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东仪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汪荣盛 何东仪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何东仪教授认为,以肾精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临证中,围绕补肾益精壮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展开辨证论治。并强调中西医结合疗法的重要性,如西药使用钙进行预防治疗,... 何东仪教授认为,以肾精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临证中,围绕补肾益精壮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展开辨证论治。并强调中西医结合疗法的重要性,如西药使用钙进行预防治疗,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补肾化瘀 临证经验
下载PDF
何东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五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冬钰 汪荣盛 +2 位作者 钱奕 章渊源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5期20-23,共4页
介绍何东仪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五种方法。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乃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求本以补先天之肾;活血化瘀、通络开痹之法应贯穿病程始终;顾护脾胃、未病先防;同时注重内外合治,配合秦氏消痹膏及关节养生操等外治、体育疗法;并擅... 介绍何东仪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五种方法。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乃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求本以补先天之肾;活血化瘀、通络开痹之法应贯穿病程始终;顾护脾胃、未病先防;同时注重内外合治,配合秦氏消痹膏及关节养生操等外治、体育疗法;并擅用对药祛除病邪,深入探索有毒抗风湿中药雷公藤的药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活血化瘀 通络开痹 名医经验 何东仪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膏方对肾虚血瘀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杨晔颖 何东仪 +4 位作者 薛鸾 于盈盈 程鹏 孙宇 苏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8-465,共8页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膏方对肾虚血瘀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5例)、暴露组(常规治疗+补肾活血汤剂,54例)、高暴露组(常规治疗+补肾活血汤剂+补肾活血膏方,58例),疗程2年。检测临床疗效、BA...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膏方对肾虚血瘀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5例)、暴露组(常规治疗+补肾活血汤剂,54例)、高暴露组(常规治疗+补肾活血汤剂+补肾活血膏方,58例),疗程2年。检测临床疗效、BASDAI评分、ASDAS-CRP、BASFI评分、脊柱痛评分、PGA评分、BASMI评分、ASQoL评分、SPARCC评分、肾虚血瘀证评分、ESR、CRP、IL-6、TNF-α、IL-17、IL-23、IL-35、NLR、PLR、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 高暴露组ASAS40、ASAS5/6、BASDAI50例数多于暴露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暴露组BASDAI评分、ASDAS-CRP、BASFI评分、脊柱痛评分、PGA评分、BASMI评分、SPARCC评分、ASQoL评分、肾虚血瘀证评分、ESR、CRP、IL-6、TNF-α、IL-17、IL-23低于其他2组(P<0.05),IL-35更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补肾活血汤、补肾活血膏方降低BASDAI评分和ASDAS-CRP(P<0.05),提高临床疗效(P<0.05)。3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补肾活血膏方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肾虚血瘀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降低疾病活动度,减轻骨髓水肿,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膏方 常规治疗 补肾活血汤 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血瘀
下载PDF
基于DCE-MRI图像TIC分析法的类风湿关节滑膜炎定量评估
4
作者 毛瑾玲 朱中旗 +5 位作者 李英豪 何东仪 姜婷 夏天 石洁 汪红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6-432,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对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对滑膜血管翳尤其是炎性血管翳的形状及数量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呈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RA患者行手腕关节DCE-MRI检查,统一对第4个时相的... 目的:为了提高对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对滑膜血管翳尤其是炎性血管翳的形状及数量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呈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RA患者行手腕关节DCE-MRI检查,统一对第4个时相的增强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ROI)勾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该病例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早期增强率(MSI)、强化幅值差(MSD)、达峰时间、拟合曲线尾部切线斜率]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其独立特征。使用独立特征定义4型曲线(Ⅰ型,缓升型;Ⅱ型,速升速降型;Ⅲ型,速升平台型;Ⅳ型,速升缓升型),并计算出ROI内每个类型TIC所占容积,再与RAMRI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相关性最强的TIC,基于该曲线特征进行滑膜炎的定量分级和二维多切片彩色编码显示。结果:MSI与MS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Ⅱ型区域容积与RAMRIS评分具有极好的相关性(r=0.812),即动态增强MRI图像中,TIC为速升速降型区域符合滑膜炎性血管翳类型。结论:TIC分析法方便医生精准地进行炎性血管翳的定量分析,为R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及用药治疗前后对比提供重要临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血管翳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TIC分析
下载PDF
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林帅 常岑 +2 位作者 时一鸣 姜平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91-95,共5页
从作用机制、减毒增效及新药研发3个方面综述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雷公藤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多苷等具有抗炎、抑制骨破坏的作用,通过剂型改变、配伍等能够减毒增效;(5R)-5-羟基雷... 从作用机制、减毒增效及新药研发3个方面综述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雷公藤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多苷等具有抗炎、抑制骨破坏的作用,通过剂型改变、配伍等能够减毒增效;(5R)-5-羟基雷公藤甲素是一种新的雷公藤甲素衍生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 作用机制 减毒 增效 新药研发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JAK抑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平 何东仪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9期56-60,共5页
JAK抑制剂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新型小分子靶向口服药物,通过抑制JAK通路降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及细胞的激活,从而降低多种慢性炎症反应。从2017年第一款JAK抑制剂托法替尼进入中国并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 JAK抑制剂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新型小分子靶向口服药物,通过抑制JAK通路降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及细胞的激活,从而降低多种慢性炎症反应。从2017年第一款JAK抑制剂托法替尼进入中国并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后,打破了传统抗风湿药物和生物药的治疗途径,开启了口服生物制剂治疗的新时代,为医生和倾向于口服治疗方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特殊性,加上部分患者对甲氨蝶呤不敏感,甲氨蝶呤与生物制剂的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JAK抑制剂联合甲氨蝶呤这一治疗方案为论述点,通过对近5年国际医疗领域采用这一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国内风湿领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提供一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JAK抑制剂 甲氨蝶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时一鸣 常岑 +2 位作者 姜平 许林帅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89-94,共6页
综述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NF-κB存在于多种细胞内,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药单体化合物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存活及炎症因子表达等... 综述中药单体化合物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NF-κB存在于多种细胞内,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药单体化合物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影响细胞增殖、存活及炎症因子表达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发挥抗炎、免疫调节、骨保护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 单体化合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时一鸣 姜平 +2 位作者 蒋恬 朱婉华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8-73,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本草组鉴(HERB)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获取益肾蠲痹丸的有效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本草组鉴(HERB)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获取益肾蠲痹丸的有效成分,并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库(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物靶标数据库(TTD)中搜索RA相关基因。将益肾蠲痹丸的作用靶点和与RA相关靶点进行映射交集,获得二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Cytoscape 3.9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益肾蠲痹丸治疗RA的有效成分185个,其中关键成分为山柰酚、木犀草素、槲皮素和黄藤素,核心作用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基因等。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介素-17(IL-17)、VEGF、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RA疾病信号通路等。结论益肾蠲痹丸治疗R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优势,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益肾蠲痹丸 中医药疗法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健脾活血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何东仪 胡义扬 刘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健脾活血方治疗脂肪肝40例,疗程3个月。结果:患者乏力、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消失或缓解;肝脏在B超下的形态和实质明显改善(其中6例恢复正常、26例显著好转);BMI值、血清胆固醇含量较...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健脾活血方治疗脂肪肝40例,疗程3个月。结果:患者乏力、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消失或缓解;肝脏在B超下的形态和实质明显改善(其中6例恢复正常、26例显著好转);BMI值、血清胆固醇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CR复常率为77.78%;血清ALT、AST、GGT的复常率分别为48.15%、42.11%和33.33%。总有效率80%。结论:健脾活血方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健脾活血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对CCl_4高脂低蛋白诱导大鼠肝脂肪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东仪 胡义扬 +4 位作者 刘平 刘成 薛惠明 熊卫国 李风华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1年第1期13-14,共2页
采用四氯化碳 (CCl4 )高脂低蛋白诱导大鼠肝脂肪变性模型 ,以东宝肝泰做对照 ,通过肝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 ,肝组织甘油三酯、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血清肝功能部分指标的检测 ,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脂肪肝的效果及部... 采用四氯化碳 (CCl4 )高脂低蛋白诱导大鼠肝脂肪变性模型 ,以东宝肝泰做对照 ,通过肝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 ,肝组织甘油三酯、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血清肝功能部分指标的检测 ,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脂肪肝的效果及部分作用机理。结果显示 :健脾活血方可显著减轻肝组织损伤和脂肪变性程度 ,同时显著降低肝组织甘油三酯 ,提高SOD含量 ,提示健脾活血方有显著的抗肝脂肪变性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肝脏脂肪代谢和三羧酸循环 ,促进肝细胞线粒体内的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中医药疗法 健脾活血方 病理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1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唐晓颇 姜泉 +12 位作者 刘维 王义军 张俊莉 何东仪 钟明 李凤珍 康俊萍 任文肖 黄传兵 朱婉华 李爱民 焦娟 王海隆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目的验证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对湿热痹阻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症状体征评分、晨僵时间、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健康评价调查表指数(HAQ)、ACR疾病疗效评价、安全性指标等,对12家医院212例湿热痹阻型活动期... 目的验证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对湿热痹阻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症状体征评分、晨僵时间、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健康评价调查表指数(HAQ)、ACR疾病疗效评价、安全性指标等,对12家医院212例湿热痹阻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关节屈伸不利积分从治疗前的(1.78±0.84)分降低为(1.24±0.65)分,晨僵时间从治疗前的(117.5±227.31)min降低为(58.37±52.43)min(P<0.01),肿胀积分从治疗前的(1.92±0.69)分降低为(1.50±2.93)分(P<0.05)。治疗12周后,患者的HAQ指数从29.24±15.30降低为10.55±6.89(P<0.01);DAS评分从6.43分降低为4.52分(P<0.01);ACR20/50/70的达标率分别为72.64%、40.56%、9.91%;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可迅速改善湿热痹阻型活动期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活动性,提高疾病疗效,安全性较好,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活血法 综合疗法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下载PDF
中国白塞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峻 陈永 +24 位作者 曲环汝 李小霞 陆瑜 陈立忠 张华东 苏晓 李亚明 周旻 杨培增 刘枫 曲新凯 曲乐丰 孙立忠 宋智钢 陈向军 魏文石 谢彦晖 姚吉龙 林光武 白姣姣 陈勇 徐光 赵福涛 何东仪 管剑龙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1期14-20,29,共8页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受累的血管炎症性疾病[1-4]。BS依其主要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狐惑病”范畴,狐惑病,始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主方甘草... 白塞综合征(Behçet's syndrome,B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受累的血管炎症性疾病[1-4]。BS依其主要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狐惑病”范畴,狐惑病,始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主方甘草泻心汤沿用至今[5]。1937年,土耳其Hulusi Behcet医师首次报道了一组“眼-口-生殖器三联征”病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心脏、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附睾等器官[6]。皮肤黏膜为基本临床表型,预后良好;重要脏器累及尤其是出现葡萄膜炎(Beh鐌et's uveitis,BU)、心脏或大血管累及、脑干梗死或肠道巨大溃疡是主要致残,甚至致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生殖器溃疡 甘草泻心汤 白塞综合征 病脉证治 巨大溃疡 葡萄膜炎 狐惑病
下载PDF
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对IL-6信号分子调控浅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晓薇 苗平 +9 位作者 陈呢喃 赵蓉 钱柳 余奇文 张继英 许荣 何东仪 肖连波 陆梅生 张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分析鼠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anti-IL-6Rβ(gp130)mAb]的生物学特性及对IL-6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竞争性ELISA实验、功能表位结合实验,检测anti-IL-6Rβ(gp130)mAb的亲和力、效价及与gp130抗原表... 目的:分析鼠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anti-IL-6Rβ(gp130)mAb]的生物学特性及对IL-6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竞争性ELISA实验、功能表位结合实验,检测anti-IL-6Rβ(gp130)mAb的亲和力、效价及与gp130抗原表位结合特异性。进而探讨anti-IL-6Rβ(gp130)mAb对U266细胞、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滑膜液单个核细胞(SFMC)增殖和分化中的IL-6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结果:Anti-IL-6Rβ(gp130)mAb对gp130具有高亲和性(如10A1细胞株的亲和力常数可达为2.62E-10),所获得的多株单抗还具有针对不同抗原结合表位的特性,可用于分析和研究IL-6信号通路及下游STAT3的磷酸化。结论:获得针对不同抗原结合表位的anti-IL-6Rβ(gp130)mAb,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单抗不仅具有调控IL-6信号分子和下游STAT3磷酸化的生物学功能,并为解析临床RA的发病与IL-6信号分子的关联性提供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GP130 抗gp130单克隆抗体 STAT3 RA
下载PDF
一文了解“中医微创针刀镜”技术
14
作者 何东仪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0年第11期32-33,共2页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微创、可视仿佛是西医的“专利”。而中医,除了银光闪闪的针灸,就是弥漫着草药香味的沙锅药罐。近年来,“中医微创针刀镜”技术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印象。痛风治疗不及时会失去正常活动能力52岁的刘先生被痛风折磨了十...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微创、可视仿佛是西医的“专利”。而中医,除了银光闪闪的针灸,就是弥漫着草药香味的沙锅药罐。近年来,“中医微创针刀镜”技术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印象。痛风治疗不及时会失去正常活动能力52岁的刘先生被痛风折磨了十几年。说到痛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痛”。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等级分为:0度,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针刀镜 药罐 痛风 疼痛等级 中医 Ⅱ度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痛风遣方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平 吴心瑶 +26 位作者 杜星辰 章渊源 姜婷 汪荣盛 朱琦 关凤媛 鲁盈 苏晓 李鸿斌 姜洪洋 方勇飞 赵恒立 彭江云 高明利 苏励 何方 陶庆文 胡春蓉 李鹏 李泽光 朱跃兰 古英 姜泉 张明 张剑勇 薛愉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2-82,共11页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遣方用药规律及相关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全国10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医院的痛风患者的就诊资料,提取中...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遣方用药规律及相关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全国10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医院的痛风患者的就诊资料,提取中药名称、药味、药性、归经、功效等信息,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进行频次、频率分析,借助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高频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在数据挖掘结果的基础上,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和本草组鉴(Herb)等多个数据库获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并进行筛选。通过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PubChem)得到中药活性成分的Canonical SMILE结构式,然后导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基因,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药物靶标数据库(TTD)、DisGeNET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以及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检索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基因,然后进行交集分析获得共同基因,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获得中药治疗痛风的核心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通路分析、关联分析,并构建“药物-成分-基因-信号通路”网络。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688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数据,获得中药处方659首,涉及中药266味,其中高频用药(包括土茯苓、薏苡仁、川牛膝、苍术、黄柏、秦艽、独活、威灵仙等)36味。(2)临床治疗痛风的中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平、温为多,主要归于肝、肺、胃、脾、肾经,功效以清热、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和祛风湿为主。(3)关联规则显示,临床治疗痛风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土茯苓-薏苡仁、苍术-黄柏等;系统聚类分析形成6个新的药物组合,其中地龙、鳖甲、秦艽、川牛膝、薏苡仁、土茯苓可能是治疗痛风的核心药方。(4)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黄芩素、汉黄芩素、槲皮素、山柰酚可能是治疗痛风的关键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白介素-6(IL-6)、鸡肉瘤病毒(SRC)等基因,并通过调控凋亡、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多条通路来发挥治疗作用。结论中医治疗痛风遵循标本兼治原则,以清热补虚为主,兼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痛风主要是通过作用于TNF、AKT1、IL-6、SRC关键基因并调控凋亡、坏死性凋亡、TGF-β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中医药疗法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琇莹 金晔华 +19 位作者 姜婷 范晓蕾 沈杰 钱奕 章渊源 古英 胡春蓉 苏晓 薛鸾 方勇飞 苏励 高明利 薛愉 彭江云 魏强华 刘红霞 黄清春 汪荣盛 朱琦 何东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证候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月全国10家医院2 65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 650例RA患者肝肾阴虚证最多(1 280例,48.3%);平均发病年龄(51.3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证候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0年1月全国10家医院2 65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 650例RA患者肝肾阴虚证最多(1 280例,48.3%);平均发病年龄(51.33±14.20)岁,男女比例1∶4.4;有风湿病相关家族史者135例(5.1%),肝肾阴虚证(81例,6.3%)与湿热痹阻证(18例,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RA患者多于春季发病,不同证型RA患者发病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病程72(28,145)月,其中湿热痹阻证病程在各证型中最短,与肝肾阴虚证及痰瘀互结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A患者中位晨僵时间30(2,60)min,寒湿阻络证晨僵时间30(10,60)min,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位红细胞沉降率(ESR)28.0 mm/h,湿热痹阻证ESR最高。类风湿因子(RF)有效数据811例,其中RF阳性患者680例(83.8%),气血亏虚证患者RF阳性率最高(32例,88.9%)。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有效数据699例,抗CCP抗体阳性患者574例(82.1%),湿热痹阻证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最高(118例,83.1%)。各证型RF和抗CC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AS28-ESR)评分4.10(3.17,5.08)分,DAS28-ESR达标(DAS28-ESR评分≤3.2分)685例(25.8%)。结论 目前RA患者大多为中年起病,女性比例较高,多数RA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以中高疾病活动度为主,肝肾阴虚证最常见,寒湿阻络证晨僵时间最长,不同证型间抗CCP抗体、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真实世界研究 中医证候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被引量:33
17
作者 赵璐 何东仪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7期71-74,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病变会累及全身多个关节,并且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现将近年来文献中关于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中医药治疗 病因病机 综述
下载PDF
地舒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平 赵佳男 +4 位作者 魏凯 金晔华 常岑 许玲夏 何东仪(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8-1933,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地舒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症(O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地舒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症(O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从建库至2021年10月国内外正式期刊发表的有关地舒单抗治疗RA患者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前瞻性和回顾性比较研究,将检索到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并按照Cochrane 5.1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共139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35例,对照组6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舒单抗治疗12个月后,能够有效提高未接受过BPs类药物治疗的RA患者腰椎BMD水平(MD=3.08,95%CI:1.73~4.42,P<0.00001),但与BPs类药物相比,地舒单抗改善腰椎BMD效果无明显差异(MD=0.02,95%CI:-0.03~0.06,P=0.49);地舒单抗还可保护关节,降低Sharp评分(MD=-0.53,95%CI:-0.77~-0.29,P<0.0001)和关节间隙狭窄评分(MD=-0.12,95%CI:-0.17~-0.06,P<0.0001),抑制骨侵蚀,降低关节骨侵蚀评分(MD=-0.49,95%CI:-0.84~-0.15,P<0.0050),且安全性较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一般不良事件:RR=1.05,95%CI:0.76~1.45,P=0.75;严重不良事件:RR=0.73,95%CI:0.52~1.04,P=0.08;死亡事件:P=0.36)。结论:地舒单抗能够显著提高腰椎BMD,降低关节损伤及骨侵蚀评分,缓解关节间隙狭窄,抑制骨侵蚀破坏,最大程度保护关节,维持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好,但本研究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验证以及进一步延伸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外感清热解毒方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刘玉婷 王浩艺 +4 位作者 麦静愔 何青青 何东仪 陈建杰 成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328-3333,3341,共7页
目的:探讨外感清热解毒方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外感清热解毒方组、miR-495抑制剂组。气管滴注LSP(5 mg/kg)成功复制ALI大鼠模型,给予相应干预。定量... 目的:探讨外感清热解毒方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外感清热解毒方组、miR-495抑制剂组。气管滴注LSP(5 mg/kg)成功复制ALI大鼠模型,给予相应干预。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miR-495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18、IL-10炎症介质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iR-495表达下调(P<0.05),出现病理损伤,BALF中IL-6、TNF-α、IL-1β、IL-18含量升高,IL-10含量下降,MPO活性增强;肺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和miR-495抑制剂组比较,外感清热解毒方组大鼠肺组织miR-495表达上调(P<0.05),病理损伤减轻,BALF中IL-6、TNF-α、IL-1β、IL-18含量下降,IL-10含量升高,MPO活性减弱;NLRP3、ASC表达下调(均P<0.05),Caspase-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外,均可见GSDMD蛋白切割,外感清热解毒方组蛋白切割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miR-495抑制剂组。结论:外感清热解毒方对AL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495/NLRP3/GSDMD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清热解毒方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大鼠 炎症介质 焦亡 miR-495/NLRP3/GSDMD信号通路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和评估骶髂关节炎的专家共识
20
作者 戴生明 鲍春德 +11 位作者 邹和建 杨程德 何东仪 姜林娣 管剑龙 叶霜 陈盛 薛愉 吴歆 顾晓丽 李跃华 徐沪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65-69,共5页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是一类常见的以骶髂关节炎、附着点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中轴型SpA预后的关键,但既往仅关注有...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是一类常见的以骶髂关节炎、附着点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中轴型SpA预后的关键,但既往仅关注有明显放射学异常的中轴型SpA,即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长期以来AS的诊断仍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1],该标准基于临床表现及骶髂关节X线平片检查,致AS的诊断滞后8~11年[2],错过最佳的治疗窗口期。因此骶髂关节X线平片检查明显不能满足临床诊断早期AS或中轴型SpA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