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沿交叉教育理念在“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以机器学习为交叉融合切入点
1
作者 任更波 李依然 +1 位作者 梅竣乔 王美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32-135,共4页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与环境监测、污染生态学等多领域研究有交叉,通过这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环境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如何通过生态途径干扰、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在新工科背景下,...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与环境监测、污染生态学等多领域研究有交叉,通过这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环境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如何通过生态途径干扰、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在新工科背景下,根据传统教学的不足和学生发展特点,创新性提出以机器学习的交叉融合为切入点,构建“课堂指引(guidance)+自主探索(explore)+成果考核(check)+效果追踪(trace)”的“四位一体”GECT教学模式,为“前沿交叉”融入环境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理念提供参考,满足新时代发展对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新工科理念下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沿交叉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 新工科 机器学习 教学创新
下载PDF
恶臭污染的测定方法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2
作者 祝富杰 曲龙泽 +8 位作者 李平 魏文侠 李培中 王立夫 李本行 王姣 任更波 吴志能 马小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恶臭污染已经成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公害。我国的恶臭污染来源广泛,臭气浓度的测定成本昂贵,构建基于简易输入参数的臭气预测模型降低恶臭污染判定与控制的难度,是目前恶臭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从臭气定义...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恶臭污染已经成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公害。我国的恶臭污染来源广泛,臭气浓度的测定成本昂贵,构建基于简易输入参数的臭气预测模型降低恶臭污染判定与控制的难度,是目前恶臭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从臭气定义的基本概念入手,总结对比了不同的臭气标准和测定方法。综述了目前常用的臭气预测模型,包括基于污染物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和不同的臭气浓度/强度预测模型,发现不同研究或者不同模型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其中,为预测模型提供准确的嗅觉阈值是优化模型的关键。另外,作为一种环境问题,本研究也对臭气的大气扩散以及排放速率进行了综述研究,研究中使用不同的大气扩散模型对臭气的大气扩散过程进行预测。但不同模型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知识背景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排放速率作为大气扩散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参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装置进行测定,不同方法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后续研究中需要依据更多的现场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基于以上综述,本研究将为恶臭污染的识别和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污染 臭气浓度/强度 测定方法 预测模型 大气扩散模型
下载PDF
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处理实际含糖废水
3
作者 高鹏 任更波 +2 位作者 李本行 马小东 魏文侠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6-1215,共10页
含高浓度污染物和色度实际含糖废水的高效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针对单一絮凝沉淀和过硫酸钠氧化体系的技术局限性,首次构建了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同步实现了对废水中COD和色度的高效去除,并深入探究了污染物的转化机理。... 含高浓度污染物和色度实际含糖废水的高效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针对单一絮凝沉淀和过硫酸钠氧化体系的技术局限性,首次构建了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同步实现了对废水中COD和色度的高效去除,并深入探究了污染物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絮凝耦合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对实际含糖废水中COD的去除率高达95.74%,色度去除率高达96%。紫外全波长扫描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絮凝沉淀过程优先去除不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长链烷烃等有机污染物,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部分被去除;在后续过硫酸钠氧化过程中,实际废水中含发光基团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几乎被彻底去除,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本研究可为复杂的实际含糖废水的达标排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沉淀 过硫酸盐 含糖废水 污染物转化 耦合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