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智开窍十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付晨瑜 张胜男 +2 位作者 张锦 周剑峰 陈劼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113-116,126,共5页
目的观察益智开窍十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小儿孤独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康复... 目的观察益智开窍十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小儿孤独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采用益智开窍十三针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和Gesell发育量表(包括社会适应、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CARS评分、ABC评分及Gesell发育量表中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能区各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ARS、ABC评分及Gesell发育量表中社会适应、语言和个人社交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RS评分、ABC评分及Gesell发育量表中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开窍十三针疗法配合康复治疗小儿孤独症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小儿孤独症患儿病情,改善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能力,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开窍十三针 针刺 康复训练 儿童孤独症
下载PDF
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脑血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锦 付晨瑜 +1 位作者 刘雁 曹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对脑性瘫痪(脑瘫,CP)患儿运动功能、脑血流的影响。方法100例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常规组实施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组实施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疗法。...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对脑性瘫痪(脑瘫,CP)患儿运动功能、脑血流的影响。方法100例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常规组实施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组实施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及脑血流情况[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00%,组间比较体现出差异性表现(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FMFM评分组间比较显示出相似性表现(P>0.05);治疗后,治疗组GMFM评分(199.76±21.22)分、FMFM评分(154.37±14.65)分相较于常规组的(176.56±20.34)、(141.43±13.48)分更高,组间比较均体现出差异性表现(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MCA、A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PI比较显示出相似性表现(P>0.05);治疗后,治疗组MCA、A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48.21±6.37)、(36.25±3.45)、(33.27±3.78)cm/s,高于常规组的(42.45±6.53)、(34.78±3.27)、(30.76±4.12)cm/s,PI(0.87±0.23)低于常规组的(1.23±0.45),组间比较均体现出差异性表现(P<0.05)。结论将针灸推拿与黄芪穴位注射联合应用在CP患儿治疗中,可以对患儿的粗大、精细运动功能进行改善,同时可以改善脑血流情况,使CP患儿的肌张力、姿势异常得到显著改善,起到不可替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穴位注射 黄芪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 脑血流
下载PDF
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付晨瑜 张锦 房晓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探究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芒针透刺。... 目的 探究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芒针透刺。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残余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速、单次排尿量、尿管留置时间、24 h排尿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对两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膀胱最大容量、生活质量评分、单次排尿量、最大尿流速和降低残余尿量、尿管留置时间、24 h排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对于脑卒中后尿潴留有明显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膀胱功能,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 尿潴留 膀胱功能管理 芒针
下载PDF
基于文献研究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及尿潴留的用穴规律
4
作者 付晨瑜 房晓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40-43,47,共5页
目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及尿潴留的艾灸治疗选穴规律探讨。方法以脊髓损伤、艾灸、神经源性膀胱和尿潴留等作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万方(WANFANG)数据库、维普(VIP)中文期刊平台、PUBMED等自2008年10月1日—2... 目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及尿潴留的艾灸治疗选穴规律探讨。方法以脊髓损伤、艾灸、神经源性膀胱和尿潴留等作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万方(WANFANG)数据库、维普(VIP)中文期刊平台、PUBMED等自2008年10月1日—2022年10月1日所有相关文献。手工检索中医针灸方面的期刊杂志。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文献,制作数据资料表,应用Graphpad Pism 9.5对使用腧穴的频率、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为27篇,其中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文献中穴位总共使用频次为74次,共使用腧穴21个;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文献中穴位总共使用频次为27次,共使用腧穴11个。按腧穴使用的频次,归纳神经源性膀胱使用的主要穴位为关元、气海、中极、八髎、天枢、命门等,分属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尿潴留的主要穴位有关元、中极、气海、八髎、神阙等,分属最多的经脉为任脉。结论用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以及尿潴留,在临床中能显著改善膀胱功能,缩短疾病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腧穴
原文传递
电针对功能性胃肠病大鼠内脏敏感性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晨瑜 高珊杉 +2 位作者 李春雨 朱琪 王晓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机制,及其脏腑穴位特异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谷组,每组8只。采用综合方法复制FGIDs大鼠模型,电针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 目的探讨电针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机制,及其脏腑穴位特异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谷组,每组8只。采用综合方法复制FGIDs大鼠模型,电针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谷组,每日1次,1次30 min,连续针刺7 d,模型组只捆绑不针刺。电针后对大鼠行结直肠扩张刺激实验,进行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后取大鼠下丘脑、脊髓(T5~10),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AWR评分较正常组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各压力刺激下足三里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阴陵泉组在20、60、80 mm Hg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阴谷组比较,足三里组在各个压力刺激下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阴陵泉组在80 mm Hg压力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组与阴陵泉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p38蛋白活性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阴陵泉组p38蛋白活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下丘脑中:与阴谷组比较,足三里组p38降低明显(P<0.05);在脊髓中:与阴陵泉组、阴谷组比较,足三里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和阴陵泉穴均可改善FGIDs模型大鼠AWR评分,降低其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能够抑制p38 MAPK蛋白活化水平有关,且电针足三里穴对p38 MAPK表达的调节作用较阴陵泉穴更为明显,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FGIDs 内脏敏感性 AWR P38MAPK
原文传递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探讨针刺治疗五体痹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春雨 付晨瑜 +1 位作者 高珊杉 王晓燕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第4期54-56,共3页
归纳分析《黄帝内经》关于营卫理论与痹证的相关篇章,梳理营卫与气血的关系,结合五体痹的特点,探讨营卫和气血在痹证治疗中的区别,总结针刺治疗五体痹的原理和方法。针刺治疗五体痹是通过调和营卫,从皮、肉、脉、筋、骨不同层次的论治。
关键词 五体痹 营卫理论 针刺治疗 痹证
下载PDF
偶刺法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珊杉 付晨瑜 +1 位作者 李春雨 王晓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偶刺法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E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脱落2例,剔除3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4例。观察组予偶刺法针刺配合电针... 目的:观察偶刺法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E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脱落2例,剔除3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4例。观察组予偶刺法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偶刺法针刺。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和早饱等临床主要症状评分、简要尼平消化不良指数(SF-NDI)及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含量的变化,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26/27),优于对照组的88.89%(24/27)。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评分、SF-NDI评分及血浆CCK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评分、SF-NDI评分及血浆CCK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偶刺法针刺配合电针能够明显缓解EPS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腹痛综合征 偶刺法 电针
下载PDF
电针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腹泻大鼠胃窦及结肠组织五羟色胺7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晓燕 李春雨 +3 位作者 张亚楠 付晨瑜 高珊杉 王世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9-55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腹泻(FD)模型大鼠胃窦、结肠中五羟色胺7受体(5-HT7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FD大鼠胃肠运动的调节机制及经穴脏腑相关性。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谷组,每组...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腹泻(FD)模型大鼠胃窦、结肠中五羟色胺7受体(5-HT7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FD大鼠胃肠运动的调节机制及经穴脏腑相关性。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谷组,每组8只。连续14 d用束缚+冷刺激+饮食失节的复合病因法制备FD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谷组大鼠给予相应穴位电针干预30 min,强度0.5 mA,1次/d,共7 d。计算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并按Bristol分级进行粪便性状评分,测定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窦、结肠中5-HT7R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窦、结肠中5-HT7R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粪便性状评分、小肠推进率均明显升高(P<0.01),胃内残留率降低(P<0.01),胃窦、结肠组织中5-HT7R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阴陵泉组大鼠粪便含水量、粪便性状评分、小肠推进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胃内残留率明显升高(P<0.01),胃窦与结肠中5-HT7R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阴谷组比较,足三里组、阴陵泉组大鼠粪便含水量、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P<0.05),胃内残留率升高(P<0.01),胃窦中5-HT7R蛋白和mRNA、结肠中5-HT7R蛋白表达降低(P<0.05);足三里组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结肠中5-HT7R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阴陵泉"能改善FD模型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胃窦、结肠组织的5-HT7R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关,且该作用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功能性腹泻 足三里 阴陵泉 五羟色胺7受体 胃肠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