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检查诊断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价值分析
1
作者 魏野 汪施妤 +1 位作者 葛高华 井桂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9-282,共4页
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MRI)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HH)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HH患者32例和HCC患者37例,常规接受CT和MRI增强扫描,经手术或穿刺取得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Kappa检验... 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MRI)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HH)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HH患者32例和HCC患者37例,常规接受CT和MRI增强扫描,经手术或穿刺取得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定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应用MedCalc15.1统计学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学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CT增强扫描发现29例(78.4%)HCC和24例(75.0%)HH,而MRI扫描发现35例(94.6%)HCC和29例(90.6%)HH;经Kappa一致性检验,CT和MRI扫描与病理学诊断HH和HCC具有一致性(Kappa=0.532,P<0.05和Kappa=0.749,P<0.05);MRI扫描诊断肝内占位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94.6%、90.6%和92.8%,显著优于CT诊断(分别为78.4%、75.0%和76.8%),而两者联合诊断并不能显著提高诊断效能(分别为90.6%、90.6%和92.8%)。结论临床在鉴别原发性肝癌与HH困难时,应首先进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CT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2
作者 韩雪凤 井桂银 葛尚 《肝脏》 2023年第10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HHE)与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HHE患者(共51个病灶)与60例HCC患者(共6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HHE)与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HHE患者(共51个病灶)与60例HCC患者(共6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比较HHE与HCC患者病灶CT平扫影像学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对HEE与HC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测结果:42例HHE患者检测出46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90.20%,60例HCC患者检测出60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92.31%。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测结果:42例HHE患者检测出41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80.39%,60例HCC患者检测出54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83.08%。HCC患者病灶圆形、边界模糊、单发病灶高于HHE患者病灶(P<0.05),HHE与HCC患者病灶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HEE与HCC鉴别结果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38%,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821,P<0.05,MRI与病理诊断对HHE与HCC鉴别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HEE与HCC鉴别结果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1.90%,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714,P<0.05,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对HHE与HCC鉴别具有一般的一致性;联合检查对HEE与HCC鉴别结果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6.55%,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895,P<0.05,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对HHE与HCC鉴别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OC曲线结果显示,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HEE与HCC的AUC值分别为0.913、0.817、0.965(P<0.05),MRI鉴别诊断的AUC值高于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的AUC值(P<0.05),二者联合鉴别诊断的AUC值高于单独检查方法鉴别诊断的AUC值(P<0.05)。结论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在鉴别诊断HHE与HCC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 肝血管瘤 肝细胞癌 鉴别诊断价值
下载PDF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联合低管电压提高肝细胞癌患者肝脏CT三期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光明 葛尚 井桂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分析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联合低管电压用于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PLC)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84例PLC患者,在行腹部CT增强扫描时,38例接受100 kV和ASIR扫描(观察组),另46例接受常... 目的分析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联合低管电压用于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PLC)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84例PLC患者,在行腹部CT增强扫描时,38例接受100 kV和ASIR扫描(观察组),另46例接受常规120 kV和滤过反投影(FBP)扫描(对照组)。勾画感兴趣区,记录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参照有关指南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结果观察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噪声分别为(9.4±1.5)HU、(9.5±2.0)HU和(9.8±1.8)HU,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3±1.7)HU、(10.5±2.1)HU和(10.7±2.0)HU,P<0.05】,动脉期和延迟期信噪比分别为(9.1±1.6)和(10.6±2.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1.8)和(9.7±1.7),P<0.05】,动脉期和延迟期对比信噪比分别为(3.1±0.9)和(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1.0)和(3.6±1.4),P<0.05】;观察组动脉期噪声、细小结构、病变显示和伪影评分分别为(1.4±0.6)分、(1.6±0.7)分、(1.2±0.6)分和(1.2±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0.7)分、(2.7±0.9)分、(1.7±0.9)分和(1.6±0.8)分,P<0.05】,延迟期噪声、细小结构、病变显示和伪影评分分别为(1.5±0.7)分、(1.7±0.8)分、(1.6±0.6)分和(1.4±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0.5)分、(2.4±0.8)分、(2.0±0.7)分和(1.9±0.7)分,P<0.05】;观察组CTDIvol为(6.4±1.7)mGy,显著低于对照组【(7.3±1.8)mGy,P<0.05】,ED为(2.3±0.7)mSv,显著低于对照组【(2.8±0.8)mSv,P<0.05】。结论采用ASIR结合低管电压CT扫描诊断PLC患者能满足图片质量要求,降低了CT辐射剂量,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探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T扫描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 低管电压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虚拟平扫在头部检查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伟 徐益明 +9 位作者 邵瑾 金刚 朱应礼 葛高华 卢道延 冯宇 井桂银 郑纪永 张建东 刘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头部虚拟平扫(VNC)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使用双源CT进行头部常规平扫(CNC)和双能量CTA检查,利用双能量软件得到VNC图像。比较CNC和VNC图像灰质、白质、脑脊液、高...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头部虚拟平扫(VNC)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使用双源CT进行头部常规平扫(CNC)和双能量CTA检查,利用双能量软件得到VNC图像。比较CNC和VNC图像灰质、白质、脑脊液、高密度出血性和低密度缺血性病变的CT值,使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图像的噪声、辐射剂量和病变检出率,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X2检验(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NC与VNC图像灰质、白质、脑脊液、高密度病变及低密度病变的CT值分别为[(43.3±1.5)和(33.2±1.3)HU,t=46.98]、[(32.9±1.3)和(28.8±1.6)HU,t=16.28I、(9.0±1.4)和(5.3±1.9)HU,t=12.41]、[(62.8±10.0)和(51.3±11.5)HU,z=-4.37]、[(20.7±4.7)和(18.0±6.9)HU,t=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VNC图像噪声[(1.63±0.34)HU]大于CNC图像[(0.99±0.18)HU](Z=-6.41,P〈0.01)。VNC图像有效剂量[(0.53±0.08)rosy]低于CNC[(1.37±0.23)rosy](Z=-6.45,P〈0.01)。CNC和VNC图像噪声、颅底伪影、灰白质对比、高密度和低密度病变显示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9±0.3)和(2.7±0.5)分、(3.7±0.5)和(2.4±0.9)分、(3.3±0.6)和(1.3±0.5)分、(4.0±0.0)和(3.0±0.4)分、(3.9±0.3)和(3.2±0.8)分,VNC图像噪声与颅底伪影的评分较CNC图像低(Z值分别为-6.84、-6.15,P值均〈0.01),灰白质对比、高密度和低密度病变显示低于CNC图像(Z值分别为-7.01、-4.52和-3.12,P值均〈0.01)。在个体水平,VNC图像显示高密度出血性病变29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29/29、33/33、29/29、33/33),与CNC一致(P〉0.05,Kappa值=1.000);VNC图像显示低密度缺血性病变2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21/23)、97.4%(38/39)、95.5%(21/22)和95.0%(38/40),与CNC图像(2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Kappa值=0.895)。在病灶水平,VNC图像显示出血灶53个,假阴性4个,无假阳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53/57)、100.0%(38/38)、100.0%(53/53)和90.5%(38/42),VNC图像对出血灶的显示率与CN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P〉0.05,Kappa值=0.914);VNC图像显示低密度病灶38个,假阳性2个,假阴性13个,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5%(36/49)、96.4%(53/55)、94.7%(36/38)和80.3%(53/66),VNC图像对低密度病灶的显示率低于CNC(X2=6.67,P〈0.01,Kappa值=0.707)。结论与CNC相比,头部VNC辐射剂量低,但图像质量下降,对出血性病变具有替代CNC的潜在使用价值,对缺血性病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部 脑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囊性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益明 史玉振 +5 位作者 卢道延 黄伟 金刚 朱应礼 井桂银 柏根基 《现代医学》 2014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病理证实的CPA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这些病变的MR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30例病变中右侧CPA 16例... 目的:探讨MRI对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病理证实的CPA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这些病变的MR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30例病变中右侧CPA 16例,左侧10例,双侧4例;位于CPA池内24例,脑内6例。其中表皮样囊肿12例,多呈不规则形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并包埋邻近的神经血管,D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无强化;蛛网膜囊肿5例,信号与脑脊液一致,增强后无强化;皮样囊肿3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混杂信号1例,2例DWI呈高信号,均无强化表现;囊性听神经瘤6例,呈单房或多房改变,增强后囊壁及分隔均见强化,其中3例患侧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并强化;血管母细胞瘤4例,均为大囊小结节型,附壁结节明显强化。与手术及病理对照,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92%。结论: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囊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