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边杨金沟大型钨矿床白钨矿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37
1
作者 任云生 赵华雷 +3 位作者 雷恩 王辉 鞠楠 吴昌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20-3726,共7页
为确定杨金沟大型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运用白钨矿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加以示踪。ICP-AES测定结果显示:白钨矿亏损Mo、B i、Sn、Nb、Ta等,具有很低的Rb/Sr、Nb/Ta和Zr/H f值,指示其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特征,而并非主要来自... 为确定杨金沟大型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运用白钨矿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加以示踪。ICP-AES测定结果显示:白钨矿亏损Mo、B i、Sn、Nb、Ta等,具有很低的Rb/Sr、Nb/Ta和Zr/H f值,指示其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特征,而并非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不同白钨矿样品的REE组成基本一致,Eu元素出现明显的正Eu异常(δEu 2.21~4.43),基本未见Ce元素异常(δCe为0.92~1.08),表明白钨矿与流体之间稀土元素发生了强烈分异;白钨矿与赋矿围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形态相似,进一步显示五道沟群浅变质岩对杨金沟钨矿成矿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杨金沟钨矿的成矿流体为源自上地幔的富含CO2的中高温流体,沿构造上升并与五道沟群浅变质岩发生交代作用引起黑云母等含钾矿物分解产生N2,最终形成富含W等成矿物质的NaC l-H2O-CO2-N2流体体系。随着构造减压作用,CO2不断逸出,破坏了矿液内物理化学体系的平衡,导致WO42-与Ca2+在适当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白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成矿物质 杨金沟钨矿
下载PDF
吉林四平三家子钨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云生 牛军平 +2 位作者 雷恩 王辉 王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20,共7页
三家子矿床是近年来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白钨矿矿床。为揭示该矿床成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相关岩体、大理岩围岩、矽卡岩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成矿时空及成因密切相关的似斑状黑云... 三家子矿床是近年来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白钨矿矿床。为揭示该矿床成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相关岩体、大理岩围岩、矽卡岩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成矿时空及成因密切相关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铝过饱和、碱含量变化大、K2O>Na2O和低Rb/Sr值等同熔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组成表现为稀土总量较低、明显的Eu负异常和不明显的Ce异常以及右倾斜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进一步显示含钨花岗岩具有深源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以及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认为孟家岭岩体是三家子钨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该矿床属矽卡岩型钨矿床,成岩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沿北西向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矿床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矽卡岩型矿床 三家子 吉林省
下载PDF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任云生 雷恩 +2 位作者 赵华雷 王辉 鞠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4-772,共9页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Ⅰ型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主要由CO2、CH4和N2组成,均一温度为278.5~336.4℃,盐度(w(NaCl))为3.53%~7.72%;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4.7~345.9℃,多数为190~220℃,w(NaCl)为3.05%~9.34%;Ⅲ型CO2包裹体中的气相组分均为CO2,液相中尚含少量CH4等组分;Ⅳ型含CO2三相包裹体由液态CO2、气态CO2、盐水溶液三相组成,CO2相占10%~15%,完全均一化温度为301.6~305.1℃。综合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结果认为:杨金沟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N2)体系,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并有地层组分的加入。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过不混溶,并对钨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矿床成因 杨金沟白钨矿矿床 延边地区
下载PDF
延边东部五道沟脉型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 被引量:6
4
作者 任云生 鞠楠 +3 位作者 赵华雷 王辉 卢秀全 吴昌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36-1744,共9页
延边东部五道沟矿床内的钨矿体主要呈平行脉状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蚀变花岗闪长岩中,与相邻的杨金沟大型钨矿相比,具有矿脉数量少、单脉厚度大和品位高的特点;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团块状、粗粒浸染状、细脉状产于石英脉及碎裂蚀... 延边东部五道沟矿床内的钨矿体主要呈平行脉状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蚀变花岗闪长岩中,与相邻的杨金沟大型钨矿相比,具有矿脉数量少、单脉厚度大和品位高的特点;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团块状、粗粒浸染状、细脉状产于石英脉及碎裂蚀变围岩中,具有热液脉型矿床的矿化特征。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粗粒白钨矿及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白钨矿颗粒中尚含少量的含CO2三相包裹体。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171.2~268.0℃,热液盐度(w(NaCl))为0.70%~10.74%;白钨矿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09.6~253.3℃,热液盐度为1.39%~8.67%;白钨矿中2个含CO2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287.2℃和294.7℃。结合单个包裹体气相组分分析,认为五道沟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并含一定数量的N2等气体。该矿床与杨金沟大型钨矿综合对比表明:两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组构及白钨矿赋存状态等矿化特征基本相同,不同赋矿围岩中含矿构造性质不同应是两矿区钨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差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五道沟钨矿床 延边地区
下载PDF
狮子山矿田矽卡岩型金矿铋矿物与金矿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1 位作者 万相宗 陈国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5,共5页
 包村和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成因上属于矽卡岩型金矿。矿相学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两矿床中的铋矿物以自然铋、辉铋矿为主,其次为碲铋矿、硫铜铋矿、辉铋铅矿等;铋矿物作为主要载金矿物,与自然金紧密共生;包村矿...  包村和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成因上属于矽卡岩型金矿。矿相学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两矿床中的铋矿物以自然铋、辉铋矿为主,其次为碲铋矿、硫铜铋矿、辉铋铅矿等;铋矿物作为主要载金矿物,与自然金紧密共生;包村矿区Bi-Au相关系数为0.69,铋矿物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成矿流体相分离引起的热液硫逸度fs2降低,可能是黑铋金矿分解成金和铋,并最终导致金与铋矿物密切共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铋矿物 矿化 Bi-Au相关性
下载PDF
安徽铜陵包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万相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3-589,共7页
包村矿床是铜陵地区近年新探明的一个矽卡岩型独立金矿。金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不规则状,赋存于包村石英闪长岩体与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围岩的接触带及附近围岩的裂隙中,具脉型金矿化特征;金矿石中富含多种铋矿物,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包村矿床是铜陵地区近年新探明的一个矽卡岩型独立金矿。金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不规则状,赋存于包村石英闪长岩体与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围岩的接触带及附近围岩的裂隙中,具脉型金矿化特征;金矿石中富含多种铋矿物,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床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一种与燕山期钙碱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NaCl_H2O_CO2体系,当其沿近南北向包村断裂进入相对开放的脆性构造裂隙空间,因压力骤降而造成流体不混溶,导致CO2和NaCl_H2O相分离,从而引起热液体系pH、Eh、fo2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明显改变,最终促使金在有利的空间内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矿物 流体相分离 包村金矿床 狮子山矿田
下载PDF
吉林四平孟家岭含钨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任云生 牛军平 +1 位作者 王辉 雷恩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孟家岭岩体是我国东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典型含钨花岗质岩体。为揭示该岩体成因及其与钨矿化关系,选取代表性岩石进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和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富含W,Sn,Mo,Cu,Pb,As,Sb,Bi等热液成矿元素,具有典型I型花岗... 孟家岭岩体是我国东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典型含钨花岗质岩体。为揭示该岩体成因及其与钨矿化关系,选取代表性岩石进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和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富含W,Sn,Mo,Cu,Pb,As,Sb,Bi等热液成矿元素,具有典型I型花岗岩的Rb/Sr比值;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现为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较弱δEu负异常,结合主量元素组成分析,认为该岩体具有深源特征,为区内W,Cu,Pb,Zn等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与钨矿化关系密切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65±4)Ma^(181±4)Ma(n=18),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72.4 Ma±1.8 Ma(MSWD=3.2),相当于中侏罗世初期。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孟家岭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运动早期,是太平洋板块(伊佐纳木板块)向北西方向俯冲的结果。钨矿应是该区燕山期内生金属成矿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家岭岩体 锆石U—Pb定年 三家子白钨矿矿床 吉林四平地区
下载PDF
吉林省和龙地区鸡南BIF型铁矿床含矿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被引量:4
8
作者 任云生 刘小禾 +4 位作者 商青青 陈聪 杨群 郝宇杰 孙振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0-814,共15页
鸡南铁矿床位于吉林省和龙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兴蒙造山带接壤的龙岗地块北部,是东北地区发现较早的BIF型铁矿床之一。该矿床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赋存于鞍山群鸡南组上段中部层位,含矿岩石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 鸡南铁矿床位于吉林省和龙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兴蒙造山带接壤的龙岗地块北部,是东北地区发现较早的BIF型铁矿床之一。该矿床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赋存于鞍山群鸡南组上段中部层位,含矿岩石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为主,为角闪岩相的中低级区域变质岩系;主要矿石类型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和块状磁铁角闪岩型。为确定该矿床含矿建造的原岩、变质时代及构造背景,重点对含矿岩系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主量元素质量分数与中性-基性岩类基本相似,结合原岩恢复图解,判断其原岩类型为亚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中,2个较老的锆石测点年龄分别为(2468±15)和(2469±9)Ma,代表区内峰期变质年龄(约2460 Ma),26个锆石测点的测年数据较为集中,加权平均年龄为(2275±25)Ma,代表区内退变质年龄。通过与国内外典型BIF型铁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区内的鸡南铁矿与官地铁矿同属Algoma型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含矿建造 构造背景 BIF型铁矿 鸡南铁矿床 和龙地区
下载PDF
安徽池州地区金鸡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1 位作者 张辉煌 黄景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2-526,共5页
金鸡山金矿是安徽池州地区近年新发现的一个独立金矿床,成因上属于富硫化物石英脉型。采自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温度峰值为280~320℃,成矿流体盐度为2.81%~10.11%NaCl,密度为... 金鸡山金矿是安徽池州地区近年新发现的一个独立金矿床,成因上属于富硫化物石英脉型。采自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温度峰值为280~320℃,成矿流体盐度为2.81%~10.11%NaCl,密度为0.61~0.96g/cm3,是一种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CO2体系,具有中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矿床形成于中浅成环境(成矿深度0.96~3.17km);成矿流体的不混溶及流体中CO2和CH4等有机质对矿质的活化、运移及沉淀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 激光拉曼光谱 金鸡山金矿床
下载PDF
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成矿深度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1 位作者 万相宗 刘良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采用矿床地质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对铜陵地区包村、朝山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的成矿深度进行了估算。据成矿相关岩体特征、金矿体延深、矿石特征等推断金矿化发生于浅成—中浅成环境。根据不同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 采用矿床地质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对铜陵地区包村、朝山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的成矿深度进行了估算。据成矿相关岩体特征、金矿体延深、矿石特征等推断金矿化发生于浅成—中浅成环境。根据不同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估算成矿压力为650×105~850×105Pa,成矿深度介于2.5~3.2km,与矿床地质特征反映的成矿深度基本吻合,也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研究结果相符。综合认为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成矿深度为中浅成,脆性构造裂隙空间的压力骤然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和流体沸腾是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深度 矿床地质估算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 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 铜陵地区
下载PDF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远景预测 被引量:20
11
作者 任云生 张金树 +1 位作者 范文玉 蔡朝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32,43,共4页
近年研究表明 ,作为西藏境内少数几个大型矿床之一的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先后经历了燕山晚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喜马拉雅期斑岩型成矿作用 ,相应形成矿区层状主矿体和斑岩型矿体。矿区地质特征、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 :矿... 近年研究表明 ,作为西藏境内少数几个大型矿床之一的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先后经历了燕山晚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喜马拉雅期斑岩型成矿作用 ,相应形成矿区层状主矿体和斑岩型矿体。矿区地质特征、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 :矿区东、西段各存在一个喷流中心 ,与之相关的层状矿体及深部脉状、网脉状矿体是今后找矿的重点靶区 ;喜马拉雅期斑岩成矿作用在区域及矿区内均有显示 ,具有不可忽视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床 海底喷流沉积 斑岩型成矿作用 远景预测 成矿潜力
下载PDF
铜陵朝山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1 位作者 陈国华 刘良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4,共5页
朝山金矿的主要矿石类型为含金硫铁矿石,矿石中富含铋矿物,且作为主要载金矿物,是该矿床的标型特征和重要找矿标志。矿石多呈结晶粒状结构、各种充填-交代结构,块状、浸染状、细脉状构造。金矿物以形态复杂的微粒、细粒自然金、银金矿... 朝山金矿的主要矿石类型为含金硫铁矿石,矿石中富含铋矿物,且作为主要载金矿物,是该矿床的标型特征和重要找矿标志。矿石多呈结晶粒状结构、各种充填-交代结构,块状、浸染状、细脉状构造。金矿物以形态复杂的微粒、细粒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为主,赋存形式有晶隙金、包体金、连生金、裂隙金,载金矿物为石英、自然铋、辉铋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典型的夕卡岩型独立金矿,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是金富集成矿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特征 铋矿物 夕卡岩型独立金矿床 朝山金矿床
下载PDF
黑钨矿矿囊熔离成因综述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张辉煌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7-360,403,共5页
 一些与石英脉型钨锡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体内常发育有形态不同、规模不等、成分各异的矿化囊包体,其成因难于用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解释。地质和实验资料表明,此类花岗质岩浆体系中不仅存在液态分离作用形成熔离矿化囊包...  一些与石英脉型钨锡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体内常发育有形态不同、规模不等、成分各异的矿化囊包体,其成因难于用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解释。地质和实验资料表明,此类花岗质岩浆体系中不仅存在液态分离作用形成熔离矿化囊包体,而且熔离成因的黑钨矿矿囊可作为岩体可以形成岩浆热液钨矿的标志,同时说明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剥蚀深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型黑钨矿床 黑钨矿囊 熔离作用 华南地区
下载PDF
铜陵地区热液成因胶状黄铁矿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95-98,共4页
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广泛发育同生沉积和热液成因的两类胶状黄铁矿。后者多与石英、铋矿物、自然金及黄铜矿等共生,呈脉状充填于热液早期阶段形成的毒砂、黄铁矿或同生沉积胶黄铁矿的晶隙、裂隙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广泛发育同生沉积和热液成因的两类胶状黄铁矿。后者多与石英、铋矿物、自然金及黄铜矿等共生,呈脉状充填于热液早期阶段形成的毒砂、黄铁矿或同生沉积胶黄铁矿的晶隙、裂隙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成因胶黄铁矿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产生的中高温、高盐度成矿流体沸腾的产物。该类胶黄铁矿在铜陵地区的遍在性,一定程度上表明区内存在统一的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金铜成矿作用;其在不同矿区的影响程度,是各矿区热液型金铜矿化规模、强度不尽相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生沉积胶黄铁矿 热液成因胶黄铁矿 流体沸腾 铜陵地区
下载PDF
铜陵地区伴生金矿中金的叠加成矿——因子分析和金品位分形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陈国华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8,共5页
铜陵地区伴生金矿中,圈出的金矿体主要产于早期铜、硫矿体及其围岩的构造裂隙中,具明显的叠加成矿特征;金矿石具有与独立金矿相似的矿物组合及组构;经历了与独立金矿床相同的铋-金成矿阶段。结合金矿石微量元素因子分析和金品位分形结果... 铜陵地区伴生金矿中,圈出的金矿体主要产于早期铜、硫矿体及其围岩的构造裂隙中,具明显的叠加成矿特征;金矿石具有与独立金矿相似的矿物组合及组构;经历了与独立金矿床相同的铋-金成矿阶段。结合金矿石微量元素因子分析和金品位分形结果,认为区内伴生金矿是早期矽卡岩型铜、硫矿床基础上,热液型金矿化叠加成矿的结果。叠加成矿的影响程度应该是区内伴生金品位高、变化大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金矿 叠加成矿 因子分析 金品位分形 铜陵地区
下载PDF
郯庐断裂构造系统对胶东西部地区金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云生 蔺刚 彭晓蕾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共5页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深大断裂,对胶东地区构造格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其东侧、规模仅次于它的招远—平度(招平)断裂、焦家—新城(焦新)断裂、苍上—三山岛(苍三)断裂为胶东西部地区三条重要的控矿断裂。本文试把...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深大断裂,对胶东地区构造格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其东侧、规模仅次于它的招远—平度(招平)断裂、焦家—新城(焦新)断裂、苍上—三山岛(苍三)断裂为胶东西部地区三条重要的控矿断裂。本文试把上述三条断裂与郯庐断裂有机地联系起来,纳入同一构造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断裂 构造系统 金矿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和“大类招生”背景下吉林大学地质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云生 丁清峰 +2 位作者 金锦花 单玄龙 董永胜 《中国地质教育》 2018年第4期9-11,共3页
为促进"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本科教育"和"大类招生"制度的实施,吉林大学对地质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减少了总学分(学时)数,增设了专业导论课,加强了公共基础和地学基础教学;通过"... 为促进"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本科教育"和"大类招生"制度的实施,吉林大学对地质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减少了总学分(学时)数,增设了专业导论课,加强了公共基础和地学基础教学;通过"(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健全和完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本科生实施"中外青年海外舆情调研与人文交流计划""学生国际竞争力卓越计划",提升了地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大类招生 地学基础课程体系 地质类专业 吉林大学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金的独立与叠加成矿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云生 刘连登 +1 位作者 张继武 陈国华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2,共4页
包村、朝山矿床是狮子山矿田已探明的两个独立矽卡岩型金矿。研究表明,两矿床具脉型金矿化特征;矿石中富含铋矿物,且作为主要载金矿物;Au和Bi明显正相关,按金矿的地球化学分类属铋型金矿。通过狮子山矿田中独立金矿与伴生金矿的对比认为... 包村、朝山矿床是狮子山矿田已探明的两个独立矽卡岩型金矿。研究表明,两矿床具脉型金矿化特征;矿石中富含铋矿物,且作为主要载金矿物;Au和Bi明显正相关,按金矿的地球化学分类属铋型金矿。通过狮子山矿田中独立金矿与伴生金矿的对比认为,铋型金矿化不仅可形成包村、朝山独立金矿床,还可在早期(层控)矽卡岩型铜、硫矿床(体)基础上叠加成矿。铋型金矿的叠加成矿应是铜陵地区伴生金矿规模大、品位高且变化大的主因。铋型金矿的查定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型金矿化 独立金矿床 叠加成矿 狮子山矿田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成矿作用与典型矿床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云生 郝宇杰 +4 位作者 赵华雷 陈聪 杨群 段明新 孙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兴蒙造山带'是指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鄂霍茨克带)、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拼接带)和西锡霍特-阿林地体增生带所限定的构造区域,前人通常称为兴蒙地槽或兴蒙褶皱带。古生代,该区古属亚洲洋构造域,主要表现为... '兴蒙造山带'是指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鄂霍茨克带)、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拼接带)和西锡霍特-阿林地体增生带所限定的构造区域,前人通常称为兴蒙地槽或兴蒙褶皱带。古生代,该区古属亚洲洋构造域,主要表现为多块体拼贴,自西向东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四个构造单元。额尔古纳地块在早古生代早期已经转为稳定(葛文春等,2005);兴安地块在早古生代中期沿塔源-喜桂图断裂增生到额尔古纳地块之上(佘宏全等,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矿床 佳木斯地块 松嫩地块 额尔古纳地块 早古生代 下古生代 地质作用 成矿作用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地学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云生 金锦花 +2 位作者 丁清峰 李世超 彭晓蕾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第1期22-24,共3页
按"吉林大学课程中心平台"的建设内容与分级标准,在已有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了地学主干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外学习... 按"吉林大学课程中心平台"的建设内容与分级标准,在已有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了地学主干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互动搭建了平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今后一定时期内,地学类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的关键是激励更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而实现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真正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资源 教学方式 地学类课程 吉林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