地以北纬40°为界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异常区域,并根据卫星重力异常揭示了塔里木存在南北向构造,讨论了形成南北向构造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重力场模型 卫星重力 塔里木盆地 南北向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长2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顺彦 张晓辉 +2 位作者 李成 井向辉 孙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9,共6页
针对志靖-安塞地区长2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烃源岩、沉积相、优势砂体、运移通道、盖层及圈闭条件等综合研究,对长2油层组沉积相、砂体分布规律、有利圈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藏石油富集成藏... 针对志靖-安塞地区长2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烃源岩、沉积相、优势砂体、运移通道、盖层及圈闭条件等综合研究,对长2油层组沉积相、砂体分布规律、有利圈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藏石油富集成藏受油源、不整合、低幅构造、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盖层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该区中部紧邻生烃中心,为成藏提供油源保障;延长组叠置储渗砂体是长7烃源岩排除油气运移至长2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和裂缝是运移通道的有效补充;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的匹配是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盖层与纵向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主要富集在长2Ⅰ3小层。长2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发育岩性、构造-岩性、弱构造-岩性等3种油藏类型,研究成果指明了长2油藏下步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志靖-安塞地区 长2油藏 成藏主控因素 油藏类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宏波 郭玮 +3 位作者 章贵松 井向辉 李相博 王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的地层发育特征与沉积演化规律,开展了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地层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辛集组之下发育东坡组和罗圈组地层,为主要烃源岩系,可归属到下寒武统,TOC 质量分数为 0...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的地层发育特征与沉积演化规律,开展了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地层对比和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辛集组之下发育东坡组和罗圈组地层,为主要烃源岩系,可归属到下寒武统,TOC 质量分数为 0.19%~11.18%,平均为 3.14%,为寒武系最优质的烃源岩。②整个华北地区在早寒武世早期发生海侵,沉积了一套海进地层,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经历了深水海湾沉积、海岸沉积和碳酸盐岩缓坡沉积过程。③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寒武系沉积厚度为 500~1 300 m,局部可达 1 500 m 以上,其中张夏组鲕粒滩分布广泛,发育溶孔和晶间孔,为相对优质的储集体,与东坡组和罗圈组构成了良好的源储组合。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沉积演化 东坡组 罗圈组 下寒武统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区中寒武统鲕粒碳酸盐岩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波 王宝清 +4 位作者 孙六一 王红伟 刘宝宪 井向辉 刘丽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1,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区中寒武统鲕粒碳酸盐岩沉积于碳酸盐斜坡中的小规模浅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和方解石。根据全岩样品分析结果,鲕粒碳酸盐岩的δ18OV-PDB值在-11.3‰^-4.9‰之间,平均-6.5‰;δ^(13)CV-PDB值在-1.7‰~0.3‰之...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区中寒武统鲕粒碳酸盐岩沉积于碳酸盐斜坡中的小规模浅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和方解石。根据全岩样品分析结果,鲕粒碳酸盐岩的δ18OV-PDB值在-11.3‰^-4.9‰之间,平均-6.5‰;δ^(13)CV-PDB值在-1.7‰~0.3‰之间,平均-0.8‰。该碳酸盐岩沉积于浅水鲕粒滩,因受到淡水淋滤影响,之后又长期处于深埋环境,δ18O值明显偏低。由于成岩作用过程中受有机质影响很小,δ^(13)C值没有表现出异常。白云岩的δ18O值较石灰岩的高。显微激光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鲕粒较胶结物有较低的δ18O和δ^(13)C值。前者形成于动荡的浅水环境,形成后常受淡水的淋滤。胶结物大多形成于埋藏期,孔隙水具有海水性质,盐度较高,胶结物沉淀后,受淡水影响较小。由于经受了强烈的埋藏作用,鲕粒碳酸盐岩表现出的特征为Na和Sr含量低、Fe含量高—特高及Mn含量较高。白云石大多数为埋藏作用阶段高Mg含量卤水条件下交代而成,整体上有较低的有序度,MgCO_3含量高。在强烈的埋藏作用和胶结作用下,鲕粒碳酸盐岩现存孔隙度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鲕粒碳酸盐岩 中寒武统 中央古隆起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元古界长城系沉积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潜力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海峰 包洪平 +3 位作者 李泽敏 郝松立 武春英 井向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2-691,共20页
长城系是鄂尔多斯盆地太古界—古元古界统一的结晶基底形成后所发育的最早期的沉积盖层,主要形成于区域拉张的裂陷构造背景下,在盆地内部发育多个东北向延伸的次级裂陷槽,并伴随有同构造期的基性岩浆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长城系主要发育... 长城系是鄂尔多斯盆地太古界—古元古界统一的结晶基底形成后所发育的最早期的沉积盖层,主要形成于区域拉张的裂陷构造背景下,在盆地内部发育多个东北向延伸的次级裂陷槽,并伴随有同构造期的基性岩浆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长城系主要发育海相陆源碎屑建造,而在充填深海、半深海—海湾沉积的裂陷槽区,可能发育有效的海相烃源层;长城系沉积后,盆地大部分地区处于长达9~10亿年的抬升剥蚀环境,利于在其顶部形成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储层;对长城系埋藏史分析表明其具有跨越大构造期而晚期成藏的热演化史,并未发生区域变质而遭破坏,在盆地本部地区具有有利的成藏构造保存条件;深层长城系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值得期待的潜在层系,而勘探的关键是针对盆地本部的次级裂陷槽部署探井以确证长城系烃源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城系 元古界烃源岩 超大陆裂解 裂谷充填
下载PDF
微含硫气田集输管线硫化铁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雪萍 井向辉 +3 位作者 武立 王娜 薛刚计 徐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4-376,共3页
分析了微含硫气田集输管线出现硫化铁的直接与间接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硫化铁生成的对策(建议在集气站外输前加换热器或加脱水撬)和防止硫化铁自燃的对策。
关键词 集输管道 硫化铁 自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1段储层差异性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20
作者 时保宏 李荣堃 +2 位作者 田雯 井向辉 蔡郑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共10页
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测试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1段储层差异性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东、西部长91储层在粒度、分选、孔喉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沉积及成岩的双重叠加效应... 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测试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1段储层差异性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东、西部长91储层在粒度、分选、孔喉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沉积及成岩的双重叠加效应造成了储层的这种差异性;研究区东部长91段沉积期处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两种类型砂体;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小、纵向连续性差、结构成熟度中—低等特征,油层段较薄,主要分布在储层物性较好段;而西部长91储层以近源快速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砂体厚度大、孔喉连通性较好,储层表现出较好的物性特征,渗透能力尤甚,形成的油层厚度大;成岩演化过程中,砂岩粒度相对较粗、孔喉结构较好的西部储层因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低于东部,但压实后东、西部储层均未变致密。胶结物对储层物性影响差异较大,早期胶结作用对西部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甚微,晚期胶结作用对西部储层的影响较大,晚期胶结作用后储层变得致密;早期胶结作用对东部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则较大,早期胶结作用后储层变得较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成因 储层特征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