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沉积学和沉积物理模拟的河流决口扇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1
作者 胡晓红 尹太举 任大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6,共13页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积特征且该属性特征与测井曲线特征结合最好,确立5种地震属性相分别对应于强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弱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曲流河沉积、分支河道沉积、洪漫沉积;②渤海K油田主要发育河流决口扇沉积,分为前期的洪漫沉积与决口扇沉积、中期的扇上下切河道沉积及分支河道沉积、末期的曲流河道沉积3个部分,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沉积模拟实验共分为洼地填充期、扇体改造期、支流发育期、汇聚摆动期,与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有较好的对应,很好地验证并再现了河流决口体系演化过程。以上认识明确了明下段在K油田地区的沉积演化特征,有利于该地区的勘探评价,物理模拟验证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决口扇 沉积过程 渤海海域 明化镇组 地震沉积学 沉积物理模拟
下载PDF
氧化对铜硫矿物浮选影响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薛季玮 刘启鸿 +5 位作者 刘童 田宇 卜显忠 宛鹤 任大伟 李唐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大多数铜硫矿物表面易氧化,而氧化会对矿物浮选行为及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关于氧化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从铜硫矿物表面氧化影响因素出发,重点分析了溶液性质、矿物晶... 大多数铜硫矿物表面易氧化,而氧化会对矿物浮选行为及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关于氧化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从铜硫矿物表面氧化影响因素出发,重点分析了溶液性质、矿物晶格缺陷等因素对铜硫矿物表面氧化的影响机理。针对氧化后铜硫矿物浮选回收难度增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氧化后铜硫矿物表面溶解产生的金属离子增加,会使铜硫矿物表面相互影响严重,造成铜硫矿物难以浮选分离;另一方面,铜硫矿物表面氧化产生的强亲水性的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则会严重减弱捕收剂的有效吸附,使铜硫矿物可浮性降低。基于此,从铜硫矿物表面氧化层脱落方法和氧化后铜硫矿物表面调控方法两方面论述了氧化后铜硫矿物浮选强化措施及其机理。最后,针对氧化后铜硫矿物浮选强化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实现氧化后铜硫矿物高效浮选回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矿物 浮选 氧化机理 药剂吸附 强化措施
下载PDF
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中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大伟 易俊 +4 位作者 韩彬 王建明 樊宁 班连庚 印永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54-3359,共6页
浙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建成和投运,有利于提高华东电网接受区外经特高压直流传输的电力的能力,增强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满足福建电网盈余电力的送出需要。文章主要研究工程调试阶段,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投切空载变压器、主变低压侧投切... 浙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建成和投运,有利于提高华东电网接受区外经特高压直流传输的电力的能力,增强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满足福建电网盈余电力的送出需要。文章主要研究工程调试阶段,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投切空载变压器、主变低压侧投切低容或低抗、1 000 kV侧空充特高压线路、单段特高压线路的解合环、全线合环送电试验、人工单相瞬时短路接地等试验对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要求及对电网潮流和系统稳定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安全稳定控制措施,为系统调试中的调度方案编写和执行提供了技术依据。从电网运行方式的角度提出了试验建议,确保了各项调试试验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系统调试 试验项目 运行方式
原文传递
仿真分析中负荷模型对特高压联络线峰值功率转移比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大伟 赵兵 +2 位作者 张健 王建明 卜广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15-3720,共6页
为了寻找仿真分析中影响特高压联络线峰值功率转移比的关键因素,从负荷模型的角度研究了仿真分析和实际系统中特高压联络线峰值功率转移比的差异。在不同负荷模型产生不同阻尼比的基础上,从静态负荷模型的表达式出发,首先对比了恒阻抗... 为了寻找仿真分析中影响特高压联络线峰值功率转移比的关键因素,从负荷模型的角度研究了仿真分析和实际系统中特高压联络线峰值功率转移比的差异。在不同负荷模型产生不同阻尼比的基础上,从静态负荷模型的表达式出发,首先对比了恒阻抗、恒电流、恒功率3种负荷模型的电压特性,并分析了电压特性对峰值功率转移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了转移比的差异对直流闭锁安全控制策略中切负荷量的影响,即转移比较大时所需的切负荷量较大,反之切负荷量较小。不同负荷模型计算所得转移比有48%的差异,充分说明负荷模型是仿真分析中影响转移比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负荷模型对转移比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建议全网开展负荷模型校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模型 负荷 电压特性 特高压 联络线 峰值功率转移比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皖电东送工程系统调试中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 被引量:4
5
作者 任大伟 易俊 +4 位作者 韩彬 王姗姗 王建明 班连庚 印永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1-1615,共5页
皖电东送工程的建成和投运,进一步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电网接受区外来电及抵御直流输电系统严重故障的能力。主要研究工程调试阶段,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投切空载变压器、主变低压侧投切低容或低抗、1 000 kV侧空充特高压线路、单段特高压线... 皖电东送工程的建成和投运,进一步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电网接受区外来电及抵御直流输电系统严重故障的能力。主要研究工程调试阶段,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投切空载变压器、主变低压侧投切低容或低抗、1 000 kV侧空充特高压线路、单段特高压线路的解合环、全线合环试验、人工单相瞬时短路接地试验、芜湖主变分接开关调整试验等对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要求及对电网潮流和安全稳定特性的影响,为系统调试中的调度方案编写和执行提供技术依据,从电网运行方式的角度提出建议,确保各项调试试验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电东送工程 系统调试 试验项目 运行方式
原文传递
掺锶聚磷酸钙对内皮细胞来源促血管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大伟 刘菲 +3 位作者 余喜讯 邓晓薇 张小华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7433-7436,共4页
背景:课题组研究的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经过前期的研究已证明有促血管化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内皮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于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和促血管化因子基质... 背景:课题组研究的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经过前期的研究已证明有促血管化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内皮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于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和促血管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分泌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9/2009-04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在制备聚磷酸钙过程中掺入锶制备掺锶量为1%,2%,5%,8%,10%的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①材料置于24孔培养板中,将浓度为3×107L-1的内皮细胞悬液300μL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上,补加200μLRPMI1640全培养液。分别于1,3,5,7d通过MTT法观察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②聚磷酸钙和8%掺锶聚磷酸钙多孔支架放于24孔板中,将浓度为1×108L-1的内皮细胞悬液300μL接种于支架材料上,补加600μLRPMI1640全培养液。培养5d后取出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形貌。③内皮细胞与不同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支架材料复合培养5d,至细胞汇合后,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内皮细胞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分泌量。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和聚磷酸钙材料上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形貌,内皮细胞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分泌量。结果:MTT法实验结果表明,与聚磷酸钙组及其他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比较,8%掺锶聚磷酸钙拥有更高的内皮细胞增殖度;扫描电镜表明在8%掺锶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生长的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生长状态和生物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结果表明,与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能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蛋白分泌量,其中以8%掺锶聚磷酸钙最为明显(P<0.05)。结论:掺锶聚磷酸钙与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明显上调促血管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分泌,具有促血管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内皮细胞 血管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任大伟 何胤 +2 位作者 贾涛 余利民 施建党 《骨科》 CAS 2017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骨科行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18例(24椎)病人...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于广元市中心医院骨科行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18例(24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术前、术后1 d、1周及1、2、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罗兰-莫里斯生活障碍问卷(Rolando-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同时通过术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全部病人术后24 h内疼痛明显缓解,技术成功率为100%,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2个月。术后3个月,9例(50.0%)疼痛完全缓解,7例(38.9%)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低,2例(11.1%)止痛药维持原量。治疗后(术后1 d、1周及1、2、3、6个月)的VAS、JOA、RMDQ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FA联合PKP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手术方式安全,对脊柱转移癌病人微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射频消融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利用煤系优质高岭岩生产高白度煅烧高岭土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任大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0-53,72,共5页
本文论述了影响煤系高岭岩煅烧产品质量的六大因素,指出煅烧工艺和设备选择是关键,但各因素间又是互相关连、互相渗透的,都不应忽视。
关键词 煤系 高岭岩 煅烧 高岭土 白度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政府办公系统工作流建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大伟 张逸格 +1 位作者 王艳亮 刘永山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62-363,366,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政府办公系统工作流建模研究方法。讨论了该工作流程的控制关系及约束条件等。用一个实例对所提出的建模方法进行了说明。实际表明该建模方法简单、可行,并能保证工作流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建模 PETRI网 政府办公系统 过程描述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大伟 李清 +1 位作者 贾涛 何胤 《骨科》 CAS 2018年第6期445-450,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82例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82例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8例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Dynesys组),44例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组)。比较两组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ynesys组和TLIF组L_5/S_1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分别从7.5°±2.6°降至5.2°±2.4°和7.2°±2.3°降至0°(P<0.05)。L_(4/5)的ROM分别从8.6°±2.8°增至10.1°±2.6°和8.4°±2.5°增至12.5°±2.9°(P<0.05)。Dynesys组和TLIF组发生L4/5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lation, ASD)的例数分别为2例(5.25%)和11例(25.00%)。末次随访时,两组ROM和A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ynesys与TLIF治疗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TLIF比较,Dynesys有利于保持ROM和减少ASD的发生,可作为退变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我国湿法搅拌磨机现状及其发展趋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大伟 宋宝祥 +1 位作者 李锡春 余洋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5,共2页
湿法搅拌磨机的完善和大型化,将有助于我国非金属矿超细深加工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 湿法搅拌磨 搅拌磨机 粉碎机 发展趋向
下载PDF
从“挑战杯”竞赛透析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任大伟 《高校辅导员》 2013年第3期58-60,共3页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国内外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制约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高校可以"挑战杯"为龙头,探索培养大学...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国内外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制约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高校可以"挑战杯"为龙头,探索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战杯 大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下载PDF
自适应聚类结合迭代拟合的多圆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大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183-1184,共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聚类结合迭代拟合新的多圆检测算法。使用自适应聚类结合迭代拟合的检测方法增强了算法鲁棒性而且避免边缘曲线连接性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的算法对部分圆以及非连续曲线圆都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自适应聚类操作考...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聚类结合迭代拟合新的多圆检测算法。使用自适应聚类结合迭代拟合的检测方法增强了算法鲁棒性而且避免边缘曲线连接性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的算法对部分圆以及非连续曲线圆都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自适应聚类操作考虑多点的分布,提高算法速度的同时避免了虚假检测的存在。最后给出的不同方法实验结果性能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是合理高效的,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圆检测 机器视觉 聚类 霍夫变换
下载PDF
神经网络—空间方向小波四叉树压缩编码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大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66-368,共3页
将空间方向小波四叉树编码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尺度系数矢量量化压缩策略。首先通过小波分解得到三个方向的高频多尺度系数矢量,分别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三个方向的多尺度系数矢量进行加权矢量量... 将空间方向小波四叉树编码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尺度系数矢量量化压缩策略。首先通过小波分解得到三个方向的高频多尺度系数矢量,分别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三个方向的多尺度系数矢量进行加权矢量量化压缩编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 四叉树编码 小波分解 压缩编码 矢量量化 算法 高频 加权 仿真实验
下载PDF
基于ROI的可变质量图像压缩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大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42-543,546,共3页
提出了将双门限、改进嵌入零树小波编码规则、关联模型相结合的基于ROI的可变质量图像压缩思路,该方法利用树状映射策略对图像ROI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定位。采用双门限方法提高ROI的重要位平面,由于将ROI的位置信息隐藏在数据结构中而无... 提出了将双门限、改进嵌入零树小波编码规则、关联模型相结合的基于ROI的可变质量图像压缩思路,该方法利用树状映射策略对图像ROI对应的小波系数进行定位。采用双门限方法提高ROI的重要位平面,由于将ROI的位置信息隐藏在数据结构中而无须对ROI的形状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优于已出现的编码方法,同时能够有效控制ROI图像的质量,也达到了优先传输ROI信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兴趣区 嵌入零树小波 逐次逼近量化
下载PDF
基于样本不同属性综合的鲁棒偏倚赖主动学习分类算法研究
16
作者 任大伟 胡正平 高文涛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4-80,共7页
主动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减少样本标注的工作量,每次选取最有信息量的样本交由专家标注。样本的代表性与不确定性都是衡量样本信息量的重要因素,将两者综合考虑能够获得更好的综合效果,但在两者的结合方式上一直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算法的适... 主动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减少样本标注的工作量,每次选取最有信息量的样本交由专家标注。样本的代表性与不确定性都是衡量样本信息量的重要因素,将两者综合考虑能够获得更好的综合效果,但在两者的结合方式上一直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算法的适应性不强。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样本不同属性的鲁棒偏倚赖主动学习分类算法,通过引入偏倚赖权值系数函数,在综合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不确定性的同时,更可以突出样本的特性。同时由于样本代表性模型的渐变,在选择样本过程中更能突出代表性样本与不确定性样本的学习层次,前期训练以代表性样本为主,后期训练以不确定性样本为主,使得算法的适应性大大提高。在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思路是合理可行的,在实验所用数据集上,与所提供的对比算法相比,本文的方法只需较少的标注样本便可以达到相同的分类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学习 偏倚赖 样本代表性 样本不确定性 分类
下载PDF
支撑双碳目标的新型储能发展潜力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大伟 侯金鸣 +2 位作者 肖晋宇 金晨 吴佳玮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25,共9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因素。新型储能具有多种优势,且技术经济性正在快速进步,必将成为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重要支撑。未来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新...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因素。新型储能具有多种优势,且技术经济性正在快速进步,必将成为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重要支撑。未来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多少新型储能、什么样的新型储能以及如何发展新型储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将中国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灵活性资源协同规划、储能技术发展及中国电力系统的特征相结合,以转型路径情景为基础边界,充分考虑煤电发展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提出3种新型储能研究方案;采用基于时序生产模拟的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扩展优化模型,充分刻画七大区域电网的电源、负荷及电网互联等系统特性,全面考虑系统灵活性资源的技术经济特性,量化分析全国七大区域电网对各类型储能的需求潜力;从碳达峰、快速减排、碳中和3个阶段,针对新型储能的发展任务、技术经济水平及发展规模等维度提出新型储能的发展路径,为中国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储能 源网荷储协同规划 需求潜力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云制造服务组合评价方法与仿真研究综述
18
作者 张晓冬 任大伟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7,共8页
云制造服务组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是推动云制造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重要因素,但云制造服务组合评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动态问题,因而难以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或是得出准确结果。为此,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爱思唯尔数据库和IEE... 云制造服务组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是推动云制造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重要因素,但云制造服务组合评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动态问题,因而难以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或是得出准确结果。为此,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爱思唯尔数据库和IEEE等四大引文数据库检索梳理2017—2022年国内外云制造服务组合相关文献,将云制造服务组合流程划分为用户需求发布、任务分解、云平台处理机、服务匹配、服务组合和资源匹配等六大模块,研究发现:现有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多属性决策评价、静态与动态结合评价3种类型;在基于云制造服务组合、“工业4.0”生产和仿真实验3个集合交集的建模中,多主体建模方法因适合描述云制造的不确定性、分布性和动态性而常被用来仿真云制造服务系统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根据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提出云制造服务组合领域今后有待解决或改善的四大问题:评价稳定性问题、评价方法实际应用有效性问题、应用数据缺乏问题和技术应用可靠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服务组合 多主体仿真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投运后电网的稳定特性及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64
19
作者 王建明 孙华东 +3 位作者 张健 任大伟 印永华 卜广全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6-70,共5页
基于特高压混联电网丰大方式,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锦屏—苏南800 kV特高压直流投运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针对锦苏直流闭锁故障,研究了基于直流紧急功率支援的协调控制策略,可减少切机、切负荷措施量。提出了后备安控措施以避免协调控制措... 基于特高压混联电网丰大方式,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锦屏—苏南800 kV特高压直流投运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针对锦苏直流闭锁故障,研究了基于直流紧急功率支援的协调控制策略,可减少切机、切负荷措施量。提出了后备安控措施以避免协调控制措施失效导致第三道防线动作。比较选择安控切机方案时,考虑了直流故障后送端母线稳态电压升高因素。通过研究直流故障后受端近区机组励磁电流及相关机组保护情况,探索了机组涉网保护对系统稳定的影响。分析表明,锦苏特高压直流投运后需制订送受端协调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 稳定特性 协调控制策略 紧急功率支援 切机方案 过励限制
原文传递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标准对大电网的适用性综述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姗姗 孙华东 +13 位作者 易俊 张健 周勤勇 张艳萍 王琦 刘明松 何剑 张彦涛 马士聪 黄镔 张玉红 陶向宇 任大伟 王安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44-3150,共7页
大规模交直流混联同步大电网正逐渐形成,文中对现行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吸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大电网安全运行对现行标准的新要求,梳理出16项与电力系统安全... 大规模交直流混联同步大电网正逐渐形成,文中对现行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吸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大电网安全运行对现行标准的新要求,梳理出16项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密切相关的标准,分析了16项标准修编的必要性,提出了16项相关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其需要修改或补充的条款。建议考虑1项标准的废止并入其他标准,考虑3项无功电压标准的合并,推进2项标准的修编,其余10项标准继续跟踪研究。文中的工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相关标准下一步的整合修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网 安全稳定 标准 修编建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