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L教学模式在神经心脏病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1
作者 任佳封 孙世辉 +1 位作者 彭昳 林家骥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型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心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93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而试验组学生则采用RBL教学模... 目的探讨研究型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心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93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而试验组学生则采用RBL教学模式,授课结束后进行教学评估,比较两组之间的测试成绩和教学问卷评估。结果试验组学生应用实践考核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较于对照组,RBL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试验组学员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文献检索和创新分析等多方面的教学效果(P<0.05,P<0.01),参与RBL教学模式的试验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评价较对照组学员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应用RBL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员对于神经心脏病学授课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教学满意度,并提高教员授课的教学效果,启发我们对于本科学员的RBL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L教学模式 神经心脏病学 教学实践 航天航空医学
原文传递
不宁腿综合征共病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报告
2
作者 马旭霞 尚丹清 +2 位作者 任佳封 程金湘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精神疾病、营养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及妊娠有关。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RLS,该病例在诊断RLS之后出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并使得RLS症状加重。该报告...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精神疾病、营养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及妊娠有关。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RLS,该病例在诊断RLS之后出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并使得RLS症状加重。该报告目的是探讨甲亢导致RLS加重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对RLS影响因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共病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IPCAR和MMP-9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继勃 钟曌 +4 位作者 郭昊 韩晓婷 祝刚 孙世辉 任佳封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预测心脏重构(long noncoding RNAs predicting cardiac remodeling,LIPCAR)、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溶栓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预测心脏重构(long noncoding RNAs predicting cardiac remodeling,LIPCAR)、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90例AIS患者为病例组,另收集来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浆LIPCAR和MMP-9水平,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AIS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分析LIPCAR和MMP-9水平与入院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所有AIS患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7天后,依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恢复良好组(MoCA≥26分)和认知功能恢复不良组(MoCA<26分);分析LIPCAR,MMP-9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IS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患者血浆LIPCAR(4.30±1.05 mg/L vs 1.73±0.58 mg/L)和MMP-9水平(437.85±119.48 mg/L vs 235.66±86.22 mg/L)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28,11.147,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IPCAR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且分别与入院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57,0.602,0.715,均P<0.05)。RT-PA治疗7天后,AIS患者53例(58.89%)认知功能恢复良好,37例(41.11%)认知功能恢复不良。与认知功能恢复不良组比较,认知功能恢复良好组LIPCAR水平(3.76±0.32 mg/L vs 5.12±0.77 mg/L)和MMP-9水平(385.46±102.45mg/L vs 512.63±114.36 m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0,5.956,均P<0.05)。认知功能恢复不良组患者LIPCAR,MMP-9水平与MoCA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96,-0.674,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LIPCAR和MMP-9水平及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AIS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IPCAR和MMP-9水平在AIS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增加,且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LIPCAR和MMP-9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呈负相关,且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临床评估AIS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长链非编码RNA预测心脏重构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缺损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同症状亚型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萍 赵显超 +4 位作者 程金湘 任佳封 薛盛文 刘宇航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5-201,共7页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存在日间过度思睡(EDS)、失眠等症状不同的亚型。目前尚不清楚蛋白质组学在OSA伴EDS和伴失眠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检测了OSA不同临床亚型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旨在确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存在日间过度思睡(EDS)、失眠等症状不同的亚型。目前尚不清楚蛋白质组学在OSA伴EDS和伴失眠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检测了OSA不同临床亚型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旨在确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OSA不同临床亚型的划分提供依据,同时探讨不同亚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6例OSA患者,其中3例为OSA伴EDS患者,3例为OSA伴失眠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及睡眠量表评估,并在PSG次日晨采集血液,应用蛋白质非标记定量方法(Label-free)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我们确定了34个蛋白的一个子集,这些蛋白在OSA伴EDS、伴失眠患者之间表达不同。相对于OSA伴失眠组,OSA伴EDS组血清蛋白表达上调的有20个,表达下调的有14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的主要功能集中于DNA损伤、活性氧清除、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主要参与细胞内转运、分泌和囊泡转运等生物过程。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或为分泌蛋白。可能在OSA不同临床亚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途径为APRT-AK1相互作用。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两种亚型OSA患者的34种差异表达蛋白,如在OSA伴EDS患者血清中显著上调的DDI2、PRDX6蛋白等,可识别OSA不同的临床亚型。此外,可能在OSA不同亚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途径为APRT-AK1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日间过度思睡 失眠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共病失眠症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任佳封 程金湘 +4 位作者 邱健 孙述昱 赵显超 吴成吉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共病不同失眠症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2016年收治的CPAP治... 目的探讨共病不同失眠症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2016年收治的CPAP治疗患者共计202例。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既往史等一般资料以及Epworth嗜睡量表、诊断夜和压力滴定夜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析OSA伴睡眠维持困难组与其他失眠障碍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OSA共病失眠患者平均年龄(48.95±11.75)岁。单纯OSA患者平均年龄(48.39±11.23)岁。与OSA伴入睡困难或早醒相比,OSA伴睡眠维持困难组在CPAP治疗后的2期非快速动眼睡眠比例、3期非快速动眼睡眠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共病不同失眠症状的OSA患者对CPAP治疗反应不同。针对失眠症状的个体化治疗并结合OSA的CPAP治疗,有助于帮助此类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睡眠呼吸暂停 压力滴定
下载PDF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佳封 程金湘 +3 位作者 邱健 孙述昱 赵显超(综述) 宿长军(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70-572,共3页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快速动眼睡眠期间(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的一种异态睡眠类型,常表现为梦境演绎的睡眠行为异常,如夜间拳打脚踢、异常发声,严重者可导致自身或床伴受...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快速动眼睡眠期间(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的一种异态睡眠类型,常表现为梦境演绎的睡眠行为异常,如夜间拳打脚踢、异常发声,严重者可导致自身或床伴受伤。在出现典型RBD症状之前数十年,患者常表现为睡眠期间出现梦呓或肢体频繁活动等。患者清醒后可回忆梦境内容,异常行为与梦境内容相关。相比于男性RBD患者,女性RBD患者伴有更少的暴力内容的梦境,在梦境中多为受害者角色[1]。文章主要综述RBD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多导睡眠监测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流行病学 病理 多导睡眠图 治疗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运动技能及缓解疲劳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任佳封 程金湘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新兴的无创脑调控技术,该技术使用的设备简易且易于实施,将电极片用凝胶或生理盐水附着在颅骨上,设置恒定的电流强度(1-2 mA),电流通过引起特定皮质区域膜电位的改...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新兴的无创脑调控技术,该技术使用的设备简易且易于实施,将电极片用凝胶或生理盐水附着在颅骨上,设置恒定的电流强度(1-2 mA),电流通过引起特定皮质区域膜电位的改变来进行脑调控。目前在睡眠和认知领域的初步研究中发现tDCS可能会改变睡眠、促进觉醒、提高认知功能、缓解疲劳等[1,2]。tDCS对人群运动技能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运动技能的获取、提高和巩固三个方面[3],本文主要介绍tDCS改善运动技能及缓解疲劳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运动技能 疲劳
下载PDF
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特点与规范化治疗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显超 任佳封 +1 位作者 孙述昱 宿长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97-503,共7页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强烈、迫切想要移动肢体冲动/欲望,常常伴随着肢体深处不舒服或难以描述的感觉,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具有昼夜节律性,按摩或活动后缓解...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感觉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强烈、迫切想要移动肢体冲动/欲望,常常伴随着肢体深处不舒服或难以描述的感觉,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具有昼夜节律性,按摩或活动后缓解,安静时加重。本文将从RL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亚型的潜在类别以及对不同类别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反应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邱健 程金湘 +4 位作者 任佳封 孙述昱 赵显超 江应聪 宿长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745-1751,共7页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临床亚型提示不同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不同OSA临床亚型在初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性,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研究。目的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探索OSA患...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临床亚型提示不同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不同OSA临床亚型在初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性,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研究。目的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探索OSA患者中存在的临床亚型,分析不同临床亚型诊断夜(首次CPAP治疗前)睡眠特征和对首次CPAP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唐都医院睡眠中心进行首次CPAP治疗的491例OS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2种临床症状(入睡困难、多醒、早醒、打鼾、憋气、突然憋醒、梦魇、梦话、尿床、睡眠中肢体抽动、晨起头痛、头昏、焦虑、情绪低落、思维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反应迟钝、工作能力减退、心悸、疲劳乏力、白日嗜睡)纳入潜在类别分析模型。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症状分布特点、诊断夜的睡眠特征以及首次CPAP治疗反应的差异性。结果临床亚型数目为4时,模型拟合最佳,分为类别1“呼吸中断伴白日嗜睡组”143例(29.1%),类别2“症状轻微组”189例(38.5%),类别3“日间功能严重受损组”64例(13.0%)和类别4“合并失眠组”95例(19.3%)。类别2“症状轻微组”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而类别4“合并失眠组”正好相反。不同临床亚型除外憋气症状,其余临床症状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OSA患者诊断夜的睡眠潜伏期(SL)、N1%、N2%、N3%、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总睡眠时期的比例(RE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OSA患者接受首次CPAP治疗后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N1%、N2%、N3%、REM%、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血氧饱和度(SpO2)<90%的时间、最低SpO2(LSpO2)、整夜平均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可以将OSA的临床症状分为4种临床亚型,且4种临床亚型首次CPAP治疗反应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些发现强调了识别一系列OSA临床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潜在类别分析 临床亚型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图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述昱 程金湘 +4 位作者 邱健 任佳封 赵显超 吴成吉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患者(PD-RLS)与特发性不宁腿综合征(idiopathic restless legs syndrome,iRLS)之间的临床及睡眠特征差异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202... 目的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患者(PD-RLS)与特发性不宁腿综合征(idiopathic restless legs syndrome,iRLS)之间的临床及睡眠特征差异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2020年收治的125例PD患者以及137例iRLS患者,并根据PD患者是否合并RLS分为PD伴RLS组(PD-RLS)和单纯PD(PD-NRLS)组,比较分析3组的一般状况、临床特征及主客观睡眠检查等的差异。结果PD患者共病RLS的患病率为27.2%。PD-RLS患者UPDRS-Ⅲ评分高于PD-NRLS。PD-RLS患者客观睡眠质量较iRLS患者更差,年龄和共病PD是RLS患者客观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IRLS-RS和HAMD评分是RLS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结论PD-RLS患者较iRLS患者更易出现客观睡眠障碍,而iRLS患者主观睡眠障碍更重,可能与RLS是否合并PD的临床异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不宁腿综合征 多导睡眠图
下载PDF
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既往药物使用情况及客观睡眠紊乱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显超 邱健 +4 位作者 任佳封 孙述昱 程金湘 杨婷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失眠障碍就诊患者既往用药情况及客观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探索,为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57例确诊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 目的分析单中心失眠障碍就诊患者既往用药情况及客观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探索,为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57例确诊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进行精神心理测评,使用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客观睡眠质量。结果(1)初次就诊我院睡眠中心前既往近1 m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及其他可能影响睡眠药物情况如下,未服药人群占53.50%,服药人群占46.5%,其中苯二氮艹[]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s)占18.21%,(2)既往有服药史组的ESS得分低于无服药史组(Z=-2.463,P=0.014)。既往有服药史组的总睡眠时间(Z=-3.521,P<0.001)、睡眠效率(Z=-3.164,P=0.002)、R%(Z=-3.044,P=0.003)均低于无服药史组。既往有服药史组的入睡后觉醒时间(WASO)(Z=-2.336,P=0.018)、N2%(Z=-3.039,P=0.002)均高于无服药史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SL>30 min的因素为男性(OR=1.938,95%CI 1.071~3.505,P=0.029)、受教育程度高(OR=2.222,95%CI 1.196~4.130,P=0.012)、焦虑状态(OR=2.029,95%CI 1.018~4.043,P=0.044)及服药史(OR=1.974,95%CI 1.091~3.573,P=0.025),影响WASO>30 min(OR=1.052,95%CI 1.023~1.082,P<0.001)、WASO>60 min(OR=1.068,95%CI 1.046~1.091,P<0.001)和SL>30 min和(或)WASO>60 min(OR=1.068,95%CI 1.046~1.091,P<0.001)的因素均为年龄。结论部分患者初次就诊前已有较高比例的睡眠相关药物使用史,以苯二氮艹[]卓类受体激动剂使用居多,男性、高学历、焦虑状态和用药史是客观睡眠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客观睡眠维持困难主要与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既往药物使用 客观睡眠紊乱
下载PDF
健康青年男性脑力疲劳模型构建以及基于节律类型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健 赵显超 +4 位作者 程金湘 江应聪 孙述昱 任佳封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利用睡眠限制联合需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任务/游戏对健康青年男性日间疲劳程度的影响,构建脑力疲劳模型,探索不同节律类型的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49例健康青年男性纳入研究,正式实验从早上6点开始,首次测试从早上8... 目的利用睡眠限制联合需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任务/游戏对健康青年男性日间疲劳程度的影响,构建脑力疲劳模型,探索不同节律类型的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49例健康青年男性纳入研究,正式实验从早上6点开始,首次测试从早上8点开始,每2 h按固定次序完成主观嗜睡程度评价和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等认知任务。结束后进行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游戏,除吃饭等必要的活动可以缩短游戏时间,其余时间都需要持续到下次正式测试开始,整个实验过程全程监督,保证志愿者不能进行任何休息。分析49例受试者日间(早8点到20点)主观嗜睡程度以及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测试变化,根据清晨-夜晚型量表的结果分析不同节律类型受试者的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的差异表现。结果受试者的主观嗜睡评价(视觉模拟量表、斯坦福嗜睡量表、Karolinska嗜睡量表)在14点、16点、18点、20点与早8点相比都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 <0. 001),三种主观嗜睡量表在同一时间点的一致性较好。不同节律类型志愿者在同一时间点主观嗜睡评估未见统计学差异,但下午14点的最慢10%反应时间(P=0. 005)、下午14点总遗漏数(P=0. 001)、下午18点总遗漏数(P=0. 015)、下午20点总遗漏数(P=0. 009)存在统计学差异,夜晚型尤其是绝对夜晚型反应能力更差。结论睡眠限制联合需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任务/游戏构建的脑力疲劳模型,导致受试者主观疲劳程度逐渐增加,受试者主观感受与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具有类似趋势,但并不完全一致;不同节律类型会影响日间注意力和警觉性,夜晚型尤其是绝对夜晚型表现更差,采取适当的方式缓解疲劳对夜晚型尤其是绝对夜晚型更重要;考虑节律类型安排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减少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疲劳 节律类型 睡眠 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曌 张丽萍 +3 位作者 赵显超 任佳封 张俊(综述) 宿长军(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也是第二常见的精神障碍症状[1],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CID定义为在睡眠环境理想的情况下,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症状,每周至少... 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也是第二常见的精神障碍症状[1],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CID定义为在睡眠环境理想的情况下,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症状,每周至少3个晚上,持续3 m或更长时间,伴有主观上有日间功能或健康造成损害的症状[2]。目前国内外对于CID治疗的指南推荐主要为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3,4]。认知行为治疗受到起效较慢、依从性差和成本较高的限制;药物治疗可能伴有多种副作用,包括耐受性、依赖性及其它全身不良反应等;物理治疗虽然方法多,但疗效不确定,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临床上的常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能够改善症状和长期预后的其他替代治疗策略,以改善CID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干细胞 治疗 现状
下载PDF
高原官兵精神运动警觉性测试与主观疲劳状态、睡眠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健 孙述昱 +3 位作者 任佳封 赵显超 程金湘 宿长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原部队官兵精神运动警觉性测试(psychomotor vigilance test,PVT)与主观疲劳状态、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9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调查研究的73例高原某部官兵,完成PVT及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失眠严重程度量... 目的研究高原部队官兵精神运动警觉性测试(psychomotor vigilance test,PVT)与主观疲劳状态、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9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调查研究的73例高原某部官兵,完成PVT及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清晨夜晚型量表(MEQ)评估,根据主观疲劳严重程度分为疲劳组(31例)与非疲劳组(42例)。比较两组间PVT以及睡眠质量的差异,进一步研究PVT、疲劳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与非疲劳组相比,疲劳组PVT参数测试前主观疲劳、测试后主观疲劳、最大反应时间、大遗漏次数更差,整体PVT更差,PSQI、ESS、ISI分值更高,睡眠质量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主观疲劳感与睡眠质量相关。结论PVT可以作为检测疲劳状态的客观方法,改善高原部队官兵睡眠质量可能降低其主观、客观疲劳,提升部队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精神运动警觉性 主观疲劳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期肌电活动类型与睡眠稳定性的关系
15
作者 任佳封 赵显超 +4 位作者 钟曌 孙世辉 陈国艳 范孟孟 宿长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2535-2540,共6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肌电活动类型与睡眠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3例RBD患者。收集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睡...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肌电活动类型与睡眠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3例RBD患者。收集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睡眠及情绪相关问卷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数据。根据同一患者REM睡眠期紧张性和时相性肌电活动所占比例不同,紧张性肌电比例高于时相性肌电组定义为紧张性主导组,时相性肌电比例高于紧张性组定义为时相性主导组。依据睡眠期向清醒期的转换次数与睡眠各分期总睡眠时间的比值计算睡眠不稳定性相关指数。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索REM期肌电活动与睡眠不稳定性相关指数之间的联系。结果共纳入特发性RBD(iRBD)患者35例,年龄(54.5±18.2)岁,男17例,女18例;RBD伴帕金森病(PD)患者27例,年龄(59.4±7.9)岁,男17例,女10例;RBD伴发作性睡病患者41例,年龄(21.2±13.2)岁,男22例,女19例。iRBD与RBD伴PD患者在客观睡眠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入睡后清醒时间、非快速眼动3期(N3)睡眠百分比均低于RBD伴发作性睡病患者(均P<0.05)。时相性主导组(n=33)非快速眼动1期-清醒(N1-W)转换指数[M(Q_(1),Q_(3)),10.6(6.5,16.9)次/h比7.3(4.7,10.5)次/h]、非快速眼动2期-清醒(N2-W)转换指数[4.0(2.2,5.6)次/h比2.3(1.5,3.9)次/h]、非快速眼动-清醒(NREM-W)转换指数[(5.8±2.9)次/h比(4.5±3.2)次/h]和快速眼动-清醒(REM-W)转换指数[3.9(1.9,7.3)次/h比2.7(1.0,4.0)次/h]均高于紧张性主导组(n=70)(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时相性主导组患者对REM-W的影响高于紧张性主导组(β=2.05,95%CI:0.09~3.26,P=0.012)。结论RBD患者REM期时相性主导肌电活动可影响睡眠稳定性,尤其是REM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快速眼动睡眠 肌电活动 睡眠稳定性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的更新及诊断技术新进展
16
作者 赵显超 张慧敏 +2 位作者 任佳封 宿长军 詹淑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2572-2577,共6页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日间过度思睡为主要特征的中枢性睡眠增多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本文总结当前诊断困境、未来疾病可能分型标准,同时更新2023年《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修订版的最新诊断标准,新增了夜...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日间过度思睡为主要特征的中枢性睡眠增多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本文总结当前诊断困境、未来疾病可能分型标准,同时更新2023年《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修订版的最新诊断标准,新增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中睡眠始发快速眼动期次数这一条目。此外,本文重点回顾疾病的诊断技术新进展,其中除问卷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多次潜伏期小睡试验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Hcrt)水平外,还包含神经影像学、脑电定量分析及精神运动警觉性测试等其他评估方法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诊断标准 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向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预测标志物及多因素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17
作者 米鸿忻 任佳封 +1 位作者 尹蔚芳 周俊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2584-2589,共6页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前驱阶段。目前已有系列研究报道iRBD向神经退行性变发展的预测因子,本文从嗅觉色觉障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前驱阶段。目前已有系列研究报道iRBD向神经退行性变发展的预测因子,本文从嗅觉色觉障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肌电活动以及磁共振成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等影像学标志物,结合α-突触核蛋白等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全面总结目前iRBD神经退行性变的潜在标志物及多因素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iRBD神经退行性变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Α-突触核蛋白 预测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同伴随症状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18
作者 张丽萍 程金湘 +4 位作者 任佳封 刘宇航 薛盛文 赵显超 宿长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5-841,共7页
目的 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不同伴随症状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28日唐都医院睡眠中心诊断为OSA的患者,将患者根据伴随症状分为A组:OSA不伴失眠及日间过度思睡... 目的 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不同伴随症状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28日唐都医院睡眠中心诊断为OSA的患者,将患者根据伴随症状分为A组:OSA不伴失眠及日间过度思睡(EDS)组、B组:OSA伴失眠组、C组:OSA伴EDS组和D组:OSA伴失眠及EDS组,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6~11年的随访。结局指标为复合心脑血管及糖尿病事件(包括新发或再发心脏病、脑梗死、脑出血,新发高血压和糖尿病)。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OSA患者伴失眠和(或)EDS症状的预后情况,并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OSA患者发生不良结局事件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504例OSA患者,最终307例配合完成随访,男274例,女33例,年龄(49±11)岁,其中A组27例,B组143例,C组27例,D组110例。中位随访7.7年,78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事件。其中A组发生结局事件1例(3.70%),B组发生30例(20.98%),C组发生10例(37.04%),D组发生37例(33.64%)。与A组患者相比,B组( P =0.034)、C组( P =0.004)、D组( P =0.003)两两组间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基线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风险因素和随后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情况后,相较于A组,C组( HR =9.67,95% CI :1.23~76.37, P =0.031)和D组患者( HR =11.35,95% CI :1.55~83.43, P =0.017)发生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结论 在长期随访成功的OSA患者中,伴失眠和EDS症状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评估OSA患者的失眠和EDS症状,寻找原因并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失眠症 嗜睡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清鸢尾素、热休克蛋白70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吴佳羽 钟曌 +4 位作者 陈阳 万琦 孙世辉 任佳封 张丽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3期4501-4505,4434,共6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LS患者62例,根据E1 Escorial诊断标准分为ALS早期组(n...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LS患者62例,根据E1 Escorial诊断标准分为ALS早期组(n=30)和ALS晚期组(n=32),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Irisin、HSP70水平,分析ALS患者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改良后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ALSFRS-R)评分、爱丁堡认知行为量表(ECAS)评分和肌电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HSP70对ALS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S早期组、ALS晚期组患者血清Irisin、HSP70、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降低,且ALS晚期组低于ALS早期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LS早期组、ALS晚期组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且ALS晚期组高于ALS早期组(P<0.05);ALS晚期组ECAS评分、ALSFRS-R评分低于ALS早期组(P<0.05);与ALS早期组比较,ALS晚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水平明显降低(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血清8-OHDG、MDA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GPX、SOD水平、ECAS评分、ALSFRS-R评分以及正中神经CMAP、尺神经CMAP、腓总神经CMAP、胫神经CMAP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risin、HSP70联合应用时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50(0.722~0.976),诊断效能较高。结论:ALS患者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过度激活、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损害相关,血清Irisin、HSP70有可能成为ALS诊断和病情评估的生物标记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鸢尾素 热休克蛋白70 氧化应激 认知功能 肌电图 诊断
原文传递
分子生物学在睡眠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丽萍 程金湘 +1 位作者 任佳封 宿长军 《现代医学》 2022年第4期512-516,共5页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方法不断更新与突破,推动了睡眠医学的发展。睡眠医学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常用且较成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研究。新型检测方法有规律成...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方法不断更新与突破,推动了睡眠医学的发展。睡眠医学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常用且较成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研究。新型检测方法有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技术、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特异性高灵敏度酶促解锁(SHERLOCK)和DNA内切酶靶向CRISPR反式报告系统(DETECTR)等。基因治疗也逐渐被应用于睡眠障碍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展示了其作为新型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的显著优势,提高了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疾病发病机制揭示、诊疗流程优化等临床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为睡眠医学领域科研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及方法。本文作者就分子生物学在睡眠医学中应用现状及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 应用进展 基因治疗 睡眠医学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