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任品芳 王建安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05-306,共2页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及64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测量其各自的ABI以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糖、TC、TG、HDL、LDL、尿酸...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及64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测量其各自的ABI以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糖、TC、TG、HDL、LDL、尿酸、C反应蛋白及总胆汁酸),比较并分析ABI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65.54±10.01VS58.53±9.42,P〈005)。ABI明显低于对照组(1.0395±0.1394VS1.0976±0.1347,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冠心病组中严重病变者LDL明显高于对照组(106.55±77.48VS84.00±2698,P〈0.05),ABI显著低于对照组(0.9643±0.1926VS;1.0590±01173,P〈001),其他指标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实时的ABI监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BI可以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超权 王超权 +3 位作者 徐耕 程刚 王翔 任品芳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第2期84-86,91,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214例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因胸痛再发或常规行冠脉造影随访,以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比较与无狭窄患者的临床血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214例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因胸痛再发或常规行冠脉造影随访,以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比较与无狭窄患者的临床血清学指标。结果214例患者共278处病变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90例(110处病变)。再狭窄占42.1%,与无再狭窄组比较,血脂蛋白a、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纤维蛋白原等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组患者血LDL/HDL、总胆汁酸、尿酸、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总胆红素低于无再狭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038)、高LDL/HDL(OR=1.542)、高胆汁酸(OR=1.197)、高尿酸(OR=1.113)、长病变(OR=1.331)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总胆红素(OR=0.891)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酸、LDL/HDL等临床血清学指标与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肾上腺醛固酮瘤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8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凌霄 孔园珍 +2 位作者 王超权 任品芳 陶水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99-2099,共1页
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又称Conn综合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最常见亚型,约占60%~90%^[1],临床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共确诊... 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又称Conn综合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最常见亚型,约占60%~90%^[1],临床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共确诊醛固酮瘤患者11例。其中8例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误诊率达73%。现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醛固酮瘤 原发性高血压 误诊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onn综合征 中国医科大学 原醛症 低血钾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治疗介入术后形成假性股动脉瘤的心得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盛燕红 寿贤明 +2 位作者 吴倩倩 王翔 任品芳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5期818-819,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方法。方法于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施行介入治疗后发生股动脉瘤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6-79岁(67.3±12.3岁)。均在超声引导下治疗。结果其中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方法。方法于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施行介入治疗后发生股动脉瘤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6-79岁(67.3±12.3岁)。均在超声引导下治疗。结果其中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压迫法,1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凝血酶500U使其瘤腔闭合。所有病例24小时后复查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治疗介入术后形成假性股动脉瘤是一种简单、安全、快速、实惠而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假性股动脉瘤首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超声介入引导 假性动脉瘤 治疗
下载PDF
无聚合物微盲孔紫杉醇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翔 张志诚 +2 位作者 任品芳 王超权 沈剑耀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能够有效降低血管再狭窄率,但有研究表明,药物洗脱支架表面的聚合物会引发炎症和过敏反应,导致血栓形成[1]。垠艺TM微盲孔载药... 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能够有效降低血管再狭窄率,但有研究表明,药物洗脱支架表面的聚合物会引发炎症和过敏反应,导致血栓形成[1]。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是国内首例无聚合物微盲孔药物支架,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垠艺TM微盲孔载药支架与火鸟支架植入案例,随访研究无聚合物微盲孔紫杉醇药物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治疗 随访研究 聚合物 紫杉醇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ACS患者超敏-CRP和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黎 任品芳 沈剑耀 《新医学》 2016年第8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和SYNTAX积分所反映的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CS患者218例,根据SYNTAX积分将其分为低分组152例(1-22分)和中高分组66例(≥23分),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hs-CRP等血液指标、...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和SYNTAX积分所反映的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CS患者218例,根据SYNTAX积分将其分为低分组152例(1-22分)和中高分组66例(≥23分),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hs-CRP等血液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和SYNTAX积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中高分组的hs-CRP水平[(13.2±3.3)mg/L]高于低分组患者[(10.4±3.9)mg/L,P〈0.05]。中高分组的年龄、血糖、血清肌酐、总胆固醇、LDL、CK-MB、心肌肌钙蛋白T均高于低分组(P均〈0.05),而中高分组的LVEF为(43.7±3.9)%,低于低分组的(53.7±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hs-CRP、年龄、LVEF、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LDL、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是SYNTAX中高分组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hs-CRP是SYNTAX积分所反映的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SYNTAX积分
下载PDF
NT-proBNP在心源型卒中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张俐琴 周君 任品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亚型缺血性卒中NT-proBNP的水平,探讨其在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心源型卒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NT-proBNP,根据TOAST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分型,并进行对照分...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亚型缺血性卒中NT-proBNP的水平,探讨其在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心源型卒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NT-proBNP,根据TOAST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分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心源性卒中6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9例,小动脉闭塞型22例,其他类型(包括其他原因和原因不明类型卒中)11例,心源性卒中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00),多因素分析、NT-proBNP、房颤是心源性卒中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 NT-proBNP诊断心源性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914,518pg/ml,95.6%和79.0%。结论 NT-proBNP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特别是用于鉴别心源型与非心源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钠肽原 心源性卒中 生物学标记物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期阶段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必要性
8
作者 朱德文 马海亮 +2 位作者 何紫千 邱朝晖 任品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有反应患者后期阶段预防性植入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CRT-D/CRT植入前后超声随访记录,包括左房内径大小(LA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 探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有反应患者后期阶段预防性植入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CRT-D/CRT植入前后超声随访记录,包括左房内径大小(LA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回顾CRT-D/CRT二者随访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CRT-D放电治疗事件;二者5年生存率.结果(1)80例CRT/CRT-D植入后有反应的患者(CRT44例,CRT-D36例),平均随访时间(6±2.8)年,两组治疗有反应患者LAD、LVEDD、LVESD数值均较植入前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植入前升高,但两组治疗有反应患者心脏结构及射血分数在植入后4年与植入后1年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RT-D/CRT植入后?1年内均有新发心律失常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年后二者新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低;(3)CRT-D治疗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6.1%,CRT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8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结论? CRT能改善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随着治疗的持续,CRT能逐步减少有反应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治疗后期阶段可能不需预防性植入I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冠心病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品芳 王翔 +2 位作者 常西高 冯国定 骆海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9期813-814,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误诊 原因 冠状动脉心肌桥 心脏神经官能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误诊1例
10
作者 任品芳 冯国定 +1 位作者 王翔 施国兴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7期486-48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肌桥 误诊 冠状动脉造影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超权 徐雅 +1 位作者 任品芳 王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97例老年AMI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AMI患者根据血清PCT水平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97例老年AMI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AMI患者根据血清PCT水平分为正常组(〈0.5μg/L)23例、轻度升高组(0.5-1.9μg/L)41例和明显升高组(≥2.0μg/L)33例。随访患者30d心源性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4±1.59)μg/L vs(0.15±0.04)μg/L,(95.21±20.17)mg/L vs(11.32±9.30)mg/L,P〈0.01]。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比较,明显升高组心源性死亡和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0%和7.3%vs 24.2%,13.0%和22.0%vs 45.5%,P〈0.05)。血清PCT与hs-CRP呈正相关(r=0.4721,P=0.032)。血清PCT可预测老年AMI患者30d心源性死亡和MACE发生率(OR=5.011,OR=4.312,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对预测近期心源性死亡和MACE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 炎症 预后
下载PDF
以深静脉留置导管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翔 冯国定 +2 位作者 常西高 任品芳 魏丹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心包积液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前降支心肌桥疑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3
作者 沈剑耀 金重赢 +2 位作者 陈国英 任品芳 周斌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5期361-363,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因"胸闷、胸痛1 d天"于2016年9月24日入院。患者入院1 d前清晨起床后出现胸闷,伴剑突下疼痛,较剧烈,持续不能缓解,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持续1-2 h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最高血压约160/100 mm Hg,...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因"胸闷、胸痛1 d天"于2016年9月24日入院。患者入院1 d前清晨起床后出现胸闷,伴剑突下疼痛,较剧烈,持续不能缓解,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持续1-2 h缓解。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最高血压约160/100 mm Hg,长期服用缬沙坦降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桥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以深静脉留置导管行心包穿剌置管引流术1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翔 冯国定 +3 位作者 常西高 任品芳 魏丹 童康尔 《浙江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深静脉留置导管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心包积液 危险性 治疗
下载PDF
左西孟旦对心肾综合征患者肾滤过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坚强 任品芳 +1 位作者 王翔 沈剑耀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7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心肾综合征(CRS)患者肾滤过功能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叭2年1月至2015-2月30侧慢性心力衰竭(NYHAⅢ-Ⅳ)合并肾功能失代偿期常规治疗疗效欠佳且接受左西孟旦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常规治疗开始与治疗后l周、...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心肾综合征(CRS)患者肾滤过功能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叭2年1月至2015-2月30侧慢性心力衰竭(NYHAⅢ-Ⅳ)合并肾功能失代偿期常规治疗疗效欠佳且接受左西孟旦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常规治疗开始与治疗后l周、左西孟旦疗程结束后1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均能耐受左西孟旦治疗,治疗前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猝死,2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治疗结束后24h&N恢复至原来水平。左西孟旦治疗1周后患者eGFR水平显著上升,血清N-pmBNP、肌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CRS患者可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肾滤过功能 左西孟旦针
下载PDF
房颤复律前后血BNP水平变化及复发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剑耀 任品芳 王翔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房颤对血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非心衰患者49例(房颤组),另择同期类似疾病窦性心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房颤组复律前的血BNP水平。房颤组患者使用胺碘酮... 目的探讨房颤对血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非心衰患者49例(房颤组),另择同期类似疾病窦性心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房颤组复律前的血BNP水平。房颤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药物复律,在复律后24h检测血BNP水平,并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分析6个月内房颤组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血BNP水平及临床特征。结果复律前房颤组血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房颤组复律后血BNP水平显著低于复律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随访期问房颤组31例未复发,18例复发;复律前后复发者血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均P〈0.01);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仅左房内径、病程、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反流等临床特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房颤患者血BNP水平升高,并在复律时降低。血BNP水平、左房内径、房颤病程、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反流等特征可能与房颤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脑利钠肽 复律
下载PDF
不同心率控制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衰再住院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振华 任品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0期1691-1693,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心率控制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11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心率控制严格组(HR 60~80bpm)(48例)及心率控制宽松... 目的 研究不同心率控制对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11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心率控制严格组(HR 60~80bpm)(48例)及心率控制宽松组(HR 81~100bpm)(62例),并随访12个月,记录出院后1年内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及N末端B型利钠肽(pro-BNP)、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EDd)的变化.结果 心率控制严格组患者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pro-BNP高于心率控制宽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率控制严格组的LVEF低于心率控制宽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控制严格组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与心率控制宽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宽松的心率控制对改善心力衰竭可能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心率控制 心力衰竭
下载PDF
ANRI对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德文 任品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2期1776-1778,共3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射血分数降低(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NRI组和对照组,ANRI组口服ANRI,对照组予以常规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实验开始前完善6min步行试验(6MWT)...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射血分数降低(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NRI组和对照组,ANRI组口服ANRI,对照组予以常规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实验开始前完善6min步行试验(6MWT)、肝肾功能电解质、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胸片、心脏超声检查,以后连续随访6个月、定期评估心功能分级改善、心律失常发生以及因心衰再次住院情况。结果共纳入80例射血分数降低(EF≤40%)心力衰竭患者(ANRI组35例,对照组45例),平均随访时间(6+0.8)个月,ARNI组患者左房直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数值均较对照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MWT比较中,ANRI组较对照组测试距离明显增加(P=0.012);随访6个月内均有新发心律失常事件,口服ARNI治疗后期心律失常事件显著减少,CRT-D、ICD患者误放电事件减少;ARNI组6个月内因心衰再次入院率较对照组低(P=0.030)。结论ANRI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射血分数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药物涂层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剑耀 任品芳 +1 位作者 张志诚 王翔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植入三氧化二砷药物涂层支架(A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诊断STEMI并在12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59.43±12.26)岁]。随机分为AVI组和Firebird组,植入相应...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植入三氧化二砷药物涂层支架(A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诊断STEMI并在12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59.43±12.26)岁]。随机分为AVI组和Firebird组,植入相应支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靶血管特征、PCI情况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现MACE事件,出院后平均随访4~36(25.74±7.35)个月,AVI组发生MACE事件5例,Firebird组发生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三氧化二砷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安全性好,但远期MACE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药物涂层支架 三氧化二砷
下载PDF
急诊经皮IL指引导管直接PCI与常规造影后更换指引导管行PCI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剑耀 王超权 +3 位作者 王黎 张志诚 任品芳 王翔 《心电与循环》 201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根IL(Ikari Left)指引导管直接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的患者,分为IL组(直接使用Ikari指引导管)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应用单根IL(Ikari Left)指引导管直接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的患者,分为IL组(直接使用Ikari指引导管)和对照组(使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造影导管),比较D2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C2B时间(导管室-球囊扩张时间)、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并观察术后6~24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入选137例患者,其中男性103例,女性34例,年龄(60.44±15.12)岁。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IL组(66例)和对照组(71例)相比,靶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B时间、C2B时间、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对比剂用量IL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24个月MACE事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单根IL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安全易行,并能明显减少D2B时间、C2B时间、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