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葫芦科作物上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的发生及其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
作者 杨柳 任春梅 +3 位作者 陆芳 缪倩 程兆榜 季英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2,共7页
为了分析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 virus,CCYV)在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分布情况、发生趋势以及变异情况,本研究对疑似感染CCYV的葫芦科样本进行采集,覆盖了江苏省8个地区的7种常见葫芦科作物,通过RT-PCR方法对病样... 为了分析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 virus,CCYV)在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分布情况、发生趋势以及变异情况,本研究对疑似感染CCYV的葫芦科样本进行采集,覆盖了江苏省8个地区的7种常见葫芦科作物,通过RT-PCR方法对病样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在泰州采集的黄瓜分离物CCYV-JSXH进行分段克隆与测序,拼接获得CCYV的全基因组序列后对其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建湖采集的西葫芦样本、泰州兴化和南京江宁地区采集的黄瓜样本均有CCYV感染。序列拼接与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物CCYV-JSXH的RNA1序列与目前已经公布的各个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度在99.58%以上,在进化树上与山东西葫芦分离物聚为一支;其RNA2序列与各分离株的相似性为99.47%以上,在进化上与广东分离物聚为一支。本研究结果表明,CCYV可能由多个途径传入江苏,并已经扩大蔓延到江苏省多个地区和多种寄主上,对该病毒的监测防控已逐渐扩大为葫芦科作物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 分布 分子鉴定 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外壳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致病作用浅析
2
作者 干射香 杨柳 +3 位作者 任春梅 缪倩 程兆榜 季英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植物病毒,在瓜类生产中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解该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在病毒侵染寄主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和致病作用...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植物病毒,在瓜类生产中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解该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在病毒侵染寄主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和致病作用,本研究以CCYV山东黄瓜分离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荧光表达载体CP-YFP和异源表达载体pGR-CP。浸润荧光表达载体48 h后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荧光信号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均有分布;浸润异源表达载体的本氏烟植株7 d后上部叶片开始显现花叶症状,13 d后顶部新叶出现严重皱缩和坏死斑点。以上结果表明CCYV CP蛋白参与了病毒对寄主的侵染过程,可能是症状形成的致病相关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该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 外壳蛋白 亚细胞定位 致病性 异源表达
下载PDF
江苏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抗性评价
3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4 位作者 陆芳 孟庆长 孔令杰 朱云 季英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5-99,共5页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害可造成玉米严重减产,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给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可靠依据,应用单孢分离法和rDNA-ITS分子鉴定法,分离鉴定到3株江苏当地...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害可造成玉米严重减产,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给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可靠依据,应用单孢分离法和rDNA-ITS分子鉴定法,分离鉴定到3株江苏当地玉米弯孢叶斑病病菌,序列比对确定其均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应用当地菌源,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22年江苏省玉米区试品种进行弯孢叶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鉴定的73个品种中,对弯孢叶斑病的抗性有高抗、抗、中抗、感4个级别,其中普通玉米的抗性水平高于鲜食玉米,普通玉米有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占鉴定总数的8.22%;鲜食玉米有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鉴定总数的6.85%。说明此批玉米品种抗弯孢叶斑病的能力较好,高抗品种可多年多点重复鉴定,发挥品种的抗性应用价值;抗性水平较低的鲜食玉米品种要在种植区内提醒农户早防早治,尽量减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叶斑病菌 单孢分离 抗病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电力系统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方法研究
4
作者 任春梅 许梦阳 庞涛 《电工技术》 2024年第4期125-127,131,共4页
随着新能源和直流输电大量投运,电网特性也改变,大量新能源并网以及非线性负载数量不断增多,使得电力系统出现各类振荡、谐波干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现有的测量设备重点关注工频信号测量,性能难以满足电网监测多类... 随着新能源和直流输电大量投运,电网特性也改变,大量新能源并网以及非线性负载数量不断增多,使得电力系统出现各类振荡、谐波干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现有的测量设备重点关注工频信号测量,性能难以满足电网监测多类型信号参数需求。宽频测量装置可实时监测电网(间)谐波、同步相量以及各类功率振荡,并将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传输至主站。为此结合宽频测量装置的功能特性及现有技术规范的要求,搭建宽频测量装置试验验证平台,结合静动态测试及宽频振荡测试对宽频测量装置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有力验证了宽频测量装置的各项功能,为后续工程现场的应用提供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振荡 同步相量 宽频测量
下载PDF
玉米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特征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5
作者 王海涛 董岩 +4 位作者 任春梅 宛柏杰 李硕 程兆榜 季英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7-1440,共4页
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可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病毒病害是玉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玉米生产威胁巨大。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 MaYMV)于2016年由Chen等^([1])在中国首次发现并报道,随后在亚洲其... 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可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病毒病害是玉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玉米生产威胁巨大。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 MaYMV)于2016年由Chen等^([1])在中国首次发现并报道,随后在亚洲其他国家、南美洲和非洲等地被相继报道^([2-9])。在中国,该病毒已扩散至云南、四川、福建、安徽和河南等地^([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拟南芥尿黑酸双加氧酶基因突变体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陈哲卿 廖家妮 +2 位作者 胡超 任春梅 黄丽华 《植物学研究》 2023年第4期200-205,共6页
尿黑酸双加氧酶(Homogentisate dioxygenase, HGO)催化酪氨酸降解代谢第三步反应。HGO突变会促进拟南芥生长。该研究对拟南芥hgo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转录组进行分析,探究HGO影响拟南芥生长的机制。结果表明,突变体和野生型间1413个基因表... 尿黑酸双加氧酶(Homogentisate dioxygenase, HGO)催化酪氨酸降解代谢第三步反应。HGO突变会促进拟南芥生长。该研究对拟南芥hgo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转录组进行分析,探究HGO影响拟南芥生长的机制。结果表明,突变体和野生型间1413个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其中741个基因在突变体中表达上调,672个基因在突变体中表达下调。GO功能注释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生长素响应、氨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等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MAPK信号途径、谷胱甘肽代谢、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通路。研究结果表明HGO可能通过影响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和激素信号传导等调控拟南芥生长。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酪氨酸降解代谢在植物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尿黑酸双加氧酶 酪氨酸降解代谢 转录组
下载PDF
面向输变电场景的无线传感网通信性能测试研究
7
作者 黄震 敬沅坤 +1 位作者 闫克 任春梅 《电气技术》 2024年第3期53-57,共5页
无线传感网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无线传感网在输变电场景下的通信特征,提出通信性能测试方法,构建闭环测试平台,对无线传感网的接入容量、组网性能等关键... 无线传感网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无线传感网在输变电场景下的通信特征,提出通信性能测试方法,构建闭环测试平台,对无线传感网的接入容量、组网性能等关键指标开展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测试方法能有效评估无线传感网的终端接入、数据传输能力,可为无线传感网在电力系统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 无线传感网 通信性能 闭环验证
下载PDF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西瓜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3 位作者 缪倩 魏利辉 周益军 范永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4-1470,共7页
[目的]对江苏各地具典型褪绿花叶症状的多种葫芦科作物是否为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侵染进行分子鉴定,明确该病毒在江苏的遗传分化.[方法]提取样品总RNA,利用西瓜花叶病毒的cp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 [目的]对江苏各地具典型褪绿花叶症状的多种葫芦科作物是否为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侵染进行分子鉴定,明确该病毒在江苏的遗传分化.[方法]提取样品总RNA,利用西瓜花叶病毒的cp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测序,应用DNASTAR和Clustal X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来自南瓜、瓠瓜、西瓜和西葫芦的11个分离物的RNA模板中均检测到12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片段含1154个核苷酸,包含完整的编码281个氨基酸的WMV-cp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1个分离物和来自不同地区的17个分离物WMV-cp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编码CP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5%~100.0%和92.9%~100.0%.[结论]WMV的遗传变异与地缘相关性较强而与寄主相关性较弱.江苏分离物WMV-CP氨基酸均具有蚜传株系的特征结构域DAG,暗示其田间流行与蚜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花叶病毒 葫芦科作物 CP基因 序列分析 江苏
下载PDF
水稻抗纹枯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任春梅 高必达 何迎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6,共5页
多年来通过对水稻抗纹枯病的筛选 ,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但筛选鉴定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品种。本文就水稻抗纹枯病的机制、抗性遗传及生物工程育种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抗病性 抗性品种 筛选 抗性遗传 发生机制 生物工程育种
下载PDF
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任春梅 高必达 +2 位作者 张学文 何迎春 苏建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8-301,共4页
为了获得抗真菌病的番茄材料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子叶 ,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植株 ,PCR检测初步证明细菌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番茄的基因组 .同时对番茄耐 Kan水平、转化受体的预培养以及共培后洗涤抑菌进... 为了获得抗真菌病的番茄材料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子叶 ,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植株 ,PCR检测初步证明细菌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番茄的基因组 .同时对番茄耐 Kan水平、转化受体的预培养以及共培后洗涤抑菌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 5 0 m g/ L 时就能完全抑制番茄子叶再生 ;共培后直接用抑菌剂洗涤的抑菌效果较好 ;番茄子叶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几丁质酶 基因转化 番茄 农杆菌介导法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任春梅 董延瑜 +1 位作者 洪亚辉 赵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32-435,共4页
为了建立基因枪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系统 ,以西瓜顶芽为受体 ,p BI12 1为供体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了基因枪的扩散腔类型、轰击次数、受体的预培养和高渗处理对转化率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测验 ,预培养时间与轰击次数对转... 为了建立基因枪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系统 ,以西瓜顶芽为受体 ,p BI12 1为供体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了基因枪的扩散腔类型、轰击次数、受体的预培养和高渗处理对转化率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测验 ,预培养时间与轰击次数对转化率影响显著 ,而扩散腔类型和甘露醇处理质量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 .经组织化学检测 ,有 33.3%抗 Kan试管苗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顶芽 转化 基因枪介导
下载PDF
江苏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4 位作者 缪倩 王锋 张重阳 徐冬青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确定从江苏省洪泽县大棚西瓜、仪征市露地瓠瓜、东台市露地南瓜上采集到3个表现为褪绿、斑驳花叶症状的病样是否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侵染,采用电子镜观察、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电子显微镜下可见300 nm×18... 为确定从江苏省洪泽县大棚西瓜、仪征市露地瓠瓜、东台市露地南瓜上采集到3个表现为褪绿、斑驳花叶症状的病样是否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侵染,采用电子镜观察、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电子显微镜下可见300 nm×18 nm大小的直杆状病毒粒子。根据已报道的CGMMV外壳蛋白质(cp)基因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对所提取病样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3个分离物的RNA模板中均可扩增到大小为500 bp左右的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3个分离物的片段均含有486个核苷酸,包含完整的cp基因,编码161个氨基酸。3个分离物与已报道的7个CGMMV分离物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8%~99.8%和98.1%~100.0%,与同属的其他3个病毒(Kyuri绿斑驳花叶病毒、黄瓜果实斑驳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绿斑驳花叶病毒)cp基因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0.7%~54.7%和44.4%~60.2%,表明所采集的3个病样由CGMMV侵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西瓜 瓠瓜 南瓜 病原鉴定
下载PDF
灰飞虱来源的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性蛋白基因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3 位作者 季英华 熊如意 范永坚 周益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138,共7页
对来自江苏、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灰飞虱来源的21个水稻条纹病毒分离物的病害特异性蛋白(sp)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序列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的sp基因大小相同,均由53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78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采用DNAS... 对来自江苏、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灰飞虱来源的21个水稻条纹病毒分离物的病害特异性蛋白(sp)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序列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的sp基因大小相同,均由53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78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分析,21个RSV分离物核苷酸和推导的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1%~100%和95.5%~100%.与已报道水稻来源的27个RSV分离物一起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RSV-s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相对较大,除灰飞虱来源的或者云南来源的分离物相对独立成组外无明显的规律性.从功能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首先与寄主相关,从寄主角度可以划分为灰飞虱和水稻两个寄主群;其次与地缘相关,在灰飞虱寄主群中可以分成中国云南及云南以外的两个地理亚群,在水稻寄主群中可以划分为中国云南和云南以外的多个地理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sp基因 遗传多样性 寄主群 地理亚群
下载PDF
西瓜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春梅 董延瑜 +1 位作者 洪亚辉 赵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建立西瓜顶芽培养与子叶培养的实验流程 ,以西瓜子叶、顶芽为外植体 ,进行了不定芽的诱导、芽的伸长、生根以及再生植株的移栽与嫁接试验 .结果表明 :顶芽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率高于子叶 ;苗龄 4~ 5 d、刚刚由黄色转为浅绿色的子叶诱导... 为建立西瓜顶芽培养与子叶培养的实验流程 ,以西瓜子叶、顶芽为外植体 ,进行了不定芽的诱导、芽的伸长、生根以及再生植株的移栽与嫁接试验 .结果表明 :顶芽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率高于子叶 ;苗龄 4~ 5 d、刚刚由黄色转为浅绿色的子叶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 ,苗龄 8~ 9d的顶芽诱导产生的不定芽最多 ;用子叶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 MS+1.0 mg/L BA,用顶芽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 MS+3.0 mg/L BA+0 .2 mg/L IAA;不定芽在 MS+0 .2 mg/L KT培养基上能较快地伸长 ,伸长的芽茎在分别添加 0 .1m g/L KT,0 .1mg/L NAA或0 .1mg/L IAA的 1/2 MS培养基上都容易生根 ;西瓜的直接移栽难以成活 ,试管苗无菌嫁接的成活率高于常规嫁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子叶 顶芽 嫁接 组织培养 移栽
下载PDF
两种麦类土传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2 位作者 魏利辉 范永坚 周益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7,共5页
根据Banerjees等(1992)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外壳蛋白(CP)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体系,研究了孵育时间、CP浓度对跨膜运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WMV-CP和BaYMV-CP可分别快速进入离体的小麦与大麦叶... 根据Banerjees等(1992)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外壳蛋白(CP)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体系,研究了孵育时间、CP浓度对跨膜运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WMV-CP和BaYMV-CP可分别快速进入离体的小麦与大麦叶绿体中,其跨膜运输所需的孵育时间均最低为5min,孵育时间超过15min后进入叶绿体中CP的量不受影响;加入跨膜体系中CP的浓度与跨膜后进入叶绿体的CP浓度呈正相关,能够实现跨膜的最低CWMV-CP和BaYMV-CP浓度分别为4.2和37.8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大麦黄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跨膜运输
下载PDF
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春梅 杨柳 +3 位作者 缪倩 陆芳 顾雪 程兆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54-2460,共7页
【目的】明确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玉米抗病品种选育及其田间合理布局提供指导,也为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个市(县)的疑似小斑病玉米叶片进... 【目的】明确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玉米抗病品种选育及其田间合理布局提供指导,也为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个市(县)的疑似小斑病玉米叶片进行单孢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基于rDNA-ITS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选用8个自交系玉米品种(Mo17、B73、丹340、罗31、掖478、齐319、昌7-2和掖107),采用喷雾接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分别从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地各分离到1株菌株,依次标记为DT、RD、FX和DH,形态学观察发现分离菌株存在类似于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以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550 bp左右的预期片段,测序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小斑病菌多个分离株序列的同源性达97%;结合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的江苏分离株。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分离株(DT)独立一枝,说明其来源较特殊。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来自东台的菌株(DT)致病力最强;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菌株上的抗感性差异较大,对玉米小斑病表现为抗病的有齐319和Mo17。【结论】可选用东台菌株(DT)作为江苏省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筛选的接种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可挖掘齐319和Mo17的抗病基因,为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单孢分离 分子鉴定 致病力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水稻条纹病毒致病型及其应用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2 位作者 魏邦庆 周益军 范永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
利用24个粳稻品种对来自江苏盐都、靖江、洪泽、海安、姜堰等地的14个水稻条纹病毒(RSV)分离物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各分离物在24个品种上的平均发病率,将参试分离物划分为强、次强、中、次弱、弱5个致病类型,各致病型在田间呈随机分布状... 利用24个粳稻品种对来自江苏盐都、靖江、洪泽、海安、姜堰等地的14个水稻条纹病毒(RSV)分离物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各分离物在24个品种上的平均发病率,将参试分离物划分为强、次强、中、次弱、弱5个致病类型,各致病型在田间呈随机分布状态,其中中和次弱型占78.57%。依据24个粳稻品种在14个分离物上的平均发病率可将其划分为免疫、抗、中抗、中感、感、高感6个抗感类型,其中中感和感病类型占70.83%。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抗病品种在各分离物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由此暗示各地在应用抗病品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应根据当地RSV致病性的差异,针对性地选用抗病品种,并及时做好治虫控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致病型 抗病性
下载PDF
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5 位作者 邢卫锋 韩方胜 陆晓蜂 潘以楼 朱桂梅 周益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159,共5页
选用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12种抗病毒剂,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江苏省东海县、海安县和句容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三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2种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均有一定防效和保产效果,其中防效和保产效... 选用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12种抗病毒剂,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江苏省东海县、海安县和句容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三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2种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均有一定防效和保产效果,其中防效和保产效果均较好的有18%丙多·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氨基寡糖素水剂、2.1%铜·烷醇可湿性粉剂、1%蛋白粉剂和4%嘧呔霉素水剂,防效为16.22%-51.00%,平均增产率为11.11%~28.29%。其防效和保产效果均显著高于1%蛇床子素水剂、3.95%苷·醇·硫酸铜可湿性粉剂、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和25%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极显著高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和5%菌毒清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剂 水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2 位作者 杨柳 缪倩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6-763,共8页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病毒主要有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通常发生复合侵染。基于GenBank中这6种病毒的...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病毒主要有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通常发生复合侵染。基于GenBank中这6种病毒的核苷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单重RT-PCR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2种多重RT-PCR扩增的DNA聚合酶浓度、dNTPs及镁离子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优化,对检测灵敏度进行测定,建立了2种PCR反应同时检测葫芦科作物上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2种多重RT-PCR体系均能同时扩增出各自特异性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优化的2种多重RT-PC体系检测灵敏度为总RNA稀释10^2~10^3倍,应用于江苏省210份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单重RT-PCR一致.体现了检测的可靠性;检测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以种子传播的ZYMV和CGMMV侵染为主,病毒的复合侵染率达7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科作物 病毒 多重RT-PCR
下载PDF
番茄子叶的离体再生与移栽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任春梅 高必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为了尽快地使番茄子叶获得较多的再生植株以及提高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 ,使番茄的遗传转化研究与应用得以顺利进行 ,以番茄子叶为外植体 ,系统研究了番茄子叶切段大小对诱导出芽的影响 ,生长素IAA和NAA对生根的影响 ,以及移栽土的灭菌... 为了尽快地使番茄子叶获得较多的再生植株以及提高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 ,使番茄的遗传转化研究与应用得以顺利进行 ,以番茄子叶为外植体 ,系统研究了番茄子叶切段大小对诱导出芽的影响 ,生长素IAA和NAA对生根的影响 ,以及移栽土的灭菌处理、空气湿度、再生苗的生根状况等对移栽成活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刚展开的子叶横切成 3段时可得到较多的再生芽 ;在MS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IAA能形成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再生苗 ;移栽土灭菌处理或再生苗生根差 ,都无法移栽成活 ;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移栽苗萎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子叶 再生 移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