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EM-PARAFAC的荧光示踪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1
作者 高春雨 柳建新 +3 位作者 代吉建 陈金建 阮潇潇 刘航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在油田的注水开发中,利用化学示踪剂进行井间连通性测试是了解出水优势通道特征、制定提高采收率方案的必要前提。但常见的荧光示踪剂在现场应用中易受原油中荧光物质的干扰导致识别率和检测精度较低,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三... 在油田的注水开发中,利用化学示踪剂进行井间连通性测试是了解出水优势通道特征、制定提高采收率方案的必要前提。但常见的荧光示踪剂在现场应用中易受原油中荧光物质的干扰导致识别率和检测精度较低,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与平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在多种荧光物质干扰下的模拟采出液中的荧光示踪剂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成功得出模拟采出液中荧光示踪剂浓度,经计算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2.75%。该方法用三维荧光光谱的数据处理代替传统的荧光背景测试,去除模拟采出液中不同荧光物质对待检测示踪剂的干扰,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复杂背景条件下荧光示踪剂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示踪剂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
下载PDF
含硫污水曝气除硫工艺效果分析及防腐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景全 安云飞 +2 位作者 郑亚妮 颜珩烨 代吉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4,111,共7页
河南油田双河联合站采用曝气除硫工艺,但该工艺后续设备腐蚀现象严重。为了进行工艺优化,研究了脱硫塔曝气的气液比以及曝气前后SRB和硫形态的变化,利用动态失重法比较了脱硫塔前后污水的腐蚀性,并通过XRD/SEM/EDS对腐蚀产物加以分析。... 河南油田双河联合站采用曝气除硫工艺,但该工艺后续设备腐蚀现象严重。为了进行工艺优化,研究了脱硫塔曝气的气液比以及曝气前后SRB和硫形态的变化,利用动态失重法比较了脱硫塔前后污水的腐蚀性,并通过XRD/SEM/EDS对腐蚀产物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曝气除硫的气液比调整为0.5效果最佳。在气液比为0.6时,曝气50 min对SRB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脱硫塔曝气后其出口的腐蚀速率较进口减小一半,但出口由残余氧引起的腐蚀性仍较强,将脱硫塔出口至注水罐之间的钢管线更换为玻璃钢管线,收到了良好的防腐效果。曝气除硫后含有S8的悬浊液进入注水罐,S8和CO2协同效应引起的腐蚀速率高达1.33mm/a,建议在注水罐进口安装过滤装置或对注水罐进行防腐涂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污水 曝气除硫 防腐措施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硅垢阻垢剂的合成及阻垢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洪江 李德佳 代吉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8,共6页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引入一种新型烯丙基型季铵盐阳离子——三羟乙基烯丙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下合成一种两性三元共聚物。在静态条件下考察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n(季铵盐阳离...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引入一种新型烯丙基型季铵盐阳离子——三羟乙基烯丙基季铵盐,与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在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下合成一种两性三元共聚物。在静态条件下考察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n(季铵盐阳离子)∶n(丙烯酰胺)∶n(AMPS)为1∶2∶1,聚合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质量分数为4. 5%时,合成的聚合物阻垢性能最好。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阻垢剂质量浓度为120 mg/L时,对硅垢的阻垢率可达到78. 2%。通过加入阻垢剂前后垢样的电镜扫描图可知,加入阻垢剂的垢样疏松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型季铵盐 两性聚合物 硅垢 阻垢剂
下载PDF
污水曝氧除硫后残余氧对腐蚀速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大娜 张红梅 +1 位作者 代吉建 郑绪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3X期320-321,共2页
油田回注污水中S^2-含量较高时易引起油井管杆腐蚀。污水曝氧后,S^2-含量降低,溶解氧(DO)含量增加,二者浓度的变化都会对腐蚀速率结果有影响。通过改变曝气量控制污水中残余氧的含量,经试验得出含氧量低于0.2mg/L腐蚀不严重,... 油田回注污水中S^2-含量较高时易引起油井管杆腐蚀。污水曝氧后,S^2-含量降低,溶解氧(DO)含量增加,二者浓度的变化都会对腐蚀速率结果有影响。通过改变曝气量控制污水中残余氧的含量,经试验得出含氧量低于0.2mg/L腐蚀不严重,含氧量达到0.5mg/L以上腐蚀严重,所以必须优化曝气参数。污水曝氧除硫的气液比控制在5:1~10:1,以降低回注污水中溶解氧含量,避免产生溶解氧腐蚀管线、设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曝氧除硫 溶解氧 寓蚀速率 气液比
下载PDF
核壳型荧光纳米示踪剂的油藏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红瑶 秦世群 +6 位作者 陈金建 代吉建 林波 高春雨 阮潇潇 杨雨晴 柳建新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7期1572-1576,共5页
研究了一种用于油田开发的新型荧光纳米示踪剂的性能,该示踪剂由亲水层-隔离层-荧光物质三层核壳结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示踪剂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5×10^(-3)~0.5 mg·L^(-1))和较高的检测精度(10^(-9)数量级);在矿化度105 ... 研究了一种用于油田开发的新型荧光纳米示踪剂的性能,该示踪剂由亲水层-隔离层-荧光物质三层核壳结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示踪剂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5×10^(-3)~0.5 mg·L^(-1))和较高的检测精度(10^(-9)数量级);在矿化度105 mg·L^(-1)、二价离子质量浓度500 mg·L^(-1)、pH值5~9、温度75℃以内具有较小的测量误差;由于示踪剂亲水层的特性,该示踪剂在石英砂表面吸附率仅为5%,静态吸附量为0.25μg·g^(-1),且在油相中基本不溶解。因此该类型示踪剂具有油藏条件适应性好、成本低廉、施工简单、检测便利快速等特点,可实现示踪剂浓度的在线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荧光 纳米 核壳结构
下载PDF
絮凝与生物强化组合技术处理油田含聚污水 被引量:10
6
作者 颜珩烨 张忠智 +5 位作者 代吉建 张敏 王京秀 唐雪冰 申洁 赵立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89-2894,共6页
针对河南油田采油污水,室内选择4种常用无机絮凝剂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复配,筛选出最佳的絮凝剂用量:聚合氯化铝(PAC)用量为300 mg/L,CPAM用量为10 mg/L。研究了投加HPAM降解菌对油田含聚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优选出2株以聚合物(HP... 针对河南油田采油污水,室内选择4种常用无机絮凝剂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复配,筛选出最佳的絮凝剂用量:聚合氯化铝(PAC)用量为300 mg/L,CPAM用量为10 mg/L。研究了投加HPAM降解菌对油田含聚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优选出2株以聚合物(HPAM)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通过分子生物学16SrDNA鉴定,XL-1和XL-2菌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溶血不动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为7.5,降解72 h的条件下,XL-1菌的B/C增大了0.11,COD去除率提高了11.03%;XL-2菌的B/C增大了0.07,COD去除率提高了6.3%。油田污水经絮凝-生物强化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平均值为77.1 mg/L,总去除率为73.2%,絮凝段和生化段工艺的COD去除率分别为54.1%和19.1%,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油田含聚污水 聚丙烯酰胺降解菌 生物强化
原文传递
气浮与生化强化工艺在油田污水工程改造中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颜珩烨 李景全 +7 位作者 张敏 王京秀 郭春梅 张志勇 宋昭峥 代吉建 邵校君 张忠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50-2754,共5页
针对河南油田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定性分析了污水中的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对污水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中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ONH2水解为—COOH,同时测定了污水中1 m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贡献1.3 mg/L COD。随... 针对河南油田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定性分析了污水中的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对污水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中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ONH2水解为—COOH,同时测定了污水中1 mg/L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贡献1.3 mg/L COD。随着3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油田污水中聚合物含量逐年增大,聚合物含量大幅上升是导致污水COD上升的根本原因。在原有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絮凝气浮处理工艺单元,改造工程采用'预曝气除油+絮凝气浮+A/O生物膜'处理工艺后,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为65~9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絮凝 生化强化 气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