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的街道品质对房价的非线性影响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
作者 李莹 王楠楠 +3 位作者 仝照民 刘艳芳 安睿 刘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7-1562,共16页
为弥补传统特征价格模型的局限性以及过去所使用的线性方法解释性不足等问题,以广州市为例,在传统房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街道品质对房价的影响,利用随机森林建模,绘制累积局部效应图,探索街道品质与房价的非线性关系及其阈... 为弥补传统特征价格模型的局限性以及过去所使用的线性方法解释性不足等问题,以广州市为例,在传统房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街道品质对房价的影响,利用随机森林建模,绘制累积局部效应图,探索街道品质与房价的非线性关系及其阈值效应。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相比于传统线性模型拟合优度更高,能有效捕捉街道品质特征及其与房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2)商业经济区位、全局穿行度与社区建成年限是对房价影响最明显的3个因素,街道品质特征对房价的影响可达36.74%。3)商业经济区位对房价的负向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全局穿行度在1715以内与房价呈指数型正相关。安全性因素与房价关系的阈值效应明显。为保证街道使用的公平性,居住环境的绿视率应≥1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品质 住宅价格 非线性 阈值效应 广州市
下载PDF
耦合SOM-MCR模型的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安睿 窦超 +5 位作者 陆砚池 仝照民 王楠楠 刘艳芳 庞惠心 刘耀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86-9499,共14页
面向“绿色城市圈”发展理念,构建武汉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研究采用的多指标叠加分析丢失了各因子蕴含的原始信息,仅可以识别同质化生态源地。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SOM)融入“... 面向“绿色城市圈”发展理念,构建武汉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研究采用的多指标叠加分析丢失了各因子蕴含的原始信息,仅可以识别同质化生态源地。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SOM)融入“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组合划分生态功能区→识别多类型生态源地;综合自然因素与人类影响修正生态阻力面,并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主要结论如下:武汉城市圈存在两类典型“高重要-低敏感—高连通”的生态源地,包括9756km^(2)的粮食供给区(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和6791km^(2)的固碳释氧区(黄冈市东北和咸宁市东南),应作为生态安全核心区;低连通粮产源地分布于武汉市近郊与鄂州市,低连通碳汇源地分布在黄石市东南,宜作为生态保护功能区;共识别39条生态廊道,按照两端源地属性可划分为粮产连通轴、碳汇连通轴和跨类连通轴;综合构建了“一环、三翼、多联通”的武汉城市圈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该格局有机融入了生态功能区划理念,有助于城市圈“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保护与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 多分类源地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下载PDF
环境正义视阈下城市公园绿地时空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幸丽君 杜赛南 +1 位作者 仝照民 张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70-5382,共13页
从环境正义视阈出发,重点关注选择步行和私家车出行的居民群体,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2SFCA)模型和基尼系数测度2000—201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的时空差异,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进一步探析交通因素、用地... 从环境正义视阈出发,重点关注选择步行和私家车出行的居民群体,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2SFCA)模型和基尼系数测度2000—201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的时空差异,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进一步探析交通因素、用地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阈值效应,以期为公平导向下的城市绿地规划提供相关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公园绿地供给与需求均呈现较快的增长,居民出行成本在逐渐降低;(2)居民选择两种交通方式出行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高值区域均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湖泊和大型风景区周围,但是不同时期步行方式可达性低值区域均多于车行;同时,基尼系数显示研究时段内两种交通出行的居民享受公园绿地服务的机会均不公平,且步行可达不公平程度远大于车行;(3)用地结构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时期公园绿地服务可达性存在协同性影响,而交通因素是不同交通方式出行可达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4)非线性关系图显示关键变量的阈值效应能够为城市绿地精细化规划与管理提供量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公园绿地 高斯2SFCA模型 GBDT模型 武汉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的建成环境对通风潜力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4
作者 杨佳明 安睿 +1 位作者 仝照民 刘艳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9,共11页
大都市常通过优化建成环境来改善城市通风潜力,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基于风洞试验等方法模拟城市通风潜力缺乏对大尺度的连续监测,传统回归方法忽视了建成环境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和尺度效应.本文应用电路理论识别武汉... 大都市常通过优化建成环境来改善城市通风潜力,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基于风洞试验等方法模拟城市通风潜力缺乏对大尺度的连续监测,传统回归方法忽视了建成环境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和尺度效应.本文应用电路理论识别武汉主城区通风潜力,基于3Ds(密度、多样性和设计)指标体系描述建成环境,并详细对比了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结果.研究证实使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局部模型是必要的.MGWR放宽了GWR模型的固定带宽假设,进一步考虑了建成环境因子影响的尺度效应,有效避免了过拟合和异常符号反转.相关研究应考虑驱动机制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理论 通风潜力 建成环境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旋喷桩在既有铁路软弱土地区框构桥涵顶进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仝照民 《路基工程》 2012年第2期163-165,170,共4页
在既有铁路施工下穿桥涵,需将该区域的路基材料和部分地基土挖去,显著改变了铁路原有的路基、地基状态,并改变地基所承受的长期荷载;同时其便梁、基坑等临时结构也改变了周围岩土体的受力状态。这就给软弱土地区的中型、大型框构桥涵顶... 在既有铁路施工下穿桥涵,需将该区域的路基材料和部分地基土挖去,显著改变了铁路原有的路基、地基状态,并改变地基所承受的长期荷载;同时其便梁、基坑等临时结构也改变了周围岩土体的受力状态。这就给软弱土地区的中型、大型框构桥涵顶进施工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利用旋喷桩施工机具小型、轻型的特点,对于顶进桥涵本身的地基加固、便梁基础稳定性以及对路基预处理进行加固防护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涵顶进 旋喷桩 既有铁路 软土
下载PDF
武汉市中心城区道路中心性对人口活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钊 刘耀林 +2 位作者 银超慧 安睿 仝照民 《特区经济》 2021年第12期90-95,共6页
探究道路对人群活动的影响有助于从道路视角来提升城市活力。本文基于城市网络分析(UNA)和地理加权回归(GWR),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武汉市中心城区道路中心性对人口活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不同出行模式对道路中心性特征感知不同... 探究道路对人群活动的影响有助于从道路视角来提升城市活力。本文基于城市网络分析(UNA)和地理加权回归(GWR),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武汉市中心城区道路中心性对人口活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不同出行模式对道路中心性特征感知不同。骑行模式和驾车模式下的道路中心性揭示了更为局部的中心性特征。全域道路中心性揭示了整个研究区的道路中心性特征。第二,加入道路中心性变量后的GWR模型结果显示,邻近中心性和直线中心性对人口活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介中心性对人口活力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第三,研究区边缘人口活力的提升对道路邻近中心性和直线中心性带来的交通便捷性有着更强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活力 道路中心性 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土地承包期延长对征地补偿的影响
7
作者 仝照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6期288-290,共3页
以长春市汽车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地保障功能测度指标,利用收益还原法和功能价值法建立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理论框架,并对承包期延长前后农地保障效益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效益显著,承包期延长提高了农地的... 以长春市汽车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地保障功能测度指标,利用收益还原法和功能价值法建立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理论框架,并对承包期延长前后农地保障效益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效益显著,承包期延长提高了农地的社会保障效益,未来若继续采用产值倍数法进行征地补偿,将对农民长期利益造成损害。因此,补偿应朝多元化方向转变,提高补偿方式的可持续性,采用多种措施结合的方法对农民进行安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期 收益还原法 农地保障 征地补偿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乡村聚落演化特征及空间驱动模式分析
8
作者 庄静 刘艳芳 +2 位作者 仝照民 安睿 幸丽君 《特区经济》 2022年第2期68-75,共8页
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指数、演化特征指数(LECI)和热点分析定量识别宜春市2009—2018年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特征,并从全局和局域两个尺度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及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GWLR)模型探索乡村聚落演... 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指数、演化特征指数(LECI)和热点分析定量识别宜春市2009—2018年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特征,并从全局和局域两个尺度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及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GWLR)模型探索乡村聚落演化空间驱动模式。结果表明:第一,宜春市乡村聚落规模整体呈扩张态势,斑块形态保持稳定,聚落进一步集聚。乡村聚落演化多以农户自组织方式进行,传统经济发达的农业产业集中区出现聚落新增热点,交通网络沿线、城关镇周边出现聚落减少热点。全市聚落新增过程以飞地式为主导,聚落减少过程以邻接式为主导,邻接式、孤立式、包围式3种消亡模式在不同县市间的优势度呈现出较大差异。第二,邻域效应在乡村聚落演化过程中作用显著。距城市镇距离、建设用地密度对乡村聚落增减均呈现出正相关效应,充分表征了城市集聚效应对乡村聚落演变的双向影响。第三,相较于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GWLR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力。模型结果可视化的变量作用系数分布图能反映各影响因素的空间驱动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区乡村聚落格局优化与调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乡村振兴 景观演化特征指数 LOGISTIC模型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 南方丘陵区
原文传递
征地补偿中农民间接损失的量化研究
9
作者 董子瑄 仝照民 +1 位作者 高心雨 赵宇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0期208-210,共3页
以征地补偿中农民间接损失及其量化为研究对象,重新界定征地补偿的范围,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的生态价值及社会保障价值列入到补偿范围内,并运用收益还原法、成果参照法等数学方法测算农民的间接损失,建立间接损失评价体系。以长春市... 以征地补偿中农民间接损失及其量化为研究对象,重新界定征地补偿的范围,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的生态价值及社会保障价值列入到补偿范围内,并运用收益还原法、成果参照法等数学方法测算农民的间接损失,建立间接损失评价体系。以长春市为例,将上述评价体系运用到实践中,得到长春市各区县农民间接损失补偿的具体数值,分别与其现行征地补偿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各区县农民的间接损失补偿均高于现行征地补偿水平,证明了对农民间接损失进行补偿的必要性,并为重建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征地补偿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补偿机制 间接损失 量化 失地农民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非线性关系研究——以双休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梓蒙 刘艳芳 +2 位作者 罗璇 仝照民 安睿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6-729,共14页
通过优化城市建成环境来营造和发展城市活力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的重要举措。论文以双休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使用人口热力数据量化城市活力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SHAP可解释性模型(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 通过优化城市建成环境来营造和发展城市活力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的重要举措。论文以双休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使用人口热力数据量化城市活力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SHAP可解释性模型(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GBDT-SHAP)测算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非线性影响,并提取关键变量的最佳阈值。结果表明:(1)双休日武汉市主城区城市活力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和功能异质性。城市活力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中心高、外围低”的特征;在时间上,从7:00开始逐渐提升,下午和晚间达到顶峰。(2)武汉市主城区建成环境显著影响了城市活力强度,且其非线性影响和阈值效应明显:大型商圈的影响阈值大致在3000~4000 m,地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主要在城市内部且地铁站服务范围在1500 m以内,POI混合度超过0.4后会抑制城市活力。SHAP模型弥补了传统多元线性模型在可解释性上的不足。(3)到CBD的距离、离地铁站距离、天空开敞度以及商业类型存在时间驱动效应,随时间变化对城市活力的影响重要性会发生相应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贯彻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做好地铁交通与大型商圈的衔接,是增强城市活力的有效措施;设置户外开放空间,有利于促进居民晨练和社会活动;增加小型餐饮和娱乐场所也是增强夜间活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建成环境 非线性关系 阈值效应 GBDT-SHAP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以武汉市城中村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仝照民 安睿 刘耀林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48-2060,共13页
城中村作为带着农民特色和阶级混杂重塑的空间,为弱势劳动群体融入城市化体系、实现反资本而不反市场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保障。探讨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开展城中村建成环境改造,对于解决弱势群体通勤和就业困难意义... 城中村作为带着农民特色和阶级混杂重塑的空间,为弱势劳动群体融入城市化体系、实现反资本而不反市场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保障。探讨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开展城中村建成环境改造,对于解决弱势群体通勤和就业困难意义重大。论文基于武汉市2018年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数据,以公共交通通勤方式选择作为二元分类因变量,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分析建成环境与城中村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非线性关系与阈值效应,结果显示:普遍长距离通勤的城中村居民对公共交通系统依赖性强,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影响和阈值效应明显,弥补了传统线性模型在可解释性上的不足;其中公交站可达性预测贡献度最大(19.89%),阈值分别在300 m和1000 m左右,在城中村改造时应尽量满足直线距离300 m公交站点可达,保证1000 m内存在公交线路,其余变量也有相似的可解释性。研究得到的建成环境影响的优先层次和最有效的空间属性范围将为提升城中村居民就业和通勤公平,实现区域包容、协调的城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通勤方式选择 梯度提升决策树 非线性 阈值效应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建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耀林 仝照民 +1 位作者 刘岁 黄丹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8-1614,共17页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空间模拟和智能优化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优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在文献计量...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空间模拟和智能优化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优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在文献计量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驱动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空间模拟优化模型和智能寻优模型在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建模应用中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对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未来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提出自然与人文过程的耦合驱动、多模型的空间化协同、大数据知识挖掘方法的嵌入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支撑,应是土地利用优化配置领域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驱动机制 空间模拟 智能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