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肾相赞”理论探讨不同治法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中TNF-α、JNK含量影响
1
作者 刘彤 李俊儒 +3 位作者 付夜平 王致远 林庶茹 杨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在“脾肾相赞”理论指导下,比较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BMSCs成肌分化及过程中TNF-α、JNK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诱导组、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随机数字表法),制备含药血清,选取... 目的在“脾肾相赞”理论指导下,比较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BMSCs成肌分化及过程中TNF-α、JNK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诱导组、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随机数字表法),制备含药血清,选取第4代BMSCs进行实验,运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各组成肌分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JNK蛋白表达量。结果①BMSCs经诱导15d后,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MyoG荧光平均强度,结果显示: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补肾健脾组最高。②TNF-α蛋白检测:补肾组、补肾健脾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③JNK蛋白检测:各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①各治法中,补肾健脾法对大鼠BMSCs成肌分化的促进效果最佳,为通过脾肾、肌骨双方向治疗OP提供可能。②各中医治法均对大鼠BMSCs的成肌分化存在促进作用,这可能与降低TNF-α、JNK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相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肌分化 TNF-Α JNK
下载PDF
GH/IGF-1系统在B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付夜平 孙鑫 +3 位作者 杨芳 李俊儒 王致远 刘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329,共6页
目的研究温肾健脾、活血化瘀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作用过程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系统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依次为正常组、成脂诱导组、温肾健脾组、... 目的研究温肾健脾、活血化瘀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作用过程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系统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依次为正常组、成脂诱导组、温肾健脾组、活血化瘀组。对大鼠进行7 d灌胃,制备含药血清,按一定比例将含药血清与完全培养基进行配比用以BMSCs成脂分化的培养。油红O染色观察BMSCs成脂分化情况后,用ELISA法测定脂肪细胞中GH、IGF-1的蛋白水平。结果G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成脂诱导组低于正常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脂诱导组相比,温肾健脾组、活血化瘀组结果均优于成脂诱导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肾健脾组与活血化瘀组相比,活血化瘀组结果优于温肾健脾组。②IG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成脂诱导组结果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脂诱导组相比,温肾健脾组、活血化瘀组结果均低于成脂诱导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肾健脾组、活血化瘀组相比,活血化瘀组结果高于温肾健脾组。结论温肾健脾、活血化瘀中药可能通过GH/IGF-1系统发挥抑制BMSCs的成脂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健脾 活血化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成脂分化 生长激素(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下载PDF
基于SDF-1/CXCR4信号通路中医药治疗骨类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3
作者 付夜平 杨芳 孙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57-161,共5页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组成的生物轴与多种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人体多种细胞与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两者结合参与多种炎症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具体作用在骨相关疾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均...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组成的生物轴与多种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人体多种细胞与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两者结合参与多种炎症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具体作用在骨相关疾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均得到证实。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肾与骨的关系非常密切,肾脏亏虚,则骨失所养,筋失所依,进而诱发骨类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肝、脾二脏在骨类疾病的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肝脏亏虚,筋失所养,筋有束骨之功,骨弱则筋病,筋废则骨病;脾主肌肉,肌肉与骨骼协同发挥运动功能。中医药对于骨类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可通过补肾、健脾、调肝等中医不同治法对骨类疾病进行治疗,从而达到一定效果。该文基于SDF-1/CXCR4信号通路对中医药治疗骨类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骨折、椎间盘退变、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因子受体-4 中医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脾肾互赞”理论探讨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中CaN、NFAT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俊儒 杨芳 +3 位作者 孙鑫 刘彤 王致远 付夜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骼、骨骼肌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CaN)、T细胞活化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the Activated T cell, NFAT)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 目的 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骼、骨骼肌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CaN)、T细胞活化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the Activated T cell, NFAT)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补肾法组、健脾法组、活血法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组别CaN、NFAT的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骨骼、骨骼肌的CaN含量有显著降低(P<0.01);补肾法组、健脾法组、活血法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骼、骨骼肌的CaN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补肾法组升高程度比较明显,骨骼的CaN含量其次为活血法组,骨骼肌的CaN含量其次为健脾组。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骨骼、骨骼肌的NFAT含量显著降低(P<0.01);补肾法组、健脾法组、活血法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NFAT含量明显升高,其中补肾法组升高程度比较明显,其次为健脾法组。结论 (1)骨骼、骨骼肌中CaN、NFAT的含量变化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2)补肾法和健脾法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中CaN、NFAT的含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3)中医不同治法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疏松,补肾法、健脾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互赞 骨质疏松症 CAN NFAT 补肾 健脾 活血 中医中药
原文传递
中医不同治法调控ERK2、JNK促进肌源性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致远 杨芳 +4 位作者 孙鑫 刘彤 付夜平 李俊儒 林庶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不同治法促进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MDSCs)成骨分化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2,ERK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蛋白表达情况,探...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不同治法促进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MDSCs)成骨分化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2,ERK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蛋白表达情况,探究基于“脾肾相关”理论下,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诱导组、补肾组、健脾组及补肾健脾组,制备含药血清,选取第4代大鼠MDSCs进行实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p-NPP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ERK2、JNK蛋白表达。结果①各组均可促进MDSCs增殖。②与正常组相比,各组ALP活性显著升高(P<0.01),其中补肾健脾组最高。③诱导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ERK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健脾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JN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①补肾健脾法促进大鼠MDSCs成骨分化的效果最佳,表明在“脾肾相关”理论指导下,加强了肌肉骨骼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OP起到防治效果。②ERK2、JNK蛋白表达变化,提示中医治疗OP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RK2、JNK蛋白表达有关,这为中医临床诊疗OP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脾肾相关 肌源性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 c-Jun氨基末端激酶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由“肾藏精主骨”理论探讨DNA甲基化修饰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儒 杨芳 +3 位作者 孙鑫 刘彤 王致远 付夜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76,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结构退化和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出“肾藏精主骨”理论,将“肾”与“骨”之间的生理病理转化密切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医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发展,甲基...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结构退化和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出“肾藏精主骨”理论,将“肾”与“骨”之间的生理病理转化密切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医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发展,甲基化修饰在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在分子水平上被证实与DNA甲基化的调控有关,本文基于中医“肾藏精主骨”理论探讨DNA甲基化对骨质疏松症的调控机制,分析DNA甲基化修饰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有机结合,旨在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DNA甲基化 中医中药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CXCR4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邸贵鑫 杨芳 +4 位作者 林庶茹 杨铠宁 付夜平 安勇 JIANG Ning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323,329,共6页
目的探究中医补肾阴、补肾阳、健脾、补肾健脾不同治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为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SPF雌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6组,依次分别... 目的探究中医补肾阴、补肾阳、健脾、补肾健脾不同治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为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SPF雌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6组,依次分别为:正常组、诱导液组、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对大鼠进行7 d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各组成骨诱导18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每组细胞上清液CXCR4、B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诱导18 d后,与正常组相比,补肾阳组与补肾健脾组BMP-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诱导组、补肾阴组BMP-2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组相比,补肾健脾组BMP-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补肾阴组与补肾阳组BMP-2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含药组BMP-2蛋白浓度比较依次为:补肾健脾组>补肾阳组>补肾阴组>健脾组;与正常组相比,各组CXCR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且补肾健脾组上升最高(P<0.01);与诱导组相比,补肾阴组CXCR4含量明显升高(P<0.05),补肾阳组与补肾健脾组CXCR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健脾组CXCR4含量也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含药组CXCR4蛋白含量比较依次为:补肾健脾组>补肾阳组>补肾阴组>健脾组;与正常组和诱导液组以及其他中药组相比较,补肾健脾组矿化结节数目最多,且体积也比其他组大。结论补肾阴、补肾阳、健脾、补肾健脾不同治法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CXCR4蛋白水平而转变的。且本研究中补肾健脾法调控效果优于其他中药组,印证了中医“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理论,进而证实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根本,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关键,治疗应该注重补肾健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XCR4 BMP2 补肾、健脾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基于“肾⁃血⁃骨”理论探究GH/IGF⁃1系统在青娥丸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鑫 杨铠宁 +5 位作者 王庆谚 李佳 杨芳 燕燕 尚德阳 付夜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3期1785-1791,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血、肾及骨组织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系统的变化,探讨青娥丸对肾虚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为研究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采用去卵巢法建立,将其随机依次...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血、肾及骨组织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系统的变化,探讨青娥丸对肾虚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为研究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采用去卵巢法建立,将其随机依次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健脾组、青娥丸高剂量组、青娥丸中剂量组、青娥丸低剂量组,灌胃给药8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以及肾、骨和血中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含量,所得数据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RACP、ALP含量显著增加,提示大鼠发生高转换性骨质疏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骨及肾组织GHR、IGF-1及IGF-1R的含量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青娥丸高、中、低剂量组血清TRACP、ALP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青娥丸高、中、低剂量组血、骨及肾组织GHR、IGF-1及IGF-1R的含量升高。结论:青娥丸能够改善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情况;青娥丸可能是通过提高血、骨及肾中GHR、IGF-1及IGF-1R的含量实现对骨质疏松症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生长激素(GH)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 生长激素受体(GHR) 青娥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下载PDF
“峻补肾阳”之右归丸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彤 李俊儒 +3 位作者 付夜平 聂紫璇 杨芳 孙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47-1350,共4页
梳理近20年右归丸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相关文献,应用VOS 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右归丸可改善OP患者骨代谢及临床症状,通过调节TGF-β、Wnt/β-catenin及AMPK/mTOR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改善OP模型动物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 梳理近20年右归丸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相关文献,应用VOS 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右归丸可改善OP患者骨代谢及临床症状,通过调节TGF-β、Wnt/β-catenin及AMPK/mTOR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改善OP模型动物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并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的增殖及分化。共现聚类和关键词密度分析显示,右归丸防治OP的侧重点及趋势主要在于肾阳虚型OP、B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骨代谢等,并探讨了右归丸调节上述信号通路防治OP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右归丸 肾阳虚证
下载PDF
中医不同治法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中SDF-1蛋白表达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付夜平 杨芳 +2 位作者 孙鑫 邸贵鑫 安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1-786,共6页
目的探究在中医补肾、健脾、补肾健脾的不同方法下,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成骨分化的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蛋白含量变化。方法购置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 目的探究在中医补肾、健脾、补肾健脾的不同方法下,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成骨分化的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蛋白含量变化。方法购置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6组,依次为正常组、诱导液组、诱导液+补肾阴组(左归丸组)、诱导液+补肾阳组(右归丸组)、诱导液+健脾组(补中益气汤组)、诱导液+补肾健脾组。对大鼠进行7 d灌胃,大鼠胃容积为1 mL/100 g,以此为大鼠配药及灌胃,制备含药血清。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使用qRT-PCR法、ELISA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中SDF-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诱导组、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显著升高;与诱导组比较,除健脾组外,其余各组组中SDF-1均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诱导组、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中SD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除补肾阴组与补肾健脾组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组相比,除补肾健脾组外,补肾阴组、补肾阳组、健脾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成骨细胞的转化与SDF-1的水平升高有关;②补肾阴、补肾阳、健脾和补肾健脾法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中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SDF-1水平来促进成骨细胞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补肾 健脾 肌源性干细胞 成骨细胞
下载PDF
“伏邪致病”学说与骨质疏松症
11
作者 安勇 杨芳 付夜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20期118-121,共4页
中医认识骨质疏松症多从五脏入手。该文拟从“伏邪致病”角度探索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机体在伏邪与体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两虚相逢、隐秘发病。“伏邪致病”学说是研究骨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病机的一个重要补充,对临床治疗骨... 中医认识骨质疏松症多从五脏入手。该文拟从“伏邪致病”角度探索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机体在伏邪与体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两虚相逢、隐秘发病。“伏邪致病”学说是研究骨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病机的一个重要补充,对临床治疗骨病疑难杂症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痹 伏邪致病 体质
下载PDF
《黄帝内经》“心开窍于耳”理论探析
12
作者 张李博 付夜平 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实”证候群发现,在未明确脏腑分类的“肾实”证候群中未发现肾脏异常所引起的“耳”部病变;这组症状在肾脉异常证候、有明确脏腑分类“肾实”相关疾病证候中也均未提及。这与现行中医教材所说的... 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实”证候群发现,在未明确脏腑分类的“肾实”证候群中未发现肾脏异常所引起的“耳”部病变;这组症状在肾脉异常证候、有明确脏腑分类“肾实”相关疾病证候中也均未提及。这与现行中医教材所说的“肾开窍于耳”理论有所出入。进一步研读《内经》全文,发现《内经》并未提出“肾开窍于耳”,而是说“肾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心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该文通过对《内经》“窍”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从文字上考证“窍”之含义,从《内经》原文考察“心肾之窍”“心与耳窍”之经络循行,从“心与耳窍”之生理病理等方面对“心开窍于耳”这一理论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归纳了心病酿致耳疾的治疗体会及常见的辨证分型,并列举医案分析,为从心论治耳病和心藏象理论的研究开拓新的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