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被引量:8
1
作者 仲人前 屠小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0-263,共4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病因 发病机理 免疫异常 高球蛋白血症 组织学改变 反应性 纤维化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仲人前 钱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5期691-694,共4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机制 抗线粒体抗体 非化脓性炎症 胆汁淤积性 中年妇女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仲人前 孔宪涛 谢映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通过 S-100肝抗原多次免疫同种 C57BL/6小鼠后,成功地建立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过继输注致敏脾淋巴细胞给正常同种小鼠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导致过继输注后自身免疫性肝炎主... 本文通过 S-100肝抗原多次免疫同种 C57BL/6小鼠后,成功地建立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过继输注致敏脾淋巴细胞给正常同种小鼠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导致过继输注后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为 T 淋巴细胞,揭示了 T 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本文还就免疫抑制剂环孢素 A 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防治作用进行了探讨.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预防和治疗用药时均能减轻肝脏病理变化和/或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肝抗原 自身免疫性 肝炎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4
作者 仲人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1-393,共3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正常免疫耐受功能受损导致免疫细胞及其成分对自身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并出现一定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尽管具有一些共性,如常呈慢性发作、多发于女性、血清中存在特异或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正常免疫耐受功能受损导致免疫细胞及其成分对自身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并出现一定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尽管具有一些共性,如常呈慢性发作、多发于女性、血清中存在特异或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但其发病机制仍是众说纷坛,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由于边缘学科及本身免疫学科的迅速发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究热点层出不穷。本文就其中的几个研究热点如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自身抗体的检测,以及该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作一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因子 自身抗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应提倡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研究的原创性和实用性 被引量:3
5
作者 仲人前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室诊断 原创性 实用性
下载PDF
几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2
6
作者 仲人前 杨再兴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4年第2期65-69,共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减低或破坏,致使自身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损伤自身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常将AID分为器官特...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减低或破坏,致使自身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损伤自身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常将AID分为器官特异性和全身性(或系统性)两类。前者常见的有:强直性脊柱炎、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等,所谓的器官特异性都是相对的,这些疾病也常会伴发多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后者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硬皮病、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ERYTHEMATOSUS 诊断标准 SYSTEMIC 淋巴细胞损伤 自身免疫性肝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仲人前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9-329,共1页
关键词 窗口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实验室诊断 艾滋病 诊断
下载PDF
免疫电泳和双向电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仲人前 《生命科学仪器》 2003年第6期37-39,共3页
1937年电泳技术的鼻祖Tiselius教授建立了最早期的移界电泳用于蛋白质分离与鉴定,开创了现代电泳技术的新纪元.随着各种电泳新技术的发展,电泳和其他技术的结合,以及各种先进的电泳仪的不断出现,使得许多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有关的研究... 1937年电泳技术的鼻祖Tiselius教授建立了最早期的移界电泳用于蛋白质分离与鉴定,开创了现代电泳技术的新纪元.随着各种电泳新技术的发展,电泳和其他技术的结合,以及各种先进的电泳仪的不断出现,使得许多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有关的研究得以飞速发展.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免疫电泳和双向电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电泳 双向电泳 电泳仪 蛋白质 免疫分析
下载PDF
自身免疫病研究:挑战与机遇并存 被引量:3
9
作者 仲人前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挑战 机遇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实验评价 被引量:47
10
作者 侯晓菁 梁艳 +4 位作者 陈洁 孙贞 崔艳芳 仲人前 王皓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应用免疫印迹法(WB)比较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方法收集7 805份临床检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和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果不一致的标... 目的应用免疫印迹法(WB)比较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方法收集7 805份临床检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和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应用WB检测确证。结果 7 805份血清标本中,CLIA检测阳性310例,TPPA检测阳性262例。对结果不一致的48例标本应用WB检测验证,结果证实阳性36例,临界阳性8例,阴性4例,而TPPA的结果均为阴性。TPPA检测总符合率为99.44%,CLIA检测总符合率为99.95%。结论 CLIA敏感性优于临床常用的TPPA,且具有结果客观、易分析、重复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个别假阳性和钩状效应,因此应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免疫印迹法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莉 徐银海 +3 位作者 吴萍 徐玲玲 张玲珍 仲人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47-1348,共2页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为一速发过程,症状突出且与食物摄入显著关联,多次发作后患者也能自我诊断,而且其诊断方法也日臻完善.1982年发现IgG主要是IgG4参与了过敏反应,它与IgE分别作用于过敏反应的速发相和迟发相[1].然而,由于检测...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为一速发过程,症状突出且与食物摄入显著关联,多次发作后患者也能自我诊断,而且其诊断方法也日臻完善.1982年发现IgG主要是IgG4参与了过敏反应,它与IgE分别作用于过敏反应的速发相和迟发相[1].然而,由于检测手段的滞后、诊断方法不普及、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在医生和患者中的主导地位导致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尚未被临床充分认知,使得这一领域几为空白.新近由于对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的逐步认识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其诊断方法的改进使得一些与IgG相关的过敏反应性疾病得以正确诊断,进而能够获得有效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IGG IGE
下载PDF
CD40-CD40L共同表达于人内皮细胞及人动脉粥样斑块中 被引量:15
12
作者 严金川 吴宗贵 +2 位作者 仲人前 张玲珍 孔先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 :探讨CD4 0和CD4 0L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可共同表达。方法 :CD4 0及CD4 0L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分别采用荧光技术、RT -PCR、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ting检测。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D4 0及CD4 0L的表... 目的 :探讨CD4 0和CD4 0L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可共同表达。方法 :CD4 0及CD4 0L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分别采用荧光技术、RT -PCR、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ting检测。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D4 0及CD4 0L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果 :人内皮细胞能连续表达CD4 0及CD4 0LmRNA和蛋白 ,并且细胞因子IL - 1β、IL - 6、TNF -α、INF -γ能明显刺激内皮细胞表达CD4 0、CD4 0L。人动脉粥样斑块中能共同表达CD4 0及CD4 0L ,而动脉壁的其它部分不表达。CD4 0L主要表达在斑块的肩部和底部 ,CD4 0在斑块中表达广泛。结论 :人内皮细胞表面及粥样斑块中能共同高表达CD4 0和CD4 0L ,提示CD4 0及CD4 0L相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40 CD40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 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侯晓菁 梁艳 +4 位作者 何凤春 陈洁 崔艳芳 仲人前 王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e抗原(HBeAg)、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以评价Pre-S1抗原检测HBV复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采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363例,以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e抗原(HBeAg)、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以评价Pre-S1抗原检测HBV复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采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363例,以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并对Pre-S1抗原、HBeAg和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re-S1抗厚与HBeAg值之间存在关联性(X^2=94.4,P<0.01),关联系数为0.45;Pre-S1抗原与HBV DNA亦有关联(X^2=198.58,P<0.01),关联系数为0.59。Pre-S1抗原阳性率随HBV 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3时,Pre-S1抗原的诊断敏感度84.5%,特异性91.2%,准确性87.0%,阳性预测值94.1%,阳性似然比9.6,优势比56.8;HBeAg诊断敏感度50.4%,特异性94.9%,准确性67.2%,阳性预测值94.2%,阳性似然比9.8.优势比18.9。结论:Pre-S1抗原与HBV DNA具有相关性,Pre-S1抗原较HBeAg能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情况,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前S1抗原 E抗原 DNA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邵建伟 华尔铨 +4 位作者 吴宗贵 李莉 张玲珍 仲人前 孔宪涛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增殖模型。通过四氮唑蓝还原反应、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观察三氧化二砷作用后细胞凋亡和诱导机制。结果 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显示随三氧化二砷浓...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增殖模型。通过四氮唑蓝还原反应、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观察三氧化二砷作用后细胞凋亡和诱导机制。结果 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显示随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 ,Bcl 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三氧化二砷诱导VSMCs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过度表达的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三氧化二砷 血管平滑肌细胞 BCL-2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质印迹法对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夏晴 仲人前 +3 位作者 范列英 高春芳 薛昌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5-317,F003,共4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提取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蛋白抗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81份肺癌患者及52份正常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别,两组人群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在不同年龄段,肺癌组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和对照组在自身抗体荧光图形、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明显不同。74份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条带(74/81,91.4%),显著高于对照组(31/52,61.5%),其中大多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不同,并发现82.7%(67/81)的肺癌患者具有针对相对分子质量初步鉴定为6.5万的靶抗原的阳性条带,该条带仅在22.2%(12/52)的正常人中查及。结论:肺癌患者血清的自身抗体谱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谱不同,进一步研究其靶抗原本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自身抗体 蛋白质印迹地 间接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结核杆菌抗原多表位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传勇 娄加陶 +6 位作者 蒋廷旺 钱 周晔 陈燕 谷明莉 邓安梅 仲人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构建含有6个编码结核杆菌抗原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方法选取结核杆菌抗原Rv0309、Rv0173、Ag85A、Ag85C的6个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引入Th表位PADRE及木马肽序列,并以RVKR... 目的构建含有6个编码结核杆菌抗原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方法选取结核杆菌抗原Rv0309、Rv0173、Ag85A、Ag85C的6个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引入Th表位PADRE及木马肽序列,并以RVKR序列作为接头,合成全基因序列,经PCR扩增后插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重组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结核杆菌多表位蛋白的表达质粒,并经IPTG诱导表达了大小约为40000的融合蛋白。结论多表位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为进一步开发新型结核疫苗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表位 疫苗 合成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范列英 仲人前 +2 位作者 孔宪涛 薛菖 徐玲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中是否也存在肝特异性自身抗体及其在病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以猴肝组织切片和可溶性肝抗原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37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免疫荧光...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中是否也存在肝特异性自身抗体及其在病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以猴肝组织切片和可溶性肝抗原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37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免疫荧光法显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自身抗体总的阳性率(24.07%)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4.29%),且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蛋白质印迹的阳性率各为43.42%和42.59%,两者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例靶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多集中在3.0万~5.5万之间,但肝硬化患者在相对分子质量2.5万和9.0万左右处的阳性条带均多于慢性肝炎患者。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肝组织自身抗体,其相对应的靶抗原有多种。进一步分离、鉴定有意义的靶抗原,并对其进行抗原表位、细胞表面表达等分析,将有助于探讨自身免疫在慢性肝炎发病及转归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诊断 肝特异性自身抗体
下载PDF
CD40配体高表达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严金川 吴宗贵 +3 位作者 张玲珍 李莉 仲人前 孔宪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9-412,共4页
为了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 为了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 ,(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明显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高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2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明显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高 (P <0 .0 1) ,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1) ,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无差异 (P >0 .0 5 )。 (4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狭窄数相关 (r=0 .5 4,P <0 .0 1) ,而与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无关。此结果提示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对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或破裂起重要作用 ,且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抗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普伐他汀抑制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D11b表达及与内皮的粘附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春 吴宗贵 +3 位作者 仲人前 黄佐 张玲珍 李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粘附功能的影响,揭示其除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PBM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PBMs经oxLDL诱导后,...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粘附功能的影响,揭示其除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PBM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PBMs经oxLDL诱导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和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比色法,检测单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及对HUVEC的粘附,以及普伐他汀的作用。结果普伐他汀在50μmol·L-1即可抑制oxLDL诱导的PBMs对HUVEC的粘附以及下调CD11b的表达(P<001),呈浓度依赖方式;甲羟戊酸可对抗此抑制作用。结论普伐他汀除调脂作用外,尚可抑制循环血单核巨噬细胞至内皮粘附聚集,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普伐他汀抑制胆固醇前体物质甲羟戊酸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单核细胞 粘附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TNF-α拮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α1(Ⅰ)胶原启动子的激活 被引量:9
20
作者 伍严安 李德岩 +3 位作者 高春芳 万伟东 仲人前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5-717,共3页
目的 :探讨 TNF-α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激活人α1( )胶原启动子的作用。 方法 :构建含不同长短α1( )胶原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 p COL H1 0 .2 7,p COL H1 2 .5 ;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NIH3T... 目的 :探讨 TNF-α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激活人α1( )胶原启动子的作用。 方法 :构建含不同长短α1( )胶原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 p COL H1 0 .2 7,p COL H1 2 .5 ;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NIH3T3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 ,加入 IGF- 1或 (和 ) TNF-α,测定 CAT活性。 结果 :10 0 ng/ m l IGF- 1可使转染至NIH3T3细胞的 p COL H1 0 .2 7和 p COL H1 2 .5表达的 CAT活性分别增高至对照的 (5 .4± 0 .2 5 )倍与 (5 .8± 0 .3)倍 ,使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这两个重组体表达的活性分别增高至对照的 (4 .5± 0 .2 2 )倍与 (4 .9± 0 .2 )倍。而 TNF-α能抑制 IGF- 1诱导的 p COL H1 2 .5活性。 结论 :TNF- α在转录启动水平抑制 IGF- 1对人 α1( )胶原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TNF-Α IGF-1 α1(Ⅰ)胶原启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