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汀类药物对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IL-17含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凤莲 刘景旭 +4 位作者 侯亚梅 杜丽新 伊敬东 杜文君 田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2318-2319,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选取10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B组每日口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选取10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B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随机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d后、治疗7d后测定其血清IL-10、IL-17含量。结果治疗前A、B组血清IL-10、IL-17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A、B组血清IL-10和IL-17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A、B组血清IL-10和IL-17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A组血清IL-10和IL-17含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抗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规范临床用药剂量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他汀类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布托啡诺预防全麻高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建立 伊敬东 +3 位作者 贾金华 高东艳 刘丽华 王志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70-2571,共2页
全身麻醉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不安、定向障碍等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时可发生各种意外,但是目前仍无一种药物能够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苏醒期躁动都能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 全身麻醉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不安、定向障碍等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时可发生各种意外,但是目前仍无一种药物能够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苏醒期躁动都能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在镇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本研究拟观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在预防和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全身麻醉 苏醒期
下载PDF
0.4%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量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颖辉 伊敬东 韩云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确定0.4%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3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4%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起始剂量为0.4%罗哌卡因2... 目的确定0.4%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3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4%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起始剂量为0.4%罗哌卡因28mL,相邻剂量比为1.1:1。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剂量;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剂量。阻滞效果完全定义为0.4%罗哌卡因注药后20min时,腋路臂丛神经支配区无痛觉和运动反应。计算0.4%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量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0.4%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量为22.0mL,95%可信区间为(21.3~22.7)mL。结论 0.4%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量为22.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检查 臂丛 麻醉 传导
下载PDF
艾森量表和精简的艾森量表预测中国非心房颤动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准确性 被引量:3
4
作者 付广荣 员伟强 +18 位作者 陈培豪 林嵩艺 李根玉 张彦芳 田红军 贺力男 郭爱武 伊敬东 王志勇 杜丽欣 张佳丽 李建梅 许素娟 吴红恩 翟晓薇 张伟 高丽 杨丽梅 付宝忠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8期636-642,共7页
目的在非心房颤动型卒中患者中,验证艾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ne,ESRS)预测卒中复发的准确性,将艾森卒中量表给予改良,并对改良后的艾森量表进行验证。方法分析连续住院治疗的510例脑梗死惠者的资料,依照艾森卒中量... 目的在非心房颤动型卒中患者中,验证艾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ne,ESRS)预测卒中复发的准确性,将艾森卒中量表给予改良,并对改良后的艾森量表进行验证。方法分析连续住院治疗的510例脑梗死惠者的资料,依照艾森卒中量表给予评分,1年后随访到468例患者,按照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将复发纽和未复发组中的各个危险因素进行比较,根据结果 ,去掉无效题目,将艾森量表给予精简,并评价艾森量表和精简后的艾森量表的预测卒中复发的准确性。结果复发组201例和未复发组267例中,艾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中的高血压(P=0.0010)、心脏病(P=0.0162)、吸烟(P=0.0220)、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卒中(P=0.0000)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年龄(P=0.2565)、既往心肌梗死(P=0.5072)和外周动脉病(P=0.1578)的比例在两组惠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简的Essen量表删去了年龄、既往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病3个无效的题目。精简的Essen量表预测卒中复发的受试者的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95%(confidenceinterval,cl):0.596~0,695),完整的Essen量表预测卒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0(95%Cl:0.601~0.699),均大于基准线的面积,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5)。结论 Essen量表可以用于预测卒中的复发,精简的Essen量表可以达到与完整的Essen量表相近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量表 复发 验证 预测
下载PDF
0.4%罗哌卡因不同定位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颖辉 伊敬东 +1 位作者 冯强 韩云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8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0.4%罗哌卡因超声引导定位和传统方法定位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定位组(U组)和传统方法定位组(C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0.4%罗哌卡因... 目的探讨0.4%罗哌卡因超声引导定位和传统方法定位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定位组(U组)和传统方法定位组(C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0.4%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28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2ml,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2ml。依据序贯公式和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两组患者0.4%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麻醉并发症。结果 0.4%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ED50:U组为21.0ml,95%CI为20.7~21.3ml;C组为36.5ml,95%CI为35.6~37.4ml,U组低于C组(P<0.01)。U组未见并发症发生,C组出现11例(P<0.05)。结论在保证阻滞效果完全的前提下,0.4%罗哌卡因超声引导定位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传统定位方法,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定位 传统定位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不同方法置管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肘关节松解术后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颖辉 息子龙 +2 位作者 韩云云 伊敬东 吴丽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9期2918-2920,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法和超声法引导置管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在肘关节松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肘关节松解术并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法和超声法引导置管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在肘关节松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肘关节松解术并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组(N组)和超声引导置管组(U组),每组20例。两组于麻醉前置入臂丛阻滞术后镇痛导管但不给药,术后通过留置导管持续注入0. 125%甲磺酸罗哌卡因镇痛,维持3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次数、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用药量、辅助镇痛情况(静息或运动VAS评分≥3分予以口服镇痛药辅助镇痛)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U组置管操作次数减少(P <0. 01),患者术后1h、6h、24h、48h及72h的静息和运动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1),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 <0. 01),辅助镇痛率低(P <0. 01);N组和U组分别有2例和1例药液渗漏,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与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比较,超声引导置管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具有操作简便、置管位置更准确、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较为理想的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镇痛 患者控制 锁骨下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肘关节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丽梅 贾荣梅 +2 位作者 高倩 伊敬东 李玉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究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前瞻性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 目的探究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前瞻性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结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和患者下肢神经的传导速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观察两组肌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SS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TCSS评分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上升,MDA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MCV、SCV)和肌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抗氧化应激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甲钴胺 气虚络阻证 神经电生理 氧化应激
下载PDF
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颖辉 息子龙 +1 位作者 韩云云 伊敬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2期96-98,102,共4页
目的探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Ⅲ级。采用超声引导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超声屏幕上实时显像腋... 目的探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Ⅲ级。采用超声引导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超声屏幕上实时显像腋动静脉、臂丛内(外、后)侧束、肋骨、胸膜、胸大小肌等组织,成功定位后注入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Up-and-Down)进行试验,以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溶液20 mL为起始容量,如果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患者减少2 mL;如果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患者增加2 mL,依此类推。采用序贯公式计算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时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上肢患者行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95%CI为17.5(17.0~18.0)mL。结论 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上肢患者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7.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付广荣 员伟强 +3 位作者 李根玉 伊敬东 杨庆彪 张玉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4期729-730,共2页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到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入辛...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到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入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早期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外周小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颖辉 伊敬东 +1 位作者 田晓华 刘学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3期114-114,116,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家长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留置针行外周小静脉输液的效果确切,定位准确,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外周小静脉 静脉留置针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贾荣梅 高倩 +2 位作者 杨丽梅 伊敬东 李玉芝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DPN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μg/...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DPN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μg/d肌内注射,治疗2周后序贯口服甲钴胺片500μg,3次/d,治疗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木丹颗粒7 g/次,3次/d,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总症状评分(total symptoms score,TSS)、神经传导速度、NOD样受体NLRP3(NACHT,LRR and PYD domains-containing protein 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T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4.19±2.11)分比(5.70±2.28)分;(2.50±1.78)分比(5.71±2.70)分,P均<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CV和MCV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LRP3、IL-1β及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NLRP3、IL-1β及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同时可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NLRP3炎性小体
原文传递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倩 贾荣梅 +2 位作者 杨丽梅 伊敬东 李玉芝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DCAN患者207例,采用随...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DCAN患者20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3例)和治疗组(104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注射液)500μg/d肌内注射,治疗2周后序贯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片)500μg,3次/d,治疗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木丹颗粒7 g/次,3次/d,饭后30 min口服,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QT离散度(QTd)、T波峰末期值(Tp-e)及Tp-e/QT比值等心电图T波峰末期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治疗组和对照组QTd[(34.66±5.28)ms比(34.59±5.28)ms]、Tp-e[(105.10±13.79)ms比(105.68±13.81)ms]和Tp-e/QT[(0.12±0.02)比(0.12±0.0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QTd、Tp-e及Tp-e/QT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QTd:(40.83±5.54)ms比(36.17±5.30)ms;Tp-e:(120.87±14.72)ms比(110.73±13.85)ms;Tp-e/QT:(0.20±0.04)比(0.16±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甲钴胺单药相比,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可提高DCAN患者QTd、Tp-e及Tp-e/QT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丹颗粒 甲钴胺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 心电图 T波峰末期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前臂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颖辉 刘学治 +6 位作者 伊敬东 霍高霞 韩云云 张海锋 赵秀芹 冯文英 张金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1-892,共2页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为一种盲探式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对于肥胖患者解剖定位难度较高,且盲探操作易损伤神经和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在可视条件下能否提高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为一种盲探式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对于肥胖患者解剖定位难度较高,且盲探操作易损伤神经和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在可视条件下能否提高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神经 患者 肥胖 手术 前臂 引导 超声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对全麻老年患者苏醒期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志斌 伊敬东 徐凯智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全麻老年患者苏醒期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各组患者分别于缝皮前10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0.2g/kg(S1组)、0.4μg/kg(S2组)...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全麻老年患者苏醒期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各组患者分别于缝皮前10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0.2g/kg(S1组)、0.4μg/kg(S2组)和0.6μg/kg(S3组)。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和拔管时间,苏醒期呛咳、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拔管后10min VRS疼痛评分和Ramsay清醒评分情况。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停全麻药后(T1)、拔管前(他)、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min(T4)和拔管后10min(T5)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S1组、S2组与C组比较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出手术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3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S3组与C组比较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3±4.1)min与(10.2±4.7)min]、呼唤睁眼时间[(8.1±3.1)min与(11.2±3.7)min]、拔管时间[(12.3±3.1)min与(16.3±5.9)min]和出手术室时间[(21.4±3,O)min与(24.2±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1组、S2组和S3组与C组比较发生呛咳例数明显减少(P均〈0.05),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RS疼痛评分和Ramsay清醒评分S1-3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1D比较,各组患者术毕各时点MAP和HR显著增高(P〈0.01或P〈0.05);S1-3组MAP和HR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麻结束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0.4μg/kg能提高患者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对苏醒质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苏醒质量 镇痛效果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创医院新风貌的四个意识
15
作者 伊敬东 《中国卫生》 2014年第12期118-118,共1页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一个短腿。当前,推动医院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强化民主意识,文化意识,学习意识,安全意识,使医院的精神风貌呈现出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局面。民主意识增强民主意识,维护职工民主权力,是实行医院...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一个短腿。当前,推动医院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强化民主意识,文化意识,学习意识,安全意识,使医院的精神风貌呈现出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局面。民主意识增强民主意识,维护职工民主权力,是实行医院民主管理的前提。医院应充分发挥职工在参与医院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干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发展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民主管理 学习意识 安全意识 精神风貌 领导干部 合法权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