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活性氧(ROS)与肿瘤发生及干预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代晓阳 卿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6期7-8,共2页
前言 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是指由分子氧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具有比分子氧更活泼的化学反应性的一类含氧物。生物体内存在着一套完善的氧化一抗氧化体系,正常情况下可将ROS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并在抗炎、抗菌... 前言 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是指由分子氧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具有比分子氧更活泼的化学反应性的一类含氧物。生物体内存在着一套完善的氧化一抗氧化体系,正常情况下可将ROS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并在抗炎、抗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平衡打破ROS持续升高,将促使细胞发生转化、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活性氧 肿瘤 干预
下载PDF
人干扰素α2b ELISA配体结合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代晓阳 张燕 +3 位作者 沈丽红 解翠薇 杨晓春 翁勤洁(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2-1317,共6页
目的:建立金黄地鼠血浆和组织重组人干扰素α2b定量ELISA检测法,用于药物研发检测。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建立金黄地鼠血浆和组织重组人干扰素α2b含量检测方法,确定其检测范围,验证其选择性、精密度与准确度和稀释线性,并对样本稳定性... 目的:建立金黄地鼠血浆和组织重组人干扰素α2b定量ELISA检测法,用于药物研发检测。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建立金黄地鼠血浆和组织重组人干扰素α2b含量检测方法,确定其检测范围,验证其选择性、精密度与准确度和稀释线性,并对样本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建立的方法检测范围为0.50~16.00 ng/ml。选择性结果显示不同个体来源空白金黄地鼠组血浆和组织匀浆无差异,血浆质控样本准确度为78.62%~104.69%,批内精密度为0.69%~18.21%,批间精密度为6.71%~15.81%,总误差均<30%,稀释线性良好。稳定性样本在3种不同保存条件(冰上放置2 h;−80~−75℃放置4 d;反复冻融3循环)下稳定性较好,回收率均在±20%内。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配体结合的人干扰素α2b ELISA检测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效率高,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 ELISA 配体结合 方法学验证
下载PDF
Polo样激酶1抑制剂在奥希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作用
3
作者 代晓阳 刘湘宁 +4 位作者 葛孚晶 朱宏道 郑楚润 严芳洁 杨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8-566,共9页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剂在奥希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合用奥希替尼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利用药物浓度递增法构建对奥希替尼耐药的NCI-H1975细胞模型;在耐药细胞上合用肿瘤经典通路抑制剂库化合物与奥...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剂在奥希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合用奥希替尼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利用药物浓度递增法构建对奥希替尼耐药的NCI-H1975细胞模型;在耐药细胞上合用肿瘤经典通路抑制剂库化合物与奥希替尼,筛选与奥希替尼存在协同作用的化合物;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考察奥希替尼耐药通路;利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考察PLK1抑制剂对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合用奥希替尼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成功建立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模型(耐药指数=43.45)。PLK1抑制剂GSK 461364和BI 2536与奥希替尼存在协同作用,与敏感细胞比较,奥希替尼耐药细胞中PLK1调控通路和细胞周期通路显著激活,且在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NSCLC患者队列中,PLK1信使RNA水平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R=-0.62,P<0.05),证实NSCLC细胞中PLK1过度激活可能导致细胞对奥希替尼耐药。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PLK1抑制剂伏拉塞替和GSK 461364对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的半抑制浓度小于敏感细胞,相较于单用奥希替尼,PLK1抑制剂与奥希替尼合用可显著增强对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PLK1抑制剂与奥希替尼合用对奥希替尼耐药的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有可能用于奥希替尼耐药患者的干预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CI-H1975细胞 奥希替尼 耐药性 Polo样激酶抑制剂 联合用药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家养林麝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崔恒敏 朱贵水 +3 位作者 程安春 张化贤 蔡永华 代晓阳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6年第9期34-35,共2页
家养林麝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学观察崔恒敏朱贵水程安春张化贤(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雅安625000)蔡永华代晓阳(四川省养麝研究所)林麝是一种经济类野生动物,雄麝分泌的麝香是极其珍贵的动物药材。但在林麝家养过程中化脓感... 家养林麝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学观察崔恒敏朱贵水程安春张化贤(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雅安625000)蔡永华代晓阳(四川省养麝研究所)林麝是一种经济类野生动物,雄麝分泌的麝香是极其珍贵的动物药材。但在林麝家养过程中化脓感染是困扰林麝养殖的主要疾病,笔者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大肠杆菌病 病理学
下载PDF
林麝大肠杆菌病三价铝胶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其抗体水平测定(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燕 康纪平 +5 位作者 程建国 蔡永华 代晓阳 李秋波 王成旭 杨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9期97-100,共4页
采用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O4,O26和O139为抗原,经甲醛灭活,以铝胶为佐剂,制成林麝大肠杆菌病三价铝胶灭活疫苗,含菌量为20×108/ml。疫苗成品纯粹检验、安全性检验均达到相关要求。将疫苗分别肌肉注射怀孕母麝及其所产仔麝... 采用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O4,O26和O139为抗原,经甲醛灭活,以铝胶为佐剂,制成林麝大肠杆菌病三价铝胶灭活疫苗,含菌量为20×108/ml。疫苗成品纯粹检验、安全性检验均达到相关要求。将疫苗分别肌肉注射怀孕母麝及其所产仔麝,采用首免后7天进行二免及其二免后14天进行三免的免疫方法,并用微量血凝试验检测母麝和仔麝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怀孕林麝产后35天至产后68天的血清抗体水平较稳定,怀孕林麝产后68天的血清抗体仍可维持到平均24.75;仔麝可获得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在出生后60天消退,因此仔麝首免时间确定为出生后60日龄,仔麝三免后可获得一定的抗体水平,可使仔麝对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保护力。该疫苗的试制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性化脓病和肺炎的预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致病性大肠杆菌 氢氧化铝佐剂 灭活疫苗 微量血凝试验
下载PDF
胆汁引流对黑熊体毛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王建明 贺国华 +1 位作者 代晓阳 郑林敏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作者在1990年6~7月采集了胆汁引流黑熊和未手术黑熊的体毛样本,经原子吸收光谱仪和极谱仪测定。结果表明,胆汁引流黑熊雌雄之间体毛中 Se、Zn、Fe、Mg、Cu、Mn、Ca、P 含量差异不显著;胆汁引流1年的黑熊与未手术黑熊相比,体毛中 Ca 含... 作者在1990年6~7月采集了胆汁引流黑熊和未手术黑熊的体毛样本,经原子吸收光谱仪和极谱仪测定。结果表明,胆汁引流黑熊雌雄之间体毛中 Se、Zn、Fe、Mg、Cu、Mn、Ca、P 含量差异不显著;胆汁引流1年的黑熊与未手术黑熊相比,体毛中 Ca 含量明显降低、Mn 含量明显增高。因此,在配制黑熊饲料时应重视矿物质的添加量,以提高熊胆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引流 毛发 微量元素
下载PDF
重大脑疾病的生物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7
作者 黄鑫 代晓阳 +1 位作者 尹军祥 郭伟 《科技中国》 2023年第8期42-47,共6页
重大脑疾病的范畴较广,包括各种与大脑功能异常或脑损伤等相关的重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重大脑疾病的治疗以手术或药物治... 重大脑疾病的范畴较广,包括各种与大脑功能异常或脑损伤等相关的重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重大脑疾病的治疗以手术或药物治疗为主,但传统疗法往往无法治愈。近年来,生物治疗技术迅速发展,为重大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负担 脑损伤 重大疾病 心血管疾病 生物治疗 传统疗法 药物治疗 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PDF
圈养林麝球虫病的地域分布及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肇邦 程建国 代晓阳 《中国草食动物》 2002年第3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圈养林麝 球虫病 域分布 对策
下载PDF
林麝化脓性疾病的防治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肇邦 代晓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化脓性疾病 林麝 防治 流行情况 相关疾病 病害 圈养 病死
下载PDF
圈养林麝球虫病的地域分布及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肇邦 程建国 代晓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3年第3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林麝球虫病 地域分布 对策
下载PDF
圈养林麝仔麝育成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肇邦 代晓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年第8期6-6,共1页
关键词 林麝 仔麝培育 圈养 饲养管理 疾病防治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对野生麝活捕取香问题的探讨
12
作者 刘肇邦 代晓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年第5期9-10,共2页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及过量捕杀,我国野生麝资源量急剧缩减,现有数量已不到20世纪中叶时的1/10。为此,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我国境内的麝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猎捕。在这种情况下,麝香——这种珍贵的动物香...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及过量捕杀,我国野生麝资源量急剧缩减,现有数量已不到20世纪中叶时的1/10。为此,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我国境内的麝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猎捕。在这种情况下,麝香——这种珍贵的动物香料和动物中药材的来源基本断绝。为解决这个问题,早在40年前就开始麝的人工驯养和活体取香技术的探索,成功地开发出麝活体取香技术,麝的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香技术 麝香 野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态环境 动物香料 人工驯养 养殖技术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与麝香
13
作者 刘肇帮 代晓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年第10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麝香 生物工程 野生动物 二级保护 中国境内 动物香料 中药材 猎捕
下载PDF
新型AKT抑制剂Hu7691对胃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琳 代晓阳 +2 位作者 张燕 董晓武 翁勤洁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考察新型AKT抑制剂Hu7691对胃癌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癌细胞HGC27和BGC823为体外细胞模型,采用SRB法评价不同浓度的Hu7691对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术考察Hu7691对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 目的考察新型AKT抑制剂Hu7691对胃癌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癌细胞HGC27和BGC823为体外细胞模型,采用SRB法评价不同浓度的Hu7691对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术考察Hu7691对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考察Hu7691作用后,细胞内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HGC27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评价Hu7691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Hu7691在HGC27和BGC823细胞模型上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引起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浓度依赖性地下调AKT通路相关蛋白p-PRAS40(T246)、p-GSK3β、p-S6(S235/236)、p-4EBP1(T37/46)及p-4EBP1(S65)的蛋白表达,上调p-AKT(S473)、p-AKT(S308)的表达;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在HGC27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中,Hu7691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且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新型AKT抑制剂Hu7691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发挥对胃癌细胞体内外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抑制剂 Hu7691 胃癌 抗肿瘤活性 周期阻滞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香菇多糖抑制三阴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代晓阳 张燕 +3 位作者 王红磊 赵家熙 杨晓春 翁勤洁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2031-2038,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香菇多糖抑制三阴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细胞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与TNBC相关基因靶点,利用TCMID、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查询香...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香菇多糖抑制三阴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细胞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与TNBC相关基因靶点,利用TCMID、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查询香菇多糖相关基因靶点。使用Sangerbox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0软件将共同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利用Metascape软件进行转录因子及相关调控基因特异富集。体外培养小鼠TNBC细胞4T1和人TNBC细胞MDA-MB-231,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观察香菇多糖(31.25、62.5、125、250、500、1000μg·mL^(-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健康雌性BABLC小鼠sc接种1×10^(6)个4T1-Luc细胞构建TNBC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香菇多糖(100、200 mg·kg^(-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表达。结果数据库及软件分析得到香菇多糖治疗TNBC关键靶点52个,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AGE-RAGE、HIF-1、MAPK信号通路和肿瘤蛋白多糖相关通路,PPI分析得到VEGFA、STAT3、MAPK1、IL2、TNF、RELA、AKT1、MAPK3、BCL2L1和HSP90AA110个hub基因。与对照组比较,香菇多糖对4T1和MDA-MB-231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且作用呈浓度相关性;在给药14、21d后,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能够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小鼠TNBC肿瘤的生长,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21 d抑制率达到(91.9±4.7)%;与对照组比较,香菇多糖给药后能够剂量相关性抑制STAT3和VEGFA的mRNA表达,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香菇多糖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抑制TNBC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三阴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抑制HGF/c-Met介导的肿瘤细胞转移作用
16
作者 代晓阳 陈思康 车金鑫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85-2994,共10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阿司匹林对肝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受体(HGF/c-Met)轴介导的肿瘤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初步探究阿司匹林抑制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模拟预测阿司匹林与c-Met的结合情况;采用蛋白质胞内热稳定性实验验...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阿司匹林对肝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受体(HGF/c-Met)轴介导的肿瘤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初步探究阿司匹林抑制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模拟预测阿司匹林与c-Met的结合情况;采用蛋白质胞内热稳定性实验验证阿司匹林在细胞水平与c-Met的结合情况;采用激酶活性检测阿司匹林对c-Met激酶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细胞分散实验、细胞分枝形态变化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细胞信号转导、形态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抑制c-Met的激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0.95 mmol·L^(-1)。分子模拟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结合在c-Met蛋白的ATP口袋,主要结合位点为Tyr1230、Tyr1159和Met1229。同样,蛋白质胞内热稳定性实验显示,阿司匹林能够与c-Met蛋白结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GF刺激后磷酸化Met的上调。细胞分散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浓度依赖性地阻断HGF/c-Met介导的细胞分散,在4 mmol·L^(-1)浓度下阿司匹林几乎可以完全阻断c-Met活化介导的生物学功能,且该阻断作用与HGF无关。同样,细胞分枝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浓度依赖性抑制HGF/c-Met介导的MDCK细胞侵袭性生长细胞分枝的形态变化。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浓度依赖性地阻断HGF/c-Met介导的细胞迁移与侵袭,在4 mmol·L^(-1)浓度下阿司匹林几乎可以完全阻断c-Met活化介导的生物学功能,且该阻断作用与HGF无关。以上结果表明,阿司匹林能够与c-Met结合,进而阻断HGF/c-Met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阿司匹林的新生物学功能,为全面理解阿司匹林的抗肿瘤转移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肿瘤转移 HGF/C-MET 受体酪氨酸激酶 小分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