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uronic F-127表面修饰生物衍生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任永信 杨志明 +2 位作者 李秀群 秦廷武 解慧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复合 Pluronic F- 12 7表面修饰生物衍生骨的三维培养 ,对成骨细胞活力及功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新鲜猪肋骨加工制成生物衍生骨 ,应用 Pluronic F- 12 7对生物衍生骨进行表面修饰 ,然后体外复合第 3代成骨细胞三...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复合 Pluronic F- 12 7表面修饰生物衍生骨的三维培养 ,对成骨细胞活力及功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新鲜猪肋骨加工制成生物衍生骨 ,应用 Pluronic F- 12 7对生物衍生骨进行表面修饰 ,然后体外复合第 3代成骨细胞三维培养。实验为 A、B和 C组。A组为单纯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细胞组 ,B组为 Pluronic F- 12 7表面修饰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细胞组 ,C组为单纯成骨细胞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各组成骨细胞生长及黏附进行观察 ,并对其细胞活力和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进行检测。 结果  B组成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伸展及生长良好 ,成骨细胞活力和 AL P活性表达与 A组成骨细胞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A、B组与 C组比较 ,成骨细胞活力和 AL P活性均明显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生物衍生骨经 Pluronic F- 12 7表面修饰后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可作为负载生物活性分子的载体修饰生物衍生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成骨细胞 生物衍生骨 PluronicF-127 支架材料 体外实验
下载PDF
雌激素对大鼠骨性关节炎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永信 邓友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 了解雌激素水平改变对雌性大鼠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 4 0只 ,采用膝关节制动制作骨性关节炎及同时切除卵巢的方法制作绝经期大鼠模型。实验分为 4组 , 组为正常对照组 ; 组为单纯关节固定组 ; 组为关节固定加卵巢切... 目的 了解雌激素水平改变对雌性大鼠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 4 0只 ,采用膝关节制动制作骨性关节炎及同时切除卵巢的方法制作绝经期大鼠模型。实验分为 4组 , 组为正常对照组 ; 组为单纯关节固定组 ; 组为关节固定加卵巢切除组 ; 组在 组基础上同时给予 0 .80 mg/ (kg· d)己烯雌酚 ,连续 4周。 1个月后进行骨性关节炎病理学观察、评分和血清骨钙素检测。 结果  组 (5 .72± 0 .6 4 )μg/ L血清骨钙素明显高于 组 (3.5 0±0 .39)μg/ L及 组 (3.95± 0 .4 4 )μg/ L。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 组 (10 .83± 4 .35、4 .2 1± 2 .0 3) , 组 (15 .32± 3.4 2、7.6 2± 3.4 2 ) , 组 (12 .6 5± 2 .73、5 .4 6± 1.2 3)。 结论 雌性大鼠切除卵巢可加重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而应用己烯雌酚替代后可延缓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雌激素可能在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大鼠 骨性关节炎 影响 实验研究 病理学
下载PDF
WO-1促进兔桡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永信 杨志明 +2 位作者 解慧琪 秦廷武 李秀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 制作兔桡骨缺损模型,通过局部和全身用药了解WO-1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重1.6~2.0kg;手术制作双侧桡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A组:局部用药组,骨缺损处一次注射W... 目的 制作兔桡骨缺损模型,通过局部和全身用药了解WO-1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重1.6~2.0kg;手术制作双侧桡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A组:局部用药组,骨缺损处一次注射WO-1 50mg/ml,0.1ml;B组:口服给药组,每天WO-1 5mg灌胃至处死;C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20、30和60d每组随机处死动物4只,行血清学、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A、B组碱性磷酸酶在20d分别为159.0±4.7U和174.3±13.2U,30d分别为130.0±8.0U和113.5±9.0U,均显著高于C组20d为95.8±23.1U,30d为88.3±21.1U;60dA组为65.3±6.2U、B组为42.0±7.0U,均显著低于C组116.0±3.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A、B组血清骨钙素水平20d分别为11.4±3.8、14.3±2.7ng/ml和30d分别为7.3±0.3、10.4±3.2ng/ml均明显高于C组20d为6.1±0.8ng/ml,30d为5.8±0.2ng/ml;60d A组为4.2±1.2ng/ml,B组为4.4±0.9ng/ml,均显著低于C组13.9±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30和60dX线片和组织学均显示,A、B组骨性愈合早于C组,而A组骨痂塑形早于B组。结论 WO-1可促进兔桡骨缺损的修复,其量效关系和给药时间、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WO-1 桡骨缺损
下载PDF
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结构特征和体外药物释放的研究
4
作者 任永信 杨志明 +2 位作者 解慧琪 秦廷武 李秀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制备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对其理化性质和WO-1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luronic F-127负载WO-1制作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衍生骨及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形貌特征,测量其孔径和孔隙... 目的制备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对其理化性质和WO-1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luronic F-127负载WO-1制作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衍生骨及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形貌特征,测量其孔径和孔隙率;应用x线衍射分析仪和x线能量散射分析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评价WO-1在双蒸水中1~7d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生物衍生骨具有天然的网状孔隙结构,孔隙间互相连通;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也具有互相连通的网状孔隙结构,孔径和孔隙率分别为522.43±16.75μm和55%,低于生物衍生骨的孔径623.67±12.31μm和孔隙率75%。生物衍生骨一WO-1药物缓释系统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钙/磷比为1.54;生物衍生骨钙/磷比为1.77。药物释放实验: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1d表现为爆发释放,溶液浓度为4.6/μg/ml,此后可连续释放6d,浓度维持在0.2~0.8μg/ml。结论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可望成为一种更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待于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生物衍生骨 药物缓释 WO-1
下载PDF
20%丰抗乐水剂对小麦产量性状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任永信 侯新玲 +1 位作者 卫红 王春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20%丰抗乐水剂不同施药量下新麦19号的穗粒数、穗重、千粒重、小区产量、株高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剂量20%丰抗乐水剂对小麦的正常生长无不良影响.每亩施用50 g、100g、150 g 20%丰抗乐水剂,小麦株... 通过田间试验对20%丰抗乐水剂不同施药量下新麦19号的穗粒数、穗重、千粒重、小区产量、株高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剂量20%丰抗乐水剂对小麦的正常生长无不良影响.每亩施用50 g、100g、150 g 20%丰抗乐水剂,小麦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5 cm、4.5 cm、10.5 cm,分别比对照药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降低了1.1 cm、3.1 cm、9.1 cm,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除每667 m^2施用50 20%丰抗乐水剂的处理的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每667 m^2施用150 g 20%丰抗乐水剂的处理与对照药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667 m^2施用50 g、100 g、150 g 20%丰抗乐水剂的处理,其穗粒数、千粒重和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后喷施20%丰抗乐水剂可较好地降低小麦株高,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增加粒重、提高千粒重,具有一定增产效果,且优于对照药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20%丰抗乐水剂150g/667m^2较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剂量 小麦 产量 株高 品质
下载PDF
辅业改制要稳中求快——访国家邮政局主辅办副主任任永信
6
作者 潘建伟 任永信 《中国邮政》 2006年第6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邮政局 副主任 改制 工作会议 分离 企业 期限
原文传递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后路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7
作者 金正帅 张宁 +2 位作者 吴庆 王道新 任永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后路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9年以来治疗的 5 6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其中前路手术组 37例 ,采用摘除病变椎间盘、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及前路钢板固定 ;后路手术组 19...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后路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9年以来治疗的 5 6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其中前路手术组 37例 ,采用摘除病变椎间盘、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及前路钢板固定 ;后路手术组 19例 ,采用全椎板减压、侧块钢板固定。 结果 前路手术者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5个月 ,平均 2年 10个月 ;后路手术者随访 1年 5个月~ 5年 1个月 ,平均 3年 8个月。两组 JOA评分及硬脊膜囊矢状径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 ;术后改善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并发症例数前路手术组略多于后路手术组。 结论 前路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前路减压、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入路 比较研究 治疗
下载PDF
有效分蘖终止期控制措施对小麦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张维城 王志和 +1 位作者 任永信 朱明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03-907,共5页
研究表明,在总头数与预期穗数相等的有效分蘖终止期,采取深中耕与镇压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可使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间形成一个“断档”阶段,拉大有效生育与无效生育的距离,减少无效生产,提高有效蘖整齐度,促进根系发育,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 研究表明,在总头数与预期穗数相等的有效分蘖终止期,采取深中耕与镇压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可使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间形成一个“断档”阶段,拉大有效生育与无效生育的距离,减少无效生产,提高有效蘖整齐度,促进根系发育,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及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矛盾,明显改善群体质量。这项措施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增强了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了群体对个体的制约,干物质生产和源库关系更趋合理,产量和经济系数显著提高,是小麦高产、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一项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效分蘖终止期 群体质量
下载PDF
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凡进 任永信 +3 位作者 蔡卫华 张宁 殷国勇 励建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观察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promoter,BAD)的变化情况,探讨BAD变化的意义。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和c-Jun氨基末端激... 目的:观察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promoter,BAD)的变化情况,探讨BAD变化的意义。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抑制组(C组,20只)。手术前2h,A组及B组动物L4硬膜外注射25%二甲基亚砜(DMSO),C组动物注射溶于25%DMSO的JNK抑制剂SP600125。A组动物麻醉后仅腹腔切开,B组及C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夹闭腹主动脉30min后松开,再灌注至0.5h、2h、8h、24h)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取L4节段以下脊髓组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BAD(p-BAD)、BAD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p-BAD、14-3-3、BAD、Bcl-xL及Bcl-2的表达。结果:电镜检查A组及C组再灌注0.5h未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0.5h及C组再灌注2h、8h时偶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2h、8h、24h及C组再灌注24h时可见部分脊髓神经细胞凋亡,C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JNK、BAD、14-3-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JNK、p-BAD、细胞色素C、Bcl-xL和Bcl-2的表达在A组、B组再灌注0.5h和C组再灌注0.5h、2h、8h无明显差异。B组再灌注2h、8h、24h p-JNK、细胞色素C、Bcl-xL、Bcl-2的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增加(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再灌注2h、8h、24h时p-BAD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弱(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减少(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BAD被激活,诱发了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JNK抑制剂可抑制BAD的活性,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脊髓 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原文传递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单长卷 任永信 戚建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08,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下冬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苗株高、叶面积、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生物量、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叶片水分饱和亏、可溶性糖含...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下冬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苗株高、叶面积、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生物量、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叶片水分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以及叶片SOD、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幼苗一方面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较多地提高根比重,以利于根系吸水增加抗旱性;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叶片的生理特性以提高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旱 冬小麦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累及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治疗 被引量:13
11
作者 蒋正武 任永信 甘克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698-2699,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累及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效果。方法对20例23足波及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固定。结果20足经随访,优良率85%。结论手术是治疗累及后关节面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MIS TLIF与Open 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敏 张群虎 +4 位作者 刘欢 陈赢 张宁 殷国勇 任永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 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Open 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进行Meta分析,以判断2种手术方法的术后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 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Open 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进行Meta分析,以判断2种手术方法的术后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进行系统检索;检索发表于2014年3月以前,以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Rev Man5.2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临床疗效的研究并进行系统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融合率。结果:通过初次筛选、二次筛选及再次筛选,本系统分析共纳入8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项,队列研究6项。所纳入的研究患者共866例,其中微创手术组417例,开放手术组449例。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融合率以及术前的VAS、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pen TLIF相比,MIS TLIF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也不会影响远期的融合率;此外,MIS TLIF在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同时可早期缓解术后疼痛与功能恢复,表明MIS TLIF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腰椎滑脱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纤维粘连蛋白修饰的多孔PLG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峰 任永信 范卫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9-521,i0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粘连蛋白(Fn)修饰的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LG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粘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获得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以不同的浓度分别接种于PLGA上。其中,预先包被纤... 目的探讨经纤维粘连蛋白(Fn)修饰的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LG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粘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获得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以不同的浓度分别接种于PLGA上。其中,预先包被纤维粘连蛋白的PLGA作为实验组,未经纤维粘连蛋白修饰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3、6、9h和7、14、21d收获细胞,通过细胞记数法测定细胞数,反映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情况。并通过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形态和贴附情况。结果纤维粘连蛋白能明显促进MSCs在PLGA上的粘附和增殖:在6、9h和7、14、21d时间点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和P<0.01)。电镜证实实验组细胞贴附良好,为多角或梭形;对照组细胞数少,细胞铺展差,多为圆形。结论纤维粘连蛋白能促进MSCs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 PLGA 蛋白修饰 增殖 纤维粘连蛋白(Fn) 密度梯度离心法 多孔 MSCs 高分子材料 实验组 对照组 细胞数 聚乙醇酸 SD大鼠 PIGA 细胞记数 电镜观察 0.05 细胞贴附 细胞铺展 共聚物 培养法
下载PDF
连作花生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与减产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14
作者 徐瑞富 任永信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4,38,共3页
采用土壤稀释法 ,对不同连作年限的花生田土壤微生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 ,土壤及花生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明显增加 ,细菌数量明显减少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R/S值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表 3,参 4。
关键词 连作花生田 土壤微生物 群落动态 减产因素分析 土壤稀释法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正武 任永信 甘克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36-938,共3页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赢 杨小政 +3 位作者 朱翔 车荟 路康 任永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7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7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伴ModicⅡ型改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8条简明量表(SF-8)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前ODI评分为(53.11±13.10)分,术后3个月为(13.11±5.97)分,术后半年为(5.00±4.07)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半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为(6.30±2.00)分,术后为(2.10±0.88)分,术后3个月为(1.10±0.74)分,术后半年为(1.13±0.83)分,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半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SF-8评分为(26.15±11.49)分,术后3个月为(61.61±14.44)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Quadrant通道系统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中、术后出血少,显著减少软组织损伤,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势,术后症状缓解明显,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ModicⅡ型 Quadrant微创系统 融合
原文传递
纤维粘连蛋白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协同刺激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立 曹晓建 任永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on,FN)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取第3代成骨细胞,以bFGF(0.1、1、10和100ng/... 目的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on,FN)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取第3代成骨细胞,以bFGF(0.1、1、10和100ng/ml)刺激,接种于FN(0.1、1、10和100μg/ml)或多聚赖氨酸(Polylysine)修饰的生物衍生骨支架上,MTT法检测组间细胞黏附效率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密度与形态。GRGDS肽封闭后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结果单独应用FN与bFGF均可增加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的黏附效率(P<0.05),联合应用时,产生的效应显著增强,两者存在交互作用(P<0.01)。而Polylysine与bFGF无此交互作用(P>0.05)。电镜观察发现,两者联合应用时细胞密度、铺展效果均优于单独应用。应用GRGDS肽后,FN联合bFGF产生的黏附促进作用被显著阻断。结论bFGF与FN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三维支架上的黏附存在协同刺激作用,细胞黏附产生这一效应的机制很可能是由RGD-整合素α5β1途径来介导的,需深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纤维粘连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生物衍生骨
下载PDF
后路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有地 任永信 +5 位作者 张宁 殷国勇 金正帅 胡志毅 蔡卫华 余利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对3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移植后路融合术,男21例,女12例,随机分为单纯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组(16例)和采用自体髂骨移植(17例)。术后对...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对3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移植后路融合术,男21例,女12例,随机分为单纯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组(16例)和采用自体髂骨移植(17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术后24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融合率,采用Oswestry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与自体骨移植组相比,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失血量也明显减少。术后24周两组融合率均达到100%,Oswestry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融合术中,同种异体骨移植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原文传递
PIED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翔 杨小政 +3 位作者 陈赢 车荟 马成 任永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interlaminar endoscopic discectomy,PIED)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PIED手术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11例,并获得完整随访资...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interlaminar endoscopic discectomy,PIED)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PIED手术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11例,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1年,通过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ODI)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患者术后腰腿痛改善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腰椎MRI对比评价髓核摘除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1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前腰痛VAS(7.00±1.00)分,术后1 d疼痛明显缓解,VAS(0.55±0.52)分,术后1年VAS(0.36±0.50)分;术前平均ODI为(58.55±6.07)%,术后1 d(4.54±2.25)%,术后1年为(1.09±1.04)%;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总体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手术后症状均基本缓解,恢复了正常工作与生活,优良率达到100%;术后游离的髓核均被完全摘除,无复发椎间盘突出者。结论:PIED能有效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标准的PIED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D 髓核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KH_2PO_4和Penicillin对小麦老化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菊香 任永信 蒋爱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63,共3页
适宜浓度的 KH2 PO4和 Penicillin能明显提高小麦老化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幼苗长度 ,且能适当降低其种子浸泡液的电导度。其中以 0 .0 2 5 % KH2 PO4+10 0 mg/
关键词 小麦 KH2PO4 PENICILLIN 老化种子 发芽 幼苗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