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
作者 王占军 蒋齐 +2 位作者 任小玢 何建龙 季波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草原资源作为宁夏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和主要的可更新资源,不仅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在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饲草、碳固存、养分循环、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根据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系统总结了宁夏... 草原资源作为宁夏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和主要的可更新资源,不仅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在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饲草、碳固存、养分循环、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根据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系统总结了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宁夏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草原生产力 草畜平衡
下载PDF
宁夏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变化及互馈关系
2
作者 殷一丹 鱼腾飞 +2 位作者 任小玢 王占军 刘立超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7期6-18,共13页
退化草地恢复是维护生态系统功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深入理解植被与土壤的互馈关系对于指导宁夏退化草地的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13个典型围封的天然草地群落样地为研... 退化草地恢复是维护生态系统功能、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深入理解植被与土壤的互馈关系对于指导宁夏退化草地的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13个典型围封的天然草地群落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植被群落调查,开展宁夏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变化及互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围栏内的植被生长状态和土壤质量优于围栏外,但0~10cm、10~20cm土壤理化性质间无显著差异;过长的围封年限不利于退化草地恢复,围栏内、外的最适宜草地恢复年限存在差异。②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植被盖度和土壤总氮含量直接影响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同时,地理纬度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的间接影响对植被地上生物量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恢复 植被变化 土壤变化 互馈关系 宁夏
下载PDF
近50年来四川盆地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任小玢 董治宝 周正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利用1960—2010年四川盆地1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距平统计法、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法及Kriging插值法对该区近50a降水日数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降水发生日数总体呈减... 利用1960—2010年四川盆地1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距平统计法、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法及Kriging插值法对该区近50a降水日数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降水发生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以来延续至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小雨日数减少最明显,对降水日数减少的贡献最多。(2)四川盆地降水日数的减少是一种突变现象,突变年份为1994年。(3)四川盆地年均降水日数总体表现为西部、南部较多,东部、北部较少。(4)四川盆地西部、北部降水日数减少趋势较快,这种减少趋势可能是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趋势随地域的变化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东北部暴雨日数的小幅增加趋势使得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日数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降水对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旭东 蒋齐 +2 位作者 王占军 季波 任小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9,共10页
基于2019-2021年的野外降水控制试验,研究了增水(+50%)、自然降水量(CK)和减水(-50%)不同降水量对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冰草通过对不同降水量的适应性决定了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达乌里胡枝子抗旱性能最佳,... 基于2019-2021年的野外降水控制试验,研究了增水(+50%)、自然降水量(CK)和减水(-50%)不同降水量对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冰草通过对不同降水量的适应性决定了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达乌里胡枝子抗旱性能最佳,极端干旱导致猪毛蒿和短花针茅优势地位显著下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对降水量响应更敏感;增水显著提高了群落、多年生豆科植物、一、二年生植物或多年生杂草、达乌里胡枝子和猪毛蒿地上生物量稳定性(P<0.001),极端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多年生禾本科植物、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地上生物量的稳定性(P<0.001),群落稳定性依赖不同功能群间的补偿作用来维持;群落地上生物量稳定性的响应机制决定了荒漠草原对极端干旱的反应,异步性和群落抵抗力,并非物种丰富度,通过降低干旱条件下地上生物量的时间变异性,以及不同响应功能群间的补偿作用来促进和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异步性 抵抗力 功能群 降水 荒漠草原
下载PDF
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季波 何建龙 +6 位作者 王占军 刘凤凤 田波 吴旭东 俞鸿千 任小玢 蒋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 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未补播处理可提高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可显著提高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深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15.0kg/hm^(2)可分别提高土壤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深翻-播量15.0kg/hm^(2)、7.5kg/hm^(2)和封育未补播措施均可提高浅层(0~10cm)土壤碳氮比;浅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7.5kg/hm^(2)可提高10~20cm土层土壤碳氮比。深翻耕且播量为30.0kg/hm^(2)的人工补播措施较其他措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但从操作性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短期内,封育未补播措施也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为此,为兼顾当地草地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长期监测,选择适宜的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补播措施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碳氮比 有机碳储量 全氮储量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在宁夏草地变化中的相对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小玢 张东海 +4 位作者 俞鸿千 徐洁 蒋齐 王占军 吴旭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989-8001,共13页
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是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或恢复过程中的两大驱动因素。选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衡量指标,利用改进的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以及残差趋势法分别计算了宁夏草地实际净... 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是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或恢复过程中的两大驱动因素。选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衡量指标,利用改进的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以及残差趋势法分别计算了宁夏草地实际净初级生产力(ANPP)、潜在净初级生产力(PNPP)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生产力(HNPP)及其变化趋势,定量评估了2001—2019年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在宁夏4种类型草地(温性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动态变化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2001—2019年宁夏草地实际净初级生产力增加的面积占宁夏草地总面积的97.84%;全区草地潜在净初级生产力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表明气候变化有利于植被恢复。草地恢复过程中,气候变化引起的草地恢复面积占草地恢复总面积的61.68%,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引起的草地恢复面积占38.32%;人为活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绝对主导因素。4种类型草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气候变化是促进温性草甸(68.94%)和温性草原化荒漠(70.51%)恢复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是促进温性草原恢复的主导因素(62.30%),温性荒漠草原的恢复是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97.93%)。水热条件好转,尤其是降水增加是宁夏草地恢复的主导气候因子,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促进草地恢复的主要人为因素,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草地 草地动态变化 气候变化因素 人为活动因素
下载PDF
不同干扰方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水分与植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占军 蒋齐 +4 位作者 吴旭东 俞鸿千 季波 何建龙 任小玢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03-107,共5页
为了探明补播改良、封育、放牧三种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的影响,试验在宁夏选择具有典型荒漠代表类型的区域,采用长期野外定位监测的方法,通过季节性连续动态测定补播改良、封育、放牧三种不同干扰方式下荒漠草原... 为了探明补播改良、封育、放牧三种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的影响,试验在宁夏选择具有典型荒漠代表类型的区域,采用长期野外定位监测的方法,通过季节性连续动态测定补播改良、封育、放牧三种不同干扰方式下荒漠草原土壤水分、植被群落的盖度及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干扰方式下荒漠草原0~4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表现出相同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即4—8月份土壤水分消耗大于补给,呈现下降趋势;9—10月份土壤水分的补给大于消耗,呈现上升趋势;整体上土壤贮水量表现为补播改良草地>封育草地>放牧草地。三种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补播改良草地土壤水分蓄积主要在20~60 cm土层,封育草地土壤水分蓄积主要在40~80 cm土层,放牧草地土壤水分蓄积主要在60~100 cm土层。植被群落盖度整体上表现为封育草地>补播改良草地>放牧草地;植被群落生物量平均值表现为补播改良草地>封育草地>放牧草地,且补播改良草地在5—7月份具有显著优势(P<0.05)。说明补播改良和封育能明显改善植被群落结构及提高生产力,影响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不同干扰方式 土壤水分 植被群落盖度 生物量
原文传递
控制降水梯度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旭东 季波 +3 位作者 何建龙 任小玢 俞鸿千 王占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19-2727,共9页
探究植物叶功能性状随降水梯度的变化规律,对揭示干旱区优势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盐池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梯度,分析了优势植物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短花针茅(Stipa bre... 探究植物叶功能性状随降水梯度的变化规律,对揭示干旱区优势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盐池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梯度,分析了优势植物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及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叶功能性状变异,以及土壤水分、养分和微生物特性与响应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HW(增水50%)处理下3个植物LA(叶面积)、LDMC(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大,LW处理(减水50%)下短花针茅和达乌里胡枝子LA、LDMC显著减小,降水处理对短花针茅和达乌里胡枝子SLA(比叶面积)影响不显著,LW处理显著提高了蒙古冰草SLA;LW处理显著提高了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LNC(叶氮含量)和LPC(叶磷含量);HW显著降低了土壤C、N含量,LW和HW均显著减少了真菌数量,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N显著增加;3种优势植物LA均与土壤水分显著正相关,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通过提高SLA、LNC及LNP来适应干旱生境,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LNC及LNP是表征土壤P、微生物生物量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达乌里胡枝子通过自我调节养分利用策略来适应C、N、P含量和微生物活性较低的生境,从而决定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优势种 叶功能性状 土壤养分 降水梯度
下载PDF
降水水平对荒漠草原生物土壤结皮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旭东 蒋齐 +5 位作者 任小玢 俞鸿千 王占军 何建龙 季波 杜建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4-43,共10页
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化地区地表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土壤养分的主要供给来源,降水格局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自然降水为对照,通过使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输入,探究降水量对生物土壤结皮及下层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 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化地区地表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土壤养分的主要供给来源,降水格局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自然降水为对照,通过使用遮雨棚和喷灌系统控制降水输入,探究降水量对生物土壤结皮及下层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50%降水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真菌的积累,并提高了结皮层及中间土层全氮(TN)含量和真菌数量,+50%降水处理提高了各土层土壤细菌数量、结皮层以及中间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C∶N、SMB-C∶SMB-N和真菌数量∶细菌数量,不同降水处理下土壤SOC、SMB-C、SMB-N含量、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显著下降;2)细菌对降水减少更为敏感,而真菌比细菌更能抵御干旱气候,土壤细菌和真菌对降水变化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3)-50%降水处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恢复,对结皮层以下土层土壤养分的恢复尤为明显,+50%降水处理导致结皮层和深层土壤养分略有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生物土壤结皮 降水 荒漠草原
下载PDF
沙漠化脆弱性的概念与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小玢 胡光印 董治宝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50,共11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本文基于对脆弱性概念发展的简要回顾,结合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脆弱性,提出沙漠化脆弱性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其次,梳理国内外关于脆弱性评价的文献,依... 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本文基于对脆弱性概念发展的简要回顾,结合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脆弱性,提出沙漠化脆弱性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其次,梳理国内外关于脆弱性评价的文献,依据沙漠化系统的特点阐释了沙漠化脆弱性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最后,列举沙漠化脆弱性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中国沙漠化脆弱性评价的未来特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沙漠化脆弱性 评价体系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沉积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罗万银 董治宝 +5 位作者 钱广强 冯益明 逯军峰 王蒙 任小玢 李继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1-1453,共13页
作为干旱、半干旱区的一类重要荒漠景观,戈壁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广,其独特的物质组成和沉积特征对解释它的物源和发生过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筛分处理对戈壁表层不同粒径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戈壁表层沉... 作为干旱、半干旱区的一类重要荒漠景观,戈壁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广,其独特的物质组成和沉积特征对解释它的物源和发生过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筛分处理对戈壁表层不同粒径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戈壁表层沉积物的主要元素组成特征基本相似,但不同粒级沉积物主要元素的含量略有差异。与UCC的平均化学组成相比,戈壁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元素除Si基本与UCC保持一致外,其余各主要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富集和淋失特征,微量元素在两大类型戈壁中随沉积物粒径的变化与主要元素基本一致。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戈壁表层沉积物缺少有效的化学风化过程,基本处在未受或较弱的大陆化学风化的初、中级阶段。各个粒级的沉积物在经历侵蚀和风化过程中较好的继承关系表明,戈壁砾石层下伏的细粒沉积层不是外源搬运沉淀,而是局地岩屑通过就地风化和成壤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沉积物 化学元素组成 沉积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