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轻量级残差网络的苹果叶病识别
1
作者 周罕觅 陈佳庚 +4 位作者 代智光 牛晓丽 秦龙 向友珍 赵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目的】解决卷积神经网络在复杂环境下识别率低、模型参数多等问题,为苹果叶病智能识别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Net18的苹果叶病识别模型。首先,通过离线增强和在线增强两种方式解决数据不平衡和数据过拟合现象,... 【目的】解决卷积神经网络在复杂环境下识别率低、模型参数多等问题,为苹果叶病智能识别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Net18的苹果叶病识别模型。首先,通过离线增强和在线增强两种方式解决数据不平衡和数据过拟合现象,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其次,引入缩放因子调整通道参数以减少网络参数量,并在下采样残差结构的恒等映射中用最大池化层代替1×1卷积完成下采样,去除图片中的冗余特征,增大模型的感受野;将ResNet18模型的第一层7×7卷积层替换为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提高模型对细小病斑的提取能力;最后,在特征提取网络中插入DenseBlock模块,加强模型对浅层有效特征的重用。【结果】改进后的ResNet18模型准确率为97.94%,比原模型高出0.88个百分点;模型大小为3.97MB,比原模型减小90.77%。与ShuffleNetv2、MobileNetv3、EfficientNet等轻量化模型和Inceptionv2、DenseNet、ResNet等经典模型相比,该模型拥有更好的性能。【结论】改进后的模型在复杂环境下能够准确识别苹果叶病,并且具有较少的模型参数,方便移植到移动设备上,为苹果叶病的智能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Net18模型 多尺度特征提取 最大池化层 DenseBlock模块
下载PDF
砂壤土不同pH值对Cd^2+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代智光 庞鸿宾 +3 位作者 刘增进 乔冬梅 李平 赵志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采用1次平衡法,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重金属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砂壤土中,相同pH值条件下,Cd2+的吸附量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各个阶段增加速度存在明显差别:初始体积分数为(0.1~1)×10-6时,随着平衡体积分数的增加,吸... 采用1次平衡法,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重金属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砂壤土中,相同pH值条件下,Cd2+的吸附量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各个阶段增加速度存在明显差别:初始体积分数为(0.1~1)×10-6时,随着平衡体积分数的增加,吸附量变化较为缓慢;初始体积分数为(10~40)×10-6时,吸附量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体积分数大于40×10-6时,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吸附量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不同pH值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加,当pH为3时,同等体积分数条件下吸附量最小,pH为11时,吸附量最大,在pH值从7变化为9时,变化最为明显。Freundich方程能较好的模拟不同pH值条件下的土壤对重金属Cd2+的吸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PH值 吸附 平衡体积分数
下载PDF
桩-网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代智光 张鹏飞 +2 位作者 苗正伟 苏永军 龚小琴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桩-网复合地基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分析了现有常用的土拱效应理论、拉膜效应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者目前对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机理所达成的共识,以及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 土拱效应 拉膜效应 桩土应力比 差异沉降
下载PDF
基于Hydrus-3D模型的再生水涌泉根灌模拟及布置参数预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樊向阳 费良军 +4 位作者 代智光 景若瑶 胡超 李松旌 刘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39,共7页
为了探寻再生水果树涌泉根灌条件下灌水器的最优布设埋深和间距,以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依据,选取了典型研究区一年和多年生桃树,利用Hydrus-3D模型对再生水涌泉根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实... 为了探寻再生水果树涌泉根灌条件下灌水器的最优布设埋深和间距,以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依据,选取了典型研究区一年和多年生桃树,利用Hydrus-3D模型对再生水涌泉根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同时预测了双源涌泉根灌灌水器的最优布置参数。结果表明,Hydrus-3D模型对再生水涌泉根灌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灌水结束后不同时刻含水量分布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决定系数R 2均大于临界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小于1.5和0.05,且F检验P值均在0.05以上。说明Hydrus-3D模型可以用于再生水双源涌泉根灌土壤水分运移的模拟;利用Hydrus-3D模型预测结果表明,1,5,10年生桃树再生水双源涌泉根灌灌水器最优布设埋深分别为35,35,45 cm,最优布设间距分别为40,50,4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Hydrus-3D 模拟 布置参数 再生水灌溉
下载PDF
养猪废水灌溉对冬小麦作物-土壤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乔冬梅 齐学斌 +4 位作者 樊向阳 代智光 李平 黄仲冬 赵志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养殖废水灌溉对作物-土壤系统各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为900m^3/hm^2有利于产量的增加,灌水定额为600m^3/hm^2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冬小麦叶水势随生育阶段的推移而减小,养殖废水处理的叶水势较清水...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养殖废水灌溉对作物-土壤系统各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为900m^3/hm^2有利于产量的增加,灌水定额为600m^3/hm^2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冬小麦叶水势随生育阶段的推移而减小,养殖废水处理的叶水势较清水处理的小。表层0~40cm为水分交替变化的敏感土层,随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灌溉 生长发育指标 叶水势 土水势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涌泉根灌土壤水分及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显 费良军 +3 位作者 王佳 代智光 曾健 杨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为了探究涌泉根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在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下水氮运移特性,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4.13%,7.21%,8.77%,11.06%,14.01%)条件下入渗特性、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涌... 为了探究涌泉根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在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下水氮运移特性,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4.13%,7.21%,8.77%,11.06%,14.01%)条件下入渗特性、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涌泉根灌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与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涌泉根灌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各向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湿润体内水分和氮素的分布、转化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影响。同一时刻条件下,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湿润锋运移距离却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体体积越大,湿润体内水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分布范围越广泛;距离灌水器出水孔越近,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越高。入渗系数K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入渗指数α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水平湿润锋拟合参数a、b均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竖直向下湿润锋运移指数c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入渗指数d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持续进行,湿润体内水分分布越加均匀,采用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评价灌水结束、再分布1,3天条件下湿润体内水分分布均匀度依次为61.99%,74.27%和83.60%;湿润体内铵态氮含量逐渐减小,但铵态氮的分布区域基本无变化;湿润体内硝态氮分布区域变大,平均值呈增大,最值区域有下移趋势。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涌泉根灌水氮高效利用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土壤初始含水率 再分布 模型 氮素运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河流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7
作者 穆征 王方勇 +1 位作者 李静 代智光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3,共3页
针对引起贾鲁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贾鲁河郑州段的5个实测断面的6个指标进行了评价,其中3个断面处属于Ⅴ类水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河流... 针对引起贾鲁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贾鲁河郑州段的5个实测断面的6个指标进行了评价,其中3个断面处属于Ⅴ类水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河流水质的评价是合理的,同时也为贾鲁河河流治理方案和投资策略等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河流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贾鲁河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积水区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崔伟敏 李明思 +3 位作者 代智光 孙浩 申孝军 王慧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71,84,共4页
滴灌条件下供水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时,地表产生积水区,滴灌条件下地表的积水区与土壤质地和滴头流量有关,且积水区的运移是规律的。当供水与入渗达到平衡状态时,积水区稳定。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土质在相同滴头流量下积水区运移规律,同... 滴灌条件下供水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率时,地表产生积水区,滴灌条件下地表的积水区与土壤质地和滴头流量有关,且积水区的运移是规律的。当供水与入渗达到平衡状态时,积水区稳定。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土质在相同滴头流量下积水区运移规律,同种土质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积水区运移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到滴灌条件下积水区的运动符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区 平衡 运移规律 垂直入渗率 稳定入渗率
下载PDF
课堂自动点名器的设计
9
作者 代智光 《电子制作》 2015年第8Z期59-,共1页
近年来,教改的一次次实行,无疑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让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然而,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自动化,同时也为了降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考勤的难度,我们借助自动化专业知识及技能... 近年来,教改的一次次实行,无疑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让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然而,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自动化,同时也为了降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考勤的难度,我们借助自动化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结合多种高科技设备,研制并开发出了一种课堂自动点名器。而本文也将着力于该课堂自动点名器,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以为我国教育者后期对其的使用,提供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点名器 考勤 设计 课堂
下载PDF
幼果期调亏对不同覆膜柑橘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韵 朱士江 +4 位作者 费良军 代智光 王亚林 李虎 张礼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91,共11页
调亏灌溉具有节水保肥、提质增效等特点,该研究尝试在调亏灌溉基础上引入地表覆膜技术,利用覆膜的保水控水作用,解决水分亏缺带来的土壤水分不足及后期减产问题。以鄂西地区树龄10 a的柑橘树(红肉脐橙,枳砧)为研究对象,探究覆膜条件下... 调亏灌溉具有节水保肥、提质增效等特点,该研究尝试在调亏灌溉基础上引入地表覆膜技术,利用覆膜的保水控水作用,解决水分亏缺带来的土壤水分不足及后期减产问题。以鄂西地区树龄10 a的柑橘树(红肉脐橙,枳砧)为研究对象,探究覆膜条件下水分亏缺对柑橘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的影响。试验于2019-2021年在幼果期设置轻度(L:80%~90%田间持水量)、中度(M:70%~80%田间持水量)、重度(S:60%~70%田间持水量)3个程度水分亏缺水平,另设置A(日本透湿性膜)、B(杜邦特卫强膜)、C(中国银黑双色膜)和不覆膜4个覆盖水平,以不覆膜充分灌溉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和覆膜均可显著改善柑橘果实品质(P<0.05),其中M-A和M-B处理是提高柑橘品质的最优处理。水分亏缺和覆膜对产量及WUE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两者均能有效提高WUE,L和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柑橘产量,而S处理显著减小了柑橘产量,且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及WUE影响也显著,其中M-A和M-B处理的产量和WUE均达到最高水平,2019、2020、2021年M-A和M-B处理的产量分别为44 793.6、45 325.1、43 126.8 kg/hm^(2) 和44 870.5、44 727.7、41 783.5 kg/hm^(2),WUE分别为7.31、7.68、7.08 kg/m^(3) 和7.47、7.47、6.89 kg/m^(3)。因此,最优处理为柑橘品质、产量和WUE均达到较高水平的M-A和M-B。该研究可为鄂西地区柑橘产业的灌溉管理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产量 品质 水分亏缺 覆膜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慧 代智光 苏永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第12期53-53,共1页
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开展监理工作的重要性,着重阐述了监理工程师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三大方面监理工作时应遵循的方法措施,并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对监理工作的认真思考与探索,提出一些自... 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开展监理工作的重要性,着重阐述了监理工程师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三大方面监理工作时应遵循的方法措施,并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对监理工作的认真思考与探索,提出一些自己的实践经验体会,为监理工程师从事监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控制 进度控制 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
下载PDF
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亦涛 杨广庆 +2 位作者 梁小勇 张培成 代智光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0年第1期25-28,53,共5页
综合考虑了拉筋垂直层间距与拉筋的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微元法提出了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模型,进而得到墙背的土压力强度和合力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强度公式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压力随墙... 综合考虑了拉筋垂直层间距与拉筋的抗拉强度的影响,利用微元法提出了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模型,进而得到墙背的土压力强度和合力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强度公式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压力随墙高呈非线性分布的规律;土压力理论值随拉筋竖向间距的增加而增加,随拉筋拉力的增加而减小;主动破裂角随拉筋拉力的增加而增大,随拉筋垂直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且加筋后的破裂角比未加筋的大;土压力理论值比变系数法小且大于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侧向土压力 拉筋间距 拉筋拉力 破裂角
下载PDF
基于拉断破坏的加筋土挡墙土压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晓辉 孙文君 +2 位作者 苗正伟 代智光 龚小琴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通过考虑拉筋存在的影响,应用准粘聚力理论和库仑理论,提出了拉断破坏形式的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发现:拉断破坏下的加筋土粘聚力具有了增量,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比经典土压力和变系数法都小,提出的加筋... 通过考虑拉筋存在的影响,应用准粘聚力理论和库仑理论,提出了拉断破坏形式的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发现:拉断破坏下的加筋土粘聚力具有了增量,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比经典土压力和变系数法都小,提出的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都随拉筋垂直间距增加而增加,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随拉筋抗拉强度增加而减小,与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试验数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模型 侧向土压力 加筋土挡墙 竖向间距 拉断破坏
下载PDF
耐盐冻混凝土配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文君 茹磊 +2 位作者 张勇 代智光 裴祥喜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17-19,共3页
研究由"耐盐冻指标"和"强度指标"双控的,抗盐冻、耐久性能优越的高性能混凝土,并可将其应用于桥面铺装层、水泥混凝土路面,以防止水泥混凝土桥面和路面因盐冻侵蚀而早期破坏,提高水泥混凝土桥、路面的使用寿命。在... 研究由"耐盐冻指标"和"强度指标"双控的,抗盐冻、耐久性能优越的高性能混凝土,并可将其应用于桥面铺装层、水泥混凝土路面,以防止水泥混凝土桥面和路面因盐冻侵蚀而早期破坏,提高水泥混凝土桥、路面的使用寿命。在力学性能和耐盐冻性能两方面着手,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进行分析对比,配制出高性能的耐盐冻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面铺装 耐盐冻 除冰盐 双控 高性能
下载PDF
论桩承式加筋路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孙文君 苗正伟 +2 位作者 崔伟敏 代智光 龚小琴 《河北企业》 2010年第7期101-101,共1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或铁路客运专线)等基础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对变形要求极为严格,为此,刚度变化段(如桥台部分)的差异沉降、软基承载力低且工后沉降较大的现象都需要进行处理。
关键词 应用 技术 铁路客运专线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国民经济 基础建设 承载力
下载PDF
PP棉孔径对涌泉根灌入渗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郭子悦 代智光 +5 位作者 任乐言 万奇霖 朱寄子星 李世纪 任利宇 蔡耀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6期204-210,220,共8页
为探明将PP棉作为黄土高原苹果涌泉根灌配套套管时的最佳孔径,以陕西延安黄绵土为例,开展室内土箱试验,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孔径PP棉(1μm、10μm、20μm和50μm)作为涌泉根灌套管时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P棉... 为探明将PP棉作为黄土高原苹果涌泉根灌配套套管时的最佳孔径,以陕西延安黄绵土为例,开展室内土箱试验,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孔径PP棉(1μm、10μm、20μm和50μm)作为涌泉根灌套管时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P棉孔径时,水分入渗所形成湿润体的形状均近似为椭球形,各方向湿润锋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P<0.05);通过对比不同PP棉孔径的湿润体特性,确定PP棉孔径为50μm时,湿润体的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体积和湿润体内高含水率区域均最大,且在再分布过程中,湿润体内土壤水分分布也最均匀。研究结果可为套管参数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对涌泉根灌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根灌 湿润锋 湿润体 水分分布 孔径
下载PDF
局部灌水下6-BA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内源化学信号的影响
17
作者 王一博 牛晓丽 +4 位作者 代智光 赵犇 马天成 王佳琛 王治豪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明确局部灌水下6-BA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内源化学信号的影响。【方法】设置了无水分胁迫对照处理(正常灌水,CK)、前期均匀供水后局部供水(局部亏水,PD)、前期均匀供水后局部供水+6-BA(PDT)、前期均匀水分胁迫后局部复水(局部复水,... 【目的】明确局部灌水下6-BA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内源化学信号的影响。【方法】设置了无水分胁迫对照处理(正常灌水,CK)、前期均匀供水后局部供水(局部亏水,PD)、前期均匀供水后局部供水+6-BA(PDT)、前期均匀水分胁迫后局部复水(局部复水,PR)、前期均匀水分胁迫后局部复水+6-BA(PRT)共5个处理,研究局部灌水下喷施6-BA对玉米生长指标和根系、茎部木质部汁液和叶片化学信号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PD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供水侧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叶面积,但不利于亏水侧根系干质量的增长,同时提高了叶片、供水侧根系和木质部汁液玉米素(ZA)、硝态氮(NO3-)和可溶性蛋白(Cpr)量,并降低了脱落酸(ABA)量;PR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两侧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叶面积,另外降低了叶片、两侧根系和木质部汁液ZA、NO3-、Cpr量,并提高了ABA量。与PD、PR处理相比,PDT、PRT处理均提高了玉米幼苗两侧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叶面积以及不同生长部位ZA、NO3-、Cpr量,并降低了不同部位ABA量,有利于强化玉米整体的补偿生长。【结论】前期充分灌水后局部亏水处理更有利于刺激玉米的补偿生长,在局部灌水基础上额外喷施6-BA能够强化玉米幼苗整体的补偿生长效果,各化学信号对玉米生长发育调节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灌水 6-BA 生长指标 化学信号 补偿生长
下载PDF
水肥耦合效应对设施豇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殷常青 费良军 +3 位作者 刘利华 代智光 刘乐 汪爱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为了探究设施豇豆对不同水肥耦合效应的响应,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试验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温室豇豆生长、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制定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滴灌施肥制度.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组合设计3个灌水水平、3个施肥水平,共9... 为了探究设施豇豆对不同水肥耦合效应的响应,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试验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温室豇豆生长、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制定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滴灌施肥制度.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组合设计3个灌水水平、3个施肥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了水肥耦合对豇豆光合特性、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对豇豆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适宜水肥配比有利于植株生长,高水高肥则引起"徒长",进而影响后期产量与品质的形成;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都呈双峰曲线型变化趋势:苗期温度低,光合作用较弱,增加水肥有利于光合指标的提高,伸蔓期光合强度增强,中水高肥处理效果最佳但与中水中肥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荚期豇豆光合能力达到最大,并随着水肥梯度增大而先增后减,趋势变化平缓,水肥需求量最大;豇豆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均随着灌水施肥定额增加而先增后减,中水中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临界值为28 598 kg/hm2,水分利用率高达95.33 kg/m3,并且水分利用率对水分的敏感度高于肥料,水肥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品质指标分析,中水中肥处理各指标效果表现最好,并且能够控制硝酸盐含量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质量比分别达到285.3 mg/kg,90.48 g/kg,52.8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豇豆 水肥耦合 光合特性 品质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红壤区涌泉根灌双点源入渗水氮运移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代智光 赵新宇 胡盛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9-234,241,共7页
通过大田试验,设5个肥液浓度,观测土壤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湿润体内土壤水分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结果表明:肥液浓度分别为0、0.46、1.39、3.24和5.55 mmol·L^-1时,湿润锋的交汇时间分别为201、198、187、179和171 min... 通过大田试验,设5个肥液浓度,观测土壤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湿润体内土壤水分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结果表明:肥液浓度分别为0、0.46、1.39、3.24和5.55 mmol·L^-1时,湿润锋的交汇时间分别为201、198、187、179和171 min,交汇时间与肥液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肥液浓度越大,累计入渗量和交汇面处湿润锋运移距离也越大,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历时呈对数函数关系;灌水结束时,肥液浓度越大,同一土层内土壤含水率、湿润体内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越高,但分布存在差异;距灌水器5~15 cm处,土壤含水率急剧下降,距灌水器15~25 cm处,土壤含水率减小幅度较小;湿润体内铵态氮主要分布在土层深度0~60 cm内,距灌水器越近,铵态氮的含量越大,交汇作用对铵态氮分布影响就越小;湿润体内硝态氮的含量在土层深度为40~60 cm时最大,在水平方向,距灌水器5 cm处硝态氮的含量最大,15 cm处硝态氮的含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肥液 涌泉根灌技术 水氮运移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容重对红壤区地下滴灌水分入渗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洪涛 张鹏飞 代智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分析红壤区容重对地下滴灌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模拟容重对红壤地下滴灌水分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大,湿润锋、累计入渗量及入渗率均逐渐减小,但容重越大,减小的幅度越小,且累计入渗量和稳渗率与容重均呈... 为分析红壤区容重对地下滴灌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模拟容重对红壤地下滴灌水分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大,湿润锋、累计入渗量及入渗率均逐渐减小,但容重越大,减小的幅度越小,且累计入渗量和稳渗率与容重均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在灌水结束及重分布期间,容重对含水率的分布均有显著影响,灌水结束时间越长,容重的影响越弱,在灌水结束及重分布1 d,2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最高,而重分布3 d时,30 cm深度含水率最高。通过Kostiakov入渗模型表明,容重对土壤初渗率及入渗率的衰减速度均有显著影响,土壤初渗率随容重增大而减小,而入渗率的衰减速度随着容重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重 地下滴灌 水分入渗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