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内科疾病分布及临床用药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伊莉雅 王秀文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疾病分布状况及临床用药特点。方法:通过对市级民营综合医院2009年内科门诊患者药物处方随机抽样,统计处方用药构成比并排序分析,据此推算老年人内科疾病的分布状况及临床用药特点。结果:该医院2009年内科门诊药物处方... 目的:探讨老年人疾病分布状况及临床用药特点。方法:通过对市级民营综合医院2009年内科门诊患者药物处方随机抽样,统计处方用药构成比并排序分析,据此推算老年人内科疾病的分布状况及临床用药特点。结果:该医院2009年内科门诊药物处方老年人占53.4%,其中心脑血管药物处方老年人占67.7%;老年人药物处方构成比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心脑血管药、抗菌抗病毒药、内分泌药、胃肠消化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神经精神药及抗肿瘤药;老年人疾病的分布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胃肠消化疾病、发热、疼痛炎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及肿瘤。结论:老年人用药及老年性疾病已成为临床内科用药和疾病防治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药物处方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对长期冷藏保存的双胸蚓溶栓酶活性分析
2
作者 伊莉雅 冮岩 伊德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双胸蚓属蚯蚓体内提取的溶栓酶保存与稳定性。方法采用Folin-酚试剂法,对4℃冷藏保存220个月的溶栓酶制剂的酶活性测定,并观测对人实验性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结果 4℃冷藏保存220个月的溶栓酶制剂的活性为55.1 U/ml;完全溶解(30&... 目的探讨双胸蚓属蚯蚓体内提取的溶栓酶保存与稳定性。方法采用Folin-酚试剂法,对4℃冷藏保存220个月的溶栓酶制剂的酶活性测定,并观测对人实验性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结果 4℃冷藏保存220个月的溶栓酶制剂的活性为55.1 U/ml;完全溶解(30±5)mg血凝块的时间为(4.3±0.8)h,与冷藏保存初酶活性测定值和溶解血凝块时间变化在10%左右。结论发现在4℃保存的溶栓酶制剂能持续较长时间,提示该溶栓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胸蚓溶栓酶 冷藏保存 酶活性测定
下载PDF
住院科室注射抗菌药使用强度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伊莉雅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6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科室注射抗菌药使用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6月1日—30日的8个住院科室应用注射抗菌药有关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不同科室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并进行分析。结果住...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科室注射抗菌药使用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6月1日—30日的8个住院科室应用注射抗菌药有关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不同科室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科室注射抗菌药涉及6类21个品种,统属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占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的94.5%,而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复合制剂占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的41.4%,DDDs排序前5位依次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甲肟和磺苄西林钠;DDD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中有5个品种DUI值等于或接近2。结论个别住院科室可能存在用药集中、过度用药及单次用药剂量偏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抗菌药 药物利用指数 用药分析
下载PDF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审核不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伊莉雅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6期64-65,68,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合理用药,为避免和减少错误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要求,对2014年10月至12月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PIVAS)药师对医嘱审核发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归纳、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合理用药,为避免和减少错误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要求,对2014年10月至12月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PIVAS)药师对医嘱审核发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占0.51%,主要问题为溶媒选择或用量不当、药物剂量不当、调配方法不当和配伍禁忌等。结论 经药师对医嘱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不合理用药,保障临床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 不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下载PDF
四逆散对HepG2移植性肝癌裸鼠Sirt1和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玮 伊莉雅 高健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8,136,共4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四逆散的抗肿瘤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法探讨其作用机...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四逆散的抗肿瘤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法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1.8~7.2g/kg)对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四逆散中(3.6g/kg)剂量组和高(7.2g/kg)剂量组能够明显增加活性氧(ROS)的含量,并提高小鼠脾脏指数、IL-6、IL-12和TNF-α的水平,同时,显著下调Bcl-2、Sirt1蛋白表达,上调Bax、Caspase 3和p53的蛋白表达。结论:四逆散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并通过ROS依赖的Sirt1-p53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肝癌 ROS SIRT1 p5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