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技术原理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伍柏青 傅新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391-394,共4页
二十世纪电阻抗原理被发现,最初只能进行细胞计数,以后才逐渐改进为对白细胞进行二分群、三分群。美国科学家库尔特采用电子阻率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了世界第一台电阻抗三分群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次将白细胞分为了大细胞群、中间细... 二十世纪电阻抗原理被发现,最初只能进行细胞计数,以后才逐渐改进为对白细胞进行二分群、三分群。美国科学家库尔特采用电子阻率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了世界第一台电阻抗三分群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次将白细胞分为了大细胞群、中间细胞群与小细胞群,并应用于临床,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三分群血细胞分析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局限及缺陷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异常细胞
下载PDF
1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AB和WHO分型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伍柏青 陈世林 张水生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2-614,共3页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按法国、美国和英国协作组(FAB)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型后的三系病态造血情况,对MDS的诊断和分型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12例MDS患者分别按照FAB和WHO分型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重...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按法国、美国和英国协作组(FAB)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型后的三系病态造血情况,对MDS的诊断和分型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12例MDS患者分别按照FAB和WHO分型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重点观察粒系、红系以及巨核细胞有无病态造血情况存在。结果通过对112例MDS的病态造血观察,认为多核幼红细胞(奇数核)、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粒细胞Pelger-Hut畸形、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存在有确诊意义,WHO的MDS分型和FAB的病态造血标准相同。结论 MDS无论是FAB标准还是WHO新的分型方案,其诊断和分型对骨髓病态造血情况的观察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FAB分型 WHO分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降低 被引量:3
3
作者 伍柏青 傅颖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PCAT-NR)与相关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PCAT-NR)与相关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选取7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Fib、FⅦ:C、FⅧ:C、AT、PCAT-NR、DD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下降组与PCAT-NR正常组Fib、FⅦ:C、FⅧ:C、DD、AT结果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其他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Fib(3.38±1.25)g/L、FⅦ:C(130.5±15.9)%、FⅧ:C(135.8±43.1)%、DD(2.12±3.01)mg/L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而AT(83.94±14.95)%、PCAT-NR(0.87±0.23)结果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PCAT-NR下降组Fib(4.03±1.25)g/L、FⅦ:C(138.2±6.9)%和FⅧ:C(151.5±54.9)%结果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DD、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Fib、FⅧ:C、D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4、-0.356、-0.473,P均<0.05),与FⅦ:C、AT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水平下降与高凝状态有关,与Fib和凝血因子Ⅷ活性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 凝血因子Ⅷ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散点图及细胞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伍柏青 艾剑刚 桂晓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33-234,240,共3页
目的观察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白细胞散点图特点及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回顾性观察其外周血白细胞散点图特点和浆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散点图异常散点均位于淋巴细胞区域上方;4例患者血... 目的观察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白细胞散点图特点及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回顾性观察其外周血白细胞散点图特点和浆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散点图异常散点均位于淋巴细胞区域上方;4例患者血涂片中浆细胞呈典型形态,1例患者浆细胞呈极小淋巴细胞样形态。结论浆细胞白血病具有特定的白细胞散点图及细胞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散点图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诊断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伍柏青 陈世林 张水生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相关性实验室指标特点,提高对纯红再障的诊断率。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与溶贫实验指标及骨髓象检查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纯红再障患者均有严重的贫血症状和体征,血红蛋白重度减低,网织红细胞严重下降,而... 目的通过分析相关性实验室指标特点,提高对纯红再障的诊断率。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与溶贫实验指标及骨髓象检查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纯红再障患者均有严重的贫血症状和体征,血红蛋白重度减低,网织红细胞严重下降,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基本正常,骨髓中红系严重减少。结论纯红再障的诊断要点是周围血与骨髓中红细胞系统明显减少,而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红再障 血象 骨髓象
下载PDF
Protis蛋白分析系统对肾脏早期损害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伍柏青 张志勇 +1 位作者 刘燕鸣 陈会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486-488,496,共4页
目的探讨Protis蛋白分析系统在肾脏早期损害中的应用,对GFR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分析血Crea、尿Crea、尿TP,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分析尿液中AlbI、gG、α1M、α2M以及血CysC,用尿液干化学仪器和显微镜作尿液常规... 目的探讨Protis蛋白分析系统在肾脏早期损害中的应用,对GFR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分析血Crea、尿Crea、尿TP,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分析尿液中AlbI、gG、α1M、α2M以及血CysC,用尿液干化学仪器和显微镜作尿液常规;实验结果输入Protis蛋白系统生成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301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结果示:①血CysC,肾小管间质性肾病组、血尿伴混合性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②尿Alb各患者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尤以肾病综合征组最高;③尿α1M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肾病综合征组最高;④尿α2M肾后性血尿组明显增高。结论利用Protis蛋白分析系统能对蛋白尿进行分类能较好地评估病情及肾脏的损害程度,并对肾性血尿和肾后性血尿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is蛋白分析系统 慢性肾脏疾病 蛋白尿 血尿
下载PDF
359例血友病A实验室诊断数据回顾分析
7
作者 伍柏青 唐长玖 +1 位作者 龚旭疆 熊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39,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血友病A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了解医院就诊血友病A临床分型、抑制物存在情况及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对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筛查采用...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血友病A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了解医院就诊血友病A临床分型、抑制物存在情况及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对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筛查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定量检测抗体。结果 359名血友病A患者以重型和中型居多(共占81%),亚临床型仅14例。抑制物筛查22例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平均抗体滴度35 BU。获得性血友病1例;2例患者同时存在FⅧ∶C、FⅨ∶C低下和抑制物阳性。结论医院就诊的血友病A患者主要为重型和中型,亚临床型少见;FⅧ抑制物筛查及抗体滴度在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及其重要;获得性血友病诊断思路应该为实验室数据结合临床、遗传学、自身免疫性检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FⅧ抑制物 获得性血友病
原文传递
36例血友病A相关抑制物检测分析
8
作者 伍柏青 程洪波 龚旭疆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研究替代治疗后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存在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方法对病人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检测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检测。结... 目的研究替代治疗后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存在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方法对病人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检测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全部36例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定性试验有2例出现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抗体量分别为33BU和61BU。结论通过对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的检测分析,有利于了解血友病A患者的替代治疗效果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Nijmegen方法 FⅧ抑制物
下载PDF
骨髓坏死2例报告
9
作者 伍柏青 陈世林 张水生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41-142,共2页
临床上可见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可累及骨髓引起骨髓坏死,预后凶险。我院曾遇到2例骨髓坏死,1例为急粒,1例为恶组伴发骨髓坏死,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髓坏死 急性白血病 恶性肿瘤 症状
下载PDF
鸡血藤不同成分抗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尹小明 赵诗云 +3 位作者 饶丽华 彭旦明 吴东风 伍柏青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目的筛选由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鸡血藤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鸡血藤浸膏(总成分),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其中的总黄酮成分,提取黄酮后剩下的滤液即为非黄酮成分。实验分组:分为鸡血藤浸膏组、总黄酮成分... 目的筛选由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鸡血藤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鸡血藤浸膏(总成分),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其中的总黄酮成分,提取黄酮后剩下的滤液即为非黄酮成分。实验分组:分为鸡血藤浸膏组、总黄酮成分组、非黄酮成分组、阿司匹林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SD大鼠灌胃高、中、低不同剂量的鸡血藤各组分。测定由AA诱导的血小板5min之内的最大聚集率。结果鸡血藤浸膏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4.6±1.1、8.3±2.0、42.5±4.2;鸡血藤总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6.4±1.5、37.6±3.5、70.1±4.3;鸡血藤非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65.7±3.2、69.0±3.8、72.5±4.4;阿司匹林对照组的聚集率(%)为:41.6±3.8;正常对照组的聚集率(%)为:70.3±4.6。鸡血藤浸膏组、鸡血藤总黄酮成分组(低剂量组除外)、阿司匹林组分别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鸡血藤非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鸡血藤总黄酮具有显著性的抗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为开发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总黄酮 阿司匹林 花生四烯酸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神经元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良超 肖实 +2 位作者 伍柏青 罗和国 王凤芝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血清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和可能脑保护机制。方法将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先天性心脏病(VSD/ASD)心内直视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小儿氨基酸+Gln组(G组)和小儿氨基...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血清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和可能脑保护机制。方法将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先天性心脏病(VSD/ASD)心内直视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小儿氨基酸+Gln组(G组)和小儿氨基酸+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10例。2组患儿统一进行术前用药、麻醉诱导、麻醉维持、CPB以及术后管理。于术前30 min(T0)、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1)以及CPB结束后1 h(T2)、6 h(T3)、24 h(T4)分别采集颈内静脉球部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乳酸(LD)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2组血清学指标在T0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2-T4时间点NOS活性G组与P组比较有所上升、LD有所下降(P<0.05或P<0.01);NSE值G组在T3时点与P组比较在有所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Gln能够安全有效地调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血清NOS活性,降低LD和NSE水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神经元烯醇化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脑保护
下载PDF
PT-der法与Cluass法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晓萍 龚旭疆 +3 位作者 徐连强 傅新文 伍柏青 张华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4期245-245,208,共2页
关键词 PT-DER法 Cluass法 血浆 纤维蛋白原 试验分析
下载PDF
642例白血病巨核细胞的增生与分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世林 伍柏青 张水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2年第3期166-167,共2页
64 2例白血病巨核细胞增生与分化的观察 ,表明白血病巨核细胞可以是抑制 ,增生 ,甚至明显增生。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以抑制为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增生、明显增生为主 ,慢粒急变时则巨核细胞转为抑制。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以颗粒巨为主 ... 64 2例白血病巨核细胞增生与分化的观察 ,表明白血病巨核细胞可以是抑制 ,增生 ,甚至明显增生。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以抑制为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增生、明显增生为主 ,慢粒急变时则巨核细胞转为抑制。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以颗粒巨为主 ,产板巨少见 ,故急性白血病时血小板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巨核细胞 细胞增生 细胞分化 幼稚细胞
下载PDF
凝血-纤溶动态图与凝血试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晓萍 孙敬 +3 位作者 龚旭疆 伍柏青 傅新文 陈会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目的利用凝血-纤溶动态图与凝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凝血-纤溶动态分析图为检测患者凝血与纤溶活性提供一种新的试验方法。方法分别对67例正常人和50例脑梗塞,51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凝血-纤溶动态图测定,并同时与有关凝血试验(PT、APTT... 目的利用凝血-纤溶动态图与凝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凝血-纤溶动态分析图为检测患者凝血与纤溶活性提供一种新的试验方法。方法分别对67例正常人和50例脑梗塞,51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凝血-纤溶动态图测定,并同时与有关凝血试验(PT、APTT)、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pLN)做同步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心血管病组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较对照明显缩短,两组患者组PT、APTT检测指标偏低。最大聚幅(MA)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聚合速度(AE)较对照组快,此时两患者组纤维蛋白原属于正常范围内,表明凝血-纤溶动态图能较快的表现出患者的凝血速度加快呈高凝低溶状态,溶解时间(FT)、溶解速度(FE)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溶解时间延长,溶解速度慢,此时两患者组纤溶酶原的活性增高。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K)两组患者与对照均有差异。结论凝血-纤溶动态图能较全面地反映体内凝血-纤溶的变化过程,与有关凝血试验同时检测,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心血管 凝血-纤溶动态图 凝血试验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注射用穿琥宁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尹小明 龙元珠 +7 位作者 赵诗云 陈益国 吴东风 伍柏青 周爱群 龚旭疆 艾剑刚 孔维莉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033-2036,共4页
目的 探索注射用穿琥宁抗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以AA为激动剂,利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注射用穿琥宁低、中、高剂量组在健康人血体外给药和SD大鼠体内给药后的血小板抑制率(IR%);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含量。... 目的 探索注射用穿琥宁抗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以AA为激动剂,利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注射用穿琥宁低、中、高剂量组在健康人血体外给药和SD大鼠体内给药后的血小板抑制率(IR%);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含量。同时利用血凝仪测定注射用穿琥宁在SD大鼠体内给药后,凝血因子Ⅱ(FⅡ)、凝血因子Ⅹ(FⅩ)的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注射用穿琥宁在体外健康人血的浓度为1.0 mg/mL、2.0 mg/mL时可显著性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活性,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具有剂量依赖性;FⅩ活性显著性增强、FDP含量显著性增高。同时在SD大鼠体内也看到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结论 注射用穿琥宁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增强FⅩ的活性和提高FDP的含量,这为穿琥宁在临床治疗应用中进一步掌握并运用其适应症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穿琥宁 花生四烯酸 血小板抑制率 FⅡa FⅩa FDP
下载PDF
改进的瑞氏染色法对人与小鼠淋巴细胞自发凋亡形态的鉴定及其意义
16
作者 徐燕萍 彭赛亮 +4 位作者 伍柏青 杨淑华 湛学军 谢大泽 谭力伟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4,8,共5页
目的以人和小鼠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快速而特异识别凋亡淋巴细胞的染色方法,为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法。方法收集人或小鼠淋巴细胞制成细胞涂片,晾干,滴加瑞氏染液染1min,再于瑞氏染... 目的以人和小鼠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快速而特异识别凋亡淋巴细胞的染色方法,为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法。方法收集人或小鼠淋巴细胞制成细胞涂片,晾干,滴加瑞氏染液染1min,再于瑞氏染液上滴加等量的PBS,混匀,染1~2min,水洗晾干后用中性树胶封片,镜检。实验设立实验组(经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和对照组(未经体外培养的新鲜淋巴细胞),动态观察体外淋巴细胞自发凋亡情况。结果人和小鼠淋巴细胞形态基本相似,实验组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光镜下细胞呈典型凋亡特征改变:凋亡早期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变大,然后核染色质边聚、浓缩、细胞核固缩呈半球形、环形、月牙形等,继而细胞裂解成细胞质膜包绕的核碎片,即形成凋亡小体,凋亡细胞体积缩小,而对照组的凋亡细胞偶见。与人淋巴细胞相比较,小鼠淋巴细胞更易发生凋亡。结论本法将瑞氏染色法进行改进,省去了甲醇固定细胞步骤及调整了染色条件等,对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识别凋亡细胞,具有特异性高,染色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易于在实验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瑞氏染色 凋亡
下载PDF
粘栓通治疗器对“高粘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调节作用的探讨
17
作者 阙英男 周桂秀 +1 位作者 伍柏青 钟志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A05期643-644,共2页
目的:观察粘栓通治疗器对“高粘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测定佩带20天粘栓通治疗器前后的血液流变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粘血症”患者使用粘栓通治疗器前后比较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明显改变(p<0.0... 目的:观察粘栓通治疗器对“高粘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测定佩带20天粘栓通治疗器前后的血液流变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粘血症”患者使用粘栓通治疗器前后比较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明显改变(p<0.01),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改善有效率显效45.6%、有效43.7%、无效10.7%总有效率达88.9%。结论:粘栓通治疗器具有降低“高粘血症”纤维蛋白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栓通治疗器 高粘血症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的骨髓像分析
18
作者 陈世林 伍柏青 张水生 《江西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像分析 血液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江西省2013年度临床检验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涂永红 万本愿 +3 位作者 张水生 姜青龙 郭江梅 伍柏青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64-166,173,共4页
目的提高我省各级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的镜检能力。方法分二批次进行,每批次发放15张图片,内容包括骨髓片、外周血液片、尿沉渣涂片、细菌直接涂片和寄生虫等五方面,发放的图片可经本科室所有检验人员反复辨认、讨论后将结果回报给临检中心... 目的提高我省各级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的镜检能力。方法分二批次进行,每批次发放15张图片,内容包括骨髓片、外周血液片、尿沉渣涂片、细菌直接涂片和寄生虫等五方面,发放的图片可经本科室所有检验人员反复辨认、讨论后将结果回报给临检中心,中心采用符合率或不符合率进行评定。结果第一批次符合率在90%以上的有12张涂片,优秀率占80%;第二批次符合率在90%以上的有7张涂片,优秀率占46.7%,结果符合率最低的是末梢血片的异型淋巴细胞,符合率为58.2%,符合率最高的是痰涂片中的抗酸杆菌,符合率为99.5%。结论临床实验室显微镜镜下所能见到的形态综合成临床检验形态学发放给各个临床实验室进行辨认,可以评价各临床实验室对临床检验形态学识别能力,找出自已的不足,以便针对性进行培训,提高检验人员对临床检验形态的检测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室间质量评价 符合率
下载PDF
蛇毒血凝酶致眼科患者凝血障碍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欢荣 龚旭疆 伍柏青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47-248,共2页
探讨蛇毒血凝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眼科患者使用蛇毒血凝酶前、后与停用蛇毒血凝酶后,凝血功能(PT、APTT、Fib、TT)的变化情况。结果该患者在使用蛇毒血凝酶后,出现纤维蛋白(原)减少甚至凝血功能障碍,停止使用蛇毒血... 探讨蛇毒血凝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眼科患者使用蛇毒血凝酶前、后与停用蛇毒血凝酶后,凝血功能(PT、APTT、Fib、TT)的变化情况。结果该患者在使用蛇毒血凝酶后,出现纤维蛋白(原)减少甚至凝血功能障碍,停止使用蛇毒血凝酶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蛇毒血凝酶可能会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甚至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血凝酶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