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警卫 叶博伟 +10 位作者 张朋飞 张宇庆 郝敏 尹毓若 袁婵 李志康 李顺达 夏先春 何中虎 张宏军 兰彩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3,I0011-I0024,共30页
【目的】条锈病是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了解国内外育种材料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的分布,发掘新的抗性资源,为提高抗病基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当前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3和CYR34对153份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进... 【目的】条锈病是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了解国内外育种材料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的分布,发掘新的抗性资源,为提高抗病基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当前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3和CYR34对153份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于2018—2019、2019—2020和2020—2021年,在湖北鄂州,利用这两个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合已知抗性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Yr29和YrSP等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苗期结果显示,10份材料对CYR33表现免疫(反应型IT为0),包括7份国内材料(即山农28、漯麦163、石麦13、中意6号、郯麦98-2、中麦175和泰山21)和3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材料(CIM-53、CIM-60和CIM-71);仅2份国内材料在苗期对CYR34小种表现免疫(郯麦98-1和山农102)。此外,成株期条锈病田间鉴定显示,64份材料在田间3年均表现出稳定抗性(最终严重度≤5%),包括7份国内材料和57份CIMMYT材料。利用抗病基因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检测显示,153份材料中携带Yr9、Yr10、Yr17、Yr18、Yr26、Yr29和YrSP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31、23、73、2、4、50和2份,未检测到含有Yr5和Yr15的材料。综合苗期和成株期表型,仅CIM-53对2个生理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免疫(IT=0,严重度为0),分子标记检测显示,该材料可能含有已知抗病基因Yr17和Yr29。【结论】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对当前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以成株抗性为主,其中国内小麦品种主要携带Yr9、Yr10和Yr26抗性基因,而CIMMYT小麦品系则携带Yr17、Yr18和Yr29为主,表明通过聚合1—2个非免疫苗期抗性基因和2—3个成株抗性基因,在成株期多个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近免疫抗性水平,是CIMMYT小麦品系保持持久抗性的主要原因。亟待广泛挖掘抗源,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快速培育具有持久抗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中国麦区条锈病整体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苗期抗性 成株抗性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被引量:231
2
作者 何中虎 林作楫 +3 位作者 王龙俊 肖志敏 万富世 庄巧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和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麦 品质区划 加工品质 基因型 环境
下载PDF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被引量:124
3
作者 何中虎 晏月明 +10 位作者 庄巧生 张艳 夏先春 张勇 王德森 夏兰芹 胡英考 蔡民华 陈新民 阎俊 周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1-1101,共11页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S标记,明确了Glu-D3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7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3批亲本。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硬度 贮藏蛋白 面条品质 分子标记 专论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3
4
作者 何中虎 兰彩霞 +3 位作者 陈新民 邹裕春 庄巧生 夏先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3-2215,共23页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育兼抗和成株抗性相结合的品种提供了可用基因。总结了成株抗性在中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用实例证实了培育成株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建议对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咸农4号和小偃6号等进行遗传分析,育种工作者和品种审定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将成株抗性利用作为国内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成株抗性 分子定位 基因克隆
下载PDF
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01
5
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1 位作者 陈新民 庄巧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题。从育种角度评述...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题。从育种角度评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连锁标记和功能标记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的重点领域。概括小麦品质研究中与育种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即面包、面条和饼干品质育种中的品质评价方法和选择指标,建议今后加强5个方面的工作。对未来小麦育种中的4个重要问题做了分析,提出国内进一步加强高产潜力研究的初步设想,建议加大持久抗性的研究力度,重视抗旱、抗热及适应性等与气候变化相关性状的研究,还分析了种业商业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分子标记 产量潜力 加工品质 抗病性 普通小麦
下载PDF
国际小麦育种研究趋势分析 被引量:61
6
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5 位作者 罗晶 辛志勇 孔秀英 景蕊莲 吴振录 李杏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国际小麦育种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通过保护性耕作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成为常规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慢病性利用是抗病研究的主流方向;四是品质研究更注重营养特性。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慢病性 分子标记 常规育种
下载PDF
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中虎 陈新民 +8 位作者 王德森 张艳 肖永贵 李法计 张勇 李思敏 夏先春 张运宏 庄巧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394-3403,共10页
解析中麦175的高产潜力、水肥高效特性、优良品质及广泛适应性机理将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信息。(1)中麦175穗数容易达到750个/m2,收获指数高达0.49,穗数多和收获指数高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基础;矮秆及茎秆弹性好与株型... 解析中麦175的高产潜力、水肥高效特性、优良品质及广泛适应性机理将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信息。(1)中麦175穗数容易达到750个/m2,收获指数高达0.49,穗数多和收获指数高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基础;矮秆及茎秆弹性好与株型紧凑、叶片小且直立为穗多、不倒伏提供保障。(2)千粒重与株高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低,灌浆中后期叶片衰老速度慢,灌浆速度快,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和在旱肥地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中麦175产量的水分敏感指数为0.86,而京冬8号为1.13。(3)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皆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对肥料敏感性低,为肥料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在6种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均高于京冬17,氮肥施用量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小。良好的根系为肥水高效利用提供保障。(4)籽粒软质,面筋强度中等偏弱、延展性好,面粉颜色亮白,为面条和馒头兼用型品质奠定基础;锌高效吸收运转使籽粒锌含量高,具备较高营养价值。(5)含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b、肥水高效、抗寒、耐高温和抗病性等为中麦175的广适性和跨区域种植提供保障。本研究为高产高效广适性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中麦175 高产潜力 水肥高效 广泛适应性
下载PDF
“九五”全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8
作者 何中虎 肖世和 庄巧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2-75,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全国小麦生产情况 ,系统总结了“九五”期间超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育种材料创造与方法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方面的进展 。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潜力 加工品质 抗逆性 抗病性 育种材料 育种方法 品种选育
下载PDF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被引量:264
9
作者 何中虎 庄巧生 +3 位作者 程顺和 于振文 赵振东 刘旭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文章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进程。小麦生产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1949—1957年恢复性增长、1958—1978年稳定增长、1979—1999年单产快速增长和2000—2016年产量质量同步提升。简要介绍... 文章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进程。小麦生产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1949—1957年恢复性增长、1958—1978年稳定增长、1979—1999年单产快速增长和2000—2016年产量质量同步提升。简要介绍了1949年前的育种起步历史,1950年以后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进展,经历了抗病稳产早熟、矮化抗倒高产和高产优质高效3个阶段,矮秆基因和1B/1R易位系利用与株型改良起到关键作用,育成了碧蚂1号、泰山4号、扬麦158、豫麦21、济麦22等突破性品种,主产麦区经历了8~9次品种更新换代。黄淮麦区的矮秆高产育种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概括了种质资源、远缘杂交、矮败小麦、品质改良、兼抗型成株抗性育种、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进展。小麦栽培研究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合理密植为核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点研究不同麦区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与高产栽培历程,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各主要麦区栽培技术模式包括精播高产、节水高产等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优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未来产业发展面临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三大挑战,气候变化、病害加重、缺乏优质高效抗病品种制约生产发展,建议加强优质抗病高效品种选育与新技术应用研究,实现栽培研究与植保、土肥、农机等有机结合,以全面提高小麦产业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改良 栽培 历史回顾
下载PDF
小麦对秆锈菌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陈万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0-173,共4页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 157份小麦品种进...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 15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337份表现抗病,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亲本;明确了现有抗性基因的利用价值,建议利用Sr2、Sr24、Sr26、Sr36、SrTmp和来自1A/1R易位的未知抗性基因,采用持久抗性与主效基因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品种选育效率。最后提出了国内技术储备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病 UG99 抗性基因
下载PDF
小麦矮秆育种中性状间关系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何中虎 张树榛 刘录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以7个株高梯度系列的35个系统及5个亲本品种为材料,采用典范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株高及其构成因子与产量因子、产量生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株高因子通过产量生理性状影响产量因子,一定的生物学产量是获得高产的基础。②矮... 以7个株高梯度系列的35个系统及5个亲本品种为材料,采用典范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株高及其构成因子与产量因子、产量生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株高因子通过产量生理性状影响产量因子,一定的生物学产量是获得高产的基础。②矮秆品种的高化对提高产量、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有利,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秆品种矮化能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对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③在主要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倒二节间较长、第一和第二叶间距略长、穗颈和穗部较长的类型可能对提高产量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元分析 矮秆 育种
下载PDF
悼念绿色革命之父布劳格博士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中虎 彭居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4-1136,共3页
布劳格博士从事国际农业研究65年,主要贡献包括:(1)培育的矮秆高产小麦品种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他不仅是CIMMYT的创始人,也是整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的创始者;(2)创立了世界粮食奖;(3)开展了以推广... 布劳格博士从事国际农业研究65年,主要贡献包括:(1)培育的矮秆高产小麦品种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他不仅是CIMMYT的创始人,也是整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的创始者;(2)创立了世界粮食奖;(3)开展了以推广玉米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非洲农业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劳格博士 绿色革命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矮秆高产小麦品种
下载PDF
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59-365,共7页
作者对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问题做了系统研究,本文是这一研究的总结报告。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受试验材料的影响。从聚类结果来看,在小麦育种中选择类间亲本进行杂交要优于类内亲本间的杂交。2.就性状... 作者对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问题做了系统研究,本文是这一研究的总结报告。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受试验材料的影响。从聚类结果来看,在小麦育种中选择类间亲本进行杂交要优于类内亲本间的杂交。2.就性状选用方法而言,广义遗传力法要优于常规法和权重法。3.距离分析所反映的遗传差异不同于亲缘差异,也不同于地理差异,它是品种间表型相似或相异程度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分析 杂种优势 亲本选配 小麦
下载PDF
中国小麦生产与品质要求(英文)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62-68,共7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馒头和面条是我国的主要面食品.一般认为,硬度中等、蛋白质含量中等、面筋强度为中~中强的小麦适于制做北方馒头,蛋白质含量中等,面筋强度为中~强型的小麦适于生产挂面,挂面和馒头还要求面粉灰分低...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馒头和面条是我国的主要面食品.一般认为,硬度中等、蛋白质含量中等、面筋强度为中~中强的小麦适于制做北方馒头,蛋白质含量中等,面筋强度为中~强型的小麦适于生产挂面,挂面和馒头还要求面粉灰分低、白度高.我国北部冬麦区、黄淮麦区及春麦区的多数品种为中硬和较硬类型,但超过半数的南方冬小麦品种为软质型.我国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与国外小麦接近,但面筋质量差,因此不适宜制做面包.由于人口的增加,我国小麦消费将持续增长,但入关给我国小麦生产带来严峻挑战.除强调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外,还必须注意提高品种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产 小麦 蛋白质含量 面筋强度 品质育种
下载PDF
糯小麦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9
15
作者 何中虎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9,共3页
关键词 糯小麦 小麦
下载PDF
高产矮秆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895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中虎 阎俊 张勇 《中国种业》 2014年第6期76-77,共2页
中麦89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以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高产抗病广适品种周麦16为母本,与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选育的高产抗旱新品系荔垦4号杂交,采用系谱法连续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审定... 中麦89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以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高产抗病广适品种周麦16为母本,与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选育的高产抗旱新品系荔垦4号杂交,采用系谱法连续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2010)。该品种于2010年8月3日申请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100679.4,公告号CNA007064E。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共同拥有中麦895的植物新品种权,并共同以独占许可方式将该品种在河南和江苏省适宜区域内的品种使用权转让给河南中种联丰种业有限公司,陕西省适宜区域内的品种使用权转让给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适宜区域内的品种使用权转让给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各公司负责相应授权区域内中麦895的所有维权和打假事宜,其他公司不得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棉花研究所 科学研究所 抗倒 矮秆 植物新品种权 适宜区域
下载PDF
距离分析的环境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中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5-41,共7页
31个小麦品系种植于4种不同的栽培环境下,采用3种不同方法选用研究性状来研究距离分析的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1.不同环境下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与所用的研究性状关系密切.按广义遗传力法选用研究性状则相关系数大.2.聚类结果随环境而变化... 31个小麦品系种植于4种不同的栽培环境下,采用3种不同方法选用研究性状来研究距离分析的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1.不同环境下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与所用的研究性状关系密切.按广义遗传力法选用研究性状则相关系数大.2.聚类结果随环境而变化,但仍有不少品系分类结果稳定.3.品系聚类结果的稳定性与品系自身稳定性的关系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距离分析 稳定性 环境
下载PDF
距离分析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中虎 文雁成 张树榛 《北京农业科学》 1989年第3期19-23,共5页
遗传距离是度量亲本遗传差异的数量指标.在分析方法相同的情况下,遗传距离的大小受栽培环境的影响,也会因计算遗传距离时所用的性状及其数目的不同而变化;当采用主成份分析进行数据转换时,遗传距离的大小还会因主成份信息保留量的不同... 遗传距离是度量亲本遗传差异的数量指标.在分析方法相同的情况下,遗传距离的大小受栽培环境的影响,也会因计算遗传距离时所用的性状及其数目的不同而变化;当采用主成份分析进行数据转换时,遗传距离的大小还会因主成份信息保留量的不同而变化.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性状选用,主成份信息保留量及栽培环境对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的影响,从而对距离分析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距离分析 稳定性 小麦
下载PDF
同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对普通小麦持久抗病性的培育方法——全球性战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中虎 庞家智 S.Rajaram 《北京农业科学》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大约一百年前,William Farrer(1898)就已经认识到广谱抗锈性在澳大利亚小麦中的重要性。这种抗性明显属于Caldwell描述的慢锈性类型。尽管Stakman发现了锈菌的生理专化性,其他学者研究了抗性的遗传基础,但直至60年代早期,植物育种学家... 大约一百年前,William Farrer(1898)就已经认识到广谱抗锈性在澳大利亚小麦中的重要性。这种抗性明显属于Caldwell描述的慢锈性类型。尽管Stakman发现了锈菌的生理专化性,其他学者研究了抗性的遗传基础,但直至60年代早期,植物育种学家在作物抗性育种方面仍把主要精力放在过敏性(专化)抗性类型上。单基因抗性易丧失的现象迫使科学家寻求其它方法,例如基因的布局与轮换。在经历了单基因过敏性抗性的屡次失败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病育种 CIMMYT
下载PDF
第六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纪要
20
作者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395,共2页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中国作物学会小麦产业分会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中国作物学会小麦产业分会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28日至31日在扬州举行。参加这次盛会的有来自20多个省市的代表约600人,主要领导和专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翟虎渠院长、江苏省曹卫星副省长、李振声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遗传育种 改良中心 江苏里下河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 遗传育种研究 翟虎渠 中国作物学会 曹卫星 研讨会纪要 日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