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1
作者 任小军 苏春红 +5 位作者 陈永刚 移志刚 丁界先 刘文忠 董平 夏亚一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2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 目的探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2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8~16周。术后未发生肘外翻畸形、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骨化性肌炎、缺血性肌挛缩以及神经症状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4例患儿肘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但不影响生活,Flynn肘关节评分等级均为良;20例肘关节功能均恢复至健侧水平,Flynn肘关节评分等级均为优。结论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术中能清楚显示儿童肱骨远端的软骨成分,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移位程度和闭合复位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切开复位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造影 闭合复位 经皮固定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β_(2)-微球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刘高虹 田云凤 +2 位作者 梁捧元 吕艳 任小军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8-13,I0001,共7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认知障碍(CI)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95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认知障碍(CI)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95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筛查。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CI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β_(2)-MG对MHD患者CI预测价值。结果 195例MHD患者中CI71例(3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β_(2)-MG是MHD患者发生CI的独立危险因素。RDW预测MHD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80.3%、特异度为83.1%,曲线下面积(95%CI)为0.856(0.803,0.909)(P<0.05)。β_(2)-MG预测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87.3%、特异度为78.2%,曲线下面积(95%CI)为0.872(0.821,0.922)(P<0.05)。RDW联合β_(2)-MG预测MHD认知功能障碍灵敏度85.9%、特异度为88.0%,曲线下面积(95%CI)为0.949(0.922,0.975)(P<0.05)。结论 高RDW、β_(2)-MG对MHD患者认知障碍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检测对MHD患者认知障碍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维持性 认知障碍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_(2)-微球蛋白
下载PDF
单不饱和脂肪酸作用机制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雁宇 吕欣 +3 位作者 黄晓光 任小军 王雪 于为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DKD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和...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DKD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可以减弱甚至逆转蛋白尿的进展,减缓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下降^([1]),但是,ACEI及ARB类药物并不能完全预防D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糖尿病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 终末期肾病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单不饱和脂肪酸 ANGIOTENSIN 肾功能
下载PDF
双硫仑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雁宇 吕欣 +3 位作者 黄晓光 任小军 王雪 于为民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活性,促进与核蛋白定位蛋白4(nuclear protein localization protein 4,NPL4)的结合、抑制FROUNT蛋白等,并在多种癌症模型中证明了双硫仑的抗癌活性。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一种类型,该病一旦被确诊,就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治疗,尽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研究表明,双硫仑可通过抑制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趋化因子受体5型(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2/CCR-5)和FROUNT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聚集、活化来缓解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这表明双硫仑对该类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简要回顾了双硫仑最新研究中阐明的相关作用分子机制,展望了未来双硫仑作为新的药物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 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激活素A对糖尿病肾脏病小鼠肾脏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泽璇 刘高虹 +1 位作者 高艺文 任小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00-303,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靶向调控激活素A(ACT A)下游β-连环蛋白(β-catenin)/T细胞因子(TCF)与β-catenin/叉头框转录因子-O(Foxo)信号的竞争抑制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A... 目的:观察靶向调控激活素A(ACT A)下游β-连环蛋白(β-catenin)/T细胞因子(TCF)与β-catenin/叉头框转录因子-O(Foxo)信号的竞争抑制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ACT A处理组(C组)、ACT A+iCRT3处理组(D组)和ACT A+iCRT3+AS1842856处理组(E组)。留取各组小鼠血、尿和肾组织样本,分别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肾脏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与A组小鼠相比,B组小鼠肾脏指数(KW/BW)、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明显升高,肾组织Collagen I、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均增加;与B组小鼠比较,使用ACT A处理的C组小鼠的KW/BW、UACR及肾组织Collagen I、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与C组相比,使用TCF阻断剂处理的D组小鼠KW/BW、UACR及肾组织Collagen I、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下调;与D组相比,使用TCF和Foxo双重阻断剂处理的E组小鼠上述指标有所上调。结论:ACT A能够通过增强β-catenin/TCF的信号活化,促进糖尿病肾脏病小鼠肾脏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激活素A Β-CATENIN TCF FOXO
下载PDF
AVF狭窄患者头静脉内膜厚度与球囊扩张术后初级通畅率的分析研究
6
作者 邢聪聪 黄晓光 +2 位作者 吕欣 任小军 于为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在我国,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动静脉吻合口或近吻合口静脉段狭窄所致失功患者优选的干预措施^([1]),但PTA干预后仍有再狭窄风险,研究表明... 在我国,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动静脉吻合口或近吻合口静脉段狭窄所致失功患者优选的干预措施^([1]),但PTA干预后仍有再狭窄风险,研究表明,PTA后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约为5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血管成形术 动静脉吻合 通畅率 球囊扩张术 头静脉 AVF 内膜厚度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康琪禹 于为民 +1 位作者 任小军 黄晓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557-559,共3页
慢性肾脏病已被公认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2020年美国KDOQI指南[1]及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推荐将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脏病已被公认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2020年美国KDOQI指南[1]及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推荐将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首选通路。AVF狭窄是血管通路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在治疗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复发性狭窄中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DCB在AVF狭窄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通路 慢性肾脏病 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 功能障碍 DRUG
下载PDF
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34
8
作者 任小军 章士正 +1 位作者 刘海 张联合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经肠镜、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6例小肠Crohn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X线小肠灌肠13例,CT小肠造影15例,MRI检查13例(其中小肠MRI水成像和注气小肠灌肠分别为7例和6...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经肠镜、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6例小肠Crohn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X线小肠灌肠13例,CT小肠造影15例,MRI检查13例(其中小肠MRI水成像和注气小肠灌肠分别为7例和6例),同时行X线小肠灌肠和CT检查7例,行X线小肠灌肠和MRI检查8例,行CT和MRI检查2例。结果:1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个节段性病变12例(92%),线形溃疡11例(85%),卵石征11例(85%),瘘管形成4例,不对称性病变伴假憩室样改变3例,误诊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3例。15例CT小肠造影表现为肠壁增厚15例(100%),强化增加13例(87%),多节段性病变13例(8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1例(73%),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瘘管形成3例。13例MRI表现为肠壁强化增加13例(100%),肠壁增厚12例(92%),多节段性病变11例(85%),肠管周围蜂窝织炎9例(69%),炎性肿块6例,瘘管2例。CT和MRI均未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结论:X线小肠灌肠易于显示小肠Crohn病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的特征性改变,对小肠Crohn病的初次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难以明确显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CT和MRI均难以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但可明确显示病变肠壁及其周围并发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CROHN病 诊断价值 MRI检查 小肠灌肠 MRI表现 线形溃疡 炎性肿块 瘘管形成 肠壁增厚 多节段性 特征性改变 病理诊断 小肠造影 CT检查 X线表现 不对称性 造影表现 蜂窝织炎 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 病变 显示 肠管 水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 被引量:23
9
作者 任小军 章士正 +2 位作者 董旦君 王丽华 金重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807-1811,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中13例误诊原因.结果:病变累及胃窦、体及底部2个或3个部位20例,仅累及1个部位2例.CT表现为胃壁增厚(6mm-60mm... 目的:总结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中13例误诊原因.结果:病变累及胃窦、体及底部2个或3个部位20例,仅累及1个部位2例.CT表现为胃壁增厚(6mm-60mm)21例,仅表现为多发结节1例(4.5%).伴有肿块2例,多发溃疡8例.胃壁黏膜线破坏16例,黏膜线完整11例.胃壁增厚的21例中6例既有较薄的胃壁分层强化,又有较厚的胃壁黏膜破坏,胃腔可扩张、无明显狭窄15例.CT误诊为浸润型胃癌11例,间质瘤1例,将多发结节误诊为正常黏膜1例.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为多累及2个或3个部位的胃壁增厚,初期因黏膜完整胃壁呈分层强化,胃腔可扩张或无狭窄,CT易误诊为浸润型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诊断 CT
下载PDF
工业含氰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0
作者 任小军 李彦锋 +1 位作者 赵光辉 魏云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共5页
对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处理含氰废水的技术和生物法在含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使用的主要菌属、氰化物的降解机理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对各种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探讨了... 对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处理含氰废水的技术和生物法在含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使用的主要菌属、氰化物的降解机理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对各种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者认为将生物处理法和其他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含氰废水更能满足环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生物法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坳陷湖盆缓坡重力流成因储集层沉积特征及发育条件--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小军 于兴河 +1 位作者 李胜利 石新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石南31油田是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岩性油气藏,其地层属于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的K1q11砂层组,发育于坳陷湖盆缓坡构造背景下,储集层沉积类型认识存在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认为石南31井区地层具... 石南31油田是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岩性油气藏,其地层属于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的K1q11砂层组,发育于坳陷湖盆缓坡构造背景下,储集层沉积类型认识存在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认为石南31井区地层具备发育重力流沉积的必要条件,论证了坳陷湖盆在具备沟谷、阶地的特定古地貌特征以及充沛的物源等条件下是可以发育重力流沉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坳陷湖盆 缓坡 石南31井区 重力流沉积
下载PDF
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6
12
作者 任小军 章士正 +1 位作者 董旦君 胡红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分析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例最终诊断为小肠缺血性肠病并行CT检查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及病因。除4例急诊检查外,其余15例检查前均口服2.5%等渗甘露醇1000-1500ml作为肠道对比... 目的:分析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例最终诊断为小肠缺血性肠病并行CT检查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及病因。除4例急诊检查外,其余15例检查前均口服2.5%等渗甘露醇1000-1500ml作为肠道对比剂,每一例均行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15例行冠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结果:CT表现为肠壁增厚16例(84%),分层强化呈靶征14例(占增厚肠壁87.5%),肠壁菲薄、无强化2例,肠腔扩张、积气、积液14例(73.7%),肠系膜浑浊15例(78.9%),腹水13例,肠壁积气3例,门静脉积气、肠系膜上动脉(SMA)充盈缺损、僵硬狭窄及肠系膜上静脉(SMV)闭塞各1例,肠系膜小血管充血(增粗、密集呈"梳征")16例,缺血(变细、稀疏、强化减弱)3例。病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血管炎7例,肠梗阻4例,SMA栓塞(均为房颤患者)、肠系膜扭转和外伤分别为2例,动脉粥样硬化、SMV血栓形成各1例。7例SLE均广泛累及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其中5例同时累及结肠。结论: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①肠壁和肠系膜缺血:肠壁水肿、增厚、分层强化呈靶征,肠系膜浑浊,血管炎所致缺血性肠病常累及整个小肠及结肠;②肠系膜血管异常:SMA及SMV狭窄或闭塞,肠系膜小血管充血或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螺旋CT
下载PDF
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狼疮性肠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小军 章士正 +1 位作者 董旦君 王丽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总结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狼疮性肠炎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以消化道症状首次就诊最终诊断为LE的8例病人资料,8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肠壁厚度和肠... 目的:总结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狼疮性肠炎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以消化道症状首次就诊最终诊断为LE的8例病人资料,8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肠壁厚度和肠腔宽度(小肠壁厚度>4mm及结肠壁厚度>5mm被认为肠壁增厚,小肠肠腔宽度>25mm及结肠肠腔宽度>50mm被认为扩张)、肠壁强化方式、肠系膜血管及腹部其他改变。结果:CT表现为8例(8/8例)均有空肠及回肠肠壁水肿、增厚并分层强化,呈环形的"靶征"和"双晕征"。6例空、回肠肠壁最厚达8~12mm,其中4例(4/6例)空肠壁厚达9~12mm,平均11mm,回肠壁厚达5~10mm,平均7mm,并且空肠肠壁多个节段或全部增厚,而回肠肠壁增厚仅1个或2个节段,长度仅3~14cm。十二指肠、结肠、直肠和胃窦壁增厚分别为6例、5例、3例和3例。7例(7/8例)小肠、2例结肠广泛扩张,积气积液,形成假性肠梗阻。伴有肾盂、输尿管积水6例,累及膀胱3例(2例膀胱壁增厚,1例膀胱扩张)。肠系膜小血管扩张充血呈梳征、腹水及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均为8例。结论:LE的CT表现为小肠和结肠广泛肠壁水肿、增厚,空肠常较回肠肠壁增厚严重而广泛,小肠广泛扩张,肠系膜充血,并多伴有腹水和泌尿系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缺血 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治疗172例5~8岁弱视儿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小军 潘美华 +2 位作者 叶梅 庄建福 邱芳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对5~8岁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5-02/2007-02接受"增视能"训练的5~8岁弱视患儿172例248眼,男97例,女75例。按弱视病因、程度和注视性质分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使用"... 目的:初步分析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对5~8岁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5-02/2007-02接受"增视能"训练的5~8岁弱视患儿172例248眼,男97例,女75例。按弱视病因、程度和注视性质分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增视能"训练软件的视觉刺激和视觉精细部分进行训练,时间为6mo。结果:总体治愈率68.1%,好转率23.8%,无效率8.1%。按不同弱视类型分组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弱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7.7%,77.4%;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2%,86.2%,61.9%;中心注视和旁中心注视性质总有效率分别为94.0%,60.0%。结论:"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各种类型的弱视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及轻度弱视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类型,训练模式趣味性强易于被患儿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 弱视 治疗
下载PDF
西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小军 刘高虹 +4 位作者 薛福平 闫婧 车莹 张娉 于为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糖尿病组(DM组)10只、西格列汀干预组1(ST1组,5 mg)10只、西格列汀干预组2(...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糖尿病组(DM组)10只、西格列汀干预组1(ST1组,5 mg)10只、西格列汀干预组2(ST2组,10 mg)10只。实验周期16周。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计算肌酐清除率(Ccr)。肾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ephrin及JNK相关蛋白c-Jun在肾脏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DM组相比,ST1组与ST2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BUN、Scr均显著降低,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T1组相比,ST2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与DM组相比,ST1与ST2组Nephrin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c-Jun蛋白及基因表达降低(P<0.05);ST2组较ST1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JNK信号通路的活性,上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产生有效的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西格列汀 C-JUN氨基末端激酶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去势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任小军 王一农 苏春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574-1575,1578,共3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去势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LBP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起效时间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SHAM组(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去势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LBP对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起效时间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势模型组)、E2组(己烯雌酚组)、L组(枸杞多糖低剂量)、H组(枸杞多糖高剂量),手术后2个月开始药物干预,分别于药物干预前(T0)、药物干预45d(T1)、药物干预90d(T2)时检测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T0时,SHAM组大鼠血清中的IL-6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T1时,L组和H组大鼠血清IL-6的水平明显低于OVX组,但仍高于SHAM组和E2组(P<0.05);T2时,L组和H组大鼠血清中的IL-6水平明显低于OVX组(P<0.05),且与SHAM组和E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IL-6的水平低于L组,并低于T1时H组的水平(P<0.05)。除E2组外,其余4组血清TNF-α的水平于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枸杞多糖可能通过IL-6因子途径渐进性的干预骨质疏松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治疗 枸杞 白细胞介素6/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α/血液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J_1s_2~1砂组沉积相带展布及岩性圈闭识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小军 于兴河 +2 位作者 李胜利 岳云雷 李瑞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石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其J1s21砂组为湖侵体系域沉积,砂体发育,储盖层配置良好,是该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以井、震资料为基础并综合多种沉积参数,研究了该区J1s21砂组的精细沉积相,并分析了岩性圈闭的主控因素,预测了岩性... 石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其J1s21砂组为湖侵体系域沉积,砂体发育,储盖层配置良好,是该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以井、震资料为基础并综合多种沉积参数,研究了该区J1s21砂组的精细沉积相,并分析了岩性圈闭的主控因素,预测了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最后,以夏盐3井岩性圈闭作为实例,对其储盖组合、成藏条件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沉积相 岩性圈闭 有利发育区带 石南地区
下载PDF
激活素A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小军 于为民 +5 位作者 柳刚 关广聚 李学刚 刘庆珍 宋燕 程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 A)在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NC)和糖尿病组(DM),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各组分别在术后4、8、12和16周处死大鼠6只。观察各...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 A)在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NC)和糖尿病组(DM),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各组分别在术后4、8、12和16周处死大鼠6只。观察各组血糖(BS)、肾质量/体质量(KW/BW)、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及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间质ACT A及卵泡抑素(FS)、P-Smad2/3、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从第8周末开始KW/BW、AER、Ccr及间质纤维化指数均显著上升(P<0.01),第16周时达峰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CT A主要定位于DM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DM组大鼠从第4周末开始ACT A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第12周末时达峰值。与ACT A相反,FS在NC组各时间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表达,在DM组其表达量从第4周开始逐渐下降,16周时只能检测到少量FS表达。P-Smad2/3和FN在NC组肾小管和间质有轻度表达,而在DM组大鼠从第8周起表达量逐渐增加,并一直延续到第16周。结论 ACT A可能通过Smad通路诱导FN的产生,促进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激活素类 卵泡抑素 SMAD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小军 刘高虹 文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3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及对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静脉注射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及对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静脉注射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上述指标除尿蛋白定量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学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血流变学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于改善NS患者高血脂,血液的高凝状态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肾病综合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渗透和导热性能测试及孔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小军 张鹏 +1 位作者 王小军 潘雁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7,共6页
为研究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测试了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在自然断裂表面扫描电镜(SEM)图像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得到面孔隙率以及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特征;设计了以达西定律为依据的实验系统对渗透系数和透气度进行测试,分... 为研究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测试了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在自然断裂表面扫描电镜(SEM)图像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得到面孔隙率以及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特征;设计了以达西定律为依据的实验系统对渗透系数和透气度进行测试,分析了原始粉末粒度、孔隙率、厚度、低温工况、平均孔径以及孔径分布等因素对渗透性能的影响;使用hot disk热导测试装置测量了有效热导率,并与经验公式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积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特征能有效反映透气度的变化规律;厚度对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有着重要影响,厚度越小,原始粉末颗粒的直径越大,壁面效应越明显;低温工况不会改变烧结金属多孔材料的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多孔材料 烧结 渗透系数 孔隙率 热导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