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in对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单耀辉 张启夫 +8 位作者 程晋 叶枫 张玺 余文珮 王晓刚 赵远鹏 但国蓉 陈明亮 赛燕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0-677,共8页
目的探讨Humanin(HN)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Rot染毒PC12细胞模型,实验设对照组、Rot染毒组、HN预处理Rot染毒组、单独HN处理组。采用ELISA检测Rot染毒细胞内外HN的含量,CCK-8法... 目的探讨Humanin(HN)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Rot染毒PC12细胞模型,实验设对照组、Rot染毒组、HN预处理Rot染毒组、单独HN处理组。采用ELISA检测Rot染毒细胞内外HN的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含量,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线粒体自噬调控蛋白Pink1、Parkin、p-Parkin、p62、LC3,线粒体生物发生调控蛋白PGC1α和分裂/融合调控蛋白OPA1、MFN2、DRP1、p-DRP1以及抗氧化应激调控蛋白Keap1、Nrf2的表达。采用HBAD-mcherry-EGFP-LC3腺病毒转染细胞观察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数量。结果Rot染毒组PC12细胞内H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Rot染毒组PC12细胞活性下降,ATP含量下降,ROS的生成增加,Rot染毒后PC12细胞内Pink1、p-Parkin表达升高,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下降,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蛋白PGC1α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表达下降,而线粒体分裂蛋白p-DRP1表达升高,抗氧化应激蛋白Keap1和Nrf2表达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Rot染毒组PC12细胞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P<0.05),而20μmol/L HN预处理可以改善Rot染毒引起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HN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分裂、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融合以及抗氧化应激,改善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IN 鱼藤酮 多巴胺神经元 线粒体
原文传递
DVC1在氮芥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2
作者 程晋 余文珮 +4 位作者 叶枫 董训虎 赵远鹏 但国蓉 邹仲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14-2221,共8页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t检测DNA与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共价交联;免疫沉淀检测MGMT泛素化水平。构建GST-DVC1融合蛋白,GST下拉实验检测DVC1与MGMT、泛素的结合。结果si-DVC1干预后,DNA-蛋白交联总量升高。氮芥降低交联蛋白MGMT原型的水平,但增强其泛素化水平;DVC1可结合泛素,si-DVC1可进一步增强MGMT的泛素化及DNA-MGMT的交联量,与泛素结合酶抑制剂NSC697923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引起的交联结果类似。si-DVC1引起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1表达降低、Ku70表达升高。结论DNA-蛋白交联的清除依赖于交联蛋白的泛素化;DVC1通过与泛素相互作用,促进氮芥诱导的DNA-蛋白交联的清除,并维持DNA以同源重组方式修复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DVC1 DNA蛋白交联 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5种医用益生菌产品的微生物数量和种属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但国蓉 袁静 +1 位作者 唐欢 魏泓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0-532,共3页
目的:比较市售5种医用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量、种属与产品标签是否一致。方法:采用选择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产品的活菌数量,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结果:5种产品共25批的活菌数含量只有1批低于标签标注的数量。分离... 目的:比较市售5种医用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量、种属与产品标签是否一致。方法:采用选择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产品的活菌数量,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结果:5种产品共25批的活菌数含量只有1批低于标签标注的数量。分离的10株菌中有3株种属与标签标注的不一致。结论:考察的5种产品中,菌株种属与标签标注存在差异,但产品的活菌数量与标签标注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产品 标签 微生物 数量 种属
下载PDF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防化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0
4
作者 但国蓉 邹仲敏 +5 位作者 赵吉清 赛燕 赵远鹏 蔡颖 敖琳 陈明亮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4期263-266,共4页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防化医学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防化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防化医学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防化医学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防化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防化医学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化医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防化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但国蓉 赵吉清 +2 位作者 赛燕 邹仲敏 董兆君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7期510-512,共3页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它具有从已知推导未知,从客观指引主观,从个案提炼一般的作用,容易激发学员的主体意识,文章讨论了案例教学法在防化医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关键词 防化医学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家兔动脉血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但国蓉 赵远鹏 +2 位作者 蔡颖 赛燕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家兔动脉血气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人工低压氧舱模拟4 000m高原缺氧环境。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高原高剂量组(2mg/kg),高原低剂量组(1.5mg/kg),平原高剂量组(2mg/kg),平原低剂量组(1.5mg/kg)。高原... 目的探讨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家兔动脉血气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人工低压氧舱模拟4 000m高原缺氧环境。2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高原高剂量组(2mg/kg),高原低剂量组(1.5mg/kg),平原高剂量组(2mg/kg),平原低剂量组(1.5mg/kg)。高原组动物在低压氧舱内预处理72h后进行实验。以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动物后进行股动脉插管,腹腔注射NaCN毒剂(2mg/kg或1.5mg/kg)。分别于NaCN中毒前10min(-10min),中毒后5、10、15、20、30、60、120和180min采血测定动脉血气变化。结果高原缺氧72h后动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与平原组中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H值和碳酸氢根(HCO-3)浓度与平原组中毒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aCN中毒后动脉血pH值先升高后降低,PaO2显著升高,PaCO2和HCO-3浓度显著降低。结论NaCN中毒后酸碱平衡紊乱,早期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后期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氰化钠 血气分析
下载PDF
乳杆菌黏附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侵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斌 但国蓉 +1 位作者 袁静 魏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乳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黏附的生物学保护作用。方法将乳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上皮样细胞HT29共孵育3h后,采用活菌计数的方法来观察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肠上皮样细胞的数量;并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以观... 目的探讨乳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黏附的生物学保护作用。方法将乳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上皮样细胞HT29共孵育3h后,采用活菌计数的方法来观察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肠上皮样细胞的数量;并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以观察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结果路氏乳杆菌JCM1081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肠上皮样细胞HT29的黏附(28%)和侵袭(27.7%),并可减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细胞的损伤。乳杆菌JCM1081单独与肠上皮样细胞HT29黏附作用3h后,细胞结构正常,乳酸脱氢酶的水平没发生明显的变化,细胞活力无明显下降。结论路氏乳杆菌JCM1081通过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占位,竞争性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抑制 黏附 侵袭
下载PDF
芥子气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邹仲敏 赵吉清 +4 位作者 程晋 但国蓉 姜帆 叶枫 董兆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2-556,共5页
芥子气是典型的糜烂性毒剂,其主要损伤机制是与生物分子作用,形成烃化物。近年对芥子气损伤机制的研究集中在DNA烃化、DNA链断裂、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激活、钙紊乱、蛋白水解酶激活和炎症反应等方面,而防治药物的研究也相应地得... 芥子气是典型的糜烂性毒剂,其主要损伤机制是与生物分子作用,形成烃化物。近年对芥子气损伤机制的研究集中在DNA烃化、DNA链断裂、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激活、钙紊乱、蛋白水解酶激活和炎症反应等方面,而防治药物的研究也相应地得到进一步扩展。本文综述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芥子气损伤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 治疗药物 实验研究
下载PDF
Fra-1在氮芥皮肤损伤愈合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枫 赵远鹏 +3 位作者 程晋 陈明亮 但国蓉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20-1825,共6页
目的研究Fra-1在氮芥暴露鼠皮肤损伤修复进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氮芥损伤无毛小鼠皮肤模型,分别在1、3、7 d和14 d搜集皮肤样本,HE染色观察皮肤损伤修复的过程。蛋白印迹检测皮肤损伤各时间点Fra-1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Fra-1... 目的研究Fra-1在氮芥暴露鼠皮肤损伤修复进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氮芥损伤无毛小鼠皮肤模型,分别在1、3、7 d和14 d搜集皮肤样本,HE染色观察皮肤损伤修复的过程。蛋白印迹检测皮肤损伤各时间点Fra-1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Fra-1在皮肤中的表达定位。同时,体外实验采用siRNA转染角质形成细胞沉默Fra-1后,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及氮芥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氮芥损伤1 d后创缘处表皮结构紊乱,至7 d逐渐分化增厚。损伤后14 d,创缘处表皮细胞增多,且向损伤中心移行参与修复。组织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后3 d和14 d,Fra-1含量在表皮基底层中增加,且14 d时呈紧密分布。体外实验结果显示,20μmol/L氮芥染毒10 h能显著降低细胞活性至80%(P <0. 01);该剂量下细胞炎性因子IL-6在24 h,IL-1β在10 h/24 h均有增加。Fra-1 siRNA能有效沉默胞内Fra-1水平,同时抑制氮芥引起的IL-6表达,但对IL-1β的表达无显著影响。此外,Fra-1 siRNA对10 ng/mL EGF引起的细胞Fra-1蛋白增加和迁移水平加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 01)。结论 Fra-1可通过调控角质形成细胞炎性因子合成和迁移,参与氮芥诱导的皮肤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Fra-1 角质形成细胞 迁移 炎性
原文传递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iR-203、miR-451、miR-1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再林 叶枫 +3 位作者 但国蓉 陈洁平 张勇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296-2300,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miR-203、miR-451、miR-17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在不同治疗方案后的表达差异,评价miR-203、miR-451、miR-17的表达水平在CML诊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 目的分析探讨miR-203、miR-451、miR-17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在不同治疗方案后的表达差异,评价miR-203、miR-451、miR-17的表达水平在CML诊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西南医院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orphologie,immunophenotypie,cytogenetic,molecular,MICM)联合检测,由WHO造血组织和淋巴系统肿瘤分类的标准确诊为CML的患者98例及20例正常对照,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03、miR-451、miR-17的表达水平,同步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1 CML患者的miR-20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iR-203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34,P<0.01);2 CML患者的miR-45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iR-451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17,P<0.01);3 miR-17表达水平在CML-CP患者中上升,在CML-AP、BP患者中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3种miRNA表达水平均提示传统化疗组与TKI治疗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有统计学差异,而TKI治疗组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iR-203、miR-451、miR-17表达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CML疾病分期、治疗和预后评估等均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CML新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3 miR-451 miR-17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3种不同survivin基因启动子驱动Apoptin表达的重组慢病毒构建及体外抑瘤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枫 钟波 +6 位作者 但国蓉 姜帆 赛燕 赵吉清 孙慧勤 梁后杰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构建3种不同长度的survivin基因启动子融合6×his标签Apoptin cDNA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经鉴定后行慢病毒包装并感染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体外实验观察并比较抑瘤效果。方法克隆3种不同长度的人survivin基因启动子(160、270、987... 目的构建3种不同长度的survivin基因启动子融合6×his标签Apoptin cDNA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经鉴定后行慢病毒包装并感染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体外实验观察并比较抑瘤效果。方法克隆3种不同长度的人survivin基因启动子(160、270、987 bp)和Apoptin-6×his cDNA,将其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并在该载体上完成survivin基因启动子和Apoptin基因组装。将组装好的表达盒构建入polyA改造后的慢病毒载体FG12中,利用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成慢病毒。为观察重组慢病毒的抑瘤效果,以最适MOI值感染SW480肿瘤细胞后第5天及第30天,利用AnnexinV-PE/7-AAD凋亡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poptin-6×his表达。结果成功构建3种重组慢病毒载体,经包装浓缩后获得高滴度病毒,可以有效地感染目的细胞(感染效率大于80%)。体外结果提示病毒感染的SW480可以正确表达Apoptin-6×his蛋白,并能在感染后第30天出现明显的凋亡/坏死。其中,含有270 bp启动子的慢病毒抑瘤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采用270 bp survivin启动子,apoptin基因构建的重组慢病毒在靶细胞中显示出较好的抑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in基因 SURVIVIN启动子 慢病毒 肿瘤特异性
原文传递
低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兔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远鹏 但国蓉 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兔动脉血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低压氧舱模拟4000m高原急性缺氧环境。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高原高、低剂量组,平原高、低剂量组,每组5只。高原缺氧组动物置于低压氧舱内预处理72h后进行实验...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兔动脉血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低压氧舱模拟4000m高原急性缺氧环境。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高原高、低剂量组,平原高、低剂量组,每组5只。高原缺氧组动物置于低压氧舱内预处理72h后进行实验,平原组动物于普通实验环境下进行。以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后进行股动脉插管,注射氰化钠(1.5、2mg/kg,腹腔注射)。分别于中毒前10min和中毒后5、10、15、20、30、60、120、180min经插管采血并分离血浆,以生化方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平原动物NaCN中毒60min后血浆MDA含量增加(P<0.01),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P<0.05,P<0.01)。高原缺氧72h后也使MDA含量增加(P<0.01),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P<0.05,P<0.01),高原缺氧动物注射氰化钠30min后上述指标变化较平原动物更为显著(P<0.01)。结论单纯缺氧和单纯氰化钠中毒均明显改变氧化应激指标,二者可能具有联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氰化钠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在核化生防护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远鹏 邹仲敏 +5 位作者 赵吉清 但国蓉 蔡颖 赛燕 敖琳 董兆君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212-214,共3页
针对核化生防护课程教学特点,实施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训练,以期提高授课对象未来处置突发核化生事件卫生医疗保障能力,促进高素质军事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推进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
关键词 核化生防护 实践教学 虚拟仿真
下载PDF
缺氧复合NaCN中毒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枫 何方 +2 位作者 但国蓉 赛燕 董兆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861-863,共3页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平原对照、平原中毒、高原对照、高原中毒组。高原组动物在模拟海拔4000 m的低压舱内适应3 d后开始实验。对照组动物皮下注射生...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平原对照、平原中毒、高原对照、高原中毒组。高原组动物在模拟海拔4000 m的低压舱内适应3 d后开始实验。对照组动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中毒组皮下注射3.6 mg/kg NaCN,分别于0.5、1、2 h时点处死动物,取心肌制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氧复合NaCN中毒致心肌细胞线粒体OH.、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结论:相较于单纯模拟缺氧、单纯NaCN中毒,缺氧复合NaCN中毒会加重心肌线粒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NaCN 心肌线粒体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对《化学武器损伤防治学》教材修订的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仲敏 但国蓉 +6 位作者 赵吉清 赛燕 赵远鹏 蔡颖 程晋 叶枫 陈明亮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4期576-578,共3页
通过专家通讯、同行研讨和文献调研,确定《化学武器损伤防治学》教材修订方案。提出了"完善学科理论体系、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调军民融合、体现最新进展"的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奠定了科学修订教材的基础。
关键词 化学武器损伤防治学 教材修订 指导思想
下载PDF
西罗莫司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有才 赛燕 +1 位作者 董兆君 但国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干预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探讨西罗莫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 PC12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鱼藤酮50nmol.L-1组和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组。PC12细胞加入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干预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探讨西罗莫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 PC12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鱼藤酮50nmol.L-1组和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组。PC12细胞加入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预处理12h后,再加入鱼藤酮50nmol.L-1作用24h。采用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自吞噬体形成;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结果与鱼藤酮模型组比较,西罗莫司50,100和200μg.L-1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20.6%,35.4%和40.2%(P<0.05,P<0.01);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组可以升高鱼藤酮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分别为1.8,2.2,2.4和3.2倍。西罗莫司100μg.L-1预处理促使LC3由Ⅰ型向Ⅱ型转变,胱天蛋白酶3的20ku活性片段降低16.2%。结论西罗莫司通过增强失调线粒体的自吞噬降解作用,降低线粒体相关的促凋亡因子的释放和激活,进而抑制依赖胱天蛋白酶凋亡途径的激活而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西罗莫司有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鱼藤酮 自吞噬作用 细胞凋亡 胱天蛋白酶3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下载PDF
浅析外军化生放核防御能力的综合性训练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远鹏 董训虎 +6 位作者 但国蓉 程晋 余文珮 杨振中 刘光辉 吴志勇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3-1258,共6页
化学的、生物的、放射的、核的(chemical,biological,radiological,and nuclear,CBRN,简称化生放核)防御训练(可简称为CBRN训练),是应对CBRN威胁的重要手段,各国军方均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外军CBRN训练的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了外军通过计... 化学的、生物的、放射的、核的(chemical,biological,radiological,and nuclear,CBRN,简称化生放核)防御训练(可简称为CBRN训练),是应对CBRN威胁的重要手段,各国军方均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外军CBRN训练的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了外军通过计算机模拟训练、基地化训练、模拟器材训练、模拟战剂训练、站点巡回训练、非军事场景训练、跨国训练等多种CBRN训练的方法。外军CBRN训练中,注重利用网络化和计算机模拟训练,建设高水平的训练基地和实景模拟设备,使用站点巡回培训,以及融合于与非军事情景。这些训练方法为完善我军相关训练模式,提升CBRN训练的整体水平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RN防御 训练方法 基地化训练 模拟训练 外军
原文传递
抗氰新药DDD和4-二甲基氨基苯酚对大鼠高铁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海 蔡颖 +1 位作者 但国蓉 董兆君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1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和DDD对大鼠血液高铁血红蛋白(MeHb)浓度的影响,排除DDD形成MeHb的可能性,为该药的安全使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大白鼠7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时间-效应试验和量-效试验。时效试验中大鼠分别口服DD... 目的通过比较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和DDD对大鼠血液高铁血红蛋白(MeHb)浓度的影响,排除DDD形成MeHb的可能性,为该药的安全使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大白鼠7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时间-效应试验和量-效试验。时效试验中大鼠分别口服DDD或4-DMAP,于10、30、60min取血样测定MeHb浓度;剂量-效应试验中大鼠口服不同剂量DDD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4-DMAP,于30min取血样用铁氰化钾法测定MeHb浓度。结果时-效试验中,4-DMAP引起大鼠血液MeHb浓度显著升高,DDD不引起MeHb浓度变化,给DDD 10、30、60min后,大鼠血液MeHb分别为2.87±0.32、2.42±0.19、2.56±0.41,给4-DMAP10、30、60min后,大鼠血液MeHb分别为8.62±0.93、22.47±3.67、19.33±4.12,与对照组比较P<0.05。量效试验中,1、2、3mg/kg的4-DMAP造成大鼠血液MeHb以量效依赖方式升高,大鼠血液MeHb分别为18.54±2.93、22.47±3.67、31.08±4.04,50、100、150mg/kg的DDD不引起大鼠血液MeHb浓度变化,大鼠MeHb分别为2.35±0.44、2.42±0.19、2.71±0.42。结论 4-DMAP是MeHb形成剂,DDD不具备形成MeHb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血红蛋白 4-DMAP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综合能力与信息素养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赛燕 赵远鹏 +5 位作者 陈卿 但国蓉 刘文斌 孙磊 程晋 韩飞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2期226-229,236,共5页
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在于"研究"和"创新"。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信息化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新学习,创新研究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因... 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在于"研究"和"创新"。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信息化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新学习,创新研究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其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关系,对于推动研究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信息素养 综合素质能力
下载PDF
医学院校学生对多媒体网络教育模式的评价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赛燕 但国蓉 董兆君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4期2212-2213,共2页
为了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总体认同程度,我们在2007年春季学期开展了本科学生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评价调查。调查对象为2003级186名本科学员,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86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78,49... 为了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总体认同程度,我们在2007年春季学期开展了本科学生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评价调查。调查对象为2003级186名本科学员,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86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78,49%。调查内容主要通过学生对传统板书,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手段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劳动强度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教学 医学院校学生 教育模式 认同程度 教学模式 本科学生 本科学员 教学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