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页岩生、排烃组分特征及页岩油相态演化
1
作者 柳波 蒙启安 +7 位作者 付晓飞 林铁锋 白云风 田善思 张金友 姚瑶 程心阳 刘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9,共14页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散失进行补偿校正,研究了页岩油组分演化特征。结合中央坳陷区主要生油凹陷典型井埋藏史、热演化史,研究了页岩油相态演化规律,提出了轻质页岩油勘探有利区和开发压力保护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条件下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升高,页岩油组分中轻质组分比例不断增加、气体逐渐增多,相包络线从高露点温度、低泡点压力依次向低露点温度、高泡点压力演化。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在嫩江组中期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长岭凹陷青一段页岩油从嫩江组末期开始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三肇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则始终为黑油油藏。无论是黑油油藏还是挥发油油藏,均为单一液相。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青一段页岩油挥发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心和长岭凹陷北部有机质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为1.3%~1.6%、地层压力为12.2~22.4 MPa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补偿 相态动力学 露点温度 泡点压力 挥发油 页岩 青山口组一段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王琦 孙永河 +4 位作者 付晓飞 张万福 李熹微 王有功 彭贤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双断-双向滑脱-背倾半地堑”结构,南部为“多断-单向滑脱-复式半地堑”结构;冀中坳陷南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基底演化(中生代)、初始裂陷演化(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强裂陷演化(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弱裂陷演化(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及后裂陷演化(馆陶组沉积时期以来)5个阶段;冀中坳陷南部经历了基底NNE向构造体系向新生代NE向构造体系的转换,区域中—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变化是冀中坳陷多方位复杂构造形成的原因;冀中坳陷南部构造转换作用通过影响洼槽迁移进而影响有效烃源岩分布,通过控制砂体入盆通道影响储层砂体展布,构造变换过程中主干断层位移梯度变化导致横向背斜形成指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构造体制转换形成的不同规模变换构造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断层活动性 构造转换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下载PDF
烃源岩作为铀源岩的可能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刘超 付晓飞 +9 位作者 李扬成 王海学 孙冰 郝炎 胡慧婷 杨子成 李依霖 谷社峰 周爱红 马成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8,共15页
烃源岩与砂岩型铀矿通常同盆共生,除了提供矿化剂之外,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范围向盆地纵深部位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所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即“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如何随地层流体... 烃源岩与砂岩型铀矿通常同盆共生,除了提供矿化剂之外,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范围向盆地纵深部位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所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即“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如何随地层流体运移、在何种条件下沉淀和聚集”,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了有必要加强研究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热模拟实验证实烃源岩中的铀能够迁出,迁出的铀很可能以U(IV)/U(VI)混合的形式随含烃地层水和石油运移,温度、压力的降低以及pH、Eh变化会导致铀溶解度的下降和铀运移载体的分解而发生铀沉淀,沉淀物也可能重新被含氧的地层水溶解。问题与建议包括:(1)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存在不确定性,迁出的机制以及地质规律尚不清楚,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生烃排铀模拟实验及排铀动力学表征研究;(2)铀在低温、含烃、还原性热液中的赋存状态是研究其迁移机制的基础,目前对与铀结合的优势配体的类型、产物热力学性质、铀在含烃地下水与石油中的分布比例所知甚少,有必要开展基于热模拟实验的原位测试研究;(3)携铀流体向浅部运移的过程中温度、压力、pH、Eh、有机无机组分的变化控制铀的迁移/沉淀,不同组合条件下铀赋存形式的转化规律、主控因素尚不清楚,有待开展多因素、多变量的烃铀运移模拟实验进行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铀源 油气 砂岩型铀矿 迁移 成矿机制
下载PDF
钻井液侵入纹层状页岩的模型
4
作者 索彧 李芬芬 +4 位作者 何文渊 付晓飞 潘哲君 冯福平 赵万春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5,共9页
井壁失稳一直是钻井工程中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纹层状页岩弱面发育以及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导致井眼坍塌的风险增加,极大地制约了页岩水平井的高效开发.为了研究钻井液在纹层状页岩中的侵入规律,开展了驱替实验和核磁扫描,确定了不同驱替时... 井壁失稳一直是钻井工程中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纹层状页岩弱面发育以及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导致井眼坍塌的风险增加,极大地制约了页岩水平井的高效开发.为了研究钻井液在纹层状页岩中的侵入规律,开展了驱替实验和核磁扫描,确定了不同驱替时间下钻井液侵入纹层状页岩的深度,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新的包含纹层侵入的纹层状页岩的流体侵入数学模型,在总吸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侵入时间求得钻井液在纹层的侵入深度以及侵入量,基于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有限元-离散元法描述钻井液侵入过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钻井液使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钻井液沿纹层状页岩油的侵入深度与侵入时间呈正向对数关系,随着侵入时间、纹层张开度的增大,侵入深度逐渐变大,但后期增长缓慢最终趋于不变;随着纹层数量的增加,侵入深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纹层状 钻井液 侵入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扩展形态的智能预测
5
作者 索彧 苏显蘅 +3 位作者 何文渊 付晓飞 艾池 谢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556,共12页
水力压裂作为页岩气储层开采的核心技术,在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的扩展会遇到天然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后压裂缝的扩展特征对缝网的形成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最终压裂改造效果。基于内聚力单元建立了基于断裂力学的页岩气储层渗流-应力-断... 水力压裂作为页岩气储层开采的核心技术,在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的扩展会遇到天然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后压裂缝的扩展特征对缝网的形成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最终压裂改造效果。基于内聚力单元建立了基于断裂力学的页岩气储层渗流-应力-断裂耦合的水力裂缝与多个天然裂缝相交扩展模型,研究了不同天然裂缝倾角、天然裂缝尺寸、应力差、压裂液排量和黏度下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扩展形态规律。采用基于Bagging算法集成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 classifier, DTC)、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K最邻近算法(K-nearest neighbor, KNN)的裂缝形态分类器对裂缝相交扩展形态进行预测,并将Bagging算法预测结果与SVM、DTC、LR、KNN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agging集成算法对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扩展形态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2.58%,相较于单个算法,最高提升了17.95%,其中应力差越小、天然裂缝倾角、裂缝尺寸越大和压裂液排量、黏度越低越容易产生剪切缝,反之容易形成穿层缝。通过建立的水力压裂预测结果的数据集对裂缝扩展的路径和形态进行智能化预测,为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完井压裂优化设计提供了方法参考和对实际压裂过程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水力裂缝 裂缝形态 机器学习 智能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石油勘探突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超 付晓飞 +9 位作者 李扬成 王海学 孙立东 陆加敏 李军辉 孙友海 施立冬 胡慧婷 袁红旗 杨子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6,共12页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布在营城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丰度达到优质生油岩级别;原油具有轻质、高凝固点和高蜡的特征,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储集层包括登娄库组砂岩和营城组砂砾岩两套;直接盖层为登四段泥岩。石油于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期生成,分别于嫩江组沉积期和古近纪—新近纪聚集成藏。圈闭经历了营城组沉积末期、泉头组沉积末期和嫩江组沉积末期3期演化,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两类油藏。稳定的构造背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近距离运移、晚期充注为油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白垩系营城组 白垩系登娄库组 烃源岩 储集层 石油成藏 双城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页岩中固体沥青的识别、演化路径及地质意义——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7
作者 柳波 王柳 +4 位作者 付晓飞 霍秋立 白龙辉 吕建才 王博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3-1184,共12页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组分类型差异是造成固体沥青演化路径不同的主要原因,油前沥青多为原位固体沥青,而油后沥青和焦沥青则多为迁移固体沥青;②在未成熟—生油阶段早期,沥青质体、镜质体、惰质体可通过光学特性观察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藻类体可通过荧光特征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③扫描电镜下可有效识别原位和迁移固体沥青,受脂族结构减少、芳构化增强的影响,固体沥青反射率随着镜质体反射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④生油窗内的固体沥青主要发育残留孔、脱气裂缝和气泡孔3种次生孔隙类型,高成熟阶段的焦沥青发育海绵状孔隙;⑤扫描电镜结合激光拉曼光谱等原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类型固体沥青的结构信息,用于有机质迁移路径、动力等微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固体沥青反射率 原生显微组分差异 固体沥青演化路径 储集空间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下载PDF
海洋直接注入CO_(2)封存技术方法综述
8
作者 柳波 高硕 +8 位作者 许振强 付晓飞 Erfan MOHAMMADIAN 陆红锋 闫百泉 施伟光 杨振 许辰璐 PAN Zhejun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9-1464,共16页
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CO_(2)封存有望成为全世界减少碳排放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海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OCCUS)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最大的碳封存能力,与其他地质封存方法相比更加安全有效。而... 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CO_(2)封存有望成为全世界减少碳排放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海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OCCUS)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最大的碳封存能力,与其他地质封存方法相比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多相态形式的CO_(2)(气态、液态、固态和水合物)可以在海洋纵深尺度上实现直接注入。海洋碳封存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的新兴碳封存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笔者等系统地阐述了海洋CO_(2)直接注入、封存(OCS)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监测与评估,以及环境方面的影响,并对高效CO_(2)注入技术,CO_(2)泄漏的检测、防范与补救技术,以及海洋碳封存的生态后效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排放 碳封存 海洋碳捕获 利用和封存 CO_(2)直接注入
下载PDF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 被引量:161
9
作者 付晓飞 方德庆 +2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孙永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8-336,共9页
脆性断层和塑性断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存在差异:脆性断层断裂带由以断层岩和伴生裂缝为特征的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部分组成;塑性断层断裂带表现为几条充填断层泥大裂缝的组合,诱导裂缝带不发育.破碎带内部伴生裂缝、无粘结力断层岩带和诱... 脆性断层和塑性断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存在差异:脆性断层断裂带由以断层岩和伴生裂缝为特征的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部分组成;塑性断层断裂带表现为几条充填断层泥大裂缝的组合,诱导裂缝带不发育.破碎带内部伴生裂缝、无粘结力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带都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只有这3种通道均封闭,脆性断层垂向才是封闭的.只要伴生裂缝封闭,塑性断层就是封闭的.基于这种封闭机理,分析了3种通道封闭的条件:无粘结力断层岩带是否封闭取决于断层泥含量大小;破碎带内部伴生裂缝的封闭性取决于断面压力和断层泥塑性强度关系;诱导裂缝带封闭程度受控于后期成岩充填的程度.提出了利用断面压力、断层泥的含量和塑性强度、后期成岩程度综合判定不同性质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克拉2构造F1断层垂向封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F1断层垂向封闭性具有分段性:①和③段均表现为脆性,但①段因诱导裂缝没有被充填不封闭,③段是封闭的;②段是塑性断层,垂向封闭性好.这是克拉2构造有大规模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内部结构 垂向封闭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断层-盖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51
10
作者 付晓飞 贾茹 +3 位作者 王海学 吴桐 孟令东 孙永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基于岩石力学特征测试和野外露头解剖,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构造带断裂在膏盐岩盖层和砂砾岩储集层中的变形机制,研究断层封闭机理并建立天然气保存综合定量评价图版。随埋深增加,膏盐岩从脆性阶段向脆-塑性、塑性阶段转... 基于岩石力学特征测试和野外露头解剖,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构造带断裂在膏盐岩盖层和砂砾岩储集层中的变形机制,研究断层封闭机理并建立天然气保存综合定量评价图版。随埋深增加,膏盐岩从脆性阶段向脆-塑性、塑性阶段转变,库车坳陷膏盐岩从脆性向脆-塑性转化的深度约为1 740 m,从脆-塑性向塑性转化的深度约为3 400 m。断裂在脆性膏盐岩中变形形成贯通性断裂,可用断接厚度表征断层垂向封闭性;断裂在脆-塑性膏盐岩盖层中变形形成涂抹,涂抹因子(SSF)值3.5为膏盐岩涂抹连续与否的临界值,为判断脆-塑性膏盐岩中断裂垂向封闭性的标准;断裂一般不断穿塑性膏盐岩。断裂在砂砾岩中变形形成断层角砾岩型断裂带,不具封闭能力,天然气在断层圈闭中聚集数量取决于控圈断裂两盘岩性对接幅度,圈闭范围内最小对接幅度决定断层圈闭气水界面和气柱高度。综合考虑膏盐岩脆塑性转化深度、临界断接厚度、SSF值、圈闭范围内最小对接幅度4因素,建立了大北—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保存综合定量评价图版,为断层圈闭风险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膏盐岩盖层 脆塑性转化 断接厚度 泥岩涂抹因子 盖层封闭性 断层封闭性
下载PDF
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 被引量:71
11
作者 付晓飞 许鹏 +1 位作者 魏长柱 吕延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0-212,共13页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岩相比发育大量的裂缝,裂缝的密度随着离断层核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孔渗性较高。断层岩类型取决于断移地层的岩性、成岩程度和断裂变形时期。对于同生断层而言,泥岩和不纯净的砂岩主要发生泥岩涂抹作用;纯净砂岩发生解聚作用,形成颗粒重排的变形带。中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泥岩发生泥岩涂抹作用,不纯净的砂岩发生碎裂作用和层状硅酸盐涂抹作用,形成碎裂岩和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纯净砂岩主要发生碎裂作用,形成碎裂岩。晚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碎裂作用成为主要的变形机制,泥岩破碎形成大量断层泥,不纯净的砂岩和纯净的砂岩均形成碎裂岩,其中纯净砂岩形成的碎裂岩由于石英的压溶胶结变得更致密。因此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岩性形成的断层岩类型不同,泥岩涂抹的排替压力高于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和碎裂岩,即使都是碎裂岩,其渗透率相差7个数量级。从断裂带结构看油气运移和保存,断层垂向封闭主要靠剪切型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侧向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岩物性,物性很高的碎裂岩自身封闭能力很差,依靠两盘岩性对接封闭油气,最小断距决定油水界面位置。物性很低的断层岩一般能封住一定高度的油气柱,其是断裂带中泥质含量的函数。断层在储盖层段变形机制差异,决定了断裂输导与封闭油气的耦合,即破碎带双向输导充注,盖层段剪切型泥岩涂抹顶部封闭,断层核遮挡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结构 断层核 破碎带 断层岩 变形机制 运聚
下载PDF
断裂和裂缝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48
12
作者 付晓飞 苏玉平 +2 位作者 吕延防 张云峰 付广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在详细剖析断裂和裂缝组成和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计算了贝尔断陷T5和T2两层构造图上断裂信息维和10口井布达特群岩心裂缝信息维,分析了影响断裂和裂缝信息维的因素,达到了从断裂信息维去预测裂缝分布的目的.影响断裂和裂缝信息维的因素... 在详细剖析断裂和裂缝组成和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计算了贝尔断陷T5和T2两层构造图上断裂信息维和10口井布达特群岩心裂缝信息维,分析了影响断裂和裂缝信息维的因素,达到了从断裂信息维去预测裂缝分布的目的.影响断裂和裂缝信息维的因素包括密度、延伸长度、断层性质以及岩性,但从根本上讲断层性质及岩性对信息维影响体现在断裂的密度上,因此信息维应该是断裂发育程度的度量,利用断裂信息维与裂缝信息维关系、裂缝信息维与裂缝密度关系预测裂缝的分布,有利的裂缝发育带有3个区域,与现今见油气井分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裂缝 信息维 影响因素 有利裂缝发育区
下载PDF
油气藏盖层封闭性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38
13
作者 付晓飞 吴桐 +3 位作者 吕延防 柳少波 田华 卢明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471,共18页
盖层直接决定了油气富集规模,大中型油气田盖层岩性主要为泥岩、膏盐岩和碳酸盐岩。近几十年来,盖层封闭性研究在封闭机理与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不同学者先后提出了毛细管封闭、水力封闭、超压封闭和烃浓度封闭机理,针对不同... 盖层直接决定了油气富集规模,大中型油气田盖层岩性主要为泥岩、膏盐岩和碳酸盐岩。近几十年来,盖层封闭性研究在封闭机理与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不同学者先后提出了毛细管封闭、水力封闭、超压封闭和烃浓度封闭机理,针对不同封闭机理建立了盖层封闭性评价行业标准,在区带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盖层封闭性主要是静态评价,经历多期埋藏-抬升的盖层封闭能力是变化的。金之钧等建立了盖层封闭能力动态演化过程定量评价方法,利用埋藏过程孔隙度-毛细管压力、抬升过程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关系和OCR定量预测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变化过程,为多期构造演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提供了合理依据。基于对以上机理和方法的研究,指出断层、构造裂缝和水力裂缝是盖层完整性破坏的关键因素,明确了油气穿越盖层运移条件,为寻找次生油藏提供了思路。断裂和裂缝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对盖层完整性破坏取决于盖层岩石力学特征,即盖层脆-韧性变形,基于泥岩密度和岩石力学特征建立了泥质岩脆-韧性变形转换判别方法;基于拜尔利摩擦定律和盖茨准则建立了膏盐岩脆-韧性变形转换判别方法,明确了断裂和裂缝在脆性、脆-韧性和韧性盖层中形成演化机理和对盖层破坏作用。现今,盖层封闭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包括不同级别盖层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宏观地质因素对盖层封闭能力的影响,泥页岩岩石成岩阶段划分及封闭能力动态演化过程,盖层脆-韧性转化及破裂条件定量表征,深层断层对油气输导和保存,盖层完整性定量评价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演化 脆韧性变形 毛细管压力 岩石力学特征 封闭机理 盖层 叠合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75
14
作者 付晓飞 王朋岩 +3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杨勉 孟庆芬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倾缓的单斜,自东而西可划分为两个带:泰康—富裕缓坡构造带和泰来—甘南超覆带,自下而上的沉积分为断陷构造层、坳陷构造层和反转构造层,3个构造层的原地烃源岩均不能大量生烃。坳陷层青山口组—嫩江组一-二段有来自...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倾缓的单斜,自东而西可划分为两个带:泰康—富裕缓坡构造带和泰来—甘南超覆带,自下而上的沉积分为断陷构造层、坳陷构造层和反转构造层,3个构造层的原地烃源岩均不能大量生烃。坳陷层青山口组—嫩江组一-二段有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油气,为西部斜坡北段主要的目的层。在泰康—富裕缓坡带的宽缓鼻状构造上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断层遮挡圈闭和岩性圈闭,在泰来—甘南超覆带上主要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岩性圈闭。西部斜坡的油气侧向西运主要有3条路径:即南部路径、中部路径和北部路径,以中部路径为主,油气受规模较大的断裂、地层尖灭线和微幅度构造遮挡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斜坡 构造 油气成藏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简单斜坡油气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为例 被引量:56
15
作者 付晓飞 王朋岩 +2 位作者 申家年 付广 吕延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31,共10页
斜坡是断陷和凹陷型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按其断裂发育程度和沉积厚度分为复杂斜坡和简单斜坡。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断裂不发育、平缓的简单斜坡,简单斜坡油气成藏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斜坡的原油主要来自临近的凹陷,油气沿... 斜坡是断陷和凹陷型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按其断裂发育程度和沉积厚度分为复杂斜坡和简单斜坡。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断裂不发育、平缓的简单斜坡,简单斜坡油气成藏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斜坡的原油主要来自临近的凹陷,油气沿砂体以优势路径方式侧向运移,油气呈“线状”分布;二是简单斜坡大规模构造圈闭不发育,圈闭类型以地层、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其分布受构造带控制,超覆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受规模较大的断层控制形成的鼻状构造带上发育断层遮挡和构造—岩性圈闭,不受断层控制的鼻状构造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三是简单斜坡普遍受大气水的淋滤作用,由于游离氧的进入使原油遭受氧化降解作用而稠化,造成简单斜坡稠油分布普遍。这种成藏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气富集规律:只有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圈闭才有成藏的可能。简单斜坡油气勘探方向是,在油气运移路径上寻找低幅度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小规模)、规模较大断层附近寻找断层遮挡油气藏(中等规模)和地层超覆带上寻找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大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富集规律
下载PDF
逆掩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模拟实验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64
16
作者 付晓飞 吕延防 +1 位作者 付广 文慧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在正确分析逆掩断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封闭机理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与逆掩断层相伴生的塑性岩石的变形特征、断面压力和断裂带中泥质含量是影响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断裂带填充物中泥质含量与断层封闭性定量关系物理模拟实验 ... 在正确分析逆掩断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封闭机理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与逆掩断层相伴生的塑性岩石的变形特征、断面压力和断裂带中泥质含量是影响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断裂带填充物中泥质含量与断层封闭性定量关系物理模拟实验 ,并分析了岩石变形特征对断层封闭性的影响 ,建立了断层封闭性评价标准 ,提出了利用断裂带填充物质的性质、断面压力和膏泥岩变形特征评价断层封闭性方法。选择了库车坳陷克拉 3号构造进行了实例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掩断层 垂向封闭性 定量模拟实验 岩石变形 评价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内断层侧向封闭性及与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35
17
作者 付晓飞 沙威 +2 位作者 于丹 刘哲 吕延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70,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指泉头组一、二段以下地层,发育3套火山岩储集层:即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目前在营城组两套火山岩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天然气藏。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系统复杂,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控藏的断...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指泉头组一、二段以下地层,发育3套火山岩储集层:即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目前在营城组两套火山岩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天然气藏。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系统复杂,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控藏的断裂为早期控制火山裂隙式喷发,在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早期强烈活动,同时在区域性盖层段具有顶部封闭能力的断裂,断裂形成时为火山通道,没形成明显的断层面,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早期断裂活动形成断层角砾岩带,天然气沿断裂大规模垂向运移,聚集在营城组火山岩中,由于断层角砾岩带侧向封闭能力较差,侧向受营城组四段物性较低的砾岩遮挡聚集成藏,对于正断层而言主要聚集在下盘,逆断层主要聚集在上盘。徐中走滑断裂为主要的控藏断裂,由于倾向和断层性质(正和逆)的改变,天然气在两盘聚集具有"此消彼长"的特征,天然气这种聚集规律对于勘探部署、确定气藏的边界和提交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断层侧向封闭性 富集规律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付晓飞 云金表 +1 位作者 卢双舫 付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17,共4页
文章通过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的富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控制即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区域深大断裂制约着无机气分布区;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莫霍面埋藏较浅部位,并与深大... 文章通过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的富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控制即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区域深大断裂制约着无机气分布区;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莫霍面埋藏较浅部位,并与深大断裂、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热异常相伴产出。松辽盆地共有4期无机气释放时期即断陷期、坳陷期、构造反转期及新生代释放期,后3期为主要成藏时期,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火山岩圈闭和气源断层控制的位于区域性盖层之下的圈闭为无机气聚集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无机成因气 分布 富集 规律 控制 因素 莫霍面 规律研究 特征研究
下载PDF
断层侧向封闭性及对断圈油水关系的控制 被引量:53
19
作者 付晓飞 李文龙 +2 位作者 吕延防 贺向阳 刘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7-397,共11页
张性正断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二分性: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个滑动面和不同类型的断层岩组成,其渗透性取决于带内泥质含量所决定的断层岩的类型,破碎带表现为高密度裂缝切割围岩,总体表现为高渗透的特征,因此,断裂带渗透能力取... 张性正断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二分性: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个滑动面和不同类型的断层岩组成,其渗透性取决于带内泥质含量所决定的断层岩的类型,破碎带表现为高密度裂缝切割围岩,总体表现为高渗透的特征,因此,断裂带渗透能力取决于断层核与破碎带相对发育程度,侧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裂带中泥质含量。存在5种侧向封闭类型:即对接封闭、碎裂岩封闭(SGR<15%)、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封闭(15%<SGR<50%)、泥岩涂抹封闭(SGR>50%)和胶结封闭。对接封闭是小规模断层和脆性地层中断层的主要封闭机理,对接封闭模式决定正断层控制的油气富集在下盘,烃柱高度与断圈范围内控藏断裂最小断距相当。走滑断层"丝带效应"造成断层两盘油水呈"正弦曲线"模式分布。基于已知封闭断层断裂带SGR与两盘压力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断层岩侧向封闭烃柱高度与SGR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未标定区可以通过实际油藏油水界面和烃柱高度分布,反推定量关系中的d值,进而确定断层侧向封闭烃柱高度与SGR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对未知断裂侧向封闭能力进行定量评价。依据断层封闭的烃柱高度和圈闭幅度的关系,将断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完全有效的圈闭,圈闭中充满油,油从构造溢出点溢出;二是部分有效的圈闭,圈闭中油气柱高度小于圈闭幅度,油从断层侧向溢出;三是完全无效圈闭,圈闭中充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封闭 定量评价 对接 断层岩 油水关系
下载PDF
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浅层生物气的断层侧向封闭性 被引量:30
20
作者 付晓飞 潘国强 +2 位作者 贺向阳 玄昌姬 吕亚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8-684,共7页
在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生物气,大部分聚集在断层圈闭中,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浅层气的聚集规模。黑帝庙油层具有埋藏浅、成岩程度低、砂岩物性普遍较好的特点,因此断裂变形形成的碎裂岩难以形成较强的封闭。对含气圈闭断... 在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生物气,大部分聚集在断层圈闭中,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浅层气的聚集规模。黑帝庙油层具有埋藏浅、成岩程度低、砂岩物性普遍较好的特点,因此断裂变形形成的碎裂岩难以形成较强的封闭。对含气圈闭断层SGR统计表明:长垣南部断层封闭SGR临界值为0.375,对应的风险断距普遍小于50m,因此断距小于50m的断层侧向封闭性可能相对较差;同时证实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在该区不起封闭作用,主要封闭类型应该是对接封闭和泥岩涂抹封闭。利用Knipe图解和Allan图,结合断距—距离曲线对全区断层进行定量评价,断层封闭具有垂向的差异性和平面的分段性,因此有些圈闭只在个别小层中存在。据圈闭的断层封闭分段性分析,与未评价断层侧向封闭性之前相比,本区圈闭存在3种变化:①断层侧向封闭,幅度和面积不变的圈闭;②断层侧向部分封闭,幅度和面积变小的圈闭;③断层侧向不封闭,不存在的圈闭。其中前两种圈闭是首钻的目标,结合生物气成藏条件,认为长垣南部黑帝庙浅层生物气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南部 黑帝庙油层 断层侧向封闭性 Knipe图解 Allan图解 定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