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形单元分区的BP神经网络反演海底地形
1
作者 范美琦 陈义兰 +2 位作者 孙贺元 付延光 周兴华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海底地形和海洋重力场在一定波段频率域上存在相关性,传统海底地形反演方法主要考虑海底地形与重力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忽略非线性项作用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地形单元分区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改善海底地形反演... 海底地形和海洋重力场在一定波段频率域上存在相关性,传统海底地形反演方法主要考虑海底地形与重力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忽略非线性项作用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地形单元分区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改善海底地形反演精度。选取东印度洋北部东经90°海岭附近海域(83°E~92°E,10°S~10°N)为实验区,利用船测水深、卫星测高重力等数据,根据地形特征将实验区分为海盆区和海岭区,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进行海底地形反演,构建了实验区1′×1′局部海底地形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地形单元分区的反演结果模型平均相对误差精度可达1.45%,比未分区的反演结果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2 m,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BP神经网络 分区反演 重力异常 垂直重力梯度异常
下载PDF
三种最新全球海潮模型在中国沿海的精度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东旭 孙维康 +2 位作者 海德 付延光 周兴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3,共10页
海潮负荷形变是我国沿海GNSS实时观测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分析和确定最优海潮模型进行负荷改正,有助于提高GNSS解算精度和可靠性。利用沿海33个验潮站连续3 a的实测潮位资料,以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Q1)的潮高和方根(R... 海潮负荷形变是我国沿海GNSS实时观测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分析和确定最优海潮模型进行负荷改正,有助于提高GNSS解算精度和可靠性。利用沿海33个验潮站连续3 a的实测潮位资料,以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Q1)的潮高和方根(Root Sum Squares,RSS)为评价指标,对最新全球海潮模型FES2014、EOT20和TPXO9在中国沿海的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最新海潮模型相比其前期版本(FES2004、EOT11a和TPXO7.2),在中国沿海的模型精度整体改进幅度分别为72.39%、67.73%和31.37%;3种最新海潮模型中,FES2014在中国沿海的RSS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91和7.75 cm,模型精度相对最高,EOT20的模型精度略低于FES2014,二者精度均显著优于模型NAO.99jb和NAO.99b(后两处模型在先前研究中被认为在中国沿海精度较优),TPXO9的模型精度则相对较差,仅略优于NAO.99b。同时,分析结果也显示FES2014、EOT20和TPXO9等模型均有其最佳适用区域或地点,在中国沿海GNSS数据精细批处理中,可根据需求选用合适的海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最新海潮模型 精度评估 验潮站 和方根
下载PDF
山东省沿海高程/深度基准转换模型及其精度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冯义楷 杨龙 +1 位作者 付延光 周东旭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8-497,共10页
为实现陆海协同、时空一体的地理空间数据体系建设,需将陆海基础地理信息在统一基准中表达。通过构建陆海高程/深度基准转换模型,实现了山东沿海高程基准与深度基准之间的相互转换。本研究联合利用验潮站数据、卫星测高数据等多源数据,... 为实现陆海协同、时空一体的地理空间数据体系建设,需将陆海基础地理信息在统一基准中表达。通过构建陆海高程/深度基准转换模型,实现了山东沿海高程基准与深度基准之间的相互转换。本研究联合利用验潮站数据、卫星测高数据等多源数据,借助潮汐数值模拟、调和分析及模型优化等方法,通过区域潮汐模型、平均海面高模型和海面地形模型等模型构建,完成了山东沿海空间分辨率1.2′×1.2′的深度基准面1985国家高程基准模型构建,并利用验潮站实测结果分析了该转换模型精度,结果表明,中误差<15 cm,这为中国海域甚至全球海域垂直基准统一和转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基准 高程基准 垂直基准 基准转换 潮汐模型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潮汐主要分潮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付延光 周兴华 +2 位作者 杨磊 周东旭 孙维康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基于中国南海北部6个长期验潮站逐时水位资料,对该海域O1、K1、M2和S2的4个主要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变化趋势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验潮站的O1、K1和M2分潮振幅呈现显著的周期性变化,S2分潮振幅年变化量基本在毫米级,具有较高的稳定... 基于中国南海北部6个长期验潮站逐时水位资料,对该海域O1、K1、M2和S2的4个主要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变化趋势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验潮站的O1、K1和M2分潮振幅呈现显著的周期性变化,S2分潮振幅年变化量基本在毫米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厦门站1954~1997年期间的M2分潮振幅存在18.98年的周期变化,与交点潮18.61年的变化周期相吻合。基于最小二乘原理,通过曲线拟合方式能够对主要分潮振幅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量 调和分析 变化趋势 中国南海 T_TIDE
下载PDF
海洋垂直基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兴华 付延光 许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70-1777,共8页
海洋垂直基准的构建是海洋测绘的基础性工作。2009—2012年,我国初步构建了中国近岸80海里范围内高程/深度基准转换与统一模型。近年来,这一模型扩展到了我国南海、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接下来将逐步构建南北极和全球的无缝垂直基准面模... 海洋垂直基准的构建是海洋测绘的基础性工作。2009—2012年,我国初步构建了中国近岸80海里范围内高程/深度基准转换与统一模型。近年来,这一模型扩展到了我国南海、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接下来将逐步构建南北极和全球的无缝垂直基准面模型,这对推动我国数字海洋建设具有基础的支撑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和梳理目前国内外主要沿海国家进行海洋垂直基准构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海洋垂直基准构建的主要工作、途径及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我国在海洋垂直基准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潮汐 垂直基准 深度基准面 卫星测高 调和分析
下载PDF
一种建立南海浅海海域高精度潮汐模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雷宁 付延光 +4 位作者 杨龙 周兴华 阳凡林 王朝阳 孙维康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0-376,共7页
针对应用高度计数据建立的海潮模型在浅海海域精度较低的现状,提出采用移去-恢复技术联合利用19a T/P、Jason-1卫星原始轨道、变轨轨道高度计数据建立南海浅海海域高精度潮汐模型的方法。处理卫星高度计数据时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面,按纬... 针对应用高度计数据建立的海潮模型在浅海海域精度较低的现状,提出采用移去-恢复技术联合利用19a T/P、Jason-1卫星原始轨道、变轨轨道高度计数据建立南海浅海海域高精度潮汐模型的方法。处理卫星高度计数据时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面,按纬差0.1°间隔采用沿迹分析提取南海海域原始轨道2 184个正常点和变轨轨道1 626个正常点;分别对原始轨道、变轨轨道正常点进行调和分析以及响应分析,得到潮汐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进一步建立网格潮汐模型,讨论了不同分辨率潮汐模型的精度差异。基于验潮站数据集结果运用移去-恢复技术对所建潮汐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潮汐模型4个最主要分潮O_1,K_1,M_2和S_2的RMS分别提高至7.76,9.40,13.86和8.51cm,RSS达到20.32cm,表明移去-恢复技术能够明显改善潮汐模型在浅海海域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潮汐模型 调和分析 响应分析 移去-恢复技术
下载PDF
远距离GNSS潮位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朝阳 周兴华 +2 位作者 李延刚 梁冠辉 付延光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为实现远岸潮位精确监测,从天线类型、浮标姿态改正、数据处理模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远距离GNSS浮标潮位测量精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扼流圈天线,采用扼流圈天线可有效提高GNSS浮标数据观测质量,获得较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姿态... 为实现远岸潮位精确监测,从天线类型、浮标姿态改正、数据处理模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远距离GNSS浮标潮位测量精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扼流圈天线,采用扼流圈天线可有效提高GNSS浮标数据观测质量,获得较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姿态改正对浮标天线高误差达厘米级,潮位提取中可通过低通滤波器有效消除;远距离潮位测量(基线大于300 km)中PPP潮位精度整体优于PPK潮位;GNSS潮位测量精度受海况影响严重,四级海况以内,潮位测量精度优于10 cm,可以满足远距离潮位观测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潮位测量 天线类型 姿态改正 数据处理模式 远距离
下载PDF
山东沿海潮汐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维康 周兴华 +1 位作者 冯义楷 付延光 《海洋技术学报》 2018年第4期68-75,共8页
综合利用山东沿海长期验潮站和短期验潮站获取的逐时观测潮位资料,采用最小二乘原理的调和分析方法得到山东沿海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根据调和常数计算沿岸海域潮汐特征值,分析山东沿海潮汐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沿海潮汐类型以... 综合利用山东沿海长期验潮站和短期验潮站获取的逐时观测潮位资料,采用最小二乘原理的调和分析方法得到山东沿海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根据调和常数计算沿岸海域潮汐特征值,分析山东沿海潮汐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沿海潮汐类型以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半日潮为主;山东沿海平均潮差在0.35~3.06 m范围内,平均大潮差、平均小潮差、最大可能潮差与平均潮差变化基本一致;在山东沿海的黄河口及莱州湾附近海域呈现出明显的潮高日不等现象;涨、落潮历时日不等存在区域性分布;平均高潮间隙在1.7~11.7 h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海 潮汐类型 潮差 潮汐不等 平均高、低潮间隙
下载PDF
中国海域潮汐非调和常数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付延光 申宏 +1 位作者 孙维康 纪雪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联合利用中国沿岸长期验潮站实测资料和全球海潮模型NAO.99b在中国海域的结果,进行潮汐非调和常数的计算。分别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海域潮汐类型复杂,渤海、黄海、东海以半日潮性质为主,南海以日潮性质为主... 联合利用中国沿岸长期验潮站实测资料和全球海潮模型NAO.99b在中国海域的结果,进行潮汐非调和常数的计算。分别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海域潮汐类型复杂,渤海、黄海、东海以半日潮性质为主,南海以日潮性质为主;渤海、南海平均大潮差多分布在0.42~2.09 m,平均小潮差分布在0.27~1.33 m,东海、黄海平均大潮差多分布在1.12~4.44 m,平均小潮差多分布在0.41~2.41 m;渤海、黄海平均大潮高潮位分布在0.48~1.77 m,东海在0.42~2.41 m,南海在0.21~1.35 m;渤海、东海以及南海北部浅海海域潮高日不等现象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分析 调和常数 非调和常数 潮汐特征
下载PDF
Matlab.NET混合编程在潮汐调和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艳朋 周兴华 +2 位作者 付延光 杨磊 孙维康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年第5期59-61,64,共4页
利用.NET中C#强大的界面开发能力和经典的Matlab潮汐调和分析程序包T_TIDE,采用Matlab.NET混合编程技术,创建潮汐调和常数计算THCCalculate.dll和潮汐预报Tide Forecast.dll,在主程序中调用对应的函数,实现了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用户界... 利用.NET中C#强大的界面开发能力和经典的Matlab潮汐调和分析程序包T_TIDE,采用Matlab.NET混合编程技术,创建潮汐调和常数计算THCCalculate.dll和潮汐预报Tide Forecast.dll,在主程序中调用对应的函数,实现了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用户界面的潮汐调和分析与潮位预报系统,具有潮位数据读取、调和分析和预报、数据绘制等功能。结果表明:使用混合编程技术能充分发挥C#与Matlab各自的特点,较好地提高程序开发和运行效率,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NET混编 T_TIDE程序包 DLL(动态链接库) 潮汐调和分析 潮位预报
下载PDF
缺测潮位补齐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维康 周兴华 付延光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4期55-59,共5页
简要介绍了利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法、自报值循环逼近法和参数法进行缺测潮位数据补齐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对实测潮位资料的不连续进行数据补齐。选取4个不同潮汐类型的验潮站(小麦岛、龙口、涠洲、海口),对缺测数据,采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法和... 简要介绍了利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法、自报值循环逼近法和参数法进行缺测潮位数据补齐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对实测潮位资料的不连续进行数据补齐。选取4个不同潮汐类型的验潮站(小麦岛、龙口、涠洲、海口),对缺测数据,采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法和自报值循环逼近法进行补齐。选取文登、乳山口、千里岩3个验潮站,对缺测数据采用参数法进行补齐。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于缺测潮位的补齐均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二次抛物线拟合法和参数法补齐精度较高,自报值循环逼近法和参数法可补齐较长时段的缺测潮位,二次抛物线拟合法和自报值循环逼近法无需临近验潮站同步实测数据。在工程应用中,需根据缺测时段及时长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位补齐 二次抛物线拟合法 自报值循环逼近法 参数法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分潮选取对动态抗差模型分析海平面的影响
12
作者 孙维康 周兴华 +2 位作者 唐秋华 王朝阳 付延光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4期40-43,共4页
选取4组不同的潮汐分潮,包括8分潮和13分潮,基于动态抗差模型对南海北部海域周边北海、海口等8个长期验潮站20年以上的日均水位序列进行分析,求取各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和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选取不同的分潮对于应用此模型求解多年... 选取4组不同的潮汐分潮,包括8分潮和13分潮,基于动态抗差模型对南海北部海域周边北海、海口等8个长期验潮站20年以上的日均水位序列进行分析,求取各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和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选取不同的分潮对于应用此模型求解多年平均海面和海平面变化,最大互差分别为6.1mm和0.15mm/a,差值变化在毫米级,即选取20年以上的周期序列应用动态抗差模型分析海平面时,采用8分潮模型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平均海面 海平面变化 分潮 动态抗差模型 内符合精度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海图深度基准面换算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付延光 周兴华 +2 位作者 冯义楷 杨龙 刘森波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2期23-25,共3页
中国南海北部不同时期的海图采用的深度基准面不一样,深度基准面的多样性使的不同时期所计算的深度基准面数值不具有统一性,无法充分利用诸多历史海图资料,有必要了解历史海图深度基准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中国南海北部,利用多年实测潮位... 中国南海北部不同时期的海图采用的深度基准面不一样,深度基准面的多样性使的不同时期所计算的深度基准面数值不具有统一性,无法充分利用诸多历史海图资料,有必要了解历史海图深度基准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中国南海北部,利用多年实测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并根据调和常数计算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获得中国南海北部14个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值,探讨了不同深度基准面之间的换算关系,研究表明最低低潮面不适合日潮海区,理论最低潮面与略最低潮面之间平均间距为18cm,理论最低潮面与最低天文潮面除厦门、三亚外两者平均差距达到1.88cm,具有近似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图 海图深度基准面 最低天文潮面 理论最低潮面
下载PDF
基于不同潮汐类型的不同时间尺度分潮结果精度分析
14
作者 宋艳朋 付延光 +1 位作者 周兴华 杨磊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选取4种不同潮汐类型的验潮站实测潮位资料,对验潮零点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对调和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的潮位数据中若后续6个月的数据发生10 cm、20 cm、30 cm零点漂移,各分潮振幅最大变化量为0.47 cm,迟角为0.16°... 选取4种不同潮汐类型的验潮站实测潮位资料,对验潮零点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对调和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的潮位数据中若后续6个月的数据发生10 cm、20 cm、30 cm零点漂移,各分潮振幅最大变化量为0.47 cm,迟角为0.16°。采用1~12个月不同中期尺度的实测数据,对调和结果的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潮位观测数据时间尺度小于6个月时,其4个主要分潮O_1、K_1、M_2、S_2振幅综合中误差在2 cm以上,迟角中误差在2°以上,具有显著的不稳定性;相同时间尺度的不同潮汐类型的潮位站潮位资料调和分析得到的主要分潮的振幅精度差异较大,迟角分布相似。当潮位观测数据时间尺度达到或多于6个月时,澳门站、汕尾站的分潮综合中误差分别为1.16 cm、0.61 cm,厦门站、北海站分别为2.90 cm和2.51 cm;各分潮迟角中误差均在2°内。当时间尺度超过9个月后,4个验潮站分潮振幅综合中误差均在2 cm以内,各分潮迟角中误差均在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类型 验潮零点漂移 时间尺度 调和分析 四主要分潮 精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回归模型的岛礁遥感浅海水深反演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燕红 陈义兰 +2 位作者 周兴华 杨磊 付延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28,共8页
Lyzenga’s模型由于简单有效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模型易欠拟合导致精度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yzenga’s模型的改进模型,通过增加多项式次数的方法,扩大模型特征维度,使得反演模型正确拟合,从而提高反演精度。基于WorldView-2遥感影像... Lyzenga’s模型由于简单有效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模型易欠拟合导致精度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yzenga’s模型的改进模型,通过增加多项式次数的方法,扩大模型特征维度,使得反演模型正确拟合,从而提高反演精度。基于WorldView-2遥感影像和0~30m实测水深数据反演岛礁周围浅水水深,使用10折交叉验证和模型残差分析两种方法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精度更高,在多项式次数为3时,模型最优。最后,根据改进模型反演得到的水深建立岛礁水下地形模型,能够直观、丰富地表达岛礁礁盘的微地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 水深反演 改进Lyzenga’s模型 多项式回归
下载PDF
山东沿海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延光 李杰 +1 位作者 厉峰 刘森波 《海洋信息》 2019年第3期31-34,共4页
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是实现海洋测绘成果基准统一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实现陆海统筹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目前规定采用的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面,以及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最低天文潮面,本文利用全球潮汐模型FES2014提供... 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是实现海洋测绘成果基准统一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实现陆海统筹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目前规定采用的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面,以及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最低天文潮面,本文利用全球潮汐模型FES2014提供的13个分潮调和常数,分别构建了山东沿海(34.5°N-38.5°N,117.5°E-124°E)分辨率为1/16°×1/16°的理论最低潮面模型和最低天文潮面模型,对两者的基准值在该研究海域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位于-30.39cm到-318.57cm以及-33.69cm到-318.76cm,并研究了两者的差异情况,差值介于-6.68cm到7.99cm,其中94.1%点位的差值位于±5cm內,78.9%的点位表现为正值,说明在山东沿海的多数海域,最低天文潮面位于理论最低潮面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海 无缝深度基准面 理论最低潮面 最低天文潮面 全球潮汐模型
下载PDF
东印度洋海域最优深度基准面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传苓 付延光 +2 位作者 周兴华 陈义兰 王永康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利用东印度洋海域周边长期验潮站实测数据、TOPEX/Poseidon等系列卫星测高反演结果,评估了DTU10,EOT11a,FES2014,GOT4.8,OSU12和TPXO8六种全球潮汐模型精度,根据卫星测高结果给出了浅水分潮改正量和长周期分潮改正量的经验模型,又在此... 利用东印度洋海域周边长期验潮站实测数据、TOPEX/Poseidon等系列卫星测高反演结果,评估了DTU10,EOT11a,FES2014,GOT4.8,OSU12和TPXO8六种全球潮汐模型精度,根据卫星测高结果给出了浅水分潮改正量和长周期分潮改正量的经验模型,又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研究区域精度最优的深度基准面模型。考虑到全球潮汐模型在近岸的影响因素及验潮站位置,将13个验潮站分成开阔海域与近海海域两类,与潮汐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DTU10和FES2014模型分别在开阔海域和近海海域精度最优。根据潮汐模型在不同分潮处的精度,如EOT11a模型在O1和K1分潮处精度较高,DTU10在N2,M2,S2和K2分潮处精度较高等,分别构建了开阔海域与近海海域的组合深度基准面模型,计算得知误差分别为11.33和20.95 cm,其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洋 深度基准面 潮汐模型 精度 数据融合
下载PDF
山东邻海长周期分潮对深度基准面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孙彦菲 周兴华 +1 位作者 付延光 孙维康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4-311,共8页
利用潮汐模型NAO.99Jb和FES2014确定了山东邻海的深度基准面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AO.99Jb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0的中误差为23.28 cm,FES2014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3的中误差为34.37 cm,长周期分潮的相对误差过大导致... 利用潮汐模型NAO.99Jb和FES2014确定了山东邻海的深度基准面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AO.99Jb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0的中误差为23.28 cm,FES2014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3的中误差为34.37 cm,长周期分潮的相对误差过大导致加入长周期分潮改正项后深度基准值中误差分别增大了11.04 cm和12.38 cm,较其他分潮对深度基准值精度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基于潮汐模型构建深度基准面模型时,长周期分潮部分必须加入实测数据改正。进一步采用山东邻海13个长期验潮站实测数据,定量地分析了长周期分潮对深度基准面确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周期分潮改正项的量值介于13.89~22.39 cm,平均改正值为18.03 cm,在深度基准值中占比达到15.15%。因此,长周期分潮改正对深度基准面的精确确定研究贡献较大,准确的长周期分潮模型是构建高精度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邻海 深度基准面 长周期分潮改正 潮汐模型 验潮站
下载PDF
联合卫星测高和GNSS观测的天津沿海近25年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东旭 冯义楷 +2 位作者 张化疑 付延光 唐秋华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针对现有验潮公开数据因时间范围及潮位沉降修正等影响,难以真实反映天津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问题,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与验潮并置观测,设计了联合卫星测高和GNSS观测的天津沿海相对海平面... 针对现有验潮公开数据因时间范围及潮位沉降修正等影响,难以真实反映天津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问题,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与验潮并置观测,设计了联合卫星测高和GNSS观测的天津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显示,1993—2018年期间,塘沽验潮站点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约为13.45±0.45 mm/a;联合4个虚拟并置观测站,得到天津沿海不同区域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在11.15~19.17 mm/a,平均上升速率15.09±0.45 mm/a。沿海地面沉降是天津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偏高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大于70%),受地面沉降非均匀空间分布的影响,海平面上升速率存在区域差异,塘沽验潮站难以代表整个天津沿海的相对海平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沿海 相对海平面 地面沉降 并置观测 GNSS 卫星测高
原文传递
利用TOPEX/Poseidon和Jason-1高度计数据提取中国南海潮汐信息 被引量:7
20
作者 付延光 周兴华 +2 位作者 许军 刘森波 杨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907,共7页
基于TOPEX/Poseidon和Jason-1卫星高度计16a原始轨道、6a变轨轨道数据,利用同步观测期间测高数据计算中国南海海域的系统偏差,生成基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平均海面的统一潮高时间序列,按纬差0.1°间隔提取原始轨道2 184个正常点... 基于TOPEX/Poseidon和Jason-1卫星高度计16a原始轨道、6a变轨轨道数据,利用同步观测期间测高数据计算中国南海海域的系统偏差,生成基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平均海面的统一潮高时间序列,按纬差0.1°间隔提取原始轨道2 184个正常点和变轨轨道1 626个正常点,分别对原始轨道、变轨轨道逐正常点进行调和分析及响应分析,各得到8个分潮(Q1、O1、P1、K1、N2、M2、S2和K2)调和常数。利用交叉点处升轨、降轨不符值评估潮汐参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变轨轨道交叉点处误差相对较大,多分潮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值为7.28cm。通过与全球海潮模型比较表明,该结果与海潮模型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精度表现一致,在半封闭浅水海域差异较大;与验潮站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受中国南海复杂的潮波系统、与测高星下点距离等因素影响,中国南海北部海域RSS值较大,海潮模型结果在M2分潮单分潮预报中误差RMS值较大,为13.64cm,其余分潮均在10c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南海 调和分析 响应分析 调和常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