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方式对面筋蛋白结构及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崔国庭 王缎 +1 位作者 郭金英 任国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面筋蛋白是面类食品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常见的面类食品加工方法,如加热、冷冻、机械处理及发酵工艺会破坏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面筋蛋白的疏水性、二硫键发生变化,面筋蛋白会发生变性、聚集等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而影响面制品的质构与... 面筋蛋白是面类食品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常见的面类食品加工方法,如加热、冷冻、机械处理及发酵工艺会破坏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面筋蛋白的疏水性、二硫键发生变化,面筋蛋白会发生变性、聚集等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而影响面制品的质构与风味。文章主要介绍了加热、冷冻、粉碎、揉面、挤压及发酵工艺等加工方式对面筋蛋白的结构、性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面筋蛋白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筋蛋白 热加工 冷冻 机械处理 发酵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香菜多糖的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研究
2
作者 王萍 郭金英 +1 位作者 王立博 任国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本研究以香菜为原料,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通过测定香菜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检测香菜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研究其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 本研究以香菜为原料,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通过测定香菜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检测香菜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研究其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香菜多糖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自由基清除率提高,当质量浓度为2 mg/mL时,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1.32%和70.76%,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亦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当香菜多糖浓度为6 mg/mL时,其对这两种酶抑制率分别可达49.01%和64.76%,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因此,香菜多糖可作为一种新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降糖物质,这将为香菜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菜 多糖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基于学生能力达成的食品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化学课程为例
3
作者 罗磊 崔国庭 +4 位作者 康怀彬 易军鹏 任国艳 徐宝成 杜琳 《中国食品》 2023年第4期51-53,共3页
河南科技大学的食品化学课程是河南省本科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构建了基于学生能力达成的食品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从而能够跟踪评估学生的课程全程学习状况并及时反馈,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 河南科技大学的食品化学课程是河南省本科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构建了基于学生能力达成的食品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从而能够跟踪评估学生的课程全程学习状况并及时反馈,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产出评价和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科技大学 线上线下 食品化学课程 跟踪评估 及时反馈 持续改进 教学实践 能力达成
下载PDF
基于启发式案例教学的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食品化学》第七章“酶”部分为例
4
作者 罗磊 康怀彬 +3 位作者 任国艳 崔国庭 徐宝成 杜琳 《中国食品》 2023年第20期17-19,共3页
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课程教育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必须克服专业课程教学偏重技术而忽视人文素养和价值引领的现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 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课程教育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必须克服专业课程教学偏重技术而忽视人文素养和价值引领的现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政教学 价值引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才培养 《食品化学》 专业课程教学 集体学习
下载PDF
光甘草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释放特性、黏液渗透性及细胞摄取
5
作者 李德锋 樊金玲 +3 位作者 姚培培 任国艳 杜琳 张晓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6-25,共10页
将光甘草定(glabridin,GLD)用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制备GLD/HP-β-CD包合物,以提高GLD在水中的溶解度;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 将光甘草定(glabridin,GLD)用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制备GLD/HP-β-CD包合物,以提高GLD在水中的溶解度;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法和分子对接分别研究包合物的形貌、包合物中GLD的存在形式、GLD与HP-β-CD的相互作用和空间构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体外模拟实验研究GLD/HP-β-CD包合物在胃、肠液条件下的溶出和释放特性;利用Transwell小室法研究GLD/HP-β-CD在黏液层中的渗透性,分子对接技术研究GLD与黏蛋白的空间构象及相互作用;采用Caco-2细胞研究GLD/HP-β-CD中GLD的小肠摄取,探讨载体HP-β-CD对GLD吸收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GLD/HP-β-CD中GLD的包合率和载药率分别为90.03%、14.51%,载体HP-β-CD能使GLD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显著提高至109.36 mg/m L。SEM显示GLD/HP-β-CD固体包合物呈形状不规则的片状。DSC显示GLD在GLD/HP-β-CD包合物中以无定形非晶体结构存在;FTIR及DSC充分证明了HP-β-CD已将GLD包合在空腔内形成了包合物。分子对接显示GLD分子能够完整地进入到HP-β-CD的空腔内,与HP-β-CD之间的最佳结合能为-7.37 kcal/mol,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靠范德华力维持。GLD经HP-β-CD包合后,在胃、肠液中1 h时的累积溶出率分别提高至GLD的15.75、12.4倍,在连续胃、肠液中24 h时的累积释放率提高约53倍;透过黏液层的表观渗透系数由9.24×10^(-9) cm/s提高至1.43×10^(-5) cm/s,分子对接研究表明GLD与黏蛋白MUC2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Caco-2细胞的摄取量由0.039 mg/g提高至0.349 mg/g。研究表明:GLD/HP-β-CD包合物可显著提高GLD的溶出和释放,极大改善GLD透过肠上皮表面黏液层的渗透性和肠上皮细胞的摄取,具有增强GLD吸收、提高GLD生物利用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甘草定 羟丙基-Β-环糊精 溶出 包合物 释放 黏液层渗透 细胞摄取
下载PDF
不同烹调方式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任国艳 曹利 +6 位作者 王玉琴 郭金英 宋娅 康怀彬 崔国庭 吴影 韩树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4-30,共7页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对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种...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对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种烹调方式对肉样处理过程中,肉样的氨基酸模式和脂肪酸模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煎炸肉样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55.33%,显著高于蒸煮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50.67%)和烘烤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49.33%);烘烤肉样呈味核苷酸含量最低;蒸煮、煎炸和烘烤对肉样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虽有影响,但组间并无差异显著性。烘烤肉样咀嚼性优于煎炸肉样和蒸煮肉样。在3种烹调方式处理过程中,烘烤肉样肌纤维束变形、肌束膜破坏、肌间脂肪受损程度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烹调方式 氨基酸 脂肪酸 核苷酸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白藜芦醇降糖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富利 任国艳 潘若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55-361,共7页
白藜芦醇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浆果等多种植物中,具有多种生化和生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肥胖、抗肿瘤和抗衰老等。该文综述了近几年白藜芦醇在降血糖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 白藜芦醇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浆果等多种植物中,具有多种生化和生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肥胖、抗肿瘤和抗衰老等。该文综述了近几年白藜芦醇在降血糖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糖异生、抑制糖苷酶、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等方面对血糖起调节作用进行论述,以期为白藜芦醇在降血糖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降血糖作用 作用机制 胰岛素
下载PDF
基于铂@碳球@四氧化三铁/玻碳电极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双酚A的研究
8
作者 邵征 冯奇 任国艳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87,共7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铂@碳球@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Platinum@carbon ball@iron tetraoxide nanocomposites,Pt@Cs@Fe_(3)O_(4)),并采用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为工作电极,构建了Pt@Cs@Fe_(3)O_(4)/GCE传感器对牛奶中的双...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铂@碳球@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Platinum@carbon ball@iron tetraoxide nanocomposites,Pt@Cs@Fe_(3)O_(4)),并采用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为工作电极,构建了Pt@Cs@Fe_(3)O_(4)/GCE传感器对牛奶中的双酚A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Pt@Cs@Fe_(3)O_(4)进行形貌和电化学表征进而对Pt@Cs@Fe_(3)O_(4)的电催化特性、导电性、吸附性等进行研究;通过对电解质种类、pH、富集时间以及富集电位的优化确定了Pt@Cs@Fe_(3)O_(4)/GCE的最佳工作条件。研究发现,Pt@Cs@Fe_(3)O_(4)对双酚A的电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能够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双酚A浓度与峰电流I p在0.05~7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0184μmol/L,对不同浓度的BPA加标回收率为96.89%~101.02%,回收效果较好,且Pt@Cs@Fe_(3)O_(4)/GCE对常见干扰物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Pt@Cs@Fe_(3)O_(4)/GCE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快速检测双酚A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碳球 四氧化三铁 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 传感器
下载PDF
海蜇头糖蛋白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任国艳 李八方 +2 位作者 赵雪 庄永亮 闫鸣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为提高海蜇头糖蛋白提取效果,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以优化此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蜇头目标糖蛋白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处理时间15 ... 为提高海蜇头糖蛋白提取效果,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以优化此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蜇头目标糖蛋白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处理时间15 min,超声功率300 W,提取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糖蛋白实际得率为9.14%,与模型预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在3个因素中,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对糖蛋白得率的影响极显著,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且相互之间无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头 糖蛋白 超声提取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白藜芦醇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国艳 孙贺 +4 位作者 樊金玲 牛晓莉 郭金英 吴影 崔国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3-1108,共6页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存在于葡萄科、百合科等多种植物体内,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领域。研究表明多酚在生物体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与消化酶(如胃蛋白酶...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存在于葡萄科、百合科等多种植物体内,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领域。研究表明多酚在生物体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与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相互作用,使多酚类物质和消化酶的生物活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多酚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RES与胃蛋白酶(Pepsin, PEP)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未见报道。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拟等技术研究不同温度下RES与PEP相互作用的结合特性,为阐明RES和PEP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为RES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 PEP的荧光强度随着RES浓度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降低,表明RES对PEP有荧光猝灭作用。加入RES前后, PEP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初步判断RES与PEP的相互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类型;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最小猝灭速率常数K_q值远大于猝灭剂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扩散碰撞常数2.0×10^(10) L·mol^(-1)·s^(-1),且猝灭常数(K_(SV))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验证了RES与PEP静态荧光猝灭类型结论。化学计量结合的值数目大约等于1,表明一个RES分子只能结合一个PEP分子。根据Van’t Hoff方程以及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结果显示,ΔG<0,说明RES与PEP的结合过程可以自发进行;ΔH<0和ΔS<0,表明RES与PEP之间结合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RES与PEP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图表明,在RES的作用下, PEP的构象和微环境发生变化,色氨酸或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蛋白构象变得疏松。红外光谱显示RES能使PEP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变化不明显,这可能会影响PEP的活性。分子对接模拟实验结果显示RES与PEP中的残基Asp-32, Gly-34, Ser-35, Asn-37, Tyr-75, Gly-76, Thr-77, Ile-128, Ala-130及Gly-217有范德华力作用,与残基Ile-128及Asp-215产生超共轭效应,与残基Ser-36, Asn-37, Ile-128及Thr-218形成氢键,各种作用力使RES与PEP形成较稳定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分子对接 白藜芦醇 胃蛋白酶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海蜇头糖蛋白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构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任国艳 李八方 +3 位作者 赵雪 庄永亮 闫鸣艳 侯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海蜇头糖蛋白(JF-Ⅲ)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JF-Ⅲ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活性,并用化学和酶解的方法,对该糖蛋白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构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JF-Ⅲ清除自由基活性有显著的剂... 目的研究海蜇头糖蛋白(JF-Ⅲ)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JF-Ⅲ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活性,并用化学和酶解的方法,对该糖蛋白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构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JF-Ⅲ清除自由基活性有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JF-Ⅲ中糖部分和蛋白部分同时参与自由基的清除作用;N-连接糖链在清除自由基作用中起主要作用,而O-连接糖链起到较小的作用。结论JF-Ⅲ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其清除自由基能力与三维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头 糖蛋白 自由基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草鱼鱼鳔酶溶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国艳 詹永献 +3 位作者 郭金英 梁旺春 刘志龙 史明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54-157,共4页
为提高草鱼下脚料鱼鳔中胶原蛋白的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胃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鳔胶原蛋白。探讨加酶量、提取时间和液料比3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鳔胶原蛋白的最... 为提高草鱼下脚料鱼鳔中胶原蛋白的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胃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鳔胶原蛋白。探讨加酶量、提取时间和液料比3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鳔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40mg/g、提取时间48h、液料比80:1(mL/g),在此工艺条件下胶原蛋白实际提取率为17.82%,与模型预测值(18.04%)接近。方差分析显示,模型可靠,3个因素均对草鱼鱼鳔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优化 胃蛋白酶 草鱼鱼鳔 胶原蛋白
下载PDF
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的体外免疫活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任国艳 刘志龙 +4 位作者 郭金英 樊金玲 梁旺春 邵征 康怀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50-253,共4页
研究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体外免疫活性。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实验,比较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在不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小鼠体外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浓度的海蜇糖蛋白及糖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 研究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体外免疫活性。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实验,比较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在不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小鼠体外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浓度的海蜇糖蛋白及糖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能力,且表现出一定剂量关系。糖肽Ⅰ组在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其他几个组分,当糖肽Ⅰ组质量浓度为50 g/mL,培养60h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糖蛋白 糖肽 体外免疫
下载PDF
海蜇头糖蛋白分离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任国艳 梁旺春 +3 位作者 詹永献 郭金英 樊金玲 陈树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以海蜇头为原料,通过乙醇分级沉淀、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获得3种组分均一的糖蛋白JGP-Ⅱ、JGP-Ⅲ、JGP-Ⅳ。检测3种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和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表明:3种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均有增殖作用... 以海蜇头为原料,通过乙醇分级沉淀、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获得3种组分均一的糖蛋白JGP-Ⅱ、JGP-Ⅲ、JGP-Ⅳ。检测3种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和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表明:3种糖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均有增殖作用;对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头 糖蛋白 分离纯化 免疫活性
下载PDF
山药黏液质及其酶解物的微观结构及免疫活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国艳 吴婷婷 +5 位作者 张凡 郭金英 崔国庭 吴影 王萍 曹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8-64,共7页
从铁棍山药中提取黏液质,选取不同酶(胰蛋白酶、纤维素酶、复合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得到不同酶解产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黏液质及其酶解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 从铁棍山药中提取黏液质,选取不同酶(胰蛋白酶、纤维素酶、复合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得到不同酶解产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黏液质及其酶解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研究黏液质及其酶解物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及细胞因子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黏液质及其酶解物,在微观结构上呈现很大差别;黏液质及其酶解物均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但酶解物的促进作用强于黏液质;黏液质及其酶解物对Th1族细胞因子的m RNA表达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Th2族细胞因子的m RNA表达促进作用,使细胞中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黏液质 酶解物 淋巴细胞转化 细胞因子 MRNA表达
下载PDF
海蜇头糖蛋白基本组成及结构 被引量:11
16
作者 任国艳 李八方 +3 位作者 侯玉泽 赵胜娟 梁华 陈秀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125,共5页
对海蜇头糖蛋白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探讨。采用多步分离纯化方法获得电泳纯的海蜇头糖蛋白JGP-III。经化学分析方法测定,JGP-Ⅲ中含有12.61%总糖,74.34%总蛋白,8.47%氨基糖,0.84%糖醛酸,1.06%硫酸根、0.92%唾液酸。JGP-Ⅲ的单糖组... 对海蜇头糖蛋白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探讨。采用多步分离纯化方法获得电泳纯的海蜇头糖蛋白JGP-III。经化学分析方法测定,JGP-Ⅲ中含有12.61%总糖,74.34%总蛋白,8.47%氨基糖,0.84%糖醛酸,1.06%硫酸根、0.92%唾液酸。JGP-Ⅲ的单糖组成主要有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和鼠李糖。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缺乏色氨酸和组氨酸。JGP-Ⅲ经消除反应前后紫外吸收和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糖肽酶F作用后分子量的变化,表明JGP-Ⅲ中即有O-连接糖肽键的存在又有N-连接糖肽键的存在。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JGP-III具有糖蛋白的典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头 糖蛋白 组成 结构
下载PDF
超声辅助超临界CO_2萃取鲵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国艳 宋娅 +5 位作者 康怀彬 肖枫 孙贺 赵冬 胡敢 王松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72-279,共8页
以冻干鲵尾脂肪组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超声辅助超临界CO_2(ultrasound assisted supercritical-CO_2,UASC-CO_2)萃取鲵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超临界CO_2萃取(supercritical-CO_2,SC-CO_2)鲵油的工艺条件进行比较,... 以冻干鲵尾脂肪组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超声辅助超临界CO_2(ultrasound assisted supercritical-CO_2,UASC-CO_2)萃取鲵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超临界CO_2萃取(supercritical-CO_2,SC-CO_2)鲵油的工艺条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UASC-CO_2萃取鲵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强36 MPa、萃取温度43.5℃、萃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的鲵油萃取率为93.66%;而SC-CO_2萃取鲵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强40 MPa、萃取温度43.5℃、萃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的鲵油萃取率为75.25%。在相同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萃取压强较低的条件下,UASC-CO_2萃取鲵油萃取率显著高于SC-CO_2。理化性质指标和脂肪酸含量显示,2种提取方法所得鲵油的品质没有显著变化。超声辅助处理方法在保持鲵油品质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鲵油萃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鲵油 超临界CO2 响应面试验 超声辅助 萃取率
下载PDF
海蜇糖蛋白对小鼠脾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国艳 邵征 +6 位作者 曹力 曹利 张凡 郭金英 樊金玲 陈秀金 赵瑞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05-308,共4页
研究海蜇糖蛋白(JGP-III)对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JGP-Ⅲ对小鼠的免疫调节机理。选用54只BALB/c小鼠(18-22g,SPF级),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25mg/(kg·d),... 研究海蜇糖蛋白(JGP-III)对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JGP-Ⅲ对小鼠的免疫调节机理。选用54只BALB/c小鼠(18-22g,SPF级),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25mg/(kg·d),以体质量计)、低剂量组(JGP-Ⅲ10mg/(kg·d))、中剂量组(JGP-Ⅲ50mg/(kg·d))和高剂量组(JGP-Ⅲ100mg/(kg·d)),每组9只。饲养21d后,无菌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分析其细胞因子IL-2、IL-12、IFN-γ、IL-4、IL-6和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通过3个剂量组和3个对照组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对比,得出海蜇糖蛋白JGP-III能够促进细胞因子IL-2、IL-12、IFN-γ的mRNA表达水平,而抑制IL-4、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进而推测JGP-Ⅲ可能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糖蛋白 细胞因子 MRNA表达
下载PDF
高密度CO_2处理提取鲵皮胶原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国艳 宋娅 +5 位作者 康怀彬 肖枫 冯秋琪 郭金英 崔国庭 王松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8-204,共7页
为研究高密度CO_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前处理对鲵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以冻干鲵皮为原料,采用DPCD对鲵皮进行前处理,酶法提取鲵皮胶原蛋白,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DPCD处理鲵皮... 为研究高密度CO_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前处理对鲵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以冻干鲵皮为原料,采用DPCD对鲵皮进行前处理,酶法提取鲵皮胶原蛋白,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DPCD处理鲵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PCD处理鲵皮的最适温度32℃、压强30 MPa、时间6 h;在该处理条件下,模型预测鲵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39.70%,验证值为(39.48±0.74)%,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原料未经DPCD处理胶原蛋白提取率((20.63±0.46)%)相比,提取率提高了18.85%;微观结构显示,鲵皮经DPCD处理后的组织疏松、胶束纤维有规则排列被破坏并呈现多孔状态;电泳图谱显示鲵皮经DPCD处理后,胶原蛋白保持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结构特征。DPCD处理鲵皮,在保持鲵皮胶原蛋白结构特征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胶原蛋白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鲵皮 高密度CO2 响应面试验 胶原蛋白分子结构 提取率
下载PDF
基于慕课理念的食品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任国艳 崔国庭 +3 位作者 郭金英 王萍 吴影 康怀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9期229-231,共3页
食品化学是国内外所有食品学科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习食品各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从事食品专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根据食品化学课程的特点,结合现代大学生学习的特性及社会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探讨了基于慕课理... 食品化学是国内外所有食品学科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习食品各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从事食品专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根据食品化学课程的特点,结合现代大学生学习的特性及社会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探讨了基于慕课理念的食品化学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期达到培养综合型实践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 慕课理念 创新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