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nt3a/β-catenin通路探究下调miR-16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
1
作者 崔树北 颜继英 +4 位作者 贾晓川 仝路 李毅 张开 刘振武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究下调miR-16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NC)和实验组。通过全弗氏佐剂(CFA)与Ⅱ型胶原乙酸溶液注射关节构建模型组、NC组与实验组建立大鼠类风... 目的 :探究下调miR-16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NC)和实验组。通过全弗氏佐剂(CFA)与Ⅱ型胶原乙酸溶液注射关节构建模型组、NC组与实验组建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后NC组和实验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5 nmol/L NC-antagomiR和miR-16-antagomiR,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足趾肿胀度为模型标准。qPCR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miR-16表达水平,对大鼠膝关节进行H-E染色分析并进行病理评分,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大鼠滑膜组织Wnt家庭成员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C组miR-16显著上调,实验组显著下调。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C组、实验组大鼠足趾肿胀度及病理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和NC组相比,实验组足趾肿胀度及病理评分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C组、实验组血清IL-1β、IL-6、IL-17、TNF-α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和NC组相比,实验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C组Wnt3a及β-catenin显著升高,而实验组显著降低。结论 :下调miR-16可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释放,降低组织炎性损伤,发挥骨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症 WNT3A Β-连环蛋白 大鼠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2
作者 王飞 胡成栋 +5 位作者 李彦飞 郭冰蕊 刘志伟 仝路 杨鎏璞 王红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与对照组(椎间孔镜治疗),每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对照组给予椎间孔镜治疗。记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通过改良MacNab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术后1.5年疗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及1.5年腰部及下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及1.5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4.61±12.39)mL、(7.96±1.77)d,显著少于对照组[(132.57±18.24)mL、(9.72±1.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硬膜囊面积(133.59±16.84)mm^(2),显著大于对照组[(116.37±16.2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2个月、1.5年腰部及下肢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腰部VAS评分分别为(3.18±0.86)、(2.39±0.6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7±1.15)、(1.79±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下肢VAS评分、术后1.5年腰部及下肢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个月、1.5年,两组ODI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个月、1.5年两组ODI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ODI水平为(31.57±4.25)%,显著低于对照组[(36.86±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相当,但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前期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 椎间孔镜 视觉疼痛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3
作者 郑慧铭 张丰 +2 位作者 史启朋 仝路 孟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为偏碱性硬水,水化学类型倾向于由HCO_(3)-Ca·Mg和HCO_(3)-Na·Ca向HCO_(3)·SO_(4)-Ca、HCO_(3)·Cl-Ca·Mg、HCO_(3)-Na·Ca·Mg、HCO_(3)·Cl-Na·Ca转变。研究区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因素为水岩作用,其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滤作用、农业生产和含氟矿物溶滤作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受当地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影响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多元分析 煤炭资源型城市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及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李毅 仝路 +3 位作者 武刚 张开 贾海栋 江丽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氨甲环酸对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LIF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仅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B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关闭切口30 min后再... 目的探讨应用氨甲环酸对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LIF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仅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B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关闭切口30 min后再次静脉滴注氨甲环酸)、C组(仅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关闭切口3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每组30例。A、B组氨甲环酸用量为15 mg/k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记录4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VAS评分、ODI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①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A、B组均少(短)于C、D组(P<0.05);除术中出血量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指标B组均少(短)于A组(P<0.05)。②疼痛VAS评分及ODI:拔管后A、B组均低于C、D组(P<0.05),A、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仅D组1例发生单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C、D组各1例发生引流管切口端细菌培养阳性,C组3例发生切口红肿。结论PLIF术前及术后应用氨甲环酸能缩短留置引流管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引流量 感染
下载PDF
不同屈曲状态下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川 李彦林 +2 位作者 张振光 仝路 王国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2-669,共8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受力后,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包含骨、韧带、半月板和软骨的左膝关节仿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受力后,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包含骨、韧带、半月板和软骨的左膝关节仿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分别对股骨加载后向134N的力、内外翻10Nm的力矩,以及外翻10Nm加内旋5Nm的联合力矩,分析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变化情况。结果:对股骨加载后向134N应力后,膝关节在屈曲0°、30°、60°和90°位时,ACL所受应力最大,PCL的应力最小,MCL的最大应力大于LCL,均随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施加外翻应力时,MCL所受应力最大,其次为ACL、PCL,LCL应力最小;内翻时,LCL所受应力最大,其次为PCL、ACL,MCL应力最小;联合应力时,MCL应力最大,其次为ACL,远远大于PCL和LCL的应力,除PCL之外,其他各韧带的应力随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膝关节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不同受力情况,可以有效地分析膝关节韧带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并推测其损伤机制。所有韧带的应力分布和大小随着不同屈曲角度发生不同改变,损伤风险也发生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膝关节 韧带 屈曲 内外翻 轴移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MRI影像下股骨髁间窝三维数字化解剖学数据与实体解剖测量值的差异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鹏 李彦林 +4 位作者 陈文栋 杨光 王国梁 仝路 胡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8006-8009,共4页
背景:X射线、CT、MRI二维图像测量股骨髁间窝受投照体位、选取测量层面等影响,测量准确性较差。目的:比较MRI影像下股骨髁间窝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值和尸体实体解剖测量值的差异,探讨基于MRI影像下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对尸体... 背景:X射线、CT、MRI二维图像测量股骨髁间窝受投照体位、选取测量层面等影响,测量准确性较差。目的:比较MRI影像下股骨髁间窝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值和尸体实体解剖测量值的差异,探讨基于MRI影像下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对尸体膝关节标本行MRI扫描,将MRI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股骨髁间窝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三维数字化髁间窝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同时对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测量实体解剖学数据。结果与结论:三维数字化重建髁间窝顶长度、髁间窝宽度、内外髁宽度、髁间窝指数测量值与实体解剖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基于MRI影像下股骨髁间窝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实体标本信息,可用于正常人股骨髁间窝的解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间窝 MRI 三维重建 数字化模型 解剖学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飞 仝路 +2 位作者 魏红芳 胡成栋 李东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3期1373-1377,共5页
目的分析姜黄素通过p38-丝裂原活化的磷酸激酶(p38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5例膝关节骨性... 目的分析姜黄素通过p38-丝裂原活化的磷酸激酶(p38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截掉的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软骨组织,将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并选取同期因外伤在邯郸市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或血管外科行股骨截肢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其膝关节健康软骨。模型组与对照组在不含姜黄素的培养基内传代2代细胞,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软骨组织细胞分别在含有100、150、200 mg/kg姜黄素的培养基内传代2代细胞。对各组腺苷酸环化酶相关蛋白1(CAP1)、p38MAPK、p65-NF-κB及其磷酸化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各组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CAP1、p38MAPK、p65-NF-κB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CAP1、p38MAPK、p65-NF-κB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均降低,且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IL-6、IL-8、IL-1β、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IL-6、IL-8、IL-1β、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激活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姜黄素可调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过程,且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姜黄素 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胫、股骨关节软骨及半月板在不同屈曲角度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青 仝路 李彦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2-696,共5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屈曲角度下胫、股骨关节软骨、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基于正常成人志愿者MRI数据建立全膝关节有限元三维模型,通过对模型施加350 N垂直载荷,模拟分析不同屈曲角度下胫、股骨关节软骨、半...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屈曲角度下胫、股骨关节软骨、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基于正常成人志愿者MRI数据建立全膝关节有限元三维模型,通过对模型施加350 N垂直载荷,模拟分析不同屈曲角度下胫、股骨关节软骨、半月板的应力值,并分析结果。结果:在屈曲0°、30°、60°、90°时,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各有一个应力集中部位,且半月板和胫骨平台软骨的最大应力值均大于股骨髁软骨。结论:胫骨平台软骨和半月板是主要的承重结构,运动损伤和关节退变好发于胫骨平台软骨和半月板,与此处应力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胫股关节 关节软骨 半月板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新型口服剂型抗凝药物应用于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江丽强 岳亚玲 +4 位作者 颜继英 仝路 刘振武 刘利 赵伟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6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病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骨折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口服利伐沙班,分为利伐沙班组38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6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病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骨折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口服利伐沙班,分为利伐沙班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评估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切口总引流量、术后出血事件和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引流量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利伐沙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既显著降低了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又未增加出血风险,是脊柱骨折术后较理想的一种预防性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神经损伤 利伐沙班 抗凝 血栓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岗 李彦林 +4 位作者 何川 王国梁 王建伟 胡猛 仝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ACL断裂并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法重建ACL患者60例,重建ACL用Rigidfix横穿钉固定股骨端,用Intrafix界面螺钉固...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ACL断裂并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法重建ACL患者60例,重建ACL用Rigidfix横穿钉固定股骨端,用Intrafix界面螺钉固定胫骨端.术后按照Lysholm及IKDC评分标准及临床体格检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随访结果有57例患膝Lachman试验阴性,58例患膝前抽屉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48.2±6.4)分提高至(94.1±2.5)分,IKDC膝关节评分从术前(41.4±6.3)分提高至(95.7±3.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单束重建 关节镜
下载PDF
兖州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及资源评价
11
作者 杨传伟 仝路 +2 位作者 孔铭 袁成军 陈芳 《地下水》 2023年第1期85-89,161,共6页
以兖州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通过开展浅层地温能调查、钻探、抽水回灌试验、现场热响应试验、动态监测、水质分析、岩土热物性测试等工作,在系统分析区内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主要参数进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 以兖州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通过开展浅层地温能调查、钻探、抽水回灌试验、现场热响应试验、动态监测、水质分析、岩土热物性测试等工作,在系统分析区内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主要参数进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和资源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中等区面积158.48 km^(2),不适宜区面积5.89 km^(2);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好区面积155.40 km^(2),适宜性中等区面积8.97 km^(2)。120 m以浅地层热容量为5.21×10^(13)kJ/℃,200 m以浅地层热容量为9.17×10^(13)kJ/℃,考虑土地利用系数时,研究区地源热泵系统总换热功率为夏季1.62×10^(6)kw,冬季1.47×10^(6)kw;资源利用总潜力为夏季可制冷面积2312.26万m^(2),冬季可供暖总面积2665.10万m^(2),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适宜性分区 资源评价 兖州区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12
作者 仝路 李毅 付宇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总结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操作要点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8连续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记录图像采... 目的 总结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操作要点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8连续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记录图像采集时间、规划时间,同时分析临床医师操作骨科机器人系统的学习曲线。结果 当手术量达到12例时,图像采集时间发生变化,维持在(23.6±3.2)min。当手术量达到20例时,规划时间明显减少,维持在(1.5±0.2)min。当手术量增加时,图像采集时间和规划时间会减少,并且进入一个平台期。根据上述学习曲线分析结果可以将前20例定为新手期组,第21~50例定为熟练期组。熟练期组图像采集时间、规划时间短于新手期组,骨水泥渗漏患者比例低于新手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25 kg/m2、胸椎骨折患者的图像采集时间更长,体质量指数≥25 kg/m^(2)、胸椎骨折、2个椎体骨折患者的规划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学习曲线的平台期大约为20例,术者与助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图像采集与路径规划操作,进而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科机器人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山东省菏泽市城区岩溶热储回灌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哲民 仝路 +1 位作者 贾琛 宋帅良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11期52-58,共7页
鉴于菏泽市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随着地热井数量的增多,地热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导致地热水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保护这一绿色清洁能源,缓解地热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地热水水位持续下降、尾水外排污染水、土体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鉴于菏泽市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随着地热井数量的增多,地热水开采量逐年增大,导致地热水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保护这一绿色清洁能源,缓解地热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地热水水位持续下降、尾水外排污染水、土体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地热尾水回灌措施,来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热井钻探、单孔及对孔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及水质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回灌对水位、水温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回灌对水温、水质影响不大。在回灌量相同的条件下,回灌尾水水温越低,回灌的升幅越小,回灌越容易。经综合分析认为,菏泽市城区奥陶系回灌效果良好,回灌潜力巨大,在菏泽市奥陶系热储中进行回灌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回灌 岩溶热储 菏泽市城区 山东省
下载PDF
山东荆泉断块区覆盖型岩溶塌陷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亚伟 李志峰 +1 位作者 仝路 曾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73-82,共10页
截至2018年底,山东荆泉断块研究区内先后发生岩溶塌陷58起,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研究区基础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及水文地质钻探等资料,对荆泉断块区内覆盖型岩溶塌陷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影... 截至2018年底,山东荆泉断块研究区内先后发生岩溶塌陷58起,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研究区基础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及水文地质钻探等资料,对荆泉断块区内覆盖型岩溶塌陷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区内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多层土层结构区,土层厚度基本介于0~15 m且含有砂层;岩溶塌陷多沿构造或构造影响带分布,断层两侧1000 m内为岩溶塌陷高发区;降雨对地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诱发岩溶塌陷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对岩溶塌陷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岩溶水的大量开采及地表大型工程的修建等。亟需采取措施降低区内岩溶塌陷再次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泉断块 岩溶水 岩溶塌陷 诱发因素
下载PDF
均质地层非稳态热传导特征分析
15
作者 孟甲 刘怀思 +4 位作者 张茜 袁成军 仝路 贾琛 姜福红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12期13-16,共4页
基于在均质地层场地内进行的热响应试验,此文通过对地埋管热响应试验观测孔不同深度地温数据与稳态温度场理论分析特征对比,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总结了非稳态下均质岩体内竖直地埋管周围的热传导特征。分析发现:该次试验竖直地埋管排热... 基于在均质地层场地内进行的热响应试验,此文通过对地埋管热响应试验观测孔不同深度地温数据与稳态温度场理论分析特征对比,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总结了非稳态下均质岩体内竖直地埋管周围的热传导特征。分析发现:该次试验竖直地埋管排热过程中周围地层非稳态地温场的分布特征与根据公式求得的均质无限大介质中线热源排热形成的稳态地温场分布在空间分布形态上有一致性;持续排热工况下竖直地埋管的影响半径为一动态数值,与排热持续时间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竖直埋管 非稳态 影响半径 感应时间
下载PDF
兖州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
16
作者 杨传伟 仝路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9期68-70,共3页
济宁市兖州区拥有丰富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可开发利用。根据兖州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成果,本文综合探究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叙述兖州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并提出开发利用方案,为兖州区浅层... 济宁市兖州区拥有丰富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可开发利用。根据兖州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成果,本文综合探究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叙述兖州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并提出开发利用方案,为兖州区浅层地温能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开发利用 效益分析 兖州区
下载PDF
三维数字化模型在膝关节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仝路 李彦林 胡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总结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膝关节复杂解剖结构,并利用此优势开发出了许多新软... 目的总结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膝关节复杂解剖结构,并利用此优势开发出了许多新软件和新技术,其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相关软件的开发,传统膝关节修复重建手术方式不断改变,手术操作将更简便,精确性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修复重建 三维数字化模型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MRI二维影像下股骨髁间窝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彦林 许鹏 +5 位作者 韩睿 王建伟 何川 王国梁 仝路 胡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通过MRI二维影像对股骨髁间窝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探讨虚拟股骨髁间窝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9月-12月募集健康志愿者30名,男、女各15名,年龄20~30岁,身高150~185 cm,体重45~74 kg。排除膝关节疾病和手术史。根据性别不同... 目的通过MRI二维影像对股骨髁间窝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探讨虚拟股骨髁间窝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9月-12月募集健康志愿者30名,男、女各15名,年龄20~30岁,身高150~185 cm,体重45~74 kg。排除膝关节疾病和手术史。根据性别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并将同性别的膝关节分为左膝及右膝2个亚组。对30名志愿者行双膝关节MRI扫描,将MRI二维图像导入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10.01,并对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三维图像测量获取髁间窝相关解剖学数据:髁间窝宽度(notch width,NW),内、外股骨髁宽度(condylar width,CW),髁间窝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收集2010年1月-3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膝关节三维图像,筛选出4例髁间窝狭窄(NWI≤0.2)的患者,在患者膝关节三维图像上虚拟髁间窝成形术,计算截骨厚度,并在ACL重建术中实施,评估移植物与髁间窝的撞击情况。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双侧股骨髁间窝三维模型的NW、C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内及女性组内左、右膝股骨髁间窝三维模型的NW、CW、NW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L重建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结果行髁间窝成形术后患者的NWI达正常值(NWI>0.22),韧带重建后关节镜观察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行基于MRI二维图像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膝关节模型并测量发现重建韧带与髁间窝无撞击。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模型与实体的髁间窝形态有较高相似度,NWI可较好地反映髁间窝狭窄程度;计算机虚拟髁间窝成形术可为ACL重建提供术前参考,以避免术后移植物与髁间窝的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三维重建 髁间窝成形术 虚拟手术 前交叉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2种牵引方式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临床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利 仝路 +4 位作者 刘振武 崔树北 贾晓川 江丽强 赵伟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2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术中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器与牵引床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术中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器与牵引床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诊治的40例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牵引方式的不同分为A、B 2组,A组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器,B组采用牵引床。比较2组手术时间、导针插入失败次数、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导针插入失败次数及术中透视次数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牵引床相比,双反牵引复位器有助于闭合复位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的复位,有利于导针的插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合并粗隆下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闭合复位 双反牵引
原文传递
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定位标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猛 李彦林 仝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综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定位标志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股骨远端旋转力线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若假体旋转力线对位不良将导致诸如髌骨脱位、弹响、磨损、髌前疼痛等多种髌股关节并发... 目的综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定位标志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股骨远端旋转力线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若假体旋转力线对位不良将导致诸如髌骨脱位、弹响、磨损、髌前疼痛等多种髌股关节并发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的方法较多,常用方法包括股骨上髁轴线、前后轴线、股骨后髁线、屈曲间隙平衡技术、计算机导航技术等。正确选择旋转力线,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假体翻修率均至关重要。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选择合适的参照轴以保证股骨假体旋转力线对位的准确性仍有争议。结论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预后极其重要的环节。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 旋转力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