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1980~1994年降雪的天气气候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仪清菊 刘延英 许晨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9-254,共6页
该文利用15年资料,分析了北京降雪的天气气候特点.主要结果是∶降雪年际变率大;11月、2月和3月雪量大;降雪的环流型主要有低槽(涡)型和中亚低槽东亚高后型两类;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是北京降雪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北京 降雪 气候分析 天气气候分析
下载PDF
黄、渤海气旋暴发性发展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仪清菊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83-490,共8页
对1993年6月初的一个在黄、渤海区达到暴发性发展强度,并形成了一个有明显眼区的温带气旋个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沿岸锋生以及高空急流的动力作用对气旋暴发性发展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暴发性气旋 发展机制 渤海 气旋 黄海
下载PDF
东海地区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仪清菊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2-166,共15页
本文对东海地区两个气旋波的爆发性发展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明显的对流层中下部增温、增温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强高空西风急流,及其有关的次级环流的作用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中,上升运动... 本文对东海地区两个气旋波的爆发性发展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明显的对流层中下部增温、增温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强高空西风急流,及其有关的次级环流的作用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中,上升运动、正涡度以及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的散度场皆达到最强。加热场的计算也表明非绝热加热特别是凝结潜热释放也在气旋爆发时刻达到最强,最大加热区位于气旋的东北象限内。这时涡动动能的增加十分显著,它主要是由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转换造成,这说明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是与斜压发展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地区 温带 气旋 爆发性 动力学
下载PDF
1998年华南暴雨试验期暴雨过程概述 被引量:12
4
作者 仪清菊 刘品 王明志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9,共7页
利用常规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及 T106 格点场,对 1998 年5~6 月华南暴雨试验期间的 7 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7 次暴雨过程对广东的影响较福建强烈,7 次暴雨过程均与冷空气南下有关,属于锋面降水系统。
关键词 华南 暴雨试验 暴雨过程 天气形势 影响系统
下载PDF
不同尺度云团系统上下游的传播与1998年长江流域大暴雨 被引量:20
5
作者 仪清菊 徐祥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利用加密的卫星和雷达资料,对云团系统的传播和发展与 1998年长江大暴雨的关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量和水汽的输送通道的重建以及青藏高原低涡向长江流域的传播是 1998年 7月长江流域大暴雨发生的重要背景条件,它们向... 利用加密的卫星和雷达资料,对云团系统的传播和发展与 1998年长江大暴雨的关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量和水汽的输送通道的重建以及青藏高原低涡向长江流域的传播是 1998年 7月长江流域大暴雨发生的重要背景条件,它们向下游输送和传播的形式有 3种类型,即纬向型、西南型和混合型;而下游地区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连续生成及其不同形式的组合、发展则是过程降水异常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团系统 暴雨 1998年 长江流域 卫星资料 雷达资料
下载PDF
网络与气象信息共享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仪清菊 高梅 +1 位作者 接连淑 张文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网络 气象信息 数据库 共享 信息化
下载PDF
爆发性与非爆发性海洋温带气旋 被引量:1
7
作者 仪清菊 陈文玉 魏进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共5页
本文选取分别代表爆发性发展(1983年3月)和非爆发性发展(1982年3月)的两个海洋温带气旋个例,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基本要素场,还是诊断出的物理量场,两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涡度、位势涡度、扰动动能和总动... 本文选取分别代表爆发性发展(1983年3月)和非爆发性发展(1982年3月)的两个海洋温带气旋个例,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基本要素场,还是诊断出的物理量场,两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涡度、位势涡度、扰动动能和总动能之间的差别更大。在爆发阶段,前3项的增加量爆发性气旋是非爆发性气旋的2—4倍,而总动能的增大值两者悬殊更大,比值为13.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温带 气旋 爆发性 非爆发性
下载PDF
1998年HUAMEX试验区的降水分析
8
作者 仪清菊 魏凤英 王明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1-34,38,共5页
利用 1 998年 5~ 6月华南暴雨外场试验期间加密观测的降水资料 ,分析了试验区的降水特征 ,结果表明 :广州试验区降水强于福建区 ;1小时雨量的变化 ,在时间上 ,呈现出强的脉冲特性 ,最大 1小时雨量往往发生在傍晚 ;在空间上 ,表现出明... 利用 1 998年 5~ 6月华南暴雨外场试验期间加密观测的降水资料 ,分析了试验区的降水特征 ,结果表明 :广州试验区降水强于福建区 ;1小时雨量的变化 ,在时间上 ,呈现出强的脉冲特性 ,最大 1小时雨量往往发生在傍晚 ;在空间上 ,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 ;由 GPS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 ( PW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试验 可降水量 1998 季节变化 汛期
下载PDF
加拿大东海岸冬季风暴的分析
9
作者 仪清菊 陈文玉 R.E.Stewart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14,共5页
利用加拿大大气环境局第二次冬季风暴观测(简称CASPⅡ)的部分资料,对加拿大东海岸冬季风暴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风暴能达到爆发性发展的程度,并对其中一个形成眼区的强风暴例子做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季风 风暴 海岸 加拿大
下载PDF
我国南方暴雨的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78
10
作者 倪允琪 周秀骥 +2 位作者 张人禾 王鹏云 仪清菊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0-704,共15页
50年以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几代科学家致力于暴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了3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开展我国南方暴雨研究,其中包括华南前汛期暴雨的试验与研究,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试验与研... 50年以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几代科学家致力于暴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了3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开展我国南方暴雨研究,其中包括华南前汛期暴雨的试验与研究,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试验与研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的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的试验与研究。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在华南前汛期暴雨与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的三维结构、形成机理、遥感监测与探测中尺度暴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自主发展配有三维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系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在我国各级业务部门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973项目,针对引发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的β-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开展更为深入的试验与研究,通过这些努力,有望在提高我国暴雨的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增强我国减灾防灾的总体实力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野外试验 预报系统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热力-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立文 仪清菊 +1 位作者 秦曾灏 宇如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81-593,共13页
利用天气、位涡分析和导出的Lagrangian型广义Z-O发展方程的诊断分析,考查了两个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爆发件发展的主要强迫机制和热力一动力空;司结构。结果表明,热力强迫对爆发性气旋发展起主要控制作用,当反映大气斜乐性的Laplac... 利用天气、位涡分析和导出的Lagrangian型广义Z-O发展方程的诊断分析,考查了两个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爆发件发展的主要强迫机制和热力一动力空;司结构。结果表明,热力强迫对爆发性气旋发展起主要控制作用,当反映大气斜乐性的Laplacian温度平流、积云对流和湍流加热为主的热力强迫共同作用使地转相对涡度急剧增长时,气旋便出现了爆发性发展,其中积二尺度的对流加热贡献更大。Laplacian绝热冷却、大气向海洋的感热输送和摩擦效应起阻滞发展的作用,也是控制气旋衰亡的主要过程。爆发性发展启动同子因例而异,涡度平流、Laplacian温度平流和Laplacian大尺度加热均可成为主要启动因子。垂直积分平均分布和垂直结构考查进一步佐证了诊断分析的结果,并揭示了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热力-动力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温带 气旋 爆发性发展 热力-动力学
下载PDF
98.7湖北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与降水模拟 被引量:24
12
作者 齐艳军 程明虎 仪清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6,共5页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湖北省南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 ,采用双向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对这次强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粗、细网格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雨带的走向和变动以及武汉地区的暴雨中心 ,尤...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湖北省南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 ,采用双向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对这次强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粗、细网格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雨带的走向和变动以及武汉地区的暴雨中心 ,尤其是嵌套域 (细网格 )模拟的降水强度比粗网格有明显改进 ,和实际观测结果更接近 ;另外 ,对引发这次特大暴雨的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系统也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降水模拟 非静力MM5 数值模拟 天气分析 湖北
下载PDF
不同垂直加热率对爆发性气旋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徐祥德 丁一汇 +1 位作者 解以扬 仪清菊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3-82,共10页
文章着眼于海洋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热力结构的影响效应问题。通过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温带气旋发展状况对于垂直加热廓线分布具有突出的敏感性,若将垂直加热廓线“形变”,则可能导致海洋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并构成类似观测到的“气象... 文章着眼于海洋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热力结构的影响效应问题。通过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温带气旋发展状况对于垂直加热廓线分布具有突出的敏感性,若将垂直加热廓线“形变”,则可能导致海洋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并构成类似观测到的“气象炸弹”动力,热力结构,即“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或“抽吸”结构,急流轴“断裂”形成的非地转偏差特征。从而揭示了垂直加热廓线特征在海洋气旋发展诸影响因子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潜热释放分布与海洋气旋动力、热力结构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加热率 爆发性气旋 海洋气旋 气旋
下载PDF
气象信息共享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梅 仪清菊 +3 位作者 接连淑 张文华 王超 倪允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4,共5页
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建立了气象信息共享网络环境 ;选择Sybase作为气象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平台 ,建成了 5个内容丰富的气象信息共享数据库 ,具有网上浏览 ,查询 ,下载等多种功能。
关键词 网络技术 数据库 气象信息 信息共享 SYBASE
下载PDF
一个温带海洋气旋爆发性发展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其庚 仪清菊 丁一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7,共8页
本文对1982年3月11~16日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强温带海洋气旋的爆发性发展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讨论了斜压不稳定和非绝热加热过程在气旋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分析揭示,在气旋发展初期低层与高层扰动在... 本文对1982年3月11~16日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强温带海洋气旋的爆发性发展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讨论了斜压不稳定和非绝热加热过程在气旋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分析揭示,在气旋发展初期低层与高层扰动在垂直方向是分离的,尺度和移速都不同.由高低层等熵位涡扰动的相对位相分析发现,在发展初期斜压不稳定条件对发展是不利的,而在爆发阶段则非常有利.由湿位涡和水汽辐合,等熵运动和非地转运动分析指出,非绝热加热过程在前边两个阶段都很重要.在爆发阶段斜压不稳定与非绝热加热过程相互作用,产生正反馈,使气旋得到爆发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 海洋 气旋 爆发性发展 动力学
下载PDF
1991年江淮梅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延英 仪清菊 +1 位作者 周丽 徐祥德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41-750,共10页
利用新给出的湿有效能量的表达式计算了1991年5~7月亚洲地区逐日的湿有效能量。结果表明:(1)亚洲地区的湿有效能量变化特点能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春向夏的季节转变;(2)江淮地区人梅前后湿有效能量有显著差异,入梅前该地区... 利用新给出的湿有效能量的表达式计算了1991年5~7月亚洲地区逐日的湿有效能量。结果表明:(1)亚洲地区的湿有效能量变化特点能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春向夏的季节转变;(2)江淮地区人梅前后湿有效能量有显著差异,入梅前该地区湿有效能量低,梅雨期湿有效能量高;(3)1991年江淮地区3段持续性暴雨在湿有效能量上有明显反映,暴雨发生在江淮地区大气对总湿有效能量贡献大的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梅雨 暴雨 有效能量
下载PDF
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外场科学试验资料库系统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梅 接连淑 +2 位作者 张文华 贾鹏群 仪清菊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0-512,共3页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 外场科学试验 长江流域
下载PDF
1991年江淮梅雨期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降水预报的检验
18
作者 石定朴 刘延英 +2 位作者 仪清菊 丁一汇 张小锋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7-36,共10页
1 前言1991年5—7月江淮地区出现了异常的梅雨天气,梅雨开始得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从降水预报的观点看十分困难,对于降水数值预报难度尤其大。目前国内外的降水预报虽然有一定能力和技巧,但要较准确地预报这次特大暴雨还是有很大困难... 1 前言1991年5—7月江淮地区出现了异常的梅雨天气,梅雨开始得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从降水预报的观点看十分困难,对于降水数值预报难度尤其大。目前国内外的降水预报虽然有一定能力和技巧,但要较准确地预报这次特大暴雨还是有很大困难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制作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 中期天气预报 降水预报
下载PDF
东亚和西太平洋爆发性温带气旋发生的气候学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仪清菊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2-309,共8页
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3—1988年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温带气旋及其爆发性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有1014个温带气旋发生,其中有1/5达到了爆发性发展的强度,构成了西太平洋爆发性海洋气旋的一部分.它占整个西太平洋爆发性气旋总频... 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3—1988年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温带气旋及其爆发性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有1014个温带气旋发生,其中有1/5达到了爆发性发展的强度,构成了西太平洋爆发性海洋气旋的一部分.它占整个西太平洋爆发性气旋总频数(包括不同来源)的51%.进而对这类爆发性气旋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概括出了它们的气候学特征.比较亚洲大陆、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地区的爆发性温带气旋表明,西太平洋地区不仅频繁而且强烈.而东、西太平洋地区发生海洋爆发性气旋的对比表明,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指出,东太平洋地区爆发性气旋的发生并不是一种少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气旋 气候学 温带 西太平洋
下载PDF
海洋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仪清菊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8-246,共19页
本文综合地评述了近年来海洋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海洋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各种物理机制及数值模拟的结果,并进一步指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气旋 温带气旋 海洋气象 天气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