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Ag@Ni核壳结构粉体镍基复合涂层的多循环高温摩擦学性能
1
作者 何乃如 方子文 +3 位作者 贾均红 杨杰 陈威 辛骅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8-628,共11页
为了抑制Ag的扩散,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Ag@Ni核壳结构粉体,并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NiCrAlY-Mo-Ag@Ni涂层,详细研究核壳结构设计对涂层在高温循环工况下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g的核壳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镍基涂层... 为了抑制Ag的扩散,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Ag@Ni核壳结构粉体,并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NiCrAlY-Mo-Ag@Ni涂层,详细研究核壳结构设计对涂层在高温循环工况下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g的核壳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镍基涂层中Ag与NiCrAlY的界面结合强度,进而显著提高复合涂层的硬度。Ni覆层有效地抑制了Ag在高温摩擦过程中的扩散与耗散。800℃时NiCrAlY-Mo-Ag@Ni涂层的摩擦因数仅为0.25,磨损率仅为1×10^(-5)mm^(3)/(N·m),显著低于NiCrAlY-Mo-Ag涂层。同时,Ag的核壳结构设计使得涂层在高温多循环工况下始终保持良好的自润滑性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Ag@Ni NI基复合涂层 摩擦学性能 高温热循环
下载PDF
甘蔗生物质炭在界面太阳能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2
作者 何乃如 田子谕 +3 位作者 王伟 桓茜 靳浩斌 白帅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作为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海水淡化技术,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快速的水运输、高效的光热转换是实现持续、稳定蒸发的关键。多级孔道的生物质衍生蒸发器在太阳能水蒸发应用中展示出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应用潜...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作为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海水淡化技术,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快速的水运输、高效的光热转换是实现持续、稳定蒸发的关键。多级孔道的生物质衍生蒸发器在太阳能水蒸发应用中展示出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应用潜力。以废弃的甘蔗节为原料,利用冷冻干燥和高温碳化工艺制备了具有天然多级孔道结构的生物质基蒸发器,并研究了材料的光吸收、水运输和蒸发性能以及不同风速下对流空气对蒸发器的蒸发性能和热损失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具有发达的多级孔道结构的生物质基蒸发器展示出了高达92.8%的太阳光吸收率。在一倍太阳光强下展示出1.55 kg/(m^(2)·h)的蒸发速率和77.6%的光热转换效率。此外,在风速2 m/s的条件下,蒸发器的蒸发速率展示出了高达2.27 kg/(m^(2)·h)的蒸发速率和91.6%的光热转换效率,显示了对流效应对淡水产出速率的增强和对热损失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驱动水蒸发 空气对流 多级孔道结构 生物质材料
下载PDF
Ti、Cr元素在Cr_2O_3薄膜中的扩散及其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何乃如 王飞飞 +2 位作者 吉利 李红轩 陈建敏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4,共8页
为了研究Ti和Cr元素在Cr_2O_3薄膜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对Cr_2O_3薄膜在1 000℃大气环境下进行不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轮廓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透射电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以及结构进行分... 为了研究Ti和Cr元素在Cr_2O_3薄膜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对Cr_2O_3薄膜在1 000℃大气环境下进行不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轮廓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透射电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以及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Cr_2O_3薄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 000℃下Inconel 718基材中的Ti和Cr会沿着Cr_2O_3薄膜的晶界扩散至薄膜表面,与大气中的氧反应生成由Cr_2O_3和Cr_2Ti_7O_(17)组成的复合相,并在薄膜表面晶界处堆积形成类网状凸起结构。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这种类网状凸起结构的高度也越大。该结构可以显著降低薄膜的摩擦因数以及磨损率。当保温时间只有1 min时,薄膜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35,磨损率为5.7μm^3/Nm。而当保温时间达到240 min时,薄膜的摩擦因数降至0.24,磨损率降至3.2μm^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O3薄膜 元素扩散 类网状凸起结构 摩擦与磨损
下载PDF
激光强化60Si2Mn钢表面植物磨料磨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乃如 吴劲锋 +3 位作者 朱宗光 张克平 连潇 黄晓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43,共5页
利用CO2气体激光器,对常用于制造耐磨机件的60Si2Mn钢试件进行了激光表面淬火处理,检测了激光表面淬火后试件表现的性能,以苜蓿草粉为磨料进行了磨料磨损试验,考察了激光表面淬火后试件的抗苜蓿草粉磨损性能.结果表明:60Si2Mn钢经激光... 利用CO2气体激光器,对常用于制造耐磨机件的60Si2Mn钢试件进行了激光表面淬火处理,检测了激光表面淬火后试件表现的性能,以苜蓿草粉为磨料进行了磨料磨损试验,考察了激光表面淬火后试件的抗苜蓿草粉磨损性能.结果表明:60Si2Mn钢经激光表面淬火之后,金相组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件表面硬度是未经激光表面淬火试件硬度的1.44倍,以磨损损失量为指标的耐磨性提高了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SI2MN钢 激光强化 磨损 植物磨料
下载PDF
WC-10Co-MoS_(2)@Ni自润滑硬质合金与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何乃如 支斌斌 +2 位作者 贾均红 杨杰 陈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4,共10页
为探究WC-10Co-MoS_(2)@Ni自润滑硬质合金与TC4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通过热压烧结制备不同含量MoS_(2)@Ni的硬质合金试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轮廓仪、维氏硬度计等分析自润滑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机研... 为探究WC-10Co-MoS_(2)@Ni自润滑硬质合金与TC4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通过热压烧结制备不同含量MoS_(2)@Ni的硬质合金试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轮廓仪、维氏硬度计等分析自润滑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利用往复式摩擦试验机研究干摩擦、切削液环境和深冷环境下硬质合金与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硬质合金中MoS_(2)@Ni含量的增加,表面孔隙减少,力学性能缓慢下降;在干摩擦、切削液环境和深冷环境下,摩擦因数均随MoS_(2)@N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钛合金和硬质合金在干摩擦时由于钛合金的黏附,阻碍了MoS_(2)发挥润滑作用,磨损形式以黏着和氧化为主;在切削液环境中磨损形式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而在深冷环境下减少了氧化和黏着,其磨损形式主要为磨粒磨损,并伴有分层磨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润滑硬质合金 钛合金 摩擦磨损 深冷环境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氧化铬薄膜结构和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晓红 卢小伟 +4 位作者 何乃如 吉利 李红轩 周惠娣 陈建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170,共7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GH-4169高温合金基体上沉积氧化铬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500、600、700和800℃)对薄膜形貌、薄膜结构、薄膜力学性能及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薄...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GH-4169高温合金基体上沉积氧化铬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500、600、700和800℃)对薄膜形貌、薄膜结构、薄膜力学性能及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薄膜表面缺陷减少,氧化铬晶化趋于完善,薄膜硬度下降.高温摩擦学性能方面薄膜经500和600℃退火后,在环境温度从室温到800℃宽温域范围内摩擦系数较退火前均有所增加;经800℃退火后的薄膜在环境温度为400~600℃时的摩擦系数均明显下降,但室温摩擦系数明显升高,宽温域内摩擦系数波动较大;700℃退火后薄膜宽温域内摩擦系数在0.21~0.33之间,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铬薄膜 退火 电弧离子镀 高温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Cr/Cr_2O_3多层薄膜的制备、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飞飞 何乃如 +5 位作者 吉利 李红轩 冶银平 周惠娣 付英英 陈建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6-232,共7页
为了提高Cr2O3陶瓷薄膜的韧性及摩擦学性能,设计制备了Cr/Cr2O3软硬交替的多层薄膜,通过复配韧性层提高Cr2O3陶瓷薄膜的韧性及摩擦学性能,同时研究了调制周期对Cr/Cr2O3薄膜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薄膜的韧性和第... 为了提高Cr2O3陶瓷薄膜的韧性及摩擦学性能,设计制备了Cr/Cr2O3软硬交替的多层薄膜,通过复配韧性层提高Cr2O3陶瓷薄膜的韧性及摩擦学性能,同时研究了调制周期对Cr/Cr2O3薄膜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薄膜的韧性和第一临界载荷随调制周期的减小而增大,而其硬度随调制周期的减小而降低.调制周期为1 075 nm的薄膜表现出了最好的综合性能,即薄膜具有较好的膜基结合强度、较高的韧性和硬度,同时薄膜具有最好的抗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Cr2O3薄膜 韧性 硬度 膜基结合强度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N_2流量对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TiAlN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劲峰 何乃如 +3 位作者 邱孟柯 吉利 李红轩 黄小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AISI202不锈钢片和P(111)单晶硅基底上制备了TiAlN薄膜,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三维轮廓仪、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随着N2流量...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AISI202不锈钢片和P(111)单晶硅基底上制备了TiAlN薄膜,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三维轮廓仪、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随着N2流量的升高,TiAlN薄膜的沉积速率降低,Al/Ti比率先升高后迅速降低;薄膜主要由TiN立方晶构成,且随N2流量的升高晶粒尺寸减小,柱状晶结构变疏松。在氮气流量为20mL/min时,薄膜具有最高的硬度及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TIALN薄膜 N2流量 微观结构 硬度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NiCrAlY-Cu涂层中Cu在宽温域环境下的扩散及摩擦耗散机制
9
作者 方子文 何乃如 +2 位作者 贾均红 杨杰 刘宁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8,共14页
含软金属自适应涂层在摩擦过程因软金属独特的性能而具备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然而在不断摩擦过程中软金属会发生一定的耗散导致涂层失效。为了研究软金属润滑剂在宽温域摩擦过程中的耗散机制,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NiCrAlY-Cu涂层;通过... 含软金属自适应涂层在摩擦过程因软金属独特的性能而具备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然而在不断摩擦过程中软金属会发生一定的耗散导致涂层失效。为了研究软金属润滑剂在宽温域摩擦过程中的耗散机制,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NiCrAlY-Cu涂层;通过分析热处理及宽温域摩擦前后涂层的组分与形貌演变,揭示NiCrAlY-Cu涂层中Cu的高温扩散及宽温域摩擦耗散机制。结果表明:Cu以片层状分布在NiCrAlY基础相中,软金属Cu在温度单因素影响下垂直向涂层表面扩散,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加剧。在1000℃环境下Cu在涂层内部发生平行扩散,并最终呈现弥散态分布。在中低温环境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u的剪切强度降低进而使得涂层摩擦因数逐渐下降,但是由于Cu呈片层状分布,随着温度的升高涂层发生疲劳剥落导致磨损率升高。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Cu扩散加剧,片层状Cu减少,同时发生氧化,使得摩擦因数升高,磨损率降低。在宽温域摩擦过程中由于温度和载荷的共同影响,Cu在涂层中的摩擦耗散机制为Cu垂直向涂层表面扩散,由磨痕区域内向磨痕外平行扩散。同时,磨痕内聚集的Cu以磨屑形式逐渐损耗。提出在不同温域摩擦过程中受力-热耦合影响的软金属耗散机制,可为解决含软金属自适应涂层的失效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NiCrAlY-Cu涂层 宽温域摩擦学性能 扩散机制 摩擦耗散机制
下载PDF
不同含量Ti_(3)AlC_(2)/Cu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
10
作者 侯曌 贾均红 何乃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42,50,共9页
以不同温度(1300,1350,1400℃)下无压烧结Ti_(3)AlC_(2)粉末以及铜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Ti_(3)AlC_(2)/Cu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Ti_(3)AlC_(2)含量(质量分数5%,10%,15%,20%)下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以及蒸馏水和海水环境下的摩擦... 以不同温度(1300,1350,1400℃)下无压烧结Ti_(3)AlC_(2)粉末以及铜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Ti_(3)AlC_(2)/Cu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Ti_(3)AlC_(2)含量(质量分数5%,10%,15%,20%)下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以及蒸馏水和海水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无压烧结Ti_(3)AlC_(2)粉末的适宜温度为1350℃,此时Ti_(3)AlC_(2)质量分数为96%;随着Ti_(3)AlC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降低,硬度先升后降,当Ti_(3)AlC_(2)的质量分数为15%时,硬度最高,约为120 HV;在干摩擦条件下,随着Ti_(3)AlC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显著降低;复合材料在蒸馏水和海水环境中的磨损率均低于干摩擦条件下,在蒸馏水环境中的摩擦因数高于干摩擦条件,而在海水环境中的摩擦因数低于在蒸馏水环境且略高于干摩擦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AlC_(2)/Cu复合材料 蒸馏水环境 海水环境 干摩擦条件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氧化物润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蕊 高东强 +1 位作者 何乃如 王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7-133,共7页
随着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装备的发展,要求相关运动部件在极高的温度下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因此开发适应极高温度的自润滑材料具有重大意义。综述了二元氧化物润滑材料和三元氧化物润滑材料用作高温固体润滑材料的研究与发展。重点介绍... 随着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装备的发展,要求相关运动部件在极高的温度下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因此开发适应极高温度的自润滑材料具有重大意义。综述了二元氧化物润滑材料和三元氧化物润滑材料用作高温固体润滑材料的研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含有Magnéli同源相的二元和三元氧化物润滑材料,在高温和宽温域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同时也说明了通过控制材料的生长结构和缺陷形式,来生成具有高温润滑性的氧化物,成为实现材料高温润滑的一种潜在方法,并讨论了这些氧化物的结构、化学性能和电性能与其摩擦学性能的相关性。最后概括了氧化物润滑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研发单一润滑材料实现室温至高温(25~1000℃)宽温域下的连续润滑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体润滑剂 二元氧化物 三元氧化物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低温切削技术在难加工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高东强 曾行军 +2 位作者 何乃如 贾均红 高飒飒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3,共5页
近年来,钛合金、高温合金、高强钢等难加工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此类难加工材料的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及高耐磨性等特点,导致在用传统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出现刀具磨损严重、工件质量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低温切削... 近年来,钛合金、高温合金、高强钢等难加工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此类难加工材料的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及高耐磨性等特点,导致在用传统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出现刀具磨损严重、工件质量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低温切削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刀具磨损,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改善了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保证工件加工精度。同时,该技术省去了切削液及废液处理的费用,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因此,低温切削技术成为难加工材料加工的主要技术之一。阐述了低温切削技术的发展及在难加工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指出了低温切削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低温切削技术的发展和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切削 低温微量润滑 深冷加工 难加工材料
下载PDF
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宽温域多循环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怀兴 黄琰 何乃如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分析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从室温到800℃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其在800℃时的多循环摩擦学性能,并通过磨损表...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分析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从室温到800℃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其在800℃时的多循环摩擦学性能,并通过磨损表面分析探讨了其在宽温域以及多循环条件下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将软金属润滑剂以Ag@Ni核壳结构的形式添加到基体材料中,可使Al_(2)O_(3)陶瓷在宽温域环境下摩擦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材料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连续润滑.同时,由于Ni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Ag在高温下的扩散问题,使其在5个循环周期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摩擦学性能,从而延长材料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i核壳结构 宽温域润滑 多循环摩擦学性能 服役寿命
下载PDF
MAX相陶瓷强化方式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乃如 周昊 +3 位作者 文怀兴 方媛 黄琰 贾均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共9页
MAX相陶瓷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高铁、核工业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MAX相的强度和硬度偏低,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MAX相陶瓷材料的强化方式及机理,重点介绍了固溶强化、第... MAX相陶瓷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高铁、核工业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MAX相的强度和硬度偏低,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MAX相陶瓷材料的强化方式及机理,重点介绍了固溶强化、第二相颗粒强化和织构强化等强化方式对MAX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MAX相材料强化的研究前景。为该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陶瓷 固溶强化 第二相颗粒强化 织构强化
原文传递
核壳结构Ag@Ni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乃如 方子文 +2 位作者 贾均红 刘宁 杨杰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2年第2期99-105,共7页
利用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硫酸镍作为主盐,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通过化学镀法制备核壳结构Ag@Ni粉体;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核壳结构Ag@Ni粉体的形貌、结构及化学组... 利用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硫酸镍作为主盐,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通过化学镀法制备核壳结构Ag@Ni粉体;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核壳结构Ag@Ni粉体的形貌、结构及化学组分进行表征分析;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并以化学镀液浓度为单因素,硫酸镍、次亚磷酸钠、柠檬酸钠浓度为影响因子,研究化学镀液浓度对核壳结构Ag@Ni粉体镀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结构Ag@Ni粉体镀层具有良好的包覆性和完整性;核壳结构Ag@Ni粉体制备过程中Ag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镀Ni层以单质Ni存在,且主要沿Ni的(111)晶面生长;随着硫酸镍、次亚磷酸钠、柠檬酸钠浓度的增大,核壳结构Ag@Ni粉体镀层厚度显著增加,次亚磷酸钠的浓度对镀层厚度增长速率的影响最显著,柠檬酸钠浓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化学镀
下载PDF
Mo掺杂对Ti3SiC2陶瓷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怀兴 周昊 +2 位作者 何乃如 方媛 贾均红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利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不同Mo掺杂量Ti3SiC2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o掺杂影响了原材料体系中Ti3SiC2的生成,Mo掺杂的样品主要由TiC、(Ti0.8Mo0.2)Si2和Mo4.8 Si3C0.6等相组成;随着... 利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不同Mo掺杂量Ti3SiC2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o掺杂影响了原材料体系中Ti3SiC2的生成,Mo掺杂的样品主要由TiC、(Ti0.8Mo0.2)Si2和Mo4.8 Si3C0.6等相组成;随着掺杂量的提高,材料的密度、维氏硬度以及抗弯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掺杂16.67 at%Mo的样品拥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与未掺杂Mo的样品相比,Mo掺杂量为8.33 at%和16.77 at%的样品由于硬质相的出现,拥有较低的磨损率,但其摩擦系数相对较高.掺杂量为25 at%和33.33 at%的样品拥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但由于样品致密度较差而表现出较高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陶瓷 Mo掺杂 摩擦学行为 磨损率
下载PDF
Cr_xTi_yO_z结构与其摩擦学性能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高东强 王蕊 +1 位作者 何乃如 王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140,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表明与Magnéli相相似的Ti(n-2)Cr2O(2n-1)相当6≤n≤9时,在宽温域环境下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并深入探索这种双金属氧化物结构与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设计制备了不同CrxTiyOz结构... 目的通过研究表明与Magnéli相相似的Ti(n-2)Cr2O(2n-1)相当6≤n≤9时,在宽温域环境下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并深入探索这种双金属氧化物结构与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设计制备了不同CrxTiyOz结构的双金属氧化物薄膜,研究了退火处理前后,不同结构对薄膜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Ti含量的降低,原始薄膜中大颗粒的数量和尺寸减少,膜基结合力先增加后降低,摩擦系数变化幅度不明显,约为0.3,磨损率为3×10-8 mm3/(N·m)。退火处理后,薄膜的结晶度提高,随着Ti含量的降低,薄膜硬度增大,膜基结合力提高,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逐渐减小。结论退火处理后的薄膜如Ti含量过高,会生成Cr2Ti4O11、Cr Ti O3和Cr_2O_3复合相,从而结构变疏松,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xTiyOz结构 TI含量 双金属氧化物薄膜 退火处理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水热反应条件对纳米钼酸银形貌的影响
18
作者 卢军 薛佳丽 +1 位作者 丰晓春 何乃如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114,116,共5页
以钼酸铵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钼酸银(Ag_2Mo_2O_7),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Ag NO_3浓度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 以钼酸铵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钼酸银(Ag_2Mo_2O_7),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Ag NO_3浓度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钼酸银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条件可以得到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片等不同形貌的钼酸银,其中反应温度和表面活性剂PVP对纳米钼酸银的形貌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Mo2O7 水热法 形貌 纳米结构
原文传递
元素扩散对Cr_(2)O_(3)陶瓷薄膜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何乃如 李建红 +3 位作者 贾均红 刘宁 杨杰 梁海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101,共11页
目的通过高温热处理,不同基材会发生不同的组织演变,研究了组织演变对基材中金属元素高温扩散的影响,从而判断其对多弧离子镀制备Cr_(2)O_(3) 陶瓷薄膜形貌、结构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基材表面(Inconel ... 目的通过高温热处理,不同基材会发生不同的组织演变,研究了组织演变对基材中金属元素高温扩散的影响,从而判断其对多弧离子镀制备Cr_(2)O_(3) 陶瓷薄膜形貌、结构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不同基材表面(Inconel 718合金、IC10合金、45钢、316不锈钢)沉积Cr_(2)O_(3) 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了基材和薄膜高温退火前后的表面形貌,并且利用EDS分析了基材和薄膜表面的元素含量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Cr_(2)O_(3) 薄膜进行物相分析,使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三维轮廓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基材和薄膜退火前后的摩擦学性能。结果热处理后基材中的元素会扩散到其表面,Inconel 718合金、IC10合金和45钢热处理后,其摩擦因数降低。在Inconel 718合金和316不锈钢表面沉积的Cr_(2)O_(3) 薄膜高温退火后,基材中的金属元素沿着Cr_(2)O_(3) 薄膜晶界扩散至薄膜表面,并与大气中的O_(2)反应形成三元氧化物。Cr_(2)O_(3) 薄膜经1000℃退火后,Inconel 718合金中的Ti元素扩散至Cr_(2)O_(3) 薄膜表面形成类网状凸起结构,且薄膜表面形成CrTiO_(3)和Cr_(2)O_(3) 混合相,316不锈钢中的Mn元素扩散至Cr_(2)O_(3) 薄膜表面形成尖晶石结构的MnCr_(2)O_(4)相,45钢表面上沉积的Cr_(2)O_(3) 薄膜在850℃退火后薄膜表面形成以Fe元素为主的大颗粒,薄膜表面物相为Fe_(2)O_(3)和Cr_(2)O_(3) 混合相,IC10合金表面上沉积的Cr_(2)O_(3) 薄膜表面没有发现基材中的金属元素,主要物相为Cr_(2)O_(3) 相。Cr_(2)O_(3) 薄膜退火后摩擦因数降低至0.45左右。结论Inconel 718合金、45钢以及316不锈钢中的金属元素扩散至薄膜表面时,其对Cr_(2)O_(3) 薄膜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以及摩擦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IC10合金表面上沉积的Cr_(2)O_(3) 薄膜热处理后,磨损寿命较低。Inconel 718合金表面上沉积的Cr_(2)O_(3) 薄膜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不同基材 Cr_(2)O_(3)薄膜 热处理 元素扩散 摩擦与磨损
下载PDF
Mo原子固溶对Cr_(2)AlC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何乃如 黄琰 +2 位作者 周昊 方媛 文怀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6,共10页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Cr_(2)AlC材料,并通过Mo元素复配对Cr_(2)AlC进行固溶强化,研究不同固溶比下(Cr_(1-x)Mo_(x))_(2)AlC陶瓷的力学性能及宽温域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o原子固溶导致Cr_(2)AlC晶格畸变,力学性能显著提升,但是...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Cr_(2)AlC材料,并通过Mo元素复配对Cr_(2)AlC进行固溶强化,研究不同固溶比下(Cr_(1-x)Mo_(x))_(2)AlC陶瓷的力学性能及宽温域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o原子固溶导致Cr_(2)AlC晶格畸变,力学性能显著提升,但是当Cr/Mo原子比为1时,固溶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急剧下降。由于Mo原子的固溶强化作用,(Cr_(1-x)Mo_(x))_(2)AlC在中低温环境下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能,但是在高温环境下(Cr_(1-x)Mo_(x))_(2)AlC磨痕表面并没有形成连续的釉质层或润滑膜,相比于Cr_(2)AlC,固溶材料表现出较差的高温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1-x)Mo_(x))_(2)AlC固溶体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