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减”背景下参加非学科培训能提升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吗?——基于6省30县(市、区)的调查
1
作者 付卫东 陈安妮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从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视角出发,基于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研数据探讨中小学生参加非学科培训对其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泛精确匹配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参加非学科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集体融入、亲社会行为和... 从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视角出发,基于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研数据探讨中小学生参加非学科培训对其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泛精确匹配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参加非学科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集体融入、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调节能力,但只对初中生的集体融入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参加非学科培训对初中生人际交往、集体融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存在城乡异质性,对集体融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存在留守与非留守的组间异质性,此异质性在小学生样本中不存在。因此,建议在后“双减”时代非学科培训不断发展的浪潮中,应以学生为本位,注重非认知能力的持续发展,采取针对不同学段的差异化策略和对弱势学生的补偿性策略;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引导家长理性选择非学科培训,注重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非学科培训 非认知能力 泛精确匹配法
下载PDF
乡村学校“双减”政策执行: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
2
作者 付卫东 张杉 《教育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乡村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分,探讨乡村学校“双减”政策执行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强化乡村学校阵地作用、提升乡村课堂质量标准、打造特色学校课后服务和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乡村学校落实... 乡村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分,探讨乡村学校“双减”政策执行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强化乡村学校阵地作用、提升乡村课堂质量标准、打造特色学校课后服务和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乡村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重点。乡村学校“双减”政策执行的难点主要有:学生作业能否减量提质,课后服务能否满足学生需求,教师负担能否减轻,家长焦虑能否切实缓解。为此,通过改善作业布置方式、创新课后服务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强化家校沟通效果等实践路径,可以提升“双减”政策在乡村学校执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双减” 作业负担 课后服务 教师负担 家长焦虑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的优势与策略
3
作者 付卫东 杨雅雯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对促进乡村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满足乡村教师职后培训需求和适应乡村教师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教育资源多样性不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过程脱节、资...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对促进乡村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满足乡村教师职后培训需求和适应乡村教师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教育资源多样性不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过程脱节、资源互用效果差、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不高和资源常态化应用频次低等现实问题。为此,特提出:多主体协同创新,构建丰富的数字资源库;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优化职后培训模式,促进数字资源常态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乡村教师 职前职后一体化 数字资源
下载PDF
乡村学生创新素养在地化培育的困境与突围
4
作者 付卫东 刘怡帆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乡村创新型人才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推手,根植于乡土之中的教育是乡村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剂良药。目前乡村学生创新素养的在地化培育仍存在重重困境:在培养对象方面,乡村师资短缺与乡村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存在矛盾问题;在培... 乡村创新型人才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推手,根植于乡土之中的教育是乡村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剂良药。目前乡村学生创新素养的在地化培育仍存在重重困境:在培养对象方面,乡村师资短缺与乡村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存在矛盾问题;在培养途径方面,政策要求与乡村课堂实际教学情况之间存在差距问题;在培养方式方面,乡村传统教学方式与创新教育理念之间存在冲突问题。为破解人工智能背景下在地化培育乡村学生创新素养的多重困境,要遵循乡村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特点,因人而异;要多途径地培育乡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地制宜;要用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学方式革新,因势乘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生 创新素养 在地化培育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智能时代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内生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5
作者 付卫东 汪琪 《教育导刊》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智能时代下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的教育议题,乡村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更是关乎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历史语境、时代语境、技术语境、人才语境等多重语境的交织,构筑了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韧性基底。面对乡村传统育... 智能时代下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的教育议题,乡村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更是关乎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历史语境、时代语境、技术语境、人才语境等多重语境的交织,构筑了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韧性基底。面对乡村传统育人观念桎梏、信息科技课程迷失、教师专业发展孤岛效应等现实困境,为推动乡村建构计算思维教育新生态,促进乡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亟需围绕顶层设计、技术重构、要素优化等维度探索实践进路:助推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理性接纳,打造乡村学生计算思维泛在育人空间,探索乡村学生计算思维在地化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数字素养 思维鸿沟 新农人才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中小学生计算思维量表构建研究
6
作者 张屹 陈邓康 +3 位作者 付卫东 刘金芳 林裕如 丁双婷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议题,科学、精准的评价则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基础。然而,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计算思维测评,目前国内尚无依托相关课程标准制定的本土化的、权威的量表。为此,研究首次依托《义务教育... 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议题,科学、精准的评价则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基础。然而,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计算思维测评,目前国内尚无依托相关课程标准制定的本土化的、权威的量表。为此,研究首次依托《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计算思维定义及培养要求,共以12920名(N1=1029,N2=1458,N3=10433)小学生和初中生为研究样本,运用收敛混合方法构建一个面向我国教育实际的、经严格论证的中小学生计算思维量表。结果显示:经过两轮的收敛混合分析,修改后的计算思维量表共包含5个因子及15个题项,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经过大样本实证检验分析,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具有跨性别、年级和地区测量等值性,可以用来测量中小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计算思维量表 收敛混合方法 大样本实证调研 义务教育
下载PDF
根际细菌在长刺蒺藜草氮素利用中的作用
7
作者 马涛 宋振 +5 位作者 付卫东 张岳 王忠辉 袁至立 王伊 张国良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目的】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贫瘠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研究分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揭示其入侵的微生态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和nifH基因扩增子高... 【目的】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贫瘠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研究分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揭示其入侵的微生态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和nifH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刺蒺藜草、披碱草、冰草、狗尾草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结果】长刺蒺藜草入侵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水溶性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根际土壤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蓝细菌、念珠藻、鱼腥藻、厚壁菌门在长刺蒺藜草固氮菌群落中有明显富集;长刺蒺藜草可能通过增加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蓝细菌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来提高其固氮能力,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硝化螺旋菌属和阿菲波菌属在长刺蒺藜草对氮素的利用过程中影响较小。【结论】长刺蒺藜草通过改变入侵地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影响根际土壤的氮素环境,以利于自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刺蒺藜草 根际细菌 氮素利用机制 入侵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吗?——基于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卫东 李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对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中小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泛精确匹配法(CEM)解决内生性偏误,研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减”背景下非学科...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对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中小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泛精确匹配法(CEM)解决内生性偏误,研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减”背景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参与人数略有下降,中小学生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够显著改善小学生的抑郁情绪,但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作用不显著;参加校外非学科类培训对小学生抑郁、状态焦虑和积极情绪的影响在城市与农村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学生间均存在组间异质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参与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在城乡、留守与非留守的组间异质性。相关建议为:应理性看待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让中小学生的教育更多回归学校和家庭;丰富学校课后活动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加强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治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非学科培训 心理健康 泛精确匹配法
下载PDF
“马-萨模式”视域下“双减”政策执行制约因素及纾解路径——基于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付卫东 陈安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双减”政策是撬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杠杆,对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新格局具有引领作用。利用公共政策领域中的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政策执行模式,结合6省30个县(市、区)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 “双减”政策是撬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杠杆,对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新格局具有引领作用。利用公共政策领域中的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政策执行模式,结合6省30个县(市、区)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从政策问题的可处理维度看,“减负”衍生的新兴问题复杂多样,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不同且行为调适幅度较大;从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维度看,“双减”政策资源碎片化和低流动性问题凸显,政策执行受制于城乡和学段差异,执行监督机制“增能”不足;从政策系统外部的制约因素看,应试导向、教育评估桎梏及网络负面舆论的消极影响等长期存在。为纾解“双减”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应构建家校社三重空间协同的育人生态、完善政策资源整合机制、落实政策执行的差异化准则、提高政策执行的监管水平、促进“达标+增值”的评价改革、优化政策执行的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模式 政策执行 纾解路径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乡村教师焦虑的形态、动因及消解路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卫东 卢春华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39,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领域全面吹响数字化征程的号角,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焦虑情绪及其动因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落地和生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领域全面吹响数字化征程的号角,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焦虑情绪及其动因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落地和生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乡村教师的焦虑形态属于普遍共性问题,文章以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两个方面梳理乡村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形态;从乡土文化不适、数字化困境和内生发展不足三个方面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焦虑形成的动因;从抓统筹以建立复合式监管、赋能数字化就绪度、加强乡村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三种措施入手,提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乡村教师焦虑的消解对策,以此助推乡村教师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乡村教师 焦虑 数字化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智慧作业使用减轻了留守儿童家长教育焦虑吗?——基于江西省78个县(区)的调查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卫东 刘尊贤 唐旭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教育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双减”背景下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焦虑值得高度关注。基于江西省智慧作业调研数据,针对智慧作业使用能否在留守儿童作业管理、学习情况及亲子关系三个方面减轻其家长教育焦虑展开研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智... 教育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双减”背景下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焦虑值得高度关注。基于江西省智慧作业调研数据,针对智慧作业使用能否在留守儿童作业管理、学习情况及亲子关系三个方面减轻其家长教育焦虑展开研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智慧作业实施后,作业管理显著正向影响教育焦虑,学习情况与亲子关系均显著负向影响教育焦虑。夏普利值分解结果显示,影响留守儿童家长教育焦虑的因素依次为智慧作业使用后的学习情况、作业管理及亲子关系。为此,特提出增强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政策真正落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教育服务质量;完善家校合作路径,形成教育多方合力;联动多元技术手段,实现学情精准分析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作业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家长 教育焦虑 双减
下载PDF
智能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卫东 杜萍 胡中波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1期4-10,共7页
智能时代,具备数字素养的人才培养尤为必要,而数字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具有数字素养的教师。西方发达国家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剖析和构建数字素养维度,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革线... 智能时代,具备数字素养的人才培养尤为必要,而数字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具有数字素养的教师。西方发达国家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剖析和构建数字素养维度,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革线下培训项目,促进中小学教师精准学习;大力发展线上资源,拓宽中小学教师提升渠道;建立评价标准和工具,指明中小学教师发展方向;重视职前教师培养,纳入中小学师资认定要求;强调数字伦理意识,提升中小学教师群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教师数字素养 典型经验 启示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教育焦虑的成因与纾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卫东 马沁雪 《团结》 2023年第2期46-50,共5页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缓解家...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当前,“双减”政策实施一周年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明显减轻,学生普遍表示“作业量减轻”“课外培训减少”。与此同时,校外培训乱象也得到有效整治,家庭教育经济负担得到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培训 家庭教育 课外培训 作业负担 中共中央办公厅 课业负担 教育焦虑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卫东 韦酒 《教育导刊》 2023年第9期5-12,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未来教育的“转基因”工程,是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主要实施者、参与者,发挥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的显性作用和隐性功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在此背景下,中小学教...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未来教育的“转基因”工程,是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主要实施者、参与者,发挥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的显性作用和隐性功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在此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重塑自身角色,明晰其承担着数字化教学的终身学习、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数字化资源库的应用与完善、学生数字素养全面发展的引导、师生关系的重构的重责。基于知、行、为三个层面,当平衡数字教育与传统教育以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挖掘数字深度以推动新型教育实践,审思师生关系以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从而找准角色定位,创变教育教学,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角色定位 教育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中小学生“双减”政策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中西部6省30县(区)的调查
15
作者 付卫东 张杉 陈安妮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8,共12页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学生减负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课题组对全国东中西部6省30县(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双减”政策整体上持满意态度;弱势群体...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学生减负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课题组对全国东中西部6省30县(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双减”政策整体上持满意态度;弱势群体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学生的年级、家庭结构以及父母受教育年限与满意度呈负相关;学生作业负担越小、课外服务质量越高以及校外培训压力越轻,学生对“双减”政策的满意度越高;小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双减”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多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初中生和城市学生多以学业压力为导向。据此,从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和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助力“双减”政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满意度 影响因素 兴趣爱好 学业压力
下载PDF
“双减”政策背景下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与应对
16
作者 付卫东 杨雅雯 《团结》 2023年第4期29-32,共4页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基础教育实现了从校内到校外的巨大变化,校外培训机构纷纷退出,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稳步推进。然而,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之下,城乡发展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农村劳动力为了...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基础教育实现了从校内到校外的巨大变化,校外培训机构纷纷退出,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稳步推进。然而,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之下,城乡发展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农村劳动力为了谋发展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许多农村儿童以留守状态在农村学校接受教育。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与沟通,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空闲时间增多,由于缺少监护人有效看管,留守儿童长时间玩手机和短视频、看电视,甚至网络成瘾的现象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空闲时间 成长发育 留守儿童 二元社会结构 农村儿童 基础教育 政策背景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修共同体建设
17
作者 付卫东 刘怡帆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7期4-10,共7页
人工智能技术能有效地推动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修共同体的建设,这对于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适应教育变革至关重要。当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修共同体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关注:乡村教师职前职后研修共同体建设缺乏可靠的... 人工智能技术能有效地推动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修共同体的建设,这对于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适应教育变革至关重要。当前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修共同体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关注:乡村教师职前职后研修共同体建设缺乏可靠的制度保障,乡村教师职前职后研修共同体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乡村教师职前研修与职后研修共同体脱节。据此,基于“数字画像”、元宇宙以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技术平台的辅助,本研究特提出几点建议:健全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修共同体制度体系,加强共同体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区域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发展,丰富乡村教师研修共同体资源获取渠道;建立基于乡村教师空间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乡村教师研修共同体内的协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职前职后一体化 研修共同体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18
作者 付卫东 《湖北教育》 2023年第6期1-1,共1页
党的二十大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并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明确了我国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教育数字化则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党的二十大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并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明确了我国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教育数字化则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动力引擎。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面向新时代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基础教育 教育数字化 赋能教育 未来方向 动力引擎 战略支撑 必由之路
下载PDF
因材施教,赋能科技时代高质量学习
19
作者 付卫东 韦酒 《教育家》 2023年第6期24-25,共2页
如今,智能教育产品和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常用的教育硬件,但对于学生使用这类产品写作业、学习等现象,家长褒贬不一:有些家长认为其能减轻家庭辅导压力,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有些家长则认为其会使孩子分心,增长惰性,不利... 如今,智能教育产品和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常用的教育硬件,但对于学生使用这类产品写作业、学习等现象,家长褒贬不一:有些家长认为其能减轻家庭辅导压力,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有些家长则认为其会使孩子分心,增长惰性,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因材施教 电子设备 自主学习能力 家庭辅导 科技时代 高质量学习 提升学习效率
下载PDF
“双减”政策背景下智慧作业能否提升学生幸福感——基于江西省78个县(区)的调查数据分析
20
作者 付卫东 马沁雪 唐旭 《教育导刊》 2023年第1期65-77,共13页
“双减”政策的实施成为提升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新机遇。江西省智慧作业作为信息技术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于2021年11月江西省11个市78个县(区)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 “双减”政策的实施成为提升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新机遇。江西省智慧作业作为信息技术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于2021年11月江西省11个市78个县(区)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是否使用智慧作业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是否使用智慧作业对影响学生主观幸福感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作业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产生积极作用。因而提出加强智慧作业推广力度,落实智慧作业常态应用,精准定位学生学情,重点优化作业设计,共建共享名师微课,创新实施翻转课堂等建议,为充分利用智慧作业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智慧作业 “双减”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