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过氧键化合物在土壤及地下水PAHs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韩跃鸣 代朝猛 +2 位作者 段艳平 刘曙光 张亚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254,共7页
土壤及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修复治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基于含过氧键化合物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对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具有高效的降解能力,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总结了过氧化氢、过硫酸盐以及过氧乙酸在... 土壤及地下水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修复治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基于含过氧键化合物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对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具有高效的降解能力,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总结了过氧化氢、过硫酸盐以及过氧乙酸在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从过氧键断裂产生自由基的角度讨论了其活化机制与降解机理,探究了过氧乙酸在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影响修复效率的主要外部因素。总体来看,不同活化方式所产生的自由基种类有所不同,对PAHs污染的修复效果也有所差异,与此同时,土壤及地下水复杂环境因素对修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开发新型活化材料,提高修复效果并降低二次污染,同时需针对不同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选择合适的活化方式,采用表面活性剂增强氧化剂的修复范围,在过氧乙酸修复PAHs污染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含过氧键化合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综述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技术(AOPs) 过氧键 多环芳烃(PAHs) 土壤及地下水
下载PDF
地下水低渗透区重非水相液体(DNAPL)的增渗增移技术综述
2
作者 黄霄伊 代朝猛 +3 位作者 游学极 李思 童汪凯 李继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47,共8页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难以奏效,而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因此亟需梳理并总结通过增渗增移DNAPL实现低渗透区污染增效修复的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控制方程描述了增渗增移的原理;其次综述了两种分别以表面活性剂和电动为核心的增渗增移方法:表面活性剂通过胶束增溶和降低吸附实现增渗增移,电动则通过电渗和电迁移增移DNAPL;同时介绍了实际应用中耦合其他技术的案例,总结优缺点;最后对DNAPL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DNAPL) 低渗透区 增渗增移 表面活性剂 电动
下载PDF
过氧乙酸高级氧化技术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代朝猛 贾辰炎 +3 位作者 胡佳俊 刘曙光 张亚雷 游学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过氧乙酸高级氧化技术(PAA-AOPs)能原位产生羟基(·OH)、有机自由基(R—C·)、超氧自由基(·O2-和单线态氧(1O2)等高活性物质,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甚至使其完全矿化。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PAA-AOPs具有操作简单、... 过氧乙酸高级氧化技术(PAA-AOPs)能原位产生羟基(·OH)、有机自由基(R—C·)、超氧自由基(·O2-和单线态氧(1O2)等高活性物质,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甚至使其完全矿化。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PAA-AOPs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毒副产物少等优势,潜力巨大。对PAA-AOPs的反应机理、研究现状、特有性质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综述了光照、过渡金属和碳质材料等方式活化PAA的机理,并分析对比了三种活化方式的优缺点,然后对PAA-AOPs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优势活性物质、易反应结构和主要反应路径进行了总结;其次根据PAA-AOPs的工艺特点,系统阐述了pH、PAA浓度、Cl^(-)、CO_(3)^(2-)、NO_(3)^(-)和天然有机质(NOM)等因素对PAA-AOPs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并对其中的深层次机理进行了概述;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高级氧化 活化机理 降解机理 有机污染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气候条件变化下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
4
作者 赵伊敏 代朝猛 +4 位作者 游学极 赖小莹 童汪凯 张亚雷 刘曙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77-183,共7页
抗生素滥用导致抗性基因(ARGs)的丰度不断上升,许多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给全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医疗危机。同时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仍在持续,并且势必对ARGs的赋存和传播带来一定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很少系统地总结气候变化对ARGs的... 抗生素滥用导致抗性基因(ARGs)的丰度不断上升,许多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给全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医疗危机。同时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仍在持续,并且势必对ARGs的赋存和传播带来一定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很少系统地总结气候变化对ARGs的影响。该文基于已有研究,着重对季节性、降雨、极端天气等气候因素进行分析,综述了这些因素对ARGs丰度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背后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季节主要通过影响处方率和温度来影响ARGs丰度,而降雨则会促进ARGs从空气到土壤和水体的传播,同样地,洪水等极端天气也有利于ARGs的传播,因此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降雨和极端天气增多很可能会提高环境中ARGs的丰度并增加人体与其接触的概率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建立系统的ARGs监测网络和ARGs的风险评估机制,并将ARGs进行分类分析,着重关心那些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影响的ARGs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基因 气候变化 降雨 温度 季节 极端天气
原文传递
环境介质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代朝猛 周雪飞 +1 位作者 张亚雷 段艳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0,共4页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物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归,逐渐成为环境工作者和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这些物质特殊的物化特性及其被大量使用的现状,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由PPCPs使用所...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物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归,逐渐成为环境工作者和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这些物质特殊的物化特性及其被大量使用的现状,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由PPCPs使用所引发的风险问题正在成为当前学术界所面临的研究方向之一。欧洲和美国已经开始了对PPCPs的风险评估研究,中国研究者仅对某些药物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对PPCPs的潜在风险研究还呈空白。从PPCPs的物化特性及其对环境介质的影响入手,对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目前国外PPCPs风险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开展PPCPs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 物化特性 潜在风险研究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降解土壤中PAHs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代朝猛 朱晏立 +3 位作者 段艳平 李彦 涂耀仁 万耀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从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限制因素入手,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BS)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代表性成果,解释BS对生物降解过程强化作用机理,包括增溶作用、增加细胞吸附PAHs、促进微生物摄取PAHs等;讨论了B... 从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限制因素入手,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BS)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代表性成果,解释BS对生物降解过程强化作用机理,包括增溶作用、增加细胞吸附PAHs、促进微生物摄取PAHs等;讨论了BS的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和吸附性对降解过程的抑制效果。分析出强化效果受多污染物相互作用、环境因子、BS体系、土壤构成等因素影响。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科学研究大多只在实验室规模上进行,应用到场地修复之前仍需要许多改进。场地修复时使用合理复配体系可提高去除效率,非常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生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
原文传递
开关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及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增效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代朝猛 童汪凯 +5 位作者 胡佳俊 段艳平 涂耀仁 赖小莹 刘曙光 李继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25-1934,共10页
开关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主要应用于处理土壤及地下水系统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是目前其应用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开关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污染的可逆增效机理,增效机理基于开关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态... 开关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主要应用于处理土壤及地下水系统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是目前其应用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开关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及地下水中PAHs污染的可逆增效机理,增效机理基于开关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态的改变;汇总了常用于土壤及地下水PAHs污染修复的三类开关型表面活性剂,通过比较光开关型、CO_(2)/N_(2)开关型和氧化还原开关型在开关前后的表面活性理化指标来解释其微观调控特征,认为微观调控基于其响应基团发生化学反应;重点总结了这三类开关表面活性剂在改变表面张力的可逆性与对PAHs增溶的可逆性上具备的优缺点;阐述了开关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并重点关注温度、pH、无机离子和土壤矿物对其的影响.今后需通过一定规模的野外场地试验,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动态耦合对开关表面活性剂增溶PAHs的影响机制,厘清在环境因素动态耦合下不同调控方式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筛选适合不同环境的开关表面活性剂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表面活性剂 胶束 多环芳烃(PAHs) 增溶 地下水 土壤
下载PDF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代朝猛 王泽雨 +3 位作者 段艳平 刘曙光 涂耀仁 李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7-110,127,共5页
过硫酸盐由于卓越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在前期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在不同活化条件下,过硫酸盐分解产生的自由基种类不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果也不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过硫酸盐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几种活化技术的研... 过硫酸盐由于卓越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在前期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在不同活化条件下,过硫酸盐分解产生的自由基种类不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果也不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过硫酸盐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几种活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热活化、UV活化、过渡金属离子活化、碱活化、超声活化以及含碳物质活化;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过渡金属离子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包括零价铁、金属氧化物、双金属、铁与螯合剂的络合物以及搭载纳米级金属的复合材料;简述了有关过硫酸盐的组合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过硫酸盐多种活化方式的结合使用以及过硫酸盐与电化学技术、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组合使用;最后总结了过硫酸盐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活化 土壤 地下水 修复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含脂肪酸废水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代朝猛 曾科 +1 位作者 段艳平 李亚萍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简述了含脂肪酸废水的来源、水质特征、危害,并对目前含脂肪酸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含脂肪酸废水处理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含脂肪酸废水处理的强化方法:采用高效反应器、改善进水布水方式、采用V型滤池、加强油及脂肪酸的预... 简述了含脂肪酸废水的来源、水质特征、危害,并对目前含脂肪酸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含脂肪酸废水处理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含脂肪酸废水处理的强化方法:采用高效反应器、改善进水布水方式、采用V型滤池、加强油及脂肪酸的预处理,采用生物乳化剂(BE)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废水 生物处理 废水处理强化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特性及在环境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代朝猛 张峻博 +2 位作者 段艳平 赖小莹 李继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1-438,共8页
微纳米气泡(MNBs)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水中停留时间长、Zeta电位高、氧化性强、传质效率高、生物活性强、无二次污染等特性,相比传统的宏观气泡,具有更高效的修复环境水体的性能。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气泡分类和产生... 微纳米气泡(MNBs)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水中停留时间长、Zeta电位高、氧化性强、传质效率高、生物活性强、无二次污染等特性,相比传统的宏观气泡,具有更高效的修复环境水体的性能。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气泡分类和产生方式的研究进行介绍;详细探讨了MNBs的优良特性及不同因素对其特性的影响;分析了MNBs在水体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和受控因素,重点阐明了MNBs修复环境水体的作用机理;系统评述了MNBs在环境水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臭氧MNBs的应用前景,并对MNBs在环境水体修复的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运移规律 环境水体 臭氧
下载PDF
活化过一硫酸盐技术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代朝猛 刘仟 +2 位作者 段艳平 刘曙光 涂耀仁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9,共9页
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以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来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技术.近年来,通过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而产生SO_(4)^(−)·的高级氧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基于·OH... 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以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来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技术.近年来,通过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而产生SO_(4)^(−)·的高级氧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基于·OH的传统高级氧化技术相比,基于SO_(4)^(−)·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还原电位高、半衰期长、适用pH范围广和对污染物反应快速等优点.本文从活化PMS方法的特点和性质出发,对目前活化PMS技术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和活化机理进行了论述,活化方法包括过渡金属活化(均相和非均相)、碳质材料活化、碱性活化、热活化、辐射活化、电解活化等,活化PMS的机制是通过活化方法使其分子结构中的O—O键发生断裂,从而使PMS分解形成SO_(4)^(−)·或其他的活性物质.此外,分析了活化PMS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均相系统PMS活化的因素包括过渡金属剂量、pH和水中阴离子等,过量的PMS和过渡金属可能成为SO_(4)^(−)·的抑制剂,pH不仅对氧化剂分解产生自由基起着关键作用,还影响过渡金属种类的形成及其与氧化剂反应的有效性,而水中阴离子会与有机化合物竞争和SO_(4)^(−)·发生反应.最后,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在开发稳定高效活化PMS的金属氧化物、碳质材料,以及使用多种处理技术协同作用上,同时应加强对活化PMS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体系的降解产物和毒性分析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一硫酸盐(PMS) 活化 硫酸根自由基(SO_(4)^(−)·) 有机污染物 降解机理
下载PDF
微塑料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代朝猛 李思 +2 位作者 段艳平 刘曙光 涂耀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033-21037,共5页
微塑料是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海洋和沿海环境中。微塑料比表面积大且具有疏水性,易吸附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其因尺寸接近水生生物的摄食直径,极易被生物摄取,从而沿着食物链发生富集现象,近年来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目... 微塑料是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海洋和沿海环境中。微塑料比表面积大且具有疏水性,易吸附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其因尺寸接近水生生物的摄食直径,极易被生物摄取,从而沿着食物链发生富集现象,近年来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微塑料的文章对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都做了充分的调查,并对常见微塑料与主流污染物的吸附原理和动力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针对环境中微塑料调查的取样方法不统一,分析微塑料迁移和生物效应的模型简单且适应性弱。另外,针对微塑料与环境污染物相互作用引发的复合环境效应研究不足,研究微塑料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的整体性易被忽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丰度以及微塑料吸附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情况;然后分析了水环境中微塑料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微塑料的种类和性质、污染物种类、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微塑料环境行为的影响;最后结合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作用特性、微塑料尺寸等因素讨论了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生物效应。微塑料种类庞杂,与环境介质中污染物作用密切,因此结合微塑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特性和环境特征讨论微塑料的环境行为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迁移 吸附 解吸 降解 生物效应
下载PDF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朝猛 沈晖 +1 位作者 段艳平 刘曙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236-242,248,共8页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最终其不可避免进入地下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简称)中,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因而需要研究其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在收集查阅有关于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研究的基础上,对...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最终其不可避免进入地下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简称)中,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因而需要研究其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在收集查阅有关于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研究的基础上,对纳米材料的分类、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的机理、数学模拟方法以及影响迁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地下环境中纳米材料迁移的过程、机理以及模型等尚需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环境 纳米材料 迁移规律 数学模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地下水多孔介质中胶体与污染物协同运移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代朝猛 周辉 +2 位作者 刘曙光 谭博 万耀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15-23,共9页
在总结国内外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地下水多孔介质中胶体与污染物协同运移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胶体运移的基本过程、相关机理,探究污染物-胶体-微生物(生物胶体)协同运移的作用方式、影响因素、实验分析、模型构造... 在总结国内外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地下水多孔介质中胶体与污染物协同运移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胶体运移的基本过程、相关机理,探究污染物-胶体-微生物(生物胶体)协同运移的作用方式、影响因素、实验分析、模型构造,并指出该领域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该领域研究趋势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地下水 多孔介质 胶体 协同迁移
下载PDF
开关表面活性剂调控及增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朝猛 李彦 +2 位作者 段艳平 刘曙光 涂耀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18-9222,共5页
表面活性剂在解决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传统表面活性剂与污染物难以分离,易造成二次污染。开关表面活性剂则可通过后续条件实现分离回收,能够有效解决二次污染问题。而实现开关表面活性剂的可逆转变需要调控相应的环... 表面活性剂在解决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传统表面活性剂与污染物难以分离,易造成二次污染。开关表面活性剂则可通过后续条件实现分离回收,能够有效解决二次污染问题。而实现开关表面活性剂的可逆转变需要调控相应的环境条件完成,研究表明开关表面活性剂的可逆转变可通过温度、电化学(氧化还原)、光、pH、CO_(2)/N_(2)等条件实现。为此,本文综述了开关表面活性剂的可逆调控机制及增溶机理,重点阐述了氧化还原、CO_(2)/N_(2)等触发机制和泡沫增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表面活性剂 可逆调控 增溶机制 泡沫
下载PDF
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代朝猛 张峻博 +1 位作者 李彦 段艳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13,共7页
结合近年来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科发展需求,对异位生物、异位淋洗、原位化学、原位生物4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值得关... 结合近年来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科发展需求,对异位生物、异位淋洗、原位化学、原位生物4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值得关注的是:异位淋洗修复技术中,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分子具有亲水亲油两性结构,能同时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中,在有些地质条件复杂的环境很难向地下水中输送氧气,强化厌氧生物修复处理技术可能是去除污染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EK-PRB-EDTA联合修复技术能够对污染物的去除产生协同增强作用,比单一的修复技术更有效果,未来联合多种修复技术用来修复地下水污染将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 原位修复 异位修复 技术发展
原文传递
纳米零价铁颗粒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李钰婷 张亚雷 +1 位作者 代朝猛 张伟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9-1354,共6页
重金属是毒性大、难降解、易累积的环境污染物,纳米零价铁作为一种新型功能修复材料在去除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纳米零价铁颗粒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零价铁的常用制备方法及特性、去除效... 重金属是毒性大、难降解、易累积的环境污染物,纳米零价铁作为一种新型功能修复材料在去除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纳米零价铁颗粒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零价铁的常用制备方法及特性、去除效能、对不同重金属的去除机理以及发展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拓展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重金属 吸附 还原
原文传递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沈哲 张亚雷 代朝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共4页
改性淀粉絮凝剂以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无毒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目前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引伸出了许多商业化应用的成功案例。本文回顾了当前改性淀粉絮凝剂的... 改性淀粉絮凝剂以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无毒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目前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引伸出了许多商业化应用的成功案例。本文回顾了当前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絮凝剂 应用现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大气重金属引发交叉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传龙 代朝猛 +1 位作者 张亚雷 张伟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4-1348,共5页
大气重金属污染在国内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可沉降于水体或土壤,也可和其它污染物质发生反应,造成交叉污染.交叉污染不但改变了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性,而且有可能增强其毒性,是需要密切关注... 大气重金属污染在国内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需要引起相当的重视.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可沉降于水体或土壤,也可和其它污染物质发生反应,造成交叉污染.交叉污染不但改变了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性,而且有可能增强其毒性,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对象.本文综述分析了影响大气中重金属污染引起交叉污染的因素及其形式特点等问题,并对相关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重金属 土壤 水体 交叉污染
原文传递
水体环境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污染现状及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雪飞 代朝猛 +1 位作者 张亚雷 石璐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5-508,共4页
阐述了水体环境中的氟喹诺酮类(FQs)药物的来源和污染现状,介绍了 FQs 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转归途径,归纳了各种当前使用较多的 FQs 分析检测方法的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指出今后在 FQs 分析技术的开发上,应注重提高检测容量、... 阐述了水体环境中的氟喹诺酮类(FQs)药物的来源和污染现状,介绍了 FQs 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转归途径,归纳了各种当前使用较多的 FQs 分析检测方法的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指出今后在 FQs 分析技术的开发上,应注重提高检测容量、降低检出限和削减环境负面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制药 水体环境 污染 分析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