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拉法单晶硅生长原理、工艺及展望
1
作者 王正省 任永生 +5 位作者 马文会 吕国强 曾毅 詹曙 陈辉 王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提出后,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备受关注。单晶硅作为主要的光伏材料,其质量决定着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高低,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能,人们对单晶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直拉法(CZ法)是单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其生... 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提出后,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备受关注。单晶硅作为主要的光伏材料,其质量决定着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高低,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能,人们对单晶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直拉法(CZ法)是单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其生产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直拉单晶硅市场占比超过90%,目前正朝着大尺寸、N型、薄片化、低氧低碳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晶棒尺寸增大,热场变化更加复杂,现有CZ工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未来降低度电成本仍是晶硅光伏发展的驱动力,应通过技术革新、产业标准化、成本控制等手段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本文介绍了CZ法生长单晶硅的基本原理和生长工艺,分别对缺陷控制、热场优化、氧含量控制等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工艺现状和单晶生长特点的基础上对直拉法生长单晶硅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拉法 单晶硅 大尺寸 薄片化 热场 太阳能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材料弹性性能预测及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林轩杰 江汉同 +5 位作者 李倩 周玉玲 臧怀娟 任永生 詹曙 马文会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1129,共10页
在工程材料的应用中,弹性模量是重要的性能参数,找到特定弹性性能的材料是新材料合成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快速且准确的预测弹性在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际实验测量大量材料的弹性性能并不现实.因此,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材料数据,选... 在工程材料的应用中,弹性模量是重要的性能参数,找到特定弹性性能的材料是新材料合成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快速且准确的预测弹性在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际实验测量大量材料的弹性性能并不现实.因此,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材料数据,选出候选材料,再通过实际实验进行验证,是一种理想的新材料发现方法.目前材料性能预测的主要计算方法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高通量计算,这类方法效率低下,难以高效地完成大批量的材料筛选任务.而基于材料统计学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可通过大数据挖掘,快速预测材料性能,成为一种有可能替代高通量计算的方案.本文将特征选择方法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组合,从中选择最有效的弹性模量预测组合方案,并设计交互界面对输入特征和材料弹性性能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实验表明Pearson/RFE和GBDT的组合模型性能最好,同时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每原子能量、熔点、密度等特征对于预测结果的影响较大.这些重要的特征可以从特征–目标关系中初步预测弹性模量的范围,目标属性值也可反过来估计材料的重要特征.这些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探究弹性的影响因素、预测大批量材料性能和可视化分析指导材料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机器学习 弹性性能预测 可视化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任永生作品欣赏
3
作者 任永生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4年第11期59-61,58,共4页
关键词 作品欣赏
原文传递
多孔硅制备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浩杨 任永生 +5 位作者 马文会 詹曙 曾毅 刘国炎 王正省 王哲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45-12055,共11页
多孔硅是通过对单晶硅片进行电化学腐蚀或适当的化学腐蚀而形成的一种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多孔硅纳米材料因其巨大的表面积、可调谐的光学性质和良好的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化学传感、药物传递、生物芯片等诸多领... 多孔硅是通过对单晶硅片进行电化学腐蚀或适当的化学腐蚀而形成的一种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多孔硅纳米材料因其巨大的表面积、可调谐的光学性质和良好的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化学传感、药物传递、生物芯片等诸多领域。当前研究的挑战主要在于开发更简单高效的多孔硅纳米材料合成方法以及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综述了多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致发光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制备 化学刻蚀 MACE 电化学腐蚀 溶液合成 光致发光 多孔硅光波转换结构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延髓CBS和MPST/H_(2)S途径的变化
5
作者 杨婷婷 陆欢容 +2 位作者 唐俊明 任永生 刘青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观察应激性高血压(SIH)大鼠延髓胱硫醚-β-合酶(CBS)和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3-MPST)/硫化氢(H_(2)S)合成途径的变化。方法18只雄性WKY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和SIH组(n=12)。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SIH组大鼠采用电击... 目的观察应激性高血压(SIH)大鼠延髓胱硫醚-β-合酶(CBS)和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3-MPST)/硫化氢(H_(2)S)合成途径的变化。方法18只雄性WKY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和SIH组(n=12)。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SIH组大鼠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音刺激制作SIH模型。四道生理记录仪测定两组大鼠血压和心率,亚甲蓝法测量两组延髓H 2S生成,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SIH组大鼠延髓CBS和3-MPST蛋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的收缩压和心率分别是(119.21±6.49)mmHg和(326.40±13.54)次/min,SIH组大鼠的收缩压和心率分别为(147.16±9.76)mmHg、(402.51±19.28)次/min。与对照组比较,SIH组大鼠的收缩压和心率分别增加了23.45%和2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IH组大鼠延髓H 2S生成率分别是(1492.76±121.67)pmol·min^(-1)·mg^(-1)、(247.96±107.17)pmol·min^(-1)·mg^(-1),与对照组比较,SIH组大鼠延髓H 2S生成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延髓中CBS和MPST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98±0.43、0.77±0.14。应激刺激后,SIH组大鼠延髓CBS和MPST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18、0.56±0.16。与对照组比较,SIH组大鼠延髓CB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ST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H时H 2S生成减少,其机制可能是延髓H 2S生成酶CBS和3-MPS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硫化氢 胱硫醚-β-合酶 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 高血压
下载PDF
Ghrelin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任永生 刘秀华 +4 位作者 杨靖辉 耿彬 唐朝枢 李菊香 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 研究促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大鼠心脏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直接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离体心脏I/R模型上 ,观察ghrelin对大鼠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改变的影响 ,及大鼠缺血和I/R损伤时心肌肌浆... 目的 研究促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大鼠心脏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直接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离体心脏I/R模型上 ,观察ghrelin对大鼠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改变的影响 ,及大鼠缺血和I/R损伤时心肌肌浆膜ghrelin受体变化。结果 ghrelin灌流显著减轻大鼠I/R损伤时的心功能紊乱 ,减少心肌乳酸脱氢酶及肌红蛋白漏出 ,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 ,增加心肌ATP含量 ;受体结合实验表明 ,在大鼠心脏缺血及I/R损伤时 ,心肌肌浆膜ghrelin受体的结合位点增加 ,但亲和力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心脏 保护 受体
下载PDF
内皮素参与溶血磷脂酸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5
7
作者 任永生 潘春水 +3 位作者 伍期专 庞永政 唐朝枢 齐永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 :观察内皮素 (endothelin ,ET)对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的VSMCs经不同浓度的LPA孵育后测定 [3 H] 胸腺嘧啶 (3 H TdR)掺入 ,ETmRNA含量及ET的合成和释... 目的 :观察内皮素 (endothelin ,ET)对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的VSMCs经不同浓度的LPA孵育后测定 [3 H] 胸腺嘧啶 (3 H TdR)掺入 ,ETmRNA含量及ET的合成和释放量。结果 :LPA(5、10和 2 0 μmol·L-1)增加VSMCsETmRNA表达 ,VSMCsETmRN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 16 %、2 1%和 2 3%。LPA亦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VSMCsET的合成释放。 5~2 0 μmol·L-1LPA处理组细胞培养上清中ET含量较对照组高 14 0 %~ 2 0 0 % (P <0 .0 1)。 5~ 2 0 μmol·L-1LPA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VSMCsDNA合成 ,非选择性的ETA 受体拮抗剂BQ12 3显著拮抗LPA刺激的VSMCs的DNA合成增加。结论 :LPA可促进VSMCs的ET产生 ,LPA的促VSMCs增殖效应部分是通过ET/ETA 受体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溶血磷脂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下载PDF
脑室注射Intermedin1-53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任永生 余正堂 +5 位作者 刘青云 王明江 汪雄 朱克刚 齐永芬 唐朝枢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Intermedin153对正常大鼠中枢神经调节的心血管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药物微量注射入麻醉大鼠侧脑室,观察注药后45min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Intermedin153后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并存在剂量... 目的探讨Intermedin153对正常大鼠中枢神经调节的心血管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药物微量注射入麻醉大鼠侧脑室,观察注药后45min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Intermedin153后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并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中枢注射Intermedin153引起的升高血压的作用明显强于肾上腺髓质素,但其增加心率的作用弱于肾上腺髓质素。Intermedin153升高血压和加快心率的作用,可被预先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受体拮抗剂ADM2252以及preproIMD抗血清阻断。结论本工作提示Intermedin153是调节血压和心率的一个重要的中枢活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dinl-53 血压 心率 调节作用 脑室注射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永生 蒋宏峰 +6 位作者 蒋维 庞永正 孙宁玲 高连如 丁文杰 唐朝枢 蔡大勇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健康人及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线粒体偶联因子 6 (mitochondrialcouplingfactor 6 ,CF6 )的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F6的含量。结果 健康成人血浆CF6含量为 2 0 6± 32pg/ml(n =5 0 ) ,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目的 观察健康人及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线粒体偶联因子 6 (mitochondrialcouplingfactor 6 ,CF6 )的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F6的含量。结果 健康成人血浆CF6含量为 2 0 6± 32pg/ml(n =5 0 ) ,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高为 2 6 5± 5 8pg/ml(n =5 2 ) ,高血压并发心绞痛患者为 2 93±4 7pg/ml(n =10 )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为 32 4± 5 3pg/ml(n =15 ) ,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32 7± 4 4pg/ml(n =14 ) ,均比健康成人显著升高 (P <0 0 1) ;和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和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F6的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高血压并发心绞痛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 ,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CF6含量相近 (P >0 0 5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入院即时、以及梗死后一天、三天、七天时血浆CF6含量持续于高水平 ,但各时间点间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浆CF6含量明显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 放射免疫分析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并发症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肽不同肽段对大鼠离体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永生 董献红 +5 位作者 吴胜英 李莲 王明江 欧阳静萍 唐朝枢 李菊香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457-462,共6页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前体肽对肾上腺髓质素 (ADM )调节大鼠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在孵育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上予先加入苯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达最大张力后 ,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PAMP和ADT ,记...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前体肽对肾上腺髓质素 (ADM )调节大鼠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在孵育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上予先加入苯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达最大张力后 ,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PAMP和ADT ,记录其对离体血管环张力的作用 ;在离体孵育的胸主动脉组织中 ,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PAMP和ADT ,测定孵育液亚硝酸盐含量、胸主动脉组织的NOS的活性和胸主动脉组织cAMP的水平。结果  ( 1)ADM能显著降低由 10 - 8M的苯肾上腺素收缩的胸主动脉环的张力 ,浓度相同的PAMP和ADT对苯肾上腺素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没有明显的影响。PAMP可剂量依赖性地逆转ADM对血管的舒张效应。ADT对ADM的舒血管作用没有明显影响 ;( 2 )ADM浓度依赖性地增加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和NOS的活性 (P <0 0 5)。PAMP和ADT单独孵育血管 ,其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和NOS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PAMP或ADT能明显减少ADM所致的亚硝酸盐生成量和显著减弱NOS活性 (P值均 <0 0 0 1) ;( 3 )单独ADM、PAMP和ADT孵育血管明显增高组织中cAMP的水平。ADM和PAMP或ADT共同孵育血管明显降低组织中cAMP的水平 (P值均 <0 0 1)。结论 ADM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和刺激大鼠主动脉NO释放和NOS活性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 肾上腺髓质素升压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环磷 酸腺苷 血管张力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永生 蒋宏峰 +5 位作者 蒋维 孙宁玲 高连如 丁文惠 唐朝枢 蔡大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8-518,共1页
关键词 偶联因子6 高血压 血浆 线粒体
下载PDF
新发现的内源性缩血管多肽—偶联因子6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永生 李菊香 唐朝枢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偶联因子 6 (Couplingfactor 6 ,CF6 )是线粒体ATP合酶的一个亚单位 ,它由 76个氨基酸组成。在线粒体内CF6 是一个重要的能量转运物质。近年发现CF6 亦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并且由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循环血液中的CF6 是一个强烈的... 偶联因子 6 (Couplingfactor 6 ,CF6 )是线粒体ATP合酶的一个亚单位 ,它由 76个氨基酸组成。在线粒体内CF6 是一个重要的能量转运物质。近年发现CF6 亦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并且由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循环血液中的CF6 是一个强烈的血管收缩肽 ,能抑制胞浆磷脂酶A2 的活性 ,减少质膜花生四烯酸释放 ,从而影响前列环素I2 (PGI2 )合成 ,是迄今已知的体内唯一的内源性PGI2 合成抑制因子。CF6 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缩血管多肽 偶联因子6 缩血管多肽 高血压 病理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肌肉抑制素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永生 王芳 +1 位作者 李雪峰 廖勇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患者血浆肌肉抑制素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43例T2D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肌肉抑制素的含量,临床生化检测血浆中脂质、糖及胰岛素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患...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患者血浆肌肉抑制素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43例T2D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肌肉抑制素的含量,临床生化检测血浆中脂质、糖及胰岛素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血浆肌肉抑制素水平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在T2D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患者、体质量指数较小者(BMI<25)和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者(≥1.7 mmol/L)血浆肌肉抑制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反水平患者(P<0.05)。肌肉抑制素诊断T2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7%。结论:T2D患者血浆肌肉抑制素升高,并与性别、体质量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相关,肌肉抑制素可能参与了T2D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抑制素 2型糖尿病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PAMP对ADM舒张血管作用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任永生 周萍 +4 位作者 李莲 王明江 马铁民 唐朝枢 李菊香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原来源的两个不同肽段Adrenomedullin (ADM )和 proadrenomedullinN -ter minal 2 0 peptide (PAMP)单独或联合作用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方法 :在孵育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上预先加入苯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达最大张力...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原来源的两个不同肽段Adrenomedullin (ADM )和 proadrenomedullinN -ter minal 2 0 peptide (PAMP)单独或联合作用对血管张力的影响。 方法 :在孵育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上预先加入苯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达最大张力后 ,单独或联合加入不同浓度的ADM和PAMP ,用张力换能器和多导生理记录仪 ,记录其对离体血管环张力作用曲线。结果 :10 - 9~ 10 - 7mol·L- 1的ADM浓度依赖地抑制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收缩 ;相同浓度的PAMP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收缩或基础状态下的血管张力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的PAMP与ADM联合应用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血管张力反而有增强作用。血管去除内皮或用L -N -硝基精氨酸预先孵育后 ,ADM的舒血管效应及PAMP对其的拮抗作用均消失。结论 :ADM可诱导血管舒张 ,PAMP可拮抗ADM的舒血管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P ADM 舒张血管作用 肾上腺髓质素 血管舒张 血管收缩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减轻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辉 朱涛 +3 位作者 鄢来冲 翁浩 李莲 任永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016-3018,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异丙酚静脉注射痛(PI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ASAⅠ~Ⅱ级接受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R组、S组、L组和P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注射异丙酚前在前臂结扎一可充气止血带(压力为70mmHg)人...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异丙酚静脉注射痛(PI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ASAⅠ~Ⅱ级接受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R组、S组、L组和P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注射异丙酚前在前臂结扎一可充气止血带(压力为70mmHg)人为阻断血流,分别予以试验药物:瑞芬太尼20μg(R组)、舒芬太尼15μg(S组)、利多卡因40mg(L组)和生理盐水3mL(P组)。注射完毕1min后松开止血带,均再注射1%异丙酚2mg/kg,依Ambesh四分法评价并记录PIP发生率和程度,记录患者麻醉前(T0)、预注药后(T1)和注射异丙酚后(T2)3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预注试验药物的不适反应等。结果R组、S组及L组的PIP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组、S组的效果不如L组(P<0.01)。S组减轻PIP的有效性要优于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PI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舒芬太尼在预防PIP方面,其外周镇痛作用要优于瑞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利多卡因 异丙酚 注射痛
下载PDF
BARF1表达下调通过活化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通路诱导EBV阳性胃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俊 张雪林 +1 位作者 任永生 郑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70-1978,共9页
目的:研究BARF1表达下调对EBV阳性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BARF1基因沉默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siRNA和NCsiRNA分别转染NUGC3和SNU719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BARF1、Bcl-2、Bax、细胞色素C、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蛋... 目的:研究BARF1表达下调对EBV阳性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BARF1基因沉默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siRNA和NCsiRNA分别转染NUGC3和SNU719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BARF1、Bcl-2、Bax、细胞色素C、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蛋白表达;RT-PCR测定BARF1、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因子抗体芯片分析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免疫共沉淀检测细胞中Apaf-1和caspase 9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BARF1基因沉默显著诱导NUGC3和SNU719细胞凋亡,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BARF1沉默基因能促进促凋亡蛋白的表达并抑制抗凋亡蛋白的表达,Bcl-2/Bax比例显著降低;而caspase抑制剂能抑制由BARF1基因沉默介导的细胞凋亡。在siRNA转染的细胞中,caspase 3和caspase 9蛋白发生裂解,细胞色素C的浓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Apaf-1蛋白与caspase 9蛋白在细胞质中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结论:BARF1基因沉默通过线粒体途径调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进而诱导NUGC3和SNU719细胞凋亡,并呈caspase通路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F1 EB病毒 胃癌 细胞凋亡 线粒体通路
下载PDF
铝硅熔体中富集初晶硅提纯硅(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文轴 马文会 +3 位作者 吕国强 任永生 薛海洋 戴永年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3476-3481,共6页
采用电磁搅拌结合定向凝固技术将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初晶硅和铝硅合金分离,并研究不同的杂质元素在铝硅体系中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杂质元素主要分布在铝硅合金以及铝硅合金和初晶硅的晶界中。同时,根据初晶硅富集区域不同位置硅含量... 采用电磁搅拌结合定向凝固技术将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初晶硅和铝硅合金分离,并研究不同的杂质元素在铝硅体系中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杂质元素主要分布在铝硅合金以及铝硅合金和初晶硅的晶界中。同时,根据初晶硅富集区域不同位置硅含量的不同,初晶硅的形貌由鱼骨状变成板状和球状,并且随着样品中不同位置硅含量的增多,初晶硅中的杂质含量降低。样品底部杂质的含量约为10×10-6,与原料冶金级硅中的杂质含量1248.47×10-6相比,杂质的去除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晶硅 铝硅合金 电磁搅拌 定向凝固 杂质
下载PDF
肝脏CT量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兔肝组织硫化氢浓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华炳 王一平 +3 位作者 任永生 胡小林 王记红 高玉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379-4381,共3页
目的研究肝脏CT值量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兔肝组织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重度NAFLD组(重度组)、轻度~中度NAFLD组(轻度组)、空白对照组... 目的研究肝脏CT值量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兔肝组织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重度NAFLD组(重度组)、轻度~中度NAFLD组(轻度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重度组给予高脂饲料160 g/d,轻度组给予高脂饲料80 g/d+普通饲料80 g/d,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160 g/d。饲养至10 w开始每周对重度组肝脏CT检测了解NAFLD程度,至13 w重度组达到重度NAFLD,终止实验,确定饲养周期13周。饲养前耳中动脉采血5 ml于肝素管中,离心取血浆保存于-20℃的冰柜中待检。实验结束,10%水合氯醛耳缘静脉麻醉,兔固定于木制固定器上,进行肝脏CT检测。腹主动脉抽血5 ml于肝素管中,离心取血浆保存于-20℃的冰箱中待检。全部血浆按照设备、试剂操作常规检测实验前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肝组织匀浆检测肝组织H2S浓度。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1)TG、TC检测结果:饲养前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TC、T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饲养后重度组TC、TG分别为(32.12±1.25)、(6.02±2.12)mmol/L,轻度组TC、TG分别为(18.34±2.10)、(4.39±1.93)mmol/L,与饲养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饲养后重度组TG、TC高于轻度组(P<0.01)。(2)肝组织H2S浓度:重度组、轻度组肝组织H2S明显下降,重度组、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肝脏CT值:重度组肝脏CT值(31.3±2.4)、轻度组肝脏CT值(42.1±3.5)与对照组肝脏CT值(58.9±1.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组肝脏CT值低于轻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4)肝脏病理学:重度组呈重度NAFLD改变,轻度组呈轻度~中度NAFLD改变,对照组为正常肝脏形态。结论 NAFLD兔肝脏CT值和脂肪肝程度、肝组织H2S浓度下降有关,可以通过肝脏CT值无创性量化肝组织H2S浓度,评价NAFLD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CT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硫化氢 量化 动物
下载PDF
败血症休克大鼠心血管组织中介素分泌和表达的变化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青云 吴胜英 +5 位作者 余正堂 刘青 汪雄 任永生 齐永芬 唐朝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77-1182,共6页
目的观察败血症休克大鼠血浆和心血管组织IMD含量和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内源性IMD1-47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复制大鼠败血症性休克模型;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半定量RT-PCR检测大鼠血浆和心血管组织IMD... 目的观察败血症休克大鼠血浆和心血管组织IMD含量和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内源性IMD1-47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复制大鼠败血症性休克模型;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半定量RT-PCR检测大鼠血浆和心血管组织IMD含量及心血管组织IMDmRNA水平;微渗透泵给予外源性IMD1-47,用四道生理记录仪记录经股动脉和颈总动脉插管测量血流动力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休克早、晚期动物呈现严重低血糖和高乳酸血症;休克晚期呈现严重的心力衰竭表现;给予外源性IMD1-47后,明显改善了休克晚期动物低血糖高乳酸血症和心力衰竭。休克早期血浆中IMD的浓度和心血管IMD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增高;休克晚期血浆IMD水平和主动脉IMD蛋白分泌均较假手术组增高;心室肌分泌IMD蛋白较假手术组和休克早期减少;与假手术组和休克早期比较,主动脉IMDmRNA表达水平降低,心室肌IMDmRNA表达水平却增加。结论IMD参与了大鼠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休克发病的内源性保护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血流动力学 中介素
下载PDF
中叶素1-53对大鼠动脉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靖辉 贾月霞 +1 位作者 任永生 唐朝枢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11-715,共5页
目的 研究降钙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一员的中叶素(IMD)对大鼠动脉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动脉插管测定大鼠动脉血压,以Greiss法测定孵育血管组织亚硝酸盐含量,用放射方法检测NOS活性及L-Arg摄入。结果 IMD具有快速明显的... 目的 研究降钙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一员的中叶素(IMD)对大鼠动脉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动脉插管测定大鼠动脉血压,以Greiss法测定孵育血管组织亚硝酸盐含量,用放射方法检测NOS活性及L-Arg摄入。结果 IMD具有快速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其降压作用较等剂量肾上腺髓质素(ADM)更强。同时IMD可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血管组织NO含量,eNOS活性及L-Arg摄入,与对照组相比10^(-7)mol/L IMD使上述指标分别增加59%,356%和108%。结论 IMD具有强的降低大鼠动脉血压作用,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由IMD刺激血管组织NO的生成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叶素 肾上腺髓质素 血压 NO/NO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