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便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相关蛋白在婴儿食物过敏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高亚娟 代妮妮 +1 位作者 张华 李在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9-625,共7页
目的探索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相关蛋白在婴儿食物过敏(F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疑诊FA的婴儿,收集粪便,经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将入组婴儿分为FA组和非FA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索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相关蛋白在婴儿食物过敏(F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疑诊FA的婴儿,收集粪便,经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将入组婴儿分为FA组和非FA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粪便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 1)和脂质运载蛋白2(LCN 2)的浓度,通过对比粪便总蛋白浓度计算其相对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目标蛋白诊断婴儿FA的准确度。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FA预测因子。结果共纳入FA组69例及非FA组72例。粪便MMP9及TIMP 1浓度诊断FA的AUC值分别为0.82和0.78,MMP9及TIMP 1相对含量的AUC值分别增加至0.85及0.83。LCN 2诊断价值不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粪便MMP 9是FA的最佳预测指标。结论粪便MMP 9和TIMP 1是诊断婴儿FA的有用工具,可以很好的区分FA及类似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脂质运载蛋白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婴儿
下载PDF
肠道黏液层中MUC2、sIgA在婴儿食物过敏中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
2
作者 代妮妮 高亚娟 +2 位作者 孙晋波 张娟 李在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4,共8页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食物过敏婴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粪便黏蛋白2(MUC2)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变化情况,探究其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门诊就诊的食物过敏婴儿52例为食物过敏组,同期选取非过敏性疾病...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食物过敏婴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粪便黏蛋白2(MUC2)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变化情况,探究其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门诊就诊的食物过敏婴儿52例为食物过敏组,同期选取非过敏性疾病婴儿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粪便MUC2、sIgA水平的差异。结果食物过敏组男23例、女29例,对照组男女各2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辅食添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组中粪便MUC2及s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7.81±14.91μg/mL比25.33±14.29μg/mL;182.4(150.2~202.7)μg/mL比147.7(131.4~157.9)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随访第2、4周时,食物过敏组患儿的粪便MUC2水平逐渐下降,但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粪便sIgA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粪便MUC2、sIgA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粪便MUC2及sIgA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以上(P<0.001),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结论粪便MUC2及sIgA水平在两组患儿之间均存在差异,随着食物过敏患儿临床症状的好转,粪便MUC2水平有下降趋势、sIgA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可能作为诊断食物过敏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肠道黏液层 黏蛋白2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秋钰 程秦 +9 位作者 赵志伶 代妮妮 曾琳 朱兰 郭炜 李超 王军红 李姝 葛庆岗 沈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0-784,共5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热伴咳嗽8日”于2020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前8天(2月5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夜间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寒战,干咳,无痰,有轻度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肌肉酸痛,头痛,头晕,纳差,胸痛,胸闷,咽痛,无乏...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热伴咳嗽8日”于2020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前8天(2月5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夜间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寒战,干咳,无痰,有轻度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肌肉酸痛,头痛,头晕,纳差,胸痛,胸闷,咽痛,无乏力和盗汗,遂于武汉协和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左下肺多发斑片磨玻璃影(图1),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血源播散性肺结核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4
作者 李秋钰 梁瀛 +5 位作者 代妮妮 王玉湘 朱博韬 伍蕊 朱红 孙永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9-1223,共5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热2个月,鼻衄及双下肢出血性皮疹10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弛张热型,伴乏力,不伴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自行口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可短暂退热...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热2个月,鼻衄及双下肢出血性皮疹10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弛张热型,伴乏力,不伴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自行口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可短暂退热,但效果不佳,遂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菌素”及“地塞米松”静脉输液(具体剂量不详)6 d,体温恢复正常,但停药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5~40℃,未再诊治。1个月余前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予莫西沙星口服2 d(具体剂量不详),患者体温波动于38.5~40℃。18 d前患者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5.89×10^(9)/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23.0 g/L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103.0×10^(9)/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u)百分数80.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1.09μg/L;抗核抗体谱:抗Jo-1抗体和抗SSB抗体呈弱阳性;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细支气管炎?”(图1)。10 d前患者出现鼻衄、双下肢出血性皮疹,皮疹无瘙痒,伴双下肢轻度水肿,无皮肤破溃;患者仍持续高热,每日体温在38.5~40℃之间波动。患者再次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81.0 g/L)和血小板计数(1.0×10^(9)/L)明显降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播散性肺结核 噬血细胞综合征 发热 肺部结节
下载PDF
双重靶向治疗儿童难治性炎症性肠病1例
5
作者 代妮妮 李军 +8 位作者 石雪迎 董文欣 高亚娟 朱巍巍 王硕 李心悦 孙晋波 张娟 李在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7-579,共3页
13岁男童以间断腹泻、腹痛、黏液血便为主要表现,结合胃肠镜表现及病理结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先后使用激素、美沙拉嗪、英夫利昔单抗、沙利度胺、维得利珠单抗、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仍有复发,内镜下提示肠道溃疡无明... 13岁男童以间断腹泻、腹痛、黏液血便为主要表现,结合胃肠镜表现及病理结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先后使用激素、美沙拉嗪、英夫利昔单抗、沙利度胺、维得利珠单抗、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仍有复发,内镜下提示肠道溃疡无明显改善。经过乌司奴单抗联合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患儿达到了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期间患儿出现了难辨梭菌感染、深静脉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置管 肠道溃疡 英夫利昔单抗 胃肠镜 溃疡性结肠炎 硫唑嘌呤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潜在植物根际促生菌副地衣芽孢杆菌HMPM220325生物膜培养条件优化
6
作者 代妮妮 梁笑 +4 位作者 闫致会 仰凡 杨欣婷 卢恒谦 王永中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84-2798,共15页
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运动杆状的内生孢子形成细菌,其可作为潜在植物根际促生菌使用。本研究团队从水果发酵乳中分离出一株副地衣芽孢杆菌HMPM220325,该菌株在静置培养过程中可在气... 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运动杆状的内生孢子形成细菌,其可作为潜在植物根际促生菌使用。本研究团队从水果发酵乳中分离出一株副地衣芽孢杆菌HMPM220325,该菌株在静置培养过程中可在气-液界面形成生物膜。【目的】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副地衣芽孢杆菌HMPM220325生物膜生物量的影响,为后期将其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不同环境因素和营养物质对副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副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佳条件。【结果】副地衣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佳环境条件是温度50℃、pH值9.0、培养36 h;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麦芽糖15.0 g/L、尿素10.0 g/L、硫酸镁20.0 mmol/L、磷酸氢二钠2.5 g/L、牛心浸粉17.5 g/L。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使得生物膜产量相较原培养条件提高约58.28%。【结论】本研究对副地衣芽孢杆菌在多种环境中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优化出该菌株生物膜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其进一步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剂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副地衣芽孢杆菌 生物膜 正交优化
原文传递
婴儿辅食添加的时机与食物过敏发生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代妮妮 李心悦 +3 位作者 王硕 王佳佳 高亚娟 李在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63-569,共7页
目的探讨婴儿辅食添加的时机与食物过敏发生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婴儿辅食早期引入对食物过敏发生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限定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筛选出的文献质量评... 目的探讨婴儿辅食添加的时机与食物过敏发生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婴儿辅食早期引入对食物过敏发生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限定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筛选出的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纳入文献较少的辅食种类则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8个RCT,按照食物种类分组进行Meta分析或系统综述。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晚期(即6月龄后)引入组相比,婴儿辅食中早期(即6月龄前)引入鸡蛋(RR=0.60,95%CI 0.46~0.79)可降低鸡蛋过敏发生的风险。针对所纳入的添加辅食为鸡蛋的6个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有过敏性疾病的既往史或家族史的婴儿,6月龄前引入鸡蛋可降低鸡蛋过敏的发生(RR=0.55,95%CI 0.40~0.75);6月龄前引入生鸡蛋(RR=0.67,95%CI 0.49~0.93)、小剂量的鸡蛋(相当于每周蛋白质0~4 g)(RR=0.55,95%CI 0.36~0.85)均与鸡蛋过敏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此外,与4月龄前开始添加鸡蛋相比,4~6月龄期间添加鸡蛋可降低鸡蛋过敏的发生(RR=0.58,95%CI 0.43~0.78)。在系统综述中,早期引入花生对婴儿花生过敏发生的影响暂无定论,所纳入的RCT均显示早期引入牛奶蛋白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辅食中早期(即6月龄前)引入鸡蛋可预防婴儿鸡蛋过敏的发生,但需考虑研究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婴儿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秋钰 代妮妮 +1 位作者 吕烨(综述) 于峰(审校)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2年第5期956-959,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既往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变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既往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变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