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入路脊柱内镜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1
作者 陈康 罗圆超 +1 位作者 杨富国 何仁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interlamina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IL-PELD)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transforame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F-PELD)在单节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interlamina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IL-PELD)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transforame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F-PELD)在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采用脊椎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85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患者,其中男44例,女41例,年龄49~81(65.5±8.3)岁;病程3~83(26.7±16.5)个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IL-PELD组和TF-PELD组。其中IL-PELD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0~80(66.7±9.3)岁;病程3~65(25.7±15.0)个月。TF-PELD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51~78(64.1±7.6)岁;病程4~73(27.9±18.3)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于术前和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及下肢痛的程度、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于术前和术后1周以侧隐窝矢状径评估责任椎间隙侧隐窝的减压程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善手术,无血管损伤、硬膜囊撕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时间14~53(27.0±9.4)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IL-PELD组手术时间(69.3±19.3)min,多于TF-PELD组(57.5±14.5)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8.8±2.6)次,多于IL-PELD组(4.8±1.2)次(P<0.05)。两组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PELD组术前腰痛、下肢痛VAS及ODI分别为(5.1±2.2)、(6.9±1.3)分、(71.4±12.6)%,TF-PELD组分别为(4.7±1.8)、(6.9±1.3)分、(68.4±13.9)%。IL-PELD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为(2.4±1.5)、(1.6±0.8)、(1.4±0.9)分,下肢痛VAS为(3.0±1.2)、(1.6±0.7)、(1.5±1.0)分,ODI为(32.6±11.9)%、(17.4±6.5)%、(19.3±9.3)%;TF-PELD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为(2.6±1.4)、(1.5±0.6)、(1.4±1.0)分,下肢痛VAS为(2.8±1.2)、(1.6±0.6)、(1.5±1.2)分,ODI为(32.0±11.2)%、(15.0±6.1)%、(20.0±11.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下肢痛VAS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分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两组侧隐窝矢状径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各时间点两组侧隐窝矢状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PELD和TF-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均能扩大侧隐窝,并取得良好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2
作者 陈康 杨富国 +1 位作者 罗园超 何仁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采用脊柱内镜治疗的121例单节段L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PETD组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8~72(44.0±13.9)岁;L3,4节段3例,L4,5节段27例,L5S1节段18例;PEID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9(40.1±12.1)岁;L3,4节段1例,L4,5节段15例,L5S1节段27例;UBE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9~72(41.2±15.0)岁;L3,4节段1例,L4,5节段18例,L5S1节段11例。观察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并发症等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腰痛及下肢痛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 index,ODI)进行腰椎功能评价,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并经门诊及(或)电话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PETD、PEID组术中各发生1例硬膜囊破裂,硬膜囊破口小,术后均无明显不适。UBE组术中发生2例硬膜囊破裂;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平卧位休息、补液等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无明显不适。(1)PETD组与PEID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日多于PETD及PEID组(P<0.05)。PEID组与UBE技术组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透视次数多于PEID组和UBE组(P<0.05)。(2)术后3个月UBE组腰痛VAS高于PETD和PEID组(P<0.05);而PETD组与PE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3组腰痛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术后各时间点下肢痛VAS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手术分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PETD组优27例,良16例,中4例,差1例;PEID组优27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UBE组优16例,良10例,中2例,差2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05)。3组各发生1例LDH复发,2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于外院就诊治疗。结论:PETD、PEID及UBE技术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并发症率相似。PETD及PEID均为单通道微创手术,术中组织损伤轻,术后恢复快;但PET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PEID更合适L5S1节段;UBE为双通道手术,术中软组织损伤较重,但显露宽泛,更合适复杂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仁建 程方东 +1 位作者 胡定祥 王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发现1个部位脊柱结核40例(颈椎3例、胸椎15例、腰椎21、骶椎1例),2个部位2...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发现1个部位脊柱结核40例(颈椎3例、胸椎15例、腰椎21、骶椎1例),2个部位29例(颈椎合并胸椎2例、胸椎合并腰椎15例、腰椎合并骶椎12例),3个部位及以上17例(颈椎合并胸腰椎4例、中心病灶为胸椎合并腰骶椎6例、中心病灶为腰椎合并胸、骶椎7例)。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39例,3个及3个以上45例。发现脊柱结核伴随椎间盘突出、陈旧性骨折以及小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7例,陈旧性压缩骨折4例,椎体小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结论:全脊柱MRI检查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病变的空间信息,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和并存疾病,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MRI 全脊柱 诊断 多部位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窥镜技术与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比较
4
作者 陈康 杨富国 +1 位作者 罗园超 何仁建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55-161,共7页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7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BE技术治疗30例(UB...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7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BE技术治疗30例(UBE组),采用PELD治疗47例(PELD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个月。UBE组手术时间长于PEL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1、3、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高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0.0%,PELD组为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发生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复发2例;PELD术后复发1例。结论UBE和PEL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各有优势,UBE适应证更广泛,学习曲线平缓;PELD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早期腰痛程度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Mimics软件评估椎体成形中骨水泥的安全剂量 被引量:8
5
作者 何仁建 余超 +2 位作者 罗园超 刘旭 杨富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82-1488,共7页
背景:随着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日渐增多,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究竟给予多少骨水泥,目前临床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目的:采用Mimics软件评估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中不同骨水泥注射剂量与患者临床疗效、骨水泥渗漏... 背景:随着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日渐增多,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究竟给予多少骨水泥,目前临床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目的:采用Mimics软件评估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中不同骨水泥注射剂量与患者临床疗效、骨水泥渗漏的关系,探索椎体成形安全、有效的骨水泥注射量。方法:纳入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利用Mimics软件术前设计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及椎体体积,按骨折椎体上下椎体体积平均值计算骨水泥体积比,A、B组按照多数文献认可的骨水泥体积比(骨水泥量/椎体体积比),分别注入24%及15%的骨水泥。随访评估两组在疼痛、渗漏率、Cobb’s角及再骨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获6-24个月随访;②目测类比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5天(出院前)、3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之间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A组共5例出现渗漏(24%),B组共2例出现渗漏(10%),两组骨水泥渗漏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骨折椎体Cobb’s角方面:两组术前Cobb’s角与术后不同时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之间术后第5天、3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A组发生3例再骨折(14%),B组发生2例再骨折(10%),两组间椎体再骨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⑥提示运用Mimics软件术前评估骨水泥量较精准,按骨水泥量/椎体体积比15%及24%注射骨水泥量适中,并发症少,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椎体 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渗漏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何仁建 杨渠平 彭晓波 《西部医学》 2014年第8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9月经前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应用的椎间植骨支撑材料不同分为钛网...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9月经前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应用的椎间植骨支撑材料不同分为钛网组41例和人工椎体组40例,测量并比较各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节段后凸角(Cobb角)大小、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组的Cobb角及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明显大于人工椎体组;术后复查CT,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骨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与钛网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术后Cobb角改变小,相邻椎间隙高度降低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脊柱前路手术中使用具有明显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体 钛网 骨质疏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前路手术 重建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何仁建 杨渠平 彭晓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手术要点与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例,从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方...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手术要点与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例,从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及效果方面,总结手术经验.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以上,显示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CT/MRI复查,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人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通过改进内固定技术及支撑材料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远期脊髓神经再压迫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体 骨质疏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前路手术 重建
下载PDF
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仁建 罗园超 +1 位作者 余超 杨富国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髌骨横形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入院的86例髌骨横形骨折,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 目的研究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髌骨横形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入院的86例髌骨横形骨折,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1~74岁,平均(46.8±1.2)岁。对照组采用经典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8~76岁,平均(47.5±1.1)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下地时间更早,能较早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疗效可靠,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比较,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切口微创,并发症低,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空心拉力螺钉 改良张力带钢丝 髌骨横形骨折
下载PDF
腰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仁建 王清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观察L4/5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椎间支撑植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切取双侧关节突用于椎间隙植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具新鲜猪腰椎L3-L6标本用于实验,作者标本均采用L4/5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切除... 目的:观察L4/5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椎间支撑植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切取双侧关节突用于椎间隙植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具新鲜猪腰椎L3-L6标本用于实验,作者标本均采用L4/5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4组:A组为正常组;B组:双侧关节突内侧1/2切除;C组:单侧关节突全切除;D组:双侧关节突全切除。分别对4组进行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曲及扭转测定,记录各组的应变、位移、刚度及扭角,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L4/5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基础上,不同范围切除关节突、椎间植骨后的应变、位移、刚度及扭角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选择不同范围切除关节突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4/5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和椎间支撑融合后行双侧关节突全切除对腰椎内固定后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为临床手术切除关节突行椎间植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 椎间隙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改良经皮穿刺置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
10
作者 何仁建 彭晓波 杨渠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9期842-842,864,共2页
目的总结运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经验。方法运用泌尿外科的膀胱穿刺针行膝关节闭合穿刺置管,术中加压冲洗关节腔及活动膝关节,清除脓苔及坏死物质,术后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4~8d。结果运用本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 目的总结运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经验。方法运用泌尿外科的膀胱穿刺针行膝关节闭合穿刺置管,术中加压冲洗关节腔及活动膝关节,清除脓苔及坏死物质,术后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4~8d。结果运用本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17例,均治愈,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运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创伤小、方法简单、疗效好,可达到与关节镜直视下治疗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穿刺 置管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
下载PDF
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在控制腰椎后路手术疼痛的疗效研究
11
作者 何仁建 陈康 +2 位作者 杨富国 罗园超 杨渠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索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罗哌卡因100 mg、利多卡因100 mg、吗啡10 mg及曲安奈德注射液80 mg)对腰椎Wiltse入路融合手术切口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 目的探索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罗哌卡因100 mg、利多卡因100 mg、吗啡10 mg及曲安奈德注射液80 mg)对腰椎Wiltse入路融合手术切口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1~81岁,平均(67.0±6.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4±1.6)kg/m2。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3~79岁,平均(67.6±6.9)岁;BMI为(27.1±2.9)kg/m2。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腰椎Wiltse入路融合手术治疗,研究组于手术切口缝合前在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对照组无注射药物。术后分别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首次平卧自行翻身时间、首次下地行走时间、并发症等,测量两组术后在MRI上骶棘肌横截面积。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研究组中1例发生硬脊膜撕裂剔除本研究,余7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卧自行翻身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切口处骶棘肌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嗜睡、呼吸抑制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例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对照组1例浅表手术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在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能显著减轻腰椎Wiltse入路融合手术患者切口疼痛,有助于早期床上翻身活动及下床行走,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对骶棘肌无显著影响,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止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止痛药物 骶棘肌 腰椎 Wiltse入路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体会
12
作者 何仁建 杨渠平 彭晓波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22期46-46,共1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4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从手术切口入路、术中操作方法及临床效果方面,总结手术经验。结论: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4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从手术切口入路、术中操作方法及临床效果方面,总结手术经验。结论:改良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评估指标,广受患者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后外侧 微创切口 全髋置换术 临床体会
下载PDF
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定祥 王清 +2 位作者 兰永树 何仁建 程方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CT平扫和三维重建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23处,术中另发现5例... 目的:探讨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CT平扫和三维重建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23处,术中另发现5例患者各有1处术前影像资料漏诊的周围骨折,合并存在的周围骨折共28处。其中单凭X线片确诊齿状突骨折5例,检出率25.0%(5/20),合并周围骨折2处,检出率7.1%(2/28);CT平扫及三维重建确诊齿状突骨折20例,检出率100%(20/20),发现23处周围骨折,检出率82.1%(23/28)。结论: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能作出较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X线片相比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建议对怀疑有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寰枢椎 CT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跑步很健康,但不要过度
14
作者 何仁建 齐瑞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5年第11期11-11,共1页
众多运动方式当中,跑步作为操作最简单的运动方式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中老年人的喜爱。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跑步会损伤膝关节”的说法不胫而走,让不少人“望跑兴叹”。跑步会给膝盖带来冲击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跑... 众多运动方式当中,跑步作为操作最简单的运动方式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中老年人的喜爱。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跑步会损伤膝关节”的说法不胫而走,让不少人“望跑兴叹”。跑步会给膝盖带来冲击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跑步真如网上所说会损伤膝盖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 健康 运动方式 中老年人 膝关节 冲击力 损伤 膝盖
下载PDF
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建平 冯大雄 何仁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评价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75例脊柱结核采用99Tcm-MDP(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核素全身骨显像,了解脊柱病灶的显影情况和全身其他骨关节是否并存病灶的情况。[结果]175例患者全部显像为阳性,其中伴有多... [目的]评价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75例脊柱结核采用99Tcm-MDP(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核素全身骨显像,了解脊柱病灶的显影情况和全身其他骨关节是否并存病灶的情况。[结果]175例患者全部显像为阳性,其中伴有多节段椎体结核者146例,其中2个椎体者78例,3个椎体者26例,4个椎体以上者42例。伴有四肢骨关节结核者22例,伴骶髂关节结核者29例。[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脊柱结核诊治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发现全身骨与关节多个结核病灶,对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脊柱结核病
下载PDF
家兔胸腰段前侧脊膜损伤致脑脊液漏的预后与转归
16
作者 文睿 王清 +1 位作者 何仁建 卿佩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12-714,I0008,共4页
目的:建立胸腰段脑脊液漏的动物模型,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预后与转归。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行胸腰前路手术,术中造成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A组,单纯线性切开脊膜0.5cm;B组,单纯线性切开脊膜1.0cm;C组,使脊膜缺损... 目的:建立胸腰段脑脊液漏的动物模型,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预后与转归。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行胸腰前路手术,术中造成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A组,单纯线性切开脊膜0.5cm;B组,单纯线性切开脊膜1.0cm;C组,使脊膜缺损0.25cm2;D组,使脊膜缺损0.5cm2。均用明胶海绵及止血纱填塞脊膜缺损处,并用生物蛋白胶1支封闭,放置引流管,2d后拔除引流管,缝合引流口。术后30d行椎管造影CT扫描、美蓝灌注试验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引流管均引流出脑脊液。A组术后第3天1只家兔死于肠梗阻;C组术后第7天1只家兔死于腹腔内化脓性感染;D组术后第2天1只家兔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第6天1只家兔死于肠梗阻。术后30d时,A组脊膜均愈合;B组脊膜愈合4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2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C组脊膜愈合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3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D组漏口缩小但未闭合5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1例。各组造模切口上下1cm脊膜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脊膜变厚,可见非坏死性炎性浸润。结论:胸腰椎前路手术中脊膜损伤后小的线性切割伤可自行愈合,但大的片状缺损则难以自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胸腰段
原文传递
关节镜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祖君 毛小金 +1 位作者 杨渠平 何仁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0期46-47,共2页
目的:探究观察关节镜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收治行关节镜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63例,成功随访60例。膝关节功能评价方式选择Lysholm评分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疼痛性... 目的:探究观察关节镜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收治行关节镜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63例,成功随访60例。膝关节功能评价方式选择Lysholm评分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疼痛性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分析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性评分和膝关节疼痛性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最后1次Lysholm评分、HS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的评分,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的评分,膝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减轻膝关节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去神经化 膝骨关节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家兔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文睿 王清 何仁建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期10-11,14,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能长期存活的家兔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实验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1.75~2.5kg,普通环境饲养,3~6月龄,随机分为四组。均作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推开腰大肌,显露T12~L2椎体左侧壁,分离L1腰动脉,切... 目的建立能长期存活的家兔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实验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1.75~2.5kg,普通环境饲养,3~6月龄,随机分为四组。均作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推开腰大肌,显露T12~L2椎体左侧壁,分离L1腰动脉,切断并结扎,充分显露椎体后,行L1椎体次全切,显露硬膜囊。每组动物分别制造胸腰前路术中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类型:A组:单纯线性脊膜切开0.5cm,B组:单纯线性脊膜切开1.0cm,C组:脊膜缺损0.25cm2,D组:脊膜缺损0.5cm2。术后30d行椎管造影CT扫描,美蓝灌注试验及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脊膜均愈合;B组:脊膜愈合4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2例;C组:脊膜愈合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3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D组:漏口缩小但未闭合5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1例。各组均可见脊膜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脊膜变厚。可见非坏死性炎性浸润。脊膜原切口处有瘢痕组织形成。结论经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显露T12 ̄L2椎体左侧壁、分离,切断并结扎L1腰动脉后,行L1椎体次全切,显露硬膜囊,制造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是建立能长期存活的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模型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渠平 范宁 何仁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性别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代谢因素,确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性别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代谢因素,确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95倍,男性患者中显著性因素是肥胖(P=0.012)、血脂异常(P=0.028)和高血压(P=0.01),女性患者为肥胖(P=0.022)、高血压(P=0.029)和糖尿病(P=0.02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OR=8.162)、肥胖(OR=7.225)、高血压(OR=5.683)和糖尿病(OR=5.017)的关系密切,与年龄、病程、遗传、吸烟和嗜酒等不良习惯无关。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女性比例多于男性,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代谢性紊乱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中老年人要做好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永杰 谭伦 +7 位作者 何仁建 张红庆 翁贞 焦胜 罗显红 吴明鑫 彭育超 邱进彪 《当代医学》 2022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1年的髋臼角度。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前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时的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虽然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长和术中出血量多的缺陷,但不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且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还能缩短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有助于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