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功能亢进患者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达标情况及谷浓度影响因素
1
作者 陈沈珏 李昕 +3 位作者 伍敏益 刘丽华 何鑫 李美云 《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 探讨肾功能亢进患者美罗培南药动学(PK)/药效学(PD)达标情况及谷浓度影响因素,为肾功能亢进患者合理使用美罗培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美罗培南并监测浓度的肾功能亢进患者的资料,... 目的 探讨肾功能亢进患者美罗培南药动学(PK)/药效学(PD)达标情况及谷浓度影响因素,为肾功能亢进患者合理使用美罗培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美罗培南并监测浓度的肾功能亢进患者的资料,分析美罗培南PK/PD达标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美罗培南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58例患者纳入研究,谷浓度为1.35[0.23,1.86]μg·mL^(-1),以100%fT>最低抑菌浓度(MIC)为PK/PD靶值,达标率为20.69%;日剂量<3 g·d^(-1)的达标率为8.70%,≥3 g·d^(-1)的达标率为31.43%。当MIC为0.5、1、2、4、8μg·mL^(-1)时,PK/PD达标率分别为62.07%、48.28%、20.69%、8.62%、0。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剂量是美罗培南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肾功能亢进患者美罗培南PK/PD达标率较低,即使MIC≤0.5μg·mL^(-1),常规剂量也难以达理想PK/PD,临床应尽早识别肾功能亢进,尽早行治疗药物监测,以指导肾功能亢进患者美罗培南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肾功能亢进 血药浓度 药动学 药效学
下载PDF
PCSK6、Corin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
2
作者 李娇 肖晓霞 +2 位作者 卿琪 伍敏益 刘佩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53-1159,共7页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6型(PCSK6)、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3例为AMI组,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6型(PCSK6)、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3例为AMI组,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年后预后分为预后不良亚组和预后良好亚组,另选取同期8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CSK6、Corin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SK6、Corin水平与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PCSK6水平升高,Corin水平降低(Z/P=6.705/<0.001、5.627/<0.001)。随访1年,153例AM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6.41%(71/153)。预后不良亚组血清PCSK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Cori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Z/P=6.022/<0.001、5.846/<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增加、Killip分级≥Ⅲ级、PCSK6升高,保护因素为左心室射血分数、Corin升高[OR(95%)CI=1.073(1.008~1.141)、4.400(1.383~13.997)、1.105(1.058~1.154)、0.815(0.720~0.922)、0.996(0.994~0.998)]。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SK6、Corin及二项联合评估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74、0.864,二项联合评估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最大(Z/P=2.753/0.006、2.794/0.005)。结论AMI患者血清PCSK6水平升高和Corin水平降低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6型 CORIN 预后
下载PDF
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用于严重脓毒症行小容量液体复苏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伍敏益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3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7.5%高渗盐水(HS)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HES)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行小容量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HS+HES组35例,输注7.5%HS4ml/kg和6%H... 目的观察应用7.5%高渗盐水(HS)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HES)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行小容量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HS+HES组35例,输注7.5%HS4ml/kg和6%HES130/0.4500ml,再输平衡盐液;HES组35例,输注6%HES130/0.4500ml,再输平衡盐液。比较两组复苏6h、24h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乳酸、尿量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复苏6h后,HS+HES组MAP、PaO2/FiO2、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HES组;动脉血浆乳酸HS+HES组较HES组明显下降;24h后,HS+HES组MAP、PaO2/FiO2、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优于HES组;HS+HES组输液量少于HES组;HS+HES组尿量多于HES组;MODS发生率HS+HES组少于HES组。结论在严重脓毒血症中应用高渗盐水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行小容量液体复苏效果好、更安全,减少MOD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6%羟乙基淀粉130/0.4 严重脓毒症 小容量液体复苏
下载PDF
昏迷患者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伍敏益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总结昏迷患者的救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5例昏迷患者资料,总结昏迷原因,统计入院确诊时间,有无误诊,对不同患者的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合理。结果 105例患者,治疗后好转或治愈95例,死亡10例,病因构成主... 目的总结昏迷患者的救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5例昏迷患者资料,总结昏迷原因,统计入院确诊时间,有无误诊,对不同患者的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合理。结果 105例患者,治疗后好转或治愈95例,死亡10例,病因构成主要为脑血管意外39例(37.1%)、急性中毒28例(26.7%)、代谢性疾病25例(23.8%)、严重创伤9例(8.6%)及其他4例(3.8%),中毒患者中吸毒中毒13例。结论昏迷患者病因复杂,易误诊,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全面的查体,必要和及时的辅助检查,综合考虑,才能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病因 误诊 血糖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伍敏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6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与高出血风险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枸橼酸钠组(A组)(42例)与低分子肝素组(B组)(3...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6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与高出血风险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枸橼酸钠组(A组)(42例)与低分子肝素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滤器凝血情况,治疗前后血乳酸、电解质、代谢性酸中毒及血肌酐变化,以及两组管路平均使用寿命;观察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枸橼酸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明显较少(P<0.05);两组治疗后pH、Na^+、C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枸橼酸钠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低分子肝素组,A组使用达标率高于B组(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净化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枸橼酸钠 体外抗凝 血液净化 高出血风险 急性肾损伤 安全性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伍敏益 《临床研究》 2020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对长沙市第三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治疗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均在常规治...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对长沙市第三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治疗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O2(中心血氧饱和度)≥0.70,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联合Pcv-aCO2<6 mmH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情况、治疗转归。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CVP、BE、LAC、MAP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6 h平均补液量、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能够改善患者循环血流量,使得患者缺氧情况有效好转,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