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源断裂厘定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广 于桐 梁木桂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18,共10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运聚机制及油源断裂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别叠合储层内输导断裂和源岩排烃分布区,储层内输导断裂、源岩排烃分布区和分隔层渗漏区,以及储层内输导断裂和油气倒灌运移源岩分布...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运聚机制及油源断裂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别叠合储层内输导断裂和源岩排烃分布区,储层内输导断裂、源岩排烃分布区和分隔层渗漏区,以及储层内输导断裂和油气倒灌运移源岩分布区,建立了一套厘定下源上储紧邻配置、下源上储分隔配置和上源下储紧邻配置油源断裂的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地区沙一下亚段、东三段和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油源断裂的厘定。结果表明:板桥地区沙三段源岩与沙一下亚段储层为下源上储紧邻配置,油源断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边部地区,少量分布在中部局部地区;沙三段源岩与东三段储层被沙一中亚段泥岩盖层分隔,属于下源上储分隔配置,油源断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少量分布在东北部地区。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与扶余油层为上源下储紧邻配置,油源断裂除东北边部和东南边部局部地区外,在整个凹陷均有分布。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源断裂处或附近有利于油气成藏,与目前板桥地区沙一下亚段、东三段和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已发现油气均主要分布在油源断裂处或附近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厘定三种主要源储配置油源断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配置 油源断裂 厘定方法
下载PDF
断盖配置封闭油气时期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广 卢德根 +1 位作者 梁木桂 王宏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7,共8页
为了准确地反映含油气盆地断盖配置之下油气富集规律,从断盖配置封闭油气机理出发,由断盖配置古断接厚度与断盖配置泥岩封闭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确定了断盖配置封闭油气部位;由泥岩盖层、断层岩和下伏储层岩石排替压力随时间变化关... 为了准确地反映含油气盆地断盖配置之下油气富集规律,从断盖配置封闭油气机理出发,由断盖配置古断接厚度与断盖配置泥岩封闭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确定了断盖配置封闭油气部位;由泥岩盖层、断层岩和下伏储层岩石排替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确定了断盖配置封闭油气时期,二者结合建立了一套断盖配置不同部位封闭油气时期的预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大张坨断裂与沙一中亚段区域性泥岩盖层配置泥岩封闭油气时期(东营组沉积中期至现今)主要在其中西部,少量在其东部的中部,且时期相对较长,有利于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聚集与保存;断层岩封闭油气时期(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至现今)主要在东部泥岩封闭油气时期的两侧,且时期相对较短,不利于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聚集与保存,这与大张坨断裂处沙一下亚段目前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断盖配置封闭油气时期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为断盖配置之下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盖配置 封闭油气时期 预测方法 大张坨断裂
下载PDF
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分布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3
作者 付广 谢继红 梁木桂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2-1254,共13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不同层位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及其分布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源岩排烃分布区和输导断裂输导部位,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部位;通过区域性泥岩盖层古断接厚度与断裂在区域性泥岩盖层...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不同层位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及其分布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源岩排烃分布区和输导断裂输导部位,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部位;通过区域性泥岩盖层古断接厚度与断裂在区域性泥岩盖层内分段生长上下连接所需的最大断接厚度,确定穿过和距源最近区域性泥岩盖层不封闭和封闭部位,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分布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利用其预测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港东断裂向上输导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最大距离分布部位。结果表明:港东断裂向上输导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最大距离为沙一中亚段区域性泥岩盖层,主要分布在其东部和西部;港东断裂向上输导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最大距离为东二段区域性泥岩盖层,主要分布在其中西部局部;港东断裂向上输导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最大距离为明化镇组区域性泥岩盖层,主要分布在其中东部,分别为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向沙一下亚段、东三段和馆陶组的运聚空间,与港东断裂处沙一下亚段、东三段和馆陶组目前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最大距离分布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向上输导 最大距离 分布部位 预测方法
下载PDF
断裂附近源断砂空间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4
作者 付广 于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0-279,共10页
为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断裂附近断砂空间配置圈闭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附近源断砂空间配置油气运聚机理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源岩排烃分布区和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确定断裂附近源断空间配置油气运移有利部位;通过断裂侧... 为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断裂附近断砂空间配置圈闭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附近源断砂空间配置油气运聚机理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源岩排烃分布区和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确定断裂附近源断空间配置油气运移有利部位;通过断裂侧向封闭分布部位和油气储集砂体发育部位,厘定断裂附近断砂空间配置油气圈闭部位,两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断裂附近源断砂空间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旧州4条分支断裂附近沙三中下亚段源断砂空间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旧州4条分支断裂附近沙三中下亚段源断砂空间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F9断裂、F8断裂中部西南及东北部局部和F7断裂西南部,有利于下伏沙四段源岩生成油气沿断裂附近源断空间配置油气运移有利部位向上覆沙三中下亚段断砂空间配置圈闭中运聚成藏,与目前旧州4条分支断裂附近沙三中下亚段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断裂附近源断砂空间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附近 源断砂空间配置 油气运聚 有利部位 预测方法
下载PDF
日本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及产业发展研究
5
作者 付广 谢业军 +2 位作者 林智桂 何逸波 李嘉和 《汽车文摘》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国内外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以日本近十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管理及产业布局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了日本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各管理部门职能职责、产业结构布局、...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国内外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以日本近十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管理及产业布局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了日本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各管理部门职能职责、产业结构布局、技术发展水平,通过对其智能网联汽车不同适用领域发展进度对比,并结合日本当前社会国情,对其今后发展侧重趋势做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参考对象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管理政策 职能职责 产业发展
下载PDF
油源断裂内油气运移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6
作者 王浩然 宿碧霖 付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9-1336,共8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内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凸面脊和断裂填充物油气运移分布区,二者耦合建立了一套识别油源断裂内油气运移优势通道...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内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凸面脊和断裂填充物油气运移分布区,二者耦合建立了一套识别油源断裂内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沙三中亚段F3油源断裂内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识别中,结果表明:F3油源断裂内可识别出5条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其中4条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分布在断裂南部,1条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分布在断裂北部,与目前F3油源断裂附近沙三中亚段已发现油气分布在中南部和北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识别油源断裂内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油气运移 优势通道 识别方法
下载PDF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7
作者 王浩然 宿碧霖 付广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762-771,共10页
在油源断裂厘定及其输导油气优势路径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和测井、录井资料,对油源断裂活动性优势路径、内部岩性优势路径和断面油气势能优势路径进行研究,综合预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通过加权赋值计算油源断裂输... 在油源断裂厘定及其输导油气优势路径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和测井、录井资料,对油源断裂活动性优势路径、内部岩性优势路径和断面油气势能优势路径进行研究,综合预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通过加权赋值计算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综合评价参数,确定油源断裂附近油气成藏有利范围.利用该方法预测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F3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结果表明:F3断裂共发育3个活动性优势路径、2个内部岩性优势路径和6个断面油气势能优势路径.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综合评价参数大于1.65的范围为F3断裂附近油气成藏有利范围,与研究区目前已探明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油源断裂输导油气优势路径预测是可行的,有助于寻找油气勘探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输导油气 优势路径 油气成藏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改进预瞄控制模型的车道保持系统设计
8
作者 梁永彬 付广 +3 位作者 林智桂 何智成 张家洛 陈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为解决扭矩控制的车道保持(LKA)系统鲁棒性不高、受车辆制造一致性以及路面激烈干扰影响大的问题,采用神经网络技术、Autofix算法及预瞄反馈控制理论,利用预期轨迹决策和跟随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套基于角度控制的车道保持系统。基于Cars... 为解决扭矩控制的车道保持(LKA)系统鲁棒性不高、受车辆制造一致性以及路面激烈干扰影响大的问题,采用神经网络技术、Autofix算法及预瞄反馈控制理论,利用预期轨迹决策和跟随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套基于角度控制的车道保持系统。基于Carsim/Veristand/MATLAB搭建了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通过虚拟仿真验证了该车道保持系统设计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基于GB/T 39323—2020、CN-CAP—2021、Euro-NCAP—2022并结合实车调试及用户关注场景对车道保持系统的测试要求,通过仿真及实际场景对比验证得出以下结论:相对于扭矩控制的LKA系统,在相同使用场景下,使用角度控制的车道保持系统具有较好的车道保持能力、稳定性、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保持系统 角度控制 预瞄控制 Autofix算法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下载PDF
胃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涛 汪安新 付广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晚期胃癌治疗选择有限,易发生化疗耐药。目前,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疗法、肿瘤疫苗、非特异免疫增强剂及细胞因子疗法在内的免疫疗法对胃癌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载体药物及3D打印技术也在临床前实验中取得了疗效。临床试验采... 晚期胃癌治疗选择有限,易发生化疗耐药。目前,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疗法、肿瘤疫苗、非特异免疫增强剂及细胞因子疗法在内的免疫疗法对胃癌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载体药物及3D打印技术也在临床前实验中取得了疗效。临床试验采用免疫肿瘤学单一疗法或联合免疫化学疗法来提高胃癌病人的总体生存时间和客观反应率。根据初步证据,我们相信免疫治疗可以积极影响自然病史,改善胃癌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过继细胞疗法 肿瘤疫苗
原文传递
2015—2020年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圣天 付晖 +2 位作者 杜彦君 付广 陈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8-1699,共12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资源富集,探究该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对维护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2015年和2020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表覆盖数据,建立景观分布格局体系,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单一景观动态度和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资源富集,探究该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对维护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2015年和2020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表覆盖数据,建立景观分布格局体系,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单一景观动态度和景观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10类土地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探究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20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整体景观破碎度呈现降低趋势,空间集聚性增加,综合动态度较小,景观类型整体较稳定。(2)雨林优势种常绿阔叶林面积不断增加,破碎度减小,呈正向增长态势;针叶林与灌木林面积减少;部分水体转化为湿地等,面积减小;其余景观类型面积占比较小,按自然演替方向发展变化。(3)景观格局演变主要以雨林自然演替为主,其次受政策、气候等因素综合影响。综上所述,自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其景观格局趋于稳定。政策引导发挥着重要的正向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热带雨林景观保护及修复工作,有助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演变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影响因素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海南省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圣天 付晖 +1 位作者 付广 陈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9,共9页
基于2015、2020年的30 m地表覆盖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动态变化模型,分析海南省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及鹦哥岭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PLUS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5 a各保护区整体景观变... 基于2015、2020年的30 m地表覆盖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动态变化模型,分析海南省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及鹦哥岭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PLUS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5 a各保护区整体景观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破碎化减弱、景观集聚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优势种群常绿阔叶林扩张,针叶林、灌木林面积减少;差异主要体现为鹦哥岭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量最大,五指山各景观类型占比变化最显著。景观演变的驱动因子主要为高程与人为因素,核心区高海拔林地较为稳定,但边缘缓冲区易受人为干扰而较脆弱。建议各保护区之间应增强沟通连接,基于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形成体系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
12
作者 陈圣天 付晖 +1 位作者 付广 陈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6-242,共7页
根据2010、2015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获取海口市湿地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当量因子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口市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规律,探究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为海口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根据2010、2015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获取海口市湿地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当量因子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口市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规律,探究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为海口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0 a间,以人工湿地为主的海口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总面积损失量高达21.01 km^(2),自然湿地面积稍有增长,增长量为4.57 km^(2);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与非均质分布,多样性减弱。2)湿地ESV呈下降趋势,损失率为4.43%;西部地区湿地ESV衰退,重心向东南方偏移;河流、坑塘及养殖湿地在水文调节生态服务方面成效显著。3)整体而言,海口湿地ESV与景观形状、香农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蔓延度指数为负相关;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指数与人工湿地ESV呈正相关;增加边缘密度有助提高坑塘及养殖湿地ESV(r=0.997,P<0.05)。研究认为应根据湿地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因地制宜优化海口湿地景观格局,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 海口市
下载PDF
断裂缝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付广 吕延防 +1 位作者 付晓飞 苏玉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0-23,共4页
为了研究断裂缝垂向封闭机理及评价方法,在断裂缝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倾斜和垂直或近于垂直两类,得到倾斜断裂缝主要通过裂缝面闭合和愈合在垂向上形成封闭。垂直或近于垂直断裂缝主要通过二氧化硅或碳酸盐沉淀堵... 为了研究断裂缝垂向封闭机理及评价方法,在断裂缝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倾斜和垂直或近于垂直两类,得到倾斜断裂缝主要通过裂缝面闭合和愈合在垂向上形成封闭。垂直或近于垂直断裂缝主要通过二氧化硅或碳酸盐沉淀堵塞形成垂向封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倾斜和垂直或近于垂直断裂缝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升平—汪家屯气藏营城组内断裂缝垂向封闭性的评价中,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地质条件,表明该方法用于断裂缝垂向封闭性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形成 倾斜 断裂 基础 堵塞 沉淀 地质条件 垂向封闭性 气藏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56
14
作者 付广 薛永超 付晓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通过油气在地下岩石中运移输导系统类型的分析,指出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组合是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三种主要构成要素。据此提出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简单输导系统,砂体-不整合面、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断... 通过油气在地下岩石中运移输导系统类型的分析,指出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组合是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三种主要构成要素。据此提出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简单输导系统,砂体-不整合面、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断层、砂体-不整合面-断层为油气在地下运移的复合输导系统,它们为油气运移提供了立体网络通道。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类型控制着油气的成藏模式。连通砂体输导系统可控制底层超覆、岩性尖灭、断层遮挡油气藏的形成;不整合面、砂体-不整合面、不整合面-断层组成的输导系统可控制基岩风化壳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砂体-断层、砂体-不整合面-断层组成的输导系统可控制断块、背斜、构造-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砂体 断层 油气运移 岩性油气藏 风化壳 背斜 输导系统 成藏 断块
下载PDF
断层古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付广 杨勉 +1 位作者 吕延防 史集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78-83,共6页
根据断层侧向封闭机理,以综合考虑断层岩压实成岩压力和压实成岩时间而建立的断层岩现今排替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结合古埋深恢复和断层活动性评价等技术,建立了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断层古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海拉尔盆... 根据断层侧向封闭机理,以综合考虑断层岩压实成岩压力和压实成岩时间而建立的断层岩现今排替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结合古埋深恢复和断层活动性评价等技术,建立了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断层古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B29断裂在油气成藏期的古侧向封闭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除了8号储层外,其余储层该断层现今和在油气成藏期(伊敏组沉积末期)侧向上均是封闭的。该评价结果与目前贝302井钻探结果有着较好的吻合关系,表明该方法用于断层古侧向封闭能力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古侧向封闭性 断层岩 排替压力 压实成岩埋深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断-砂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付广 王超 +1 位作者 历娜 王浩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8,共8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和沿砂体侧向运移机制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利用模拟实验结果确定出的断裂填充物排替压力和砂体排替压力的相对大小,建立一套断-砂配置中油气运...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和沿砂体侧向运移机制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利用模拟实验结果确定出的断裂填充物排替压力和砂体排替压力的相对大小,建立一套断-砂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5个典型区块7条输导断裂与东营组53个砂层配置中油气是沿断裂垂向运移还是沿砂体侧向运移的判别中。结果表明:东营组53个砂层中有35个砂层的排替压力小于断裂填充物的排替压力,油气沿砂层侧向运移,油气钻探为油层或油水同层;有18个砂层的排替压力大于断裂填充物的排替压力,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油气钻探为水层或干层,这一研究结果与目前油气钻探所揭示的油气分布相吻合;该方法用于判别断-砂配置中油气是沿断裂垂向运移还是沿砂体侧向运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配置 油气 侧向运移 垂向运移 判别方法 南堡凹陷 东营组
下载PDF
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0
17
作者 付广 史集建 吕延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18,共5页
为了更准确研究断层侧向封闭性,在前人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压力的影响,而且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影响,改进了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选取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B29号断层为例,利... 为了更准确研究断层侧向封闭性,在前人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压力的影响,而且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影响,改进了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选取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B29号断层为例,利用改进前后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对其在南屯组①~⑨号储层侧向封闭性进行了定量评价,改进后方法研究得到的断层侧向封闭性能力明显低于改进前方法研究得到的断层侧向封闭能力,表明改进前方法的评价结果可能过高地评估了断层侧向封闭能力,而改进后方法研究得到断层侧向封闭能力才更接近地下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封闭性 断层岩 定量研究 压实成岩压力 压实成岩时间
下载PDF
断层不同输导通道封闭机理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43
18
作者 付广 刘洪霞 段海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408,418,共6页
在断层内输导通道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断层垂向封闭性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针对倾斜裂缝或以泥质为主的断裂带连通孔隙的紧闭愈合封闭机理;另一种是针对垂直裂缝或以砂质填充为主的断裂带连通孔隙的成岩胶结封闭机理。利用断层压... 在断层内输导通道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断层垂向封闭性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针对倾斜裂缝或以泥质为主的断裂带连通孔隙的紧闭愈合封闭机理;另一种是针对垂直裂缝或以砂质填充为主的断裂带连通孔隙的成岩胶结封闭机理。利用断层压力和泥岩塑性变形极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断层紧闭愈合封闭机理的研究方法;利用SiO2和CaCO3的是否沉淀建立了断层成岩胶结封闭机理的研究方法。并以乌尔逊凹陷北部主要断层为例,利用上述方法对其在大一段内的的垂向封闭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符合实际地质情况,表明该方法用于研究断层内不同输导通道的垂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输导通道 裂缝 连通孔隙 紧闭愈合 成岩胶结
下载PDF
断陷盆地源盖断时空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付广 吕延防 +1 位作者 付晓飞 孟庆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源岩、盖层和断裂是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源岩、盖层和断裂时空匹配关系分析,对其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源盖分布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规模,盖层质量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分布范围,较好源盖匹配... 源岩、盖层和断裂是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源岩、盖层和断裂时空匹配关系分析,对其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源盖分布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规模,盖层质量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分布范围,较好源盖匹配关系区内断裂分布控制着油气分布的具体部位。源盖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可供运移量,断源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可供聚集量,断盖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的聚集与保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断陷盆地 油气成藏 源岩 油气分布 匹配关系 油气聚集 空间匹配 主控因素 运移
下载PDF
泥质岩盖层封盖性能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56
20
作者 付广 陈章明 +1 位作者 吕延防 卢连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6,共7页
选取差储层排替压力差、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异常含气浓度和断层封闭性、泥质岩单层厚度、沉积环境分别作为泥质岩盖展微观封闭能力和宏观展布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赋存权值,并根据其在泥质岩盖层中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封盖... 选取差储层排替压力差、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异常含气浓度和断层封闭性、泥质岩单层厚度、沉积环境分别作为泥质岩盖展微观封闭能力和宏观展布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赋存权值,并根据其在泥质岩盖层中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封盖性能的影响程度对其进行权重分配,再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泥质岩盖层封盖性能综合评价仅值大小.探讨了泥质岩盖层封盖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大庆长恒及其以西地区嫩二段泥岩盖层封盖性能的综合评价中,其结果与该区实际地质条件十分吻合,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盖层 封盖性能 综合评价 储集层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