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及评分系统现状 被引量:58
1
作者 赵鹏飞 付小萌 +1 位作者 王超 王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630-636,共7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等损害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急...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等损害24小时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花费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目前,国内外有多个诊断MODS的评分标准及评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度 预后
下载PDF
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评分系统对MODS患者病情评估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超 付小萌 +5 位作者 赵鹏飞 史清泉 李秦 王红 任爱民 张淑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2期1868-1872,F0003,共6页
目的评价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四种评分系统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搜集MODS患者191例,选取资料完整的MODS患者141例,分别进行BJ-MODS、APACHE Ⅱ、SOFA、Mars... 目的评价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四种评分系统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搜集MODS患者191例,选取资料完整的MODS患者141例,分别进行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评分,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各种评分以及同一组不同时间段的分值差异;以及四种评分不同分数段患者病死率。然后分别绘制患者入组第1天的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评分预测MODS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41例患者中,存活84例(59.6%),死亡44例(32.2%),放弃治疗12例(8.5%),其他1例(0.7%)。总住院病死率为31.2%,ICU病死率为29.1%。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入组第1天APACHE Ⅱ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J-MODS、SOFA、Marshall-MO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第7天的BJ-MODS、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四种评分在两个时间段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BJ-MODS和Marshall-MODS评分随着病死率增加而增加,入组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PACHE Ⅱ和SOFA入组第1天评分随着病死率增加而有所下降,入组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JMODS评分入组第1天、入组第7天及第1天与第7天差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0.865、0.835,APACHE Ⅱ评分为0.618、0.869、0.821,SOFA评分为0.556、0.872、0.893,Marshall-MODS评分为0.551、0.870、0.871。BJ-MODS入组第1天评分随着器官障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J-MODS入组第7天、APACHE Ⅱ、SOFA、Marshall-MODS评分增加不明显。ICU病死率随着器官障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对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后评估能力最好,BJ-MODS与SOFA、Marshall评分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系统BJ—MODS APACHEU SOFA Marshall—MODS病情严重度病死率 预后
下载PDF
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超 付小萌 +2 位作者 石秋萍 王红 张淑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4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人372例。入选病例根据病因分组,对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3组,对共303例病例的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人372例。入选病例根据病因分组,对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3组,对共303例病例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铁蛋白(SF)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03例FUO中,感染性疾病组224例(73.9%),风湿免疫性疾病组48例(15.8%),肿瘤性疾病组31例(10.2%)。不同疾病组间WBC水平不同,风湿免疫组的WBC水平较高,而感染性疾病组的WB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疾病组的CRP水平不同,肿瘤性疾病组的CRP明显升高,且高于感染性疾病组和风湿免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湿免疫组的SF水平高于其他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提示WBC(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CRP、PCT和S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581,0.550,0.728,0.769和0.648,其中,只有CR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FUO患者中,WBC、CRP、PCT、SF对其病因的经验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回顾性分析 WBC CRP PCT SF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宫颈病变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艳琪 付小萌 +1 位作者 王志欣 岳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5-298,共4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锥切术(包括LEEP刀)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治中,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者如何处理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难题。本研究就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998年—2008年528例宫颈锥切患者中,5... 背景与目的:宫颈锥切术(包括LEEP刀)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治中,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者如何处理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难题。本研究就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998年—2008年528例宫颈锥切患者中,54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将54例患者分成随诊组及治疗组,随诊组17例,治疗组37例。随诊组总的病变复发/持续/进展率为17.6%(3/17),治疗组为2.7%(1/37)。其中切缘CINⅠ-Ⅱ阳性者治疗组和随诊组均无复发;病理为CINⅢ的随诊组14例患者,1例病变持续存在,1例进展为宫颈鳞癌,治疗组20例均无复发;微小浸润癌切缘阳性治疗组10例中1例术后进展为鳞癌,其余9例术后随诊26个月无复发病例;浸润癌组随诊的患者中有1例复发为浸润性鳞癌,治疗组6例均无复发。结论:锥切病理为CINⅢ且切缘CINⅢ阳性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锥切病理为微小浸润癌,切缘CINⅢ阳性可选择再次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切缘微小浸润病灶阳性则应再次锥切或直接按照ⅠB1期处理;锥切病理为浸润癌患者应按浸润癌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 切缘阳性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技术、阴道镜及PTEN和p27基因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原继荣 张玲 +2 位作者 付小萌 肖兵 杜亚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3777-3780,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LCT)、阴道镜、PTEN和p27表达在宫颈癌(IC)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48例疑有宫颈病变者行LCT、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28例I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5例正常宫颈组织行PTEN及p27检...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LCT)、阴道镜、PTEN和p27表达在宫颈癌(IC)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48例疑有宫颈病变者行LCT、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28例I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5例正常宫颈组织行PTEN及p27检测。结果105例LCT异常,占30.17%;68例阴道镜检查异常,占19.54%;73例CINⅠ以上,占20.98%;PTEN和p27表达随IC发展显著下降(P<0.05)。结论结合LCT、阴道镜检查加定位活检和PTEN及p27蛋白表达结果可早期诊断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LCT 阴道镜 PTEN P27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原继荣 付小萌 +3 位作者 胡双九 张玲 肖兵 杜亚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27的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宫腔镜检查846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中1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子宫...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27的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宫腔镜检查846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中1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2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和P27基因表达。结果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确诊32例子宫内膜癌(3.78%);3种组织比较,PTEN、P27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宫腔镜检查直观病灶,准确活检,宜于早期诊断;PTEN、P27表达异常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宫腔镜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老年痴呆脑电能谱分布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柏坤 付小萌 +1 位作者 杨春梅 綦宏志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77-1082,共6页
比较分析了老年痴呆患者与正常老人在安静闭目时的脑电功率谱能量分布特征,以探索老年患者脑电诊断的新途径.运用高分辨AR谱和小波变换进行脑电的功率谱分析,将信号分解到不同频段并提取其特征能量,得到脑电的能量分布.初步表明,老年疾... 比较分析了老年痴呆患者与正常老人在安静闭目时的脑电功率谱能量分布特征,以探索老年患者脑电诊断的新途径.运用高分辨AR谱和小波变换进行脑电的功率谱分析,将信号分解到不同频段并提取其特征能量,得到脑电的能量分布.初步表明,老年疾呆患者脑电能量在中高频段α(8~16Hz)显著降低(严重时可低至正常人的5%),而在低频段δ(0~4Hz)的能量却明显偏高(可达正常人的几倍到几十倍).该结果提示:可考虑试用脑电能谱分布特征作为老年痴呆临床工程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脑电 功率谱 AR谱 小波变换
下载PDF
PTEN及p27^Ki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原继荣 付小萌 傅松滨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肿瘤抑制基因PTEN被称为子宫内膜的看家基因,许多学者提出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另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就PTEN、p27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 肿瘤抑制基因PTEN被称为子宫内膜的看家基因,许多学者提出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另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就PTEN、p27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在治疗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TEN P27
下载PDF
盆腔手术后肺栓塞4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原琳 周立君 +1 位作者 孙杰茹 付小萌 《哈尔滨医药》 2009年第4期4-4,6,共2页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后肺栓塞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妇科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间4例盆腔手术后严重肺栓塞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肺栓塞是国内外重要的常见病,发病率、误诊率、病死率高,治疗这一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诊...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后肺栓塞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妇科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间4例盆腔手术后严重肺栓塞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肺栓塞是国内外重要的常见病,发病率、误诊率、病死率高,治疗这一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该4例病例中,2例经及时诊断并行早期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某些基本实验室检查去怀疑肺栓塞,并做出初步诊断。正确诊断肺栓塞对肺栓塞患者治疗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血栓栓塞
下载PDF
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胆道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小萌 王拥军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294,共2页
胆道良恶性狭窄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两者临床症状相似,病变部位不易直接观察,各种新颖的组织取样技术(胆道镜靶向活检)和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胆道镜、共聚焦显微镜和窄带成像)不断应用于临床,但对胆道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均较低... 胆道良恶性狭窄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两者临床症状相似,病变部位不易直接观察,各种新颖的组织取样技术(胆道镜靶向活检)和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胆道镜、共聚焦显微镜和窄带成像)不断应用于临床,但对胆道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均较低。胆管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胆系恶性肿瘤,通常确诊时已是肿瘤晚期,存活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临床应用 胆道系统 微探头 共聚焦显微镜 胆道恶性肿瘤 胆系恶性肿瘤 良恶性狭窄
原文传递
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八例不明原因胆管狭窄
11
作者 付小萌 王拥军 +4 位作者 李鹏 吕富靖 李巍 冀明 张澍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8-392,共5页
目的评估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在不明原因胆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9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10例患者,收集其pCLE检查和细胞刷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最终诊断为标准,计算pCLE诊断胆管... 目的评估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在不明原因胆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9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10例患者,收集其pCLE检查和细胞刷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最终诊断为标准,计算pCLE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体准确率,以及95%cI。结果纳入的8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恶性胆管狭窄7例。pCLE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敏感度为85.7%(95%CI42.1%-99.6%),特异度为100.0%(95%CI2.5%-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95%CI54.1%-100.0%),阴性预测值为50.0%(95%CI1.3%-98.7%),总体准确率为87.5%(95%CI47.3%-99.7%)。结论pCLE诊断不明原因胆管狭窄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提高临床对恶性胆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内镜 微探头 胆管狭窄 诊断
原文传递
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郭静 杨丹 +2 位作者 付小萌 贾东琪 姜娟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应用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CINⅡ、Ⅲ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应用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CINⅡ、Ⅲ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采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标本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4/50)与18%(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6%(48/50)与84%(40/50)],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6%(3/50)与14%(7/50),2%(1/50)与8%(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6、3.98、13.96,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50)与1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1.26、0.98,P均>0.05)。结论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CIN,可准确定位病灶,切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术 内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中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靓 王劲红 +6 位作者 付小萌 杨丹 陈英超 郭静 贾东琪 杜林 姜娟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0年第1期69-72,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寻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中最优化的SLN示踪技术。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寻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中最优化的SLN示踪技术。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宫底联合宫颈组(20例)和宫腔镜组(20例)。术中分别将纳米碳于宫底联合宫颈、宫腔镜下肿瘤周围子宫内膜多点注射,开腹或腹腔镜下观察显影的第一站淋巴结并将其切除单独送病理学检查,手术中分别记录染色SLN位置及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之后所有患者均规范行子宫、附件切除及系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比较两种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SLN定位的检出率、准确率。结果40例患者SLN检出率为82.5%,占切除淋巴结总数的18.6%。SLN最常位于髂外区(35.7%),然后依次为髂内(32.2%)、髂总(17.5%)、闭孔(9.1%)、腹主动脉旁(4.2%)和宫旁(1.4%)。宫底联合宫颈组SLN术中检出率为90%,宫腔镜组SLN检出率为8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示踪对子宫内膜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准确率为90%。结论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与宫腔镜子宫内膜肿瘤注射法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敏感度好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前景。SLN基本可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SLN示踪检测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同时提高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准确性。对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指导术后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示踪剂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 宫腔镜 宫底联合宫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