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脊柱后凸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下载PDF
椎体和椎间盘矢状面形态学改变对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影响
2
作者 何守玉 李海东 +2 位作者 闵继康 罗盛昌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楔形变和椎间盘退变(塌陷)等形态学改变对成人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脊柱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48~75(60.3±12.4)岁。在... 目的:探讨椎体楔形变和椎间盘退变(塌陷)等形态学改变对成人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脊柱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48~75(60.3±12.4)岁。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矢状面胸腰椎/腰椎后凸角(kyphosis angle,KA),评估顶椎(apex vertebral,AV)及顶椎上下各2个椎体(AV-1,AV-2,AV+1,AV+2)与椎间盘(AV-1D,AV-2D,AV+1D,AV+2D)的高度及楔变参数,包括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AVH),椎体后缘高度(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PVH),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椎体楔变率(ratio of vertebral wedging,RVW);椎间盘前缘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椎间盘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椎间盘楔变角(disc wedge angle,DWA),椎间盘楔变率(ratio of disc wedging,RDW),椎间盘贡献率(DWA/KA)。结果:所纳入患者KA为(44.2±19.1)°,后凸节段内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低于椎体后缘高度(P<0.05),提示椎体发生不同程度楔形变;而后凸节段内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凸节段内椎体楔变率/贡献率分别为AV-2(14.98±10.95)%/(14.21±8.08)%,AV-1(21.08±12.39)%/(18.09±7.38)%,AV(26.94±11.94)%/(25.52±8.64)%,AV+1(24.19±8.42)%/(20.82±8.69)%,AV+2(20.56±7.80)%/(15.60±9.71)%,椎体总贡献率为(94.23±22.25)%;后凸节段内椎间盘楔变率/贡献率分别为AV-2D(2.88±2.57)%/(5.27±4.11)%,AV-1D(1.98±1.41)%/(2.29±2.16)%,AV+1D(-5.54±3.75)%/(-0.57±0.46)%,AV+2D(-8.27±4.62)%/(-1.22±1.11)%,椎间盘总贡献率(5.77±4.79)%,且顶椎贡献率明显大于邻近椎体贡献率(P<0.05)。结论:椎体楔形变及椎间盘塌陷共同构成了成人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状态。就对后凸贡献率而言,椎体形态改变对后凸的贡献要远超椎间盘的贡献,且顶椎的楔形变对胸腰椎/腰椎后凸的贡献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后凸畸形 胸腰椎 腰椎 椎体楔形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海东 何守玉 +1 位作者 方申云 闵继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0-897,共8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O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O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9例,年龄62.17±9.72岁;OLIF联合侧方钢板(lateral plate,LP)固定组24例(LP组),OLIF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组29例(PS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人群特征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分别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影像学指标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来综合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评估方法对椎间融合率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为13.2±6.5个月(12~16个月)。LP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性低于PS组(75.41±11.53min vs 127.05±5.62min,P<0.05;39.55±5.32mL vs 89.81±9.62mL,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ODI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LP组VAS评分及ODI均优于PS组[3.05±0.67 vs 4.55±0.39,P<0.01;(17.36±2.76)%vs(22.80±6.02)%,P<0.01],但这种差异在术后1年时消失。LP组术前DH、FH及CSA分别为8.96±1.23mm,16.18±3.49mm和88.95±14.79mm^(2),术后1年分别为12.53±3.47mm、20.14±3.12mm、124.83±7.56mm^(2),较前均明显改善;PS组术前DH、FH及CSA分别为8.66±2.21mm、16.35±5.19mm、89.23±12.18mm^(2),术后1年分别为12.32±4.67mm、20.86±3.44mm、125.75±7.76mm^(2),较前均明显改善,但各参数在同期随访时无组间差异。LP组22例实现椎间融合,融合率为91.67%,略低于PS组(93.10%),但无统计学差异。LP组融合器沉降2例,腰骶丛损伤2例;PS组融合器沉降2例,腰骶丛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LP及OLIF+PS均可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相比于OLIF+PS,OLIF+LP的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而临床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侧方钢板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何守玉 朱锋 +5 位作者 邱勇 朱泽章 鲍虹达 孙旭 刘臻 王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L5入射角与腰椎滑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L5俗1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47.0岁);以77例年龄(25~63岁,平均43.5岁)匹配的正常成... 目的:观察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L5入射角与腰椎滑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L5俗1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47.0岁);以77例年龄(25~63岁,平均43.5岁)匹配的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L5滑移距离(slipdistance,SD)、L5滑移百分比(slippingpercentage,SP)以及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胛)、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SS)、L5入射角(L5incidence,L5I)、腰骶角(1umbar-sacralangle,LSA)、腰椎前凸角(1umbar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verticalaxis,SV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根据滑移百分比将滑脱组患者分成两组:轻度滑移组(A组,SP≤30%),30例;重度滑移组(B组,SP〉30%),3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及滑脱组内A、B组之间的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滑脱患者脊柱一骨盆参数与滑脱程度(S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滑脱组PI、Pr、SS、LL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LS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A组L5I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B组L5I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B组PI、PT、SS、L5I显著大于A组,LSA显著小于A组(P〈0.05)。滑脱组滑移百分比与PI、PT、SS、SVA均呈正相关,与LSA呈负相关(P〈0.05)。A组滑移百分比与L5I未见显著相关性:B组L5I和SVA与滑移百分比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滑脱组LSI与PI呈正相关,与LSA呈负相关。结论: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正常人相比PI、PT、SS、LL均较大。滑移百分比大于30%患者的L5I明显增大,并与滑脱程度显著性相关,治疗时应重视对L5I的恢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脊柱-骨盆参数 L5入射角
原文传递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矢状面代偿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恒才 朱锋 +5 位作者 邱勇 蒋健 何守玉 朱泽章 刘臻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比较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K)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PTK)患者矢状面代偿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2月在我科门诊或在院接受诊疗的32例DTK患者和28例PTK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90... 目的:比较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K)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PTK)患者矢状面代偿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2月在我科门诊或在院接受诊疗的32例DTK患者和28例PTK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9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7.2岁(30~70岁),DTK组、PTK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56.0±7.3岁、39.0±8.5岁和45.5±5.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拍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三组研究对象脊柱矢状位后凸角(K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矢状位平衡(SVA),比较三组之间以上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结果:(1) DTK组和对照组的TK明显大于PTK组(分别为26.5°±5.8°、26.0°±6.3°和23.3°±7.8°,P<0.05),而DTK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DTK组的LL、SS(分别为23.1°±12.4°、20.4°±7.7°)均明显小于PTK组(分别为43.4°±7.8°、30.4°±6.6°)和对照组(分别为42.1°±8.5°、31.1°±5.5°)(P<0.001),而PTK组的LL、S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TK组的SVA、PT(分别为62.7±17.5mm、26.1°±11.9°)均明显大于PTK组(分别为16.7±7.1 mm、16.7°±8 6°)和对照组(分别为15.8±7.4mm、15.4°±6.6°)(P<0.001),而PTK组与对照组的SVA、P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DTK组与PTK组的KA(分别为46.7°±12.8°、46.0°±13.8°)无显著性差异(P>0.05);DTK组、PTK组和对照组的PI(分别为45.5°±9.7°、46.1°±8.8°、45.1°±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变性胸腰椎后凸患者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小,骨盆后旋转,并最终出现躯干前倾的矢状面失代偿;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患者仅表现为TK减小、以骨折椎体为中心的局部后凸,而未发生整体脊柱骨盆参数的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 退变性后凸 陈旧性骨折 矢状面代偿 脊柱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ACCF与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随访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3 位作者 何守玉 李恒 袁永健 闵继康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8期18-22,26,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25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CCF组137例,ACDF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 ability index,NDI)以及随访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人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失访25例,其余均术后随访36个月。末次随访时,ACCF组患者JOA、NDI指数分别为(14.56±1.89)分,(6.26±1.29);ACDF组JOA、NDI指数分别为(14.28±1.78)分,(6.30±1.1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1例在术后36个月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6.87%,其中ACCF组33例(包括吞咽不适2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1例,邻近节段退变26例,融合失败1例,C_5神经根麻痹3例);ACDF组28例(伤口感染1例,吞咽不适1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1例,邻近节段退变23例,融合失败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结论两组手术方案在邻近双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上中期临床效果相当。ACDF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26.9%vs 26.6%),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CDF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稍高,而ACCF组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中期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期并发症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2 位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钟莉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8期1351-1352,135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CF)与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共25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 目的分析比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CF)与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共25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失访25例,其余均术后随访36个月。共有61例在术后36个月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6.87%,其中ACCF组33例(包括吞咽不适2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1例,邻近节段退变26例,融合失败1例,C5神经根麻痹3例);ACDF组28例(伤口感染1例,吞咽不适1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1例,邻近节段退变23例,融合失败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结论在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上,ACDF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27.2%vs26.6%),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ACCF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手术 钛网 并发症
下载PDF
某公立医院住院病历缺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沈占英 刑时通 何守玉 《医院管理论坛》 2021年第5期46-49,82,共5页
目的了解某公立医院住院病历质量现状,探讨改进住院病历质量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住院部病历1825份,按照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分析住院病历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结果1825份住院病历中甲级住院病历1737份(95... 目的了解某公立医院住院病历质量现状,探讨改进住院病历质量的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住院部病历1825份,按照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分析住院病历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结果1825份住院病历中甲级住院病历1737份(95.18%),乙级住院病历88份(4.82%),无丙级病历。1825份住院病历检查发现有病历缺陷527项,缺项项目构成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病程记录缺陷、入院记录缺陷、病案首页缺陷、医嘱及病历书写缺陷、出院记录缺陷、知情同意缺陷、辅助检查缺陷、手术记录缺陷。住院病历缺陷原因分析中发现住院医师在住院病历规范化培训、科室管理缺位、信息化不完善方面构成比例高于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p<0.05)。结论住院病历质量良好,但病历缺陷较多,需要加强规范化病历培训、增强法制教育、强化管理与监控力度、完善信息系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病历缺陷 病历质量
下载PDF
微创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邓闽军 闵继康 +1 位作者 徐旭纯 何守玉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657-658,共2页
目的通过使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微创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Ⅱ型、Ⅲ型骨折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结合克氏针经皮辅助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Ⅱ型、Ⅲ型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 目的通过使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微创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Ⅱ型、Ⅲ型骨折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结合克氏针经皮辅助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Ⅱ型、Ⅲ型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2岁,平均85岁。O'BrienⅡ型7例,O-BrienⅢ型6例。术后患肢管型长臂石膏固定4周,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屈伸及旋转功能锻炼,4-6个月后拔除弹性髓内钉。术后对患者取出内固定后的肘关节功能及X线片进行评定。结果术后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13例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髓内钉断裂、桡骨头坏死、骨骺早闭等并发症,患肢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良好。结论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桡骨颈骨折的一种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颈骨折 儿童 弹性髓内钉
下载PDF
脊柱侧凸术后对远端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守玉 邱勇 +2 位作者 闵继康 张强华 李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0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通过中长期随访(5~15年),利用X线与MRI评估脊柱侧凸术后远端临近未融合节段椎间盘是否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且获得平均7.2年随访的脊柱侧凸患者病例资料.脊柱冠、矢状面形态改变的... 目的通过中长期随访(5~15年),利用X线与MRI评估脊柱侧凸术后远端临近未融合节段椎间盘是否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且获得平均7.2年随访的脊柱侧凸患者病例资料.脊柱冠、矢状面形态改变的评估指标包括:胸椎侧凸角,腰椎侧凸角,脊柱整体冠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脊柱整体矢状面平衡.根据下端固定椎的位置,合计远端未融合椎间盘节段数目.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评估指标包括: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钙化程度,终板形态是否规则,有无骨赘形成,是否存在许莫氏结节以及MRI?T2像上椎间盘信号的改变等并采用Pfirrmann评分系统对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进行分级.所有以上评估椎间盘退变的指标均在术前与末次随访两个时间点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脊柱冠状面畸形得到明显矫正:胸椎侧凸Cobb角由术前53.3°矫正至21.8°,腰椎侧凸Cobb角由术前35.9°矫正至13.2°.矢状面胸椎后凸角由术前16.8°改善至术后23.5°(P<0.001),腰椎前凸角无明显丢失,以上术后参数在末次随访时均无显著丢失.脊柱的整体冠、矢状面平衡在三次测量中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未发生明显变化.根据下端融合椎位置,共有88个远端未融合椎间盘节段被纳入到本次研究.随访时平均椎间高度较术前相比无明显丢失,其中椎间盘高度丢失在10%~20%有8个节段(9.1%),仅有1个节段(1.1%)椎间盘高度丢失>20%(高度丢失24.4%),所有节段椎间盘均未见椎间盘钙化、终板骨赘形成、终板硬化等退变性改变.随访时椎间盘Pfirrmann评分等级增加的共有9个节段(10.2%),其中L4-5节段4个(4.5%),L5-S1节段5个(5.7%).其余椎间盘在两次分级中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从总体上来看,在脊柱冠状面畸形得到明显矫正,矢状面形态维持良好的状态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尚未明显加重远端临近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融合 内固定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压力感应鞋垫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包芸 曹亚琴 +1 位作者 张强华 何守玉 《护理与康复》 2020年第9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压力感应鞋垫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同对照组训练基础上,下床训练时使用自制压力感应鞋垫,并... 目的观察自制压力感应鞋垫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同对照组训练基础上,下床训练时使用自制压力感应鞋垫,并根据压力感应鞋垫所显示的负重量和患者的耐受性指导下床训练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跌倒发生率、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跌倒发生率、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距离、髋关节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评分(P均<0.05)。结论使用自制压力感应鞋垫指导康复训练能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压力感应鞋垫 康复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后路手术治疗伴有硬脊膜骨化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2 位作者 沈愉歆 何守玉 闵继康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825-826,829,共3页
目的 观察颈后路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中的运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1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有硬膜囊骨化的患者,均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固定融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 目的 观察颈后路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中的运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1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有硬膜囊骨化的患者,均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固定融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颈椎X线、CT、MRI等检查,并测量颈椎曲度及椎管占有率.采用JOA及NDI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节段C3~6?7例,C4~6?3例,C4~7?5例;手术时间125~235min,平均(161.4±18.2)min;术中出血量245~660ml,平均(325.7±43.4)ml.术前患者颈椎曲度为(8.6±1.7)°,术后(9.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患者椎管占有率(0.41±0.23),术后为(0.3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1周的JOA评分为(14.4±1.2)分,NDI评分为(15.8±5.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松动脱出、C5神经根麻痹、后凸畸形等发生.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伴有硬膜囊骨化的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硬膜骨化 后路手术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中医正骨》 2022年第2期60-62,65,共4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成年后由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退变而出现的脊柱冠状面Cobb角>10°的脊柱畸形,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的研究也较少。本文从非骨性因素、骨性因素、骨性...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成年后由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退变而出现的脊柱冠状面Cobb角>10°的脊柱畸形,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的研究也较少。本文从非骨性因素、骨性因素、骨性与非骨性联合因素3个方面,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成年人 发病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普拉提运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左青青 曹亚琴 +1 位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852-2857,共6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普拉提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病人恐动症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湖州市某三级医院择期行LDH手术病人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认知...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普拉提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病人恐动症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湖州市某三级医院择期行LDH手术病人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普拉提运动,干预时间从术后第1周到第6周,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周、4周、6周恐动症量表(TSK)、Oswestry残疾指数(ODI)及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4周、6周TSK得分为(34.56±2.34)分、(27.35±3.47)分、(22.00±2.65)分;对照组术后1周、4周、6周TSK得分为(37.47±2.34)分、(30.97±3.47)分、(25.18±3.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周、4周、6周ODI得分为(33.21±3.42)分、(27.97±3.71)分、(23.29±3.15)分;对照组术后1周、4周、6周ODI得分为(37.88±3.02)分、(33.82±3.26)分、(30.18±3.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周、4周、6周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得分为(39.00±2.23)分、(46.56±2.63)分、(57.21±2.91)分,对照组术后1周、4周、6周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得分为(33.94±2.30)分、(41.12±3.04)分、(49.06±4.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LDH术后病人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普拉提运动有助于降低运动恐惧程度,促进腰椎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术后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恐动症 认知行为疗法 普拉提运动 腰椎功能 依从性 护理
下载PDF
芦丁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茜 何守玉 +2 位作者 霍丽霞 徐永强 王翔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63-767,I0006,共6页
目的研究芦丁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ICR小鼠采用直接抽取法分为对照组、D-半乳糖组、D-半乳糖+芦丁组和D-半乳糖+维生素E组,每组20只。D-半乳糖诱导小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芦丁口服... 目的研究芦丁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ICR小鼠采用直接抽取法分为对照组、D-半乳糖组、D-半乳糖+芦丁组和D-半乳糖+维生素E组,每组20只。D-半乳糖诱导小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芦丁口服6周。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和游泳路径,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用甲酚紫染色观测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用微管相关蛋白-2(MAP-2)观测海马神经元树突完整性情况,用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标记脑冠状切片来分别观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与星型胶质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D-半乳糖明显诱导小鼠海马区的神经毒性。与D-半乳糖组小鼠比较,D-半乳糖+芦丁组小鼠在第5、6天训练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缩短(P<0.05),训练结束后实验结果显示,与D-半乳糖组小鼠比较,D-半乳糖+芦丁组小鼠海马完整神经元数增加(P<0.05),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神经元树突损伤减轻,T-SOD和GSH-Px的异常活性恢复(均P<0.05),MDA水平降低(P<0.01)。此外,D-半乳糖+芦丁组小鼠中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树突损伤有所缓解(P<0.05),细胞中NOS活性恢复,NO释放明显降低(均P<0.01)。而维生素E作为阳性对照有与芦丁相似的神经保护功能。结论芦丁可通过缓解脑损伤来改善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认知功能,在脑老化过程中可能有正效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D-半乳糖 衰老 神经保护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脊柱矫形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伴发双下肢不全瘫一例
16
作者 何守玉 邱勇 闵继康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3期414-415,共2页
后路矫形内固定已成为改善脊柱畸形、控制侧凸进展的重要手术方式.但其术后远期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矫形术后迟发性感染是脊柱外科医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通常起病隐匿,较难及时诊断,发病时会表现为局部疼痛,伤口破溃,脓肿或窦道形... 后路矫形内固定已成为改善脊柱畸形、控制侧凸进展的重要手术方式.但其术后远期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矫形术后迟发性感染是脊柱外科医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通常起病隐匿,较难及时诊断,发病时会表现为局部疼痛,伤口破溃,脓肿或窦道形成,甚至内固定失败等[1].文献中报道的脊柱矫形术后迟发性感染发生率为1.7%~6.9%[2].目前,由于矫形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而导致内固定松动并引起神经组织损害的迟发性感染病例罕见.本文报道脊柱矫形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引发双下肢不全瘫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伤口 疼痛 医师 矫形术 矫形 脓肿 双下肢
下载PDF
梁截面高度在弯矩、剪力作用下的一种选择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宪明 何守玉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2-23,共2页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中量大面广的一项计算工作,怎样确定梁的截面尺寸? 通常我们先确定梁高,再按高宽比确定梁宽。但在设计构造中,根据模数规定、模板尺寸、墙柱常用构造做法,一般梁...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中量大面广的一项计算工作,怎样确定梁的截面尺寸? 通常我们先确定梁高,再按高宽比确定梁宽。但在设计构造中,根据模数规定、模板尺寸、墙柱常用构造做法,一般梁宽用的最多的是宽250(240),300mm两种,能否先按构造定梁宽,再确定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截面 弯矩 计算
下载PDF
共平面排列技术在成人胸腰椎脊柱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18
作者 何守玉 王斌 +2 位作者 闵继康 张强华 李海东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10期1299-1301,I0001,共4页
目的将脊柱共平面技术(VCA)技术应用于成人胸腰椎脊柱侧凸并观察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VCA技术的成人胸腰椎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脊柱冠状面主胸弯侧凸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评价脊柱冠... 目的将脊柱共平面技术(VCA)技术应用于成人胸腰椎脊柱侧凸并观察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VCA技术的成人胸腰椎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脊柱冠状面主胸弯侧凸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评价脊柱冠、矢状面畸形矫正情况,对比顶椎肋骨隆起间距(RH)、顶椎椎体肋骨比(AVB-R)、椎体旋转角(RAsac)评价椎体轴向旋转的矫正情况。结果共有30例接受VCA技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年龄26.3岁。总体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术后维持良好。平背及过度胸椎后凸的患者术后胸椎后凸均矫形至正常范围,轴向旋转畸形相关参数均在术后获得明显矫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脊柱冠、矢状面形态维持良好,无明显矫正丢失。结论VCA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治疗主胸弯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其在获得良好脊柱冠状面、轴向旋转畸形矫正的同时,可恢复并维持胸椎后凸的正常序列,从而实现脊柱三维畸形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脊柱侧凸 共平面技术 三维畸形 胸椎后凸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可矫正程度与侧凸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强华 何守玉 +1 位作者 李海东 闵继康 《中医正骨》 2019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可矫正程度与侧凸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成人DLS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术前拍摄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侧屈位X线片及...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可矫正程度与侧凸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成人DLS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术前拍摄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侧屈位X线片及胸腰椎MRI上评定主弯区域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可矫正程度。评定范围包括主弯区域侧凸顶部节段(apical vertebrae,AV),侧凸顶部上、下一节段(AV+1、AV-1),侧凸顶部椎间盘上、下两节段(AV+2、AV-2)。分别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和侧屈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和椎间角,并以此计算脊柱柔韧性,间接评估侧凸可矫正程度。根据患者的MRI评价主弯区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依据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按照等级进行评分(Ⅰ级为0分,Ⅱ级为1分,Ⅲ级为2分,Ⅳ级为3分,Ⅴ级为4分)。结果:研究共纳入33例患者,男10例,女23例;年龄55~72岁,中位数64岁。患者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的主弯Cobb角为30.4°±6.4°,侧屈位X线片上的主弯Cobb角为18.5°±5.1°,主弯整体柔韧性为(39.20±9.30)%。主弯各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V+2:(2.10±0.62)分,AV+1:(3.01±0.59)分,AV:(4.11±0.69)分,AV-1:(3.14±0.81)分,AV-2:(2.90±0.71)分,F=8.118,P=0.010];AV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评分高于其他节段(P=0.001;P=0.012;P=0.001;P=0.017)。主弯各节段的柔韧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V+2:(56.08±13.52)%,AV+1:(40.61±10.63)%,AV:(30.30±8.22)%,AV-1:(45.11±11.17)%,AV-2:(60.08±12.10)%,F=9.104,P=0.007];AV节段的柔韧性低于其他节段(P=0.001;P=0.000;P=0.000;P=0.001)。主弯各节段的椎间盘退变评分与对应节段的柔韧性均呈负相关(AV+2:r=-0.713,P=0.001;AV+1:r=-0.623,P=0.000;AV:r=-0.899,P=0.000;AV-1:r=-0.683,P=0.001;AV-2:r=-0.603,P=0.002)。结论:成人DLS患者主弯各节段的椎间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侧凸顶部椎间盘退变程度最高、可矫正程度最差,侧凸各节段的可矫正程度与相应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矫形外科手术
下载PDF
比较经椎弓根与Smith-Peterson截骨对退变性侧后凸畸形冠矢状面平衡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朱锋 鲍虹达 +5 位作者 邱勇 刘臻 毛赛虎 朱泽章 何守玉 王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54,共8页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与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v,SPO)对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冠、矢状面平衡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PSO或SPO矫...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与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v,SPO)对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冠、矢状面平衡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PSO或SPO矫形内固定术的47例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资料。PSO组25例,男1例,女24例;年龄47-69岁,平均(58.29±5.85)岁;平均Cobb角47.67±11.57。。SPO组22例,男2例,女20例;年龄49-70岁,平均(60.31±6.25)岁;平均Cobb角38.330±11.960。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在两年以上。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躯干倾斜距离(TS)、顶椎偏移距离(AVT)、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除PSO组TS显著大于SPO组外,其余指标均匹配。两组患者术后SVA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时,除TS、TK与PI外,其他参数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O组Ts由术前37.21mm下降至术后24.67mm,末次随访为21.69mm,而SPO组Ts由术前18.91mm增加至术后37.43mm,末次随访降至17.84mm。PSO组术后SVA为-15.13mm,末次随访恢复至11.02mm,而SPO组术后SVA为16.68mm,末次随访为19.26mm,两组间SVA矫正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PSO和SPO均能有效重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矢状面形态;PSO术后易出现SVA的过度矫正,而SPO术后可出现冠状面失平衡;但两者在随访过程中均可得到自发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