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手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冀芳 李康 魏嘉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手术 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
2
作者 何冀芳 赵虹 +14 位作者 魏嘉平 李康 李耘 许立庆 任文武 温静 周春燕 韩涛 田丁 徐娟 苏力 张人玲 刘丹 马云川 张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PCI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治疗。其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PCI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治疗。其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0mL,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作为对照组,经冠状动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8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9例治疗组患者和22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静态及动态心肌核素显像检查。结果细胞治疗组患者临床随访无明显副作用,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力增加。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示左室射血分数(术前27.00%±0.89%,术后6个月36.80%±0.58%,术后2年40.94%±0.58%,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术前1.55±0.05,术后6个月1.32±0.03,术后2年1.24±0.02,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显著改善,峰值射血分数(EF)与基础状态EF的差值(术前0.88%±0.54%,术后6个月15.06%±0.43%,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P<0.01)及WMSI和基础状态WMSI的差值(术前0.07±0.02,术后6个月0.19±0.02,术后2年0.15±0.01,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治疗前后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与静态心肌核素显像提示梗死和缺血面积减小,存活心肌增加。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2年的临床观察无明显副作用,具备安全性,并显示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艳 魏嘉平 +3 位作者 华琦 汪家瑞 何冀芳 李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即管腔狭窄≥50%)的准确性和局限性.方法 选择在1个月内先后行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8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9~78岁,平均63.6岁)入组...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即管腔狭窄≥50%)的准确性和局限性.方法 选择在1个月内先后行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8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9~78岁,平均63.6岁)入组,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依节段计算MSCT的准确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5%、97.6%、86.8%和84.3%.若去除其中31个冠脉节段由于严重钙化而影响诊断的因素,则MS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8.6%、90.3%和93.6%.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尤其针对筛选冠心病而言有较好的前景,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Allen试验阴性患者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昊 王乐丰 +5 位作者 何冀芳 徐琳 王红石 李惟铭 徐立 夏昆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肱动脉组术后平均压迫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无需卧床。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Allen试验阴性不能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或闭塞的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卧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经肱动脉途径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和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成功跨越痉挛段33例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倪祝华 王乐丰 +16 位作者 杨新春 王红石 徐立 李惟铭 夏昆 刘宇 何冀芳 迟永辉 张大鹏 邓俊萍 王益民 刘广军 张小良 赵建红 张继强 刘佳胜 祁树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20-325,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晋城心脑血管病医院、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烟台海港医院经桡动脉路径PCI伴有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成功越过痉挛段的33例冠心病患者(A组),并与同期其他术者用常规方法处理痉挛的3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以了解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痉挛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肱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均较桡动脉高。A组指引导管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33例(100.0%)比15例(39.5%),P=0.000];对于指引导管成功通过痉挛段的两组患者,A组较B组所需时间更短(P=0.000),A、B组指引导管通过时间≤5 min的患者分别为30例(90.9%)和2例(13.3%),5~15 min的患者分别为3例(9.1%)和7例(46.7%),〉15 min的患者分别为0和6例(40.0%)。A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较B组降低[(2例(6.1%)比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经桡动脉路径PCI血管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可非常安全有效地使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较应用抗痉挛药物这一常规方法更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 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导丝 球囊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艳 魏嘉平 +3 位作者 华琦 汪家瑞 何冀芳 李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4期8792-8796,共5页
背景:许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性和局限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金标准对照观察的临床诊断实验,于2005-06/2006... 背景:许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性和局限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金标准对照观察的临床诊断实验,于2005-06/2006-03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完成。对象:选择2005-06/2006-0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个月内先后行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诊断或可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8例。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目测直径法,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定量评价。分别对28例患者的280个节段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纳入的2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依节段计算多层螺旋CT的准确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5%,97.6%,86.8%和84.3%。若去除其中31个冠状动脉节段由于严重钙化而影响诊断的因素,则多层螺旋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分别为66.7%,98.6%,90.3%和93.6%。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尤其针对筛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言有较好的前景,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半定量法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苏玉盛 马云川 +3 位作者 何冀芳 李德鹏 尚建文 张琳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利用18F-FDG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采用3种半定量方法,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3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改变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再通后入选本研究,其... 目的利用18F-FDG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采用3种半定量方法,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3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改变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再通后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作为细胞移植组(PTCA+支架+细胞移植术),12例作为对照组(PTCA+支架)。2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前1~2天和术后6个月~1年内行18F-FDG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采用3种不同的半定量方法,即目视法、靶心图相减法和心肌葡萄糖代谢值(GMV)比较法,对比治疗前后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的变化,从而间接观察原梗死心肌节段内有代谢活力的心肌的数量变化。结果(1)30例患者手术均安全。其中28例患者完成了前后两次PET检查,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因患有严重糖尿病,术后复查PET时无法获取满意的图像而退出本次研究。(2)细胞移植组17例患者①目视法观察到有11例(64.71%)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治疗后梗死节段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减少(t=3.543,P<0.05),提示治疗有效;②靶心图相减法观察到14例(82.3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③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观察到12例(70.59%)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治疗后GMV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加(t=2.245,P<0.05),提示治疗有效。(3)对照组11例患者:①目视法观察到有4例(36.36%)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但治疗前后梗死节段数的配对t检验结果为t=1.16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靶心图相减法观察到6例(54.5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内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③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观察到5例(45.4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内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但进行治疗前后GMV的配对t检验的结果为t=-1.25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CA+支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PTCA+支架治疗,从代谢角度分析,该优势可能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心肌再生有关。3种半定量分析方法中,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较传统的目视法和靶心图相减法更为适合临床疗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骨髓单个核细胞 干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极晚期血栓患者再发支架内血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立 王乐丰 +10 位作者 杨新春 李奎宝 张大鹏 王红石 刘宇 李惟铭 孙昊 倪祝华 夏昆 何冀芳 迟永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后极晚期血栓(very late stent thrombosis,VLST)患者再次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情况,探讨反复发生支架内血栓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1月到2014年2月,共完成4463例急诊冠状...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后极晚期血栓(very late stent thrombosis,VLST)患者再次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情况,探讨反复发生支架内血栓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1月到2014年2月,共完成4463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经造影证实为DES置入术后VLST的患者66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再次出现支架内血栓,将患者分为再发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分析VLST患者再次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特点,探讨反复发生支架内血栓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0.5-90个月,共有8例(12.1%)患者再发支架内血栓,为再发血栓组;其余58例未再发支架内血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VLST距第一次PCI时间、VLST时AMI部位(前壁ST段抬高)、Killip心功能Ⅰ-Ⅱ级、高血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单因素分析发现持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s therapy,DAPT)(HR 0.09,P=0.022)和再次置入第1代DES(HR 3.27,P=0.096)两项因素的P〈0.1,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坚持持续的DAPT是随访中无再发支架内血栓的唯一预测因素(HR 0.10,95%CI 0.01-0.90,P=0.04)。结论DES置入术后VLST患者可再次发生支架内血栓,值得临床重视。避免再次置入第一代DES和坚持DAPT可能有助于减少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再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血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随访
下载PDF
重症SARS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虹 魏嘉平 +6 位作者 李耘 贾强 姚小苓 尹春林 许立庆 何冀芳 吴晓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69-373,共5页
为观察和分析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我院收治的149例重症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化验指标、肺部阴影、心电图变化、各种治疗... 为观察和分析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我院收治的149例重症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化验指标、肺部阴影、心电图变化、各种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149例重症SRAS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多于25~75岁之间,40.3%合并慢性基础病,96.0%患者发热,58.0%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78.7%淋巴细胞减少,60%以上血生化多种酶升高,46.9%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降低,37.6%血糖(GLU)升高,53.1%患者有低氧血症,81.8%肺损伤面积大,31.7%有心电图异常,58.7%有并发症。主要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免疫增强剂、中药、吸氧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支持疗法。最终痊愈和好转患者130人(占87.2%),死亡19人(12.8%)。提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和并发症、肺损伤面积大、低氧血症严重、血生化改变大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SARS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0
10
作者 钱海燕 王征 +4 位作者 何冀芳 陈冠群 卢长林 俞梦越 刘德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1-538,共8页
75岁以上(≥75岁)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约1/3罹患心肌梗死和2/3因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超过75岁。制订《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旨在通过总结临床研究结果并引入新的出血风险... 75岁以上(≥75岁)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约1/3罹患心肌梗死和2/3因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超过75岁。制订《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旨在通过总结临床研究结果并引入新的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提出适合我国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评价体系和抗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治疗 老年人 专家 心肌梗死 高龄患者 心血管疾病 高发人群 评分系统
下载PDF
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2
11
作者 钱海燕 王征 +5 位作者 何冀芳 陈冠群 卢长林 俞梦越 刘德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3期161-168,共8页
75岁以上(≥75岁)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约1/3罹患心肌梗死和2/3因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超过75岁。制订《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旨在通过总结临床研究结果并引入新的出血风险... 75岁以上(≥75岁)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约1/3罹患心肌梗死和2/3因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超过75岁。制订《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旨在通过总结临床研究结果并引入新的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提出适合我国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评价体系和抗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性 老年人 75以上 诊疗准则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TBA、MMP-13、Hcy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霞 王倩 +1 位作者 刘萍 何冀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4期2601-260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总胆汁酸(TBA)、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CHF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总胆汁酸(TBA)、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CHF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29例)、Ⅲ级组(23例)、Ⅳ级组(18例),另取同期体检正常者50名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受检者血清TBA、MMP-13、Hcy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比较4组受检者的心室重构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HF病人血清TBA、MMP-13、Hcy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结果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清TBA、MMP-13、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P<0.05)。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心室重构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P<0.05);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病人血清TBA、MMP-13、Hcy水平均与LVEDD、LVESD、IVST、LVMI等心室重构参数呈正相关(P<0.05);CHF病人血清TBA、MMP-13、Hcy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CHF病人血清TBA、MMP-13、Hcy水平异常升高,且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可用于辅助评估CHF病人的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总胆汁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同型半胱氨酸 心室重构 相关性
下载PDF
“容量控制血运重建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4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冀芳 杨新春 +5 位作者 吴霞 江世猛 刘宇 李江媛 徐世莹 王乐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651-655,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死亡率高达7%左右,心力衰竭发生率接近22%[1]。冠状动脉血流恢复不可避免地引起心肌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缺血程度和再灌注损伤相互作用,导致心肌再灌注前缺血损伤区域(area at ri...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死亡率高达7%左右,心力衰竭发生率接近22%[1]。冠状动脉血流恢复不可避免地引起心肌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缺血程度和再灌注损伤相互作用,导致心肌再灌注前缺血损伤区域(area at risk,AAR)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增加梗死面积。我们在后适应和逐渐适应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容量控制血运重建方法”的设想,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已经以此为指导进行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评价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后适应 介入治疗 血运重建
下载PDF
住院期间完全血运重建与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宇 王乐丰 +16 位作者 杜胜利 杨新春 卢长林 李奎宝 王红石 徐立 李惟铭 倪祝华 夏昆 张大鹏 迟永辉 何冀芳 孙昊 郭宗生 张智勇 王洪江 姜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目的:比较住院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部分血运重建(IRA-only)和完全血运重建(CR)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发病12 h内到达北京朝阳医院心脏... 目的:比较住院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部分血运重建(IRA-only)和完全血运重建(CR)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发病12 h内到达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并接受急诊PCI的592例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择期干预非罪犯血管为CR组(n=341),择期PCI平均延迟(5.2±2.2)天;未干预非罪犯病变的患者为IRA-only组(n=251)。所有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其中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结果:两组临床基线特征相似,具备可比性。随访7~10年,平均随访(105.0±13.6)个月期间,CR组MACCE发生率与IRA-only组无显著差异(21.2%vs 26.0%,P=0.26),两组死亡、脑卒中及再发心肌梗死无显著差异,IRAonly组仅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高于CR组(21.5%vs 14.8%,OR=1.48,95%CI:1.01~2.18,P=0.04),主要表现在非罪犯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14.6%vs 5.7%, OR=2.69,95%CI:1.54~4.69,P<0.001)。结论:对于已经接受急诊PC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择期干预非罪犯病变血管未降低远期MAC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完全血运重建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宇 丰德京 +17 位作者 王乐丰 李奎宝 王洪江 杨新春 王红石 徐立 夏昆 倪祝华 李惟铭 张大鹏 何冀芳 孙昊 郭宗生 张智勇 姜锋 钟久昌 卢燕 张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4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接受治疗的321例A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230例)和院内...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接受治疗的321例A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230例)和院内生存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特征、心功能和生化指标。结果与院内生存组相比,院内死亡组患者年龄偏大,院前时间偏长,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偏高;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实施心肺复苏比例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偏低;血清肌酐和B型脑钠肽显著增高。两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率相当(82.3%比86.8%,P=0.349)。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I峰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05,95%CI 0.992~1.212,P=0.047)、院前时间(OR 0.898,95%CI 0.991~1.006,P=0.048)、急诊PCI(OR 0.331,95%CI 0.103~3.521,P=0.039)和实施心肺复苏(OR 7.238,95%CI 1.620~32.343,P=0.010)是AMI合并CS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IABP置入不影响AMI合并CS住院期间生存率。年龄、院前时间、急诊PCI和实施心肺复苏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惟铭 王乐丰 +6 位作者 王红石 徐立 何冀芳 刘宇 倪祝华 夏昆 杨新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的患者12例,Medina分型0,0,1;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的患者12例,Medina分型0,0,1;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病变,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统计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12例患者PCI成功率为100%,血管最小管腔直径由术前的(0.31±0.12)mm增加至术后的(2.86±0.43)mm(P<0.001)。术后6个月内患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0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造影随访率83.3%,造影随访无再狭窄,管腔直径(2.93±0.39)mm。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一站式”手术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1例
17
作者 付源 夏昆 +3 位作者 张智勇 何冀芳 徐立 王乐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存在外科手术禁忌或手术中、高风险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报道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重度AS患者,经心脏团队精准评估后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存在外科手术禁忌或手术中、高风险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报道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重度AS患者,经心脏团队精准评估后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TAVR“一站式”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预后良好,为临床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站式手术 肝硬化失代偿期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魏嘉平 李康 +8 位作者 赵虹 何冀芳 温静 周春燕 吴晓光 汪家瑞 李慎茂 张志勇 凌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或)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34例心内科住院伴有脑缺血症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颈动脉造影或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分别分成三个亚组,冠状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或)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34例心内科住院伴有脑缺血症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颈动脉造影或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分别分成三个亚组,冠状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5例)、中度狭窄组(4例)、重度狭窄组(25例);脑血管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6例)、中度狭窄组(4例)、重度狭窄组(24例)。结果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程度分布一致,冠状动脉血管重度狭窄者25例,脑血管重度狭窄者24例,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 Califf 危险记分≥2分者,脑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比例高达92%,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及脑血管狭窄的程度亦加重。随访发现中重度双重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同时伴有脑动脉狭窄)病变的心脑事件发生明显增多,其中双重度狭窄死亡3例。结论颈动脉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及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是平行的。故对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颈动脉和(或)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者,尤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多重危险因素时,应给予积极强化的联合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术 心血管造影术 预测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虹 何冀芳 +10 位作者 魏嘉平 李康 李耘 任文武 温静 周春燕 韩涛 田丁 徐娟 苏力 张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对心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置入]后2周内行择期介入治疗。84例中50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对心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置入]后2周内行择期介入治疗。84例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0ml,提取BM-MNCs,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作为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20ml的0.9%氯化钠溶液。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周(平均9.5d)时(择期介入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于发病6个月和1~5年时复查;并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细胞治疗组患者5年临床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6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细胞治疗组WMSI、LVEF、ESVI、CI等指标及负荷状态下WMSI(△WMSI)、LVEF(△LVEF)均较对照组改善得更明显(P<0.01);5年超声心动图复查时,细胞治疗组EDVI、CI及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BM-MNCs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长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虹 何冀芳 +11 位作者 魏嘉平 李康 李耘 许立庆 任文武 温静 周春燕 韩涛 田丁 徐娟 苏力 张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TCA加支架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TCA加支架治疗,其中50例抽取骨髓40ml,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不做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作为对照组。8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均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另3例未完成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随访无明显不良反应,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量增加。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显著改善,峰值LVEF和WMSI与基础状态LVEF和WMSI的差值在治疗前后相比,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6个月~2年的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安全性,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显示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