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综述
1
作者 史陈雪 武倩倩 +4 位作者 刘泉利 赵健 周俊丽 任加国 刘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5,共13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添加剂已被大量应用于农业投入品中,然而其却是一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作用的环境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PAEs已成为我国农业土壤中残留最多的有机污染物,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了解当前...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添加剂已被大量应用于农业投入品中,然而其却是一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作用的环境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PAEs已成为我国农业土壤中残留最多的有机污染物,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了解当前我国农业土壤中PAEs污染现状,对于选用恰当的土壤修复技术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各地区农膜使用量、农田土壤中PAEs污染调查数据及不同蔬菜中不同种类PAEs含量的基础上,综述了全国尺度农业土壤中PAEs污染程度和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PAEs浓度与农膜使用量、作物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PAEs污染,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同时,我国农业土壤中PAEs浓度普遍高于国外,且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含量较高。(2)不同种类PAEs单体化合物在我国农业土壤中的分布具有空间规律。(3)我国农业土壤中PAEs分布特征主要受农膜使用量和农用地类型等宏观因素影响,也与土壤环境和PAEs单体理化性质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酞酸酯 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任加国 郑西来 +1 位作者 许模 李甲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5-639,共5页
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类型、程度、特征、成因以及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盐渍化程度分析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3种土壤盐分组成剖面涵盖了新疆地区典型的土壤盐化类型,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可... 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类型、程度、特征、成因以及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盐渍化程度分析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3种土壤盐分组成剖面涵盖了新疆地区典型的土壤盐化类型,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保证;剖析了土壤盐渍化成因及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指出控制土壤盐分的关键是合理的淋洗与排水、建立明渠排水与竖井排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为新疆及其他类似地区评价与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河 流域 土壤 盐渍化
下载PDF
咸淡水过渡带化学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任加国 武倩倩 郑西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2-887,共6页
通过不同比例的咸淡水混合作用及水岩作用的室内模拟实验,对咸淡水过渡带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进行了研究。在咸淡水混合作用的过程中,海水与淡水的混合是以机械混合为基础的复杂的化学过程,混合液的总碱度和pH值均显著上升,而电导率明显... 通过不同比例的咸淡水混合作用及水岩作用的室内模拟实验,对咸淡水过渡带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进行了研究。在咸淡水混合作用的过程中,海水与淡水的混合是以机械混合为基础的复杂的化学过程,混合液的总碱度和pH值均显著上升,而电导率明显下降,方解石和石膏的饱和指数均明显增大,而Pco2降低。在水岩作用的过程中,混合液的pH值、总碱度和电导率均显著上升,石膏的饱和指数由-1.06~-0.71升高至-0.86~-0.50,石膏发生溶解;方解石的饱和指数由0.69~1.07降至0.00~0.10,方解石发生沉淀,最后接近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淡水过渡带 化学过程 饱和指数 离子交换
下载PDF
高盐度地热尾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加国 高宗军 +1 位作者 武倩倩 李甲亮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6-38,54,共4页
以山东省东营市地热供暖尾水处理为例,通过分批试验获取地热尾水处理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并通过室内动态连续组合试验确定周期内TDS、硬度、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动态变化及处理效果,并确定地热尾水处理的最佳工艺。试验证实本工艺用来处理高... 以山东省东营市地热供暖尾水处理为例,通过分批试验获取地热尾水处理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并通过室内动态连续组合试验确定周期内TDS、硬度、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动态变化及处理效果,并确定地热尾水处理的最佳工艺。试验证实本工艺用来处理高盐度、高硬度地热尾水是可行的,水处理的处理成本降至3元/m3,解决了水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使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度 地热尾水 连续运行
原文传递
咸淡水过渡带的多组分离子交换行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任加国 武倩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0-535,共6页
以大沽河下游海水入侵砂质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采集地下淡水、海水和含水介质样品,并测定其组成和性质。通过渗流装置模拟咸淡水驱替过程,测定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参数和主要离子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水敏感性... 以大沽河下游海水入侵砂质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采集地下淡水、海水和含水介质样品,并测定其组成和性质。通过渗流装置模拟咸淡水驱替过程,测定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参数和主要离子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水敏感性影响下的多组分离子交换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海水驱替淡水情况下,Na+能将砂土吸附的Ca2+、Mg2+、K+交换出来,Na+-Ca2+、Na+-K+交换速度很快,而Na+-Mg2+交换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在淡水驱替海水的过程中,溶液中的Ca2+、Mg2+将介质吸附的Na+、K+交换出来,但Ca2+-Na+交换起主导作用。含水介质的动力学参数和突破曲线的拐点变化均进一步验证了咸淡过渡带的水敏感性现象,多组分离子的交换行为导致了水敏感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淡水驱替 离子交换 水敏感性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加国 李成刚 +1 位作者 武倩倩 温汉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433-3435,共3页
[目的]以兖州兴隆庄镇塌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养分在塌陷坡面和垂直剖面的流失变化规律。[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不同空间结构的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在坡面方向,由坡顶到塌陷中心点,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都... [目的]以兖州兴隆庄镇塌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养分在塌陷坡面和垂直剖面的流失变化规律。[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不同空间结构的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在坡面方向,由坡顶到塌陷中心点,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都发生了迁移流失,其中速效养分流失更明显。在垂直剖面上,在0~40 cm深度,碱解氮和速效磷流失较大,分别高达37.91%和23.68%。[结论]在地表,塌陷中心点发生养分富集现象;在60 cm深度之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不变,判定此深度为该塌陷区养分的影响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土壤养分 迁移流失
下载PDF
土壤盐渍化与竖井排灌关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任加国 许模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55-57,共3页
以新疆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类型及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气候、土壤类型以及人为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塔里木河流域实施竖井排灌工程的成功实例,证明竖井排灌效果。通过对竖井排灌作用机理分析及其与... 以新疆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类型及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气候、土壤类型以及人为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塔里木河流域实施竖井排灌工程的成功实例,证明竖井排灌效果。通过对竖井排灌作用机理分析及其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研究,论证了在新疆地区采取竖井排灌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竖井排灌和明渠排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作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竖井排灌 水资源利用 新疆
下载PDF
不同淡水驱替海水过程中渗透性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加国 胥韦韦 +2 位作者 武倩倩 孟凡傲 李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29-33,共5页
采集了青岛市胶州大沽河下游咸水入侵区砂样,以及大沽河河水、李哥庄镇当地居民饮用地下淡水和雨水。通过室内土柱驱替实验,对不同类型的淡水驱替咸水的过程中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水驱替咸水的过程中,多孔... 采集了青岛市胶州大沽河下游咸水入侵区砂样,以及大沽河河水、李哥庄镇当地居民饮用地下淡水和雨水。通过室内土柱驱替实验,对不同类型的淡水驱替咸水的过程中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水驱替咸水的过程中,多孔介质渗透性均发生突变,不同类型的淡水驱替咸水时含水介质渗透性降低程度不同:河水驱替海水时渗透性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66%;雨水驱替过程中渗透性降低幅度为46.2%;地下水驱替过程中渗透性降低幅度较小,降幅为17.5%。说明天然条件下的驱替不能达到防治海水入侵的目的,选择大沽河河水回灌效果会更好,可以为海水入侵治理中驱替水质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淡水驱替 多孔介质 渗透性
下载PDF
黄河口海域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加国 武倩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以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沉积物对重金属Cu、Pb的吸附特性,将沉积物筛分为4种粒级,探讨粒度、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初始浓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越小,对重金属的吸附量越大;吸附平衡时间有所差异,... 以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沉积物对重金属Cu、Pb的吸附特性,将沉积物筛分为4种粒级,探讨粒度、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初始浓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越小,对重金属的吸附量越大;吸附平衡时间有所差异,但在1.5h均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均随pH值升高而逐渐增加,但铜的吸附较铅的吸附速度快;铜的吸附量与吸附剂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而铅的吸附量在初始浓度较低时变化明显,随初始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减小;沉积物对铜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铅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类型存在差异。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规律研究为黄河口海域污染调查及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吸附 等温线
下载PDF
新疆叶尔羌河盐碱化灌区水盐动态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加国 武倩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8-12,共5页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灌溉农业的关键因子。以新疆叶尔羌灌区为例,通过监溯灌区内荒地的表土层(0-20cm)盐分和1m土层储盐量的动态变化,分析灌区水盐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状况,探讨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和灌区内不同类...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灌溉农业的关键因子。以新疆叶尔羌灌区为例,通过监溯灌区内荒地的表土层(0-20cm)盐分和1m土层储盐量的动态变化,分析灌区水盐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状况,探讨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和灌区内不同类型土壤的表层含盐量关系,从土壤盐分的类型及盐碱化程度等方面得到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灌区土壤盐碱化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河 盐碱化 水盐动态
下载PDF
咸淡水驱替过程中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加国 武倩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集大沽河下游地下淡水、海水和含水介质样品,并测定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然后用渗流装置模拟海水驱替淡水的过程,测定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渗透系数、孔隙度、弥散系数等)和主要离子(Na+、K+、Ca2+... 在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集大沽河下游地下淡水、海水和含水介质样品,并测定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然后用渗流装置模拟海水驱替淡水的过程,测定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渗透系数、孔隙度、弥散系数等)和主要离子(Na+、K+、Ca2+、Mg2+)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驱替过程中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替过程中发生了多组分的离子交换作用,Ca2+和Mg2+最大值高于海水和淡水中的离子浓度值,Na+—Ca2+、Na+—Mg2+发生离子交换;Mg2+达到最大值后有一个降低的"台阶"阶段,此时Mg2+—Ca2+发生离子交换;K+在驱替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化学吸附。离子交换过程中伴随着矿物溶解-沉淀,海水比例40%后,方解石处于过饱和状态;在驱替过程开始阶段,石膏饱和指数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又开始下降,最后饱和指数又有所升高,但始终处于非饱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淡水驱替 离子交换 溶解沉淀
下载PDF
典型固废拆解区多氯联苯残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加国 武倩倩 +2 位作者 温汉超 胥韦韦 李成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19-24,共6页
浙江台州地区含PCBs的电容器、变压器的不当拆解与储存导致周边土壤受到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PCBs污染土壤的系统调查和修复工作迫在眉睫。选取台州市路桥区某固废拆解区农田作为研究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 浙江台州地区含PCBs的电容器、变压器的不当拆解与储存导致周边土壤受到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PCBs污染土壤的系统调查和修复工作迫在眉睫。选取台州市路桥区某固废拆解区农田作为研究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定采自研究区内的土壤表层样、土壤剖面样、水样以及沉积物样中的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浓度并解析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结果表明当地环境已经受到多氯联苯的严重污染,为多氯联苯污染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拆解 电子垃圾 多氯联苯
下载PDF
土壤中多氯联苯迁移规律及修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加国 武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844-3845,3966,共3页
多氯联苯(PCBs)是一种具有持久性、脂肪溶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难分解和强烈吸附,去除比较困难。以台州典型污染场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土壤中PCBs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代表性PCBs同系物的组成、含量... 多氯联苯(PCBs)是一种具有持久性、脂肪溶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难分解和强烈吸附,去除比较困难。以台州典型污染场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土壤中PCBs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代表性PCBs同系物的组成、含量。通过室内淋滤和洗脱试验,探讨PCBs的迁移及去除过程,为土壤PCBs污染评价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氯联苯 迁移规律
下载PDF
田埂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加国 范坤 +2 位作者 陈清 赵健 华小婧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2-269,共8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影响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中约1/4的氮、磷污染物来自种植业污染,其主要通过径流、侧渗和下渗等方式向受纳水体迁移。田埂作为农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种植田块内污染物进入受...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影响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中约1/4的氮、磷污染物来自种植业污染,其主要通过径流、侧渗和下渗等方式向受纳水体迁移。田埂作为农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种植田块内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的第一道处理设施,能有效减少径流、降低侧渗和减轻水土流失,从而降低种植田块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量,被认为是一项经济、简单又具有广泛推广使用基础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基于文献分析,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田埂对农田退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田埂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田埂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方式,分析了田埂去除污染物的可能机理,最后探讨了田埂广泛推广应用还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 种植面源 生态田埂 侧渗 田埂构造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循环规律研究
15
作者 任加国 郑西来 +1 位作者 武倩倩 许模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48-151,共4页
针对干旱地区"一河一绿洲"的特点,本文以新疆最大灌区叶尔羌河流域为例,通过对流域60组同位素检测数据的分析,指出区内水资源的转化关系;借助不同土质的潜水蒸发实验数据分析,研究流域潜水蒸发规律,从而研究了干旱地区水资源... 针对干旱地区"一河一绿洲"的特点,本文以新疆最大灌区叶尔羌河流域为例,通过对流域60组同位素检测数据的分析,指出区内水资源的转化关系;借助不同土质的潜水蒸发实验数据分析,研究流域潜水蒸发规律,从而研究了干旱地区水资源主要的消耗途径,提高了水资源评价精度;并通过计算预测区域转化资源量,为干旱的确水资源评价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地下水循环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地下水循环 转化模式
下载PDF
海水入侵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土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茜 郑西来 +3 位作者 任加国 王继纲 张晓辉 林国庆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3-446,457,共5页
利用青岛市大沽河下游海水入侵区的砂样、海水、地下水进行土柱试验,模拟海水入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海水入侵过程中在混合作用的基础上,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是主要的,该作用通常发生在地下水与粘粒之间,尽管... 利用青岛市大沽河下游海水入侵区的砂样、海水、地下水进行土柱试验,模拟海水入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海水入侵过程中在混合作用的基础上,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是主要的,该作用通常发生在地下水与粘粒之间,尽管试验中所取砂样的粘粒含量很少(2.99%),但是现象非常明显,Na+与Ca2+、Mg2+发生逆向交换;Mg2+与Na+交换平衡后,又与Ca2+发生交换吸附;而K+与Ca2+仅发生了少量的交换吸附作用。同时海水占地下水比例40%左右,地下水中开始出现方解石和白云石沉淀;海侵过程中石膏始终是溶解的。以上研究有助于推动海水入侵、海退机理的研究,为海水入侵预测、定量评价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砂质含水层 阳离子交换 溶解/沉淀
下载PDF
西部公路路基内部排水效果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云杰 许模 +2 位作者 卢书强 杨艳娜 任加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以半挖半填路基为例,讨论了各类地质单元与路基系统的作用及路基系统内部地下水运动特征,着重分析了地下水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通过敏感性分析,阐明了降低路基边坡地下水位的必要性,研究了地下水对路基系统的作用机理;建立了路... 以半挖半填路基为例,讨论了各类地质单元与路基系统的作用及路基系统内部地下水运动特征,着重分析了地下水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通过敏感性分析,阐明了降低路基边坡地下水位的必要性,研究了地下水对路基系统的作用机理;建立了路基排水的数学模型,对影响路基排水的降雨强度、渗沟间距、排水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敏感分析;通过对路基系统渗透系数、入渗系数、降雨量及初始水头的不同取值,运用Modflow软件对排水效果进行了模拟;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路基排水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路基 地下水 Modflow软件 排水效果 降雨强度 排水时间
下载PDF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补给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武倩倩 任加国 许模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31-336,共6页
笔者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在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深度D、^(18)O和T值的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来源.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为干旱地区地下水起源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 笔者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在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深度D、^(18)O和T值的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来源.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为干旱地区地下水起源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不是来自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而是地表水渗漏补给。(2)流域分为两个独立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分别接受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河水补给。(3)潜水和承压水的起源相同,属统一的地下水系统。(4)地下水径流表现为倾斜平原区径流强烈,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细土平原区地下水径流迟缓,地下水以垂直蒸发运动为主.径流方向与地表水流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河流域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 水循环
下载PDF
海水入侵过程中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西来 任加国 +1 位作者 武倩倩 刘茜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本文在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集大沽河下游地下淡水、河水、海水和含水介质样品,并测定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然后用渗流装置模拟海水入侵过程,测定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渗透系数、孔隙度、弥散系数等)和主要离子(Na+、K+、C... 本文在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集大沽河下游地下淡水、河水、海水和含水介质样品,并测定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然后用渗流装置模拟海水入侵过程,测定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渗透系数、孔隙度、弥散系数等)和主要离子(Na+、K+、Ca2+、Mg2+)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海水入侵过程中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入侵过程中发生了多组分的离子交换作用,Ca2+和Mg2+最大值高于海水和淡水中的离子浓度值,Na+-Ca2+、Na+-Mg2+发生离子交换。Mg2+达到最大值后有一个降低的"台阶"阶段,此时Mg2+-Ca2+发生离子交换。K+在驱替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化学吸附。离子交换过程中伴随着矿物溶解-沉淀,海水比例40%后,方解石处于过饱和状态。在驱替过程开始阶段,石膏饱和指数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又开始下降,最后饱和指数又有所升高,但始终处于非饱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离子交换 溶解沉淀
原文传递
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对滨海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甲亮 王琳 +1 位作者 任加国 刘艳玲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我国滨海生态系统受到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压力。滨海区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既能有效去除BOD、氮磷等污染物,又能通过形成淡水帷幕控制海水入侵危害,实现了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滨海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关键词 滨海生态系统 修复 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淡水帷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