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顶部薄层石灰岩锶同位素与局限海盆地分析
1
作者 李向东 魏泽昳 +1 位作者 何幼斌 钟军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9-1243,共15页
宁夏香山群主体为一套深水浊流沉积的灰绿色细砂岩夹泥岩,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河西走廊地区下古生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时代归属对于北祁连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宁夏区域地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海相深水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 宁夏香山群主体为一套深水浊流沉积的灰绿色细砂岩夹泥岩,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河西走廊地区下古生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时代归属对于北祁连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宁夏区域地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海相深水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香山群徐家圈组顶部薄层石灰岩锶同位素的特征,结果表明:①薄层石灰岩受成岩蚀变程度较小,^(87)Sr/^(86)Sr值基本可代表沉积时海水的特征;②^(87)Sr/^(86)Sr值在0.71057~0.71356之间,平均值为0.71189,远大于寒武纪和奥陶纪海水^(87)Sr/^(86)Sr值;③^(87)Sr/^(86)Sr值和盐度呈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和温度及Mn/Sr比值呈较好的正线性相关;④^(87)Sr/^(86)Sr值和Si含量略具负线性相关趋势,和Al含量及Mg含量具有较弱的负线性相关性。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和香山群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徐家圈组顶部薄层石灰岩可能沉积于受古陆或水下隆起阻隔的局限海盆深水环境,沉积时海水主要受和硅铝质岩石进行充分锶同位素交换的海底热液及流经喀斯特风化壳的地表径流影响,与同期大洋海水相比具有高的^(87)Sr/^(86)S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石灰岩 锶同位素 局限海盆地 香山群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克里摩里组等深流沉积
2
作者 李华 何幼斌 +6 位作者 姚凤南 何一鸣 姜纯伟 张显坤 吴吉泽 徐艳霞 梁建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2-971,共10页
等深流沉积是深水沉积中的常见类型之一。古代地层记录中等深流沉积的鉴别及形成机理研究相对薄弱。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发现了一种新的等深流沉积类型,即透镜状等深流沉积。研究表明:(1)研究区发育4种岩相及组合。岩相... 等深流沉积是深水沉积中的常见类型之一。古代地层记录中等深流沉积的鉴别及形成机理研究相对薄弱。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发现了一种新的等深流沉积类型,即透镜状等深流沉积。研究表明:(1)研究区发育4种岩相及组合。岩相1为透镜状泥晶灰岩,岩相2以透镜状粉晶灰岩为主,岩相3为透镜状泥晶及亮晶方解石胶结砾屑-砂屑灰岩,岩相4以层状砾屑灰岩最为常见。(2)透镜状泥晶、粉晶及砾屑-砂屑灰岩相单层厚度相对较小,波状界面,呈透镜状,局部见泥质纹层、条带及斑点,粉晶方解石多呈斑块状,整体呈细—粗—细沉积序列,为等深流持续作用而成;层状砾屑灰岩相中砾屑见叠瓦状构造,局部见倒“小”字排列,可能与风暴相关。(3)碳氧同位素反映相对海平面及古温度具有2个升高—降低旋回及1个持续上升半旋回。(4)研究区等深流为相对低能的温盐环流。等深流活动强度与海平面升降、盐度变化呈正相关。(5)从下至上,等深流活动逐渐加强,局部存在短暂极强现象,并可能受风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深流 等深流沉积 克里摩里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思考
3
作者 罗进雄 何幼斌 +1 位作者 胡光明 李华 《科教导刊》 202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在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视师资队伍建设为重中之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回顾建设历程,将教学团队建设划分为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和成型阶段。三个阶段师资建设的总体方针是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发挥“传帮带”... 在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视师资队伍建设为重中之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回顾建设历程,将教学团队建设划分为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和成型阶段。三个阶段师资建设的总体方针是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发挥“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保持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促进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教学团队应在学术带头人培养、国际化建设和实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石学 师资队伍 “传帮带”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
4
作者 冯斌 黄晓波 +4 位作者 何幼斌 李华 罗进雄 李涛 周晓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5,共12页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 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一个完整的近源搬运型源-汇系统,庙西北凸起为物源区,渤东凹陷为主要沉积区;庙西北凸起物源岩性包括中生界花岗岩、下元古界石英片岩及下元古界角砾岩;主分水岭沿凸起长轴呈近南北向展布,古水系散布其间,搬运通道主要为5个古沟谷和2个古断槽;渤东凹陷沙三段主要发育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细砂岩及泥岩,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岩石成分及矿物组合均与庙西北凸起石英片岩及花岗岩较为匹配,扇三角洲沉积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在渤东凹陷北部以连片朵状扇三角洲为主,南部为孤立朵状。(2)沙三段沉积期,庙西北凸起剥蚀作用具有“西强东弱”的特征,古分水岭逐渐向西迁移,凸起中部及北部物源面积大、垂向高差大,物源供给能力更强;渤东凹陷沙三段厚度为100~600 m,具有东南薄、西北厚的特征,沉积中心位于区域北部,且北部地层剥蚀作用更强,向东部延伸长度可达3.2 km;扇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受控于物源区搬运通道,其发育规模则受控于物源区域面积,渤东凹陷北部及中部扇三角洲沉积体规模更大,是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分水岭 古水系 古地貌恢复 扇三角洲 古沟谷和古断槽 沙河街组三段 古近系 庙西北地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少断裂深水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优选——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例
5
作者 陶叶 何幼斌 +3 位作者 吴东胜 马福康 李奕添 鲍志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4,I0005,共14页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的巨厚黑色页岩,TOC质量分数为4%~7%,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储层为坎潘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水道、堤岸、朵叶亚相砂岩;主要盖层为古近纪早期沉积的泥岩与物性较差的巨厚粉砂岩。盆地陆坡区发育砂体叠置—断层斜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紧邻、断—砂匹配、水道聚集”的成藏模式;深水区发育砂体叠置—裂缝垂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分离、缝—砂匹配、高点聚集”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心深水区烃源岩发育与水道发育叠合区为勘探首选目标,北部堤岸发育与烃源岩发育叠合区或未与烃源岩重合的水道发育地区为勘探的第二选择。该结果对相似地质条件的盆地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断裂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有利区优选 圭亚那盆地 上白垩统
下载PDF
东非海岸盆地第四系深水沉积特征、过程及沉积模式
6
作者 于星 赵红岩 +2 位作者 邱春光 何幼斌 李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东非海岸盆地深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深部地层,缺乏对第四系深水沉积的研究。文中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东非坦桑尼亚和鲁伍马盆地第四系深水区的深水沉积开展研究,查明了沉积类型,划分了沉积单元,对深水沉积建立了沉积模式。... 东非海岸盆地深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深部地层,缺乏对第四系深水沉积的研究。文中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东非坦桑尼亚和鲁伍马盆地第四系深水区的深水沉积开展研究,查明了沉积类型,划分了沉积单元,对深水沉积建立了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等深流沉积、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分为峡谷、水道、漂积体及块状搬运复合体4种沉积单元。2)研究区深水沉积由北至南差异明显,坦中地区深水沉积规模较大,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及丘状漂积体;坦南地区发育峡谷,深水沉积规模整体较小;鲁北地区深水沉积规模较大,发育有峡谷、水道及席状漂积体。3)海底地形的差异导致坦中地区的重力流能量较弱,坦南地区和鲁北地区的重力流能量较强;在海底地貌的限制下,等深流沉积在坦中地区形成丘状漂积体,在鲁北地区形成席状漂积体;坦中南部的等深流与重力流发生交互作用,发育向南迁移的侧向迁移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等深流 交互作用 第四系 东非海岸
下载PDF
重庆石柱-彭水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沉积特征
7
作者 何幼斌 蒋蕾 +2 位作者 顾志翔 罗慈航 张欣茹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基于野外剖面观察、实测以及室内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重庆石柱石流村至彭水板凳沟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的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石龙洞组主要为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在垂向上自下而上有... 基于野外剖面观察、实测以及室内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重庆石柱石流村至彭水板凳沟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的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石龙洞组主要为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在垂向上自下而上有3个由白云岩-石灰岩构成的岩性组合,自西向东岩性由白云岩为主逐渐变化为以石灰岩为主。研究区沉积期古地貌、古盐度及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等共同控制了碳酸盐岩差异发育,整体处于海相环境,以贫氧-缺氧为主。西北区水体深度相对较浅,其周缘发育条带状台缘滩阻碍了海水的正常循环,为局限台地环境,古盐度较高,在干热气候条件下,有利于白云岩的发育。东南区更为临近广海,水体深度相对较大,水体循环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水体古盐度正常,整体处于开阔台地环境,因此以石灰岩为主,白云岩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石柱-彭水地区 石龙洞组 岩石学特征 海平面变化 沉积相
下载PDF
南美被动大陆边缘A地区上白垩统马斯特里赫特阶周期性阶坎特征及主控因素
8
作者 何幼斌 王丹丹 李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1,39,共12页
周期性阶坎是近年深水沉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测井及地震资料对南美A地区上白垩统马斯特里赫特阶周期性阶坎的形态、展布及垂向演化等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研究区周期性阶坎外形为波状,不对称,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性好、中... 周期性阶坎是近年深水沉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测井及地震资料对南美A地区上白垩统马斯特里赫特阶周期性阶坎的形态、展布及垂向演化等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研究区周期性阶坎外形为波状,不对称,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性好、中强反射。整体顺水道向北延伸,规模逐渐扩大,主要发育在海底扇水道朵叶过渡带。b)周期性阶坎可进一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发育在马斯特里赫特阶低位体系域,典型周期性阶坎(①~⑦号)波长6.75~15.67 km,平均波高85.38~182.90 m;晚期分布在海侵及高位体系域中,典型周期性阶坎(①~⑦号)波长5.28~11.34 km,平均波高为83.67~127.04 m。两期波形皆不对称,顺水道分布,垂直于水道延伸方向,向北展布,且具有继承性发育特征,但早期周期性阶坎规模大于晚期。c)超临界流产生的水跃和坡度的变化是周期性阶坎形成的主控因素,相对海平面升降和重力流能量变化进一步控制两期周期性阶坎的形态及规模等。对周期性阶坎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的认识,又可为深水重力流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依据,进而为油气勘探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阶坎 深水重力流沉积 沉积特征 超临界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深水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2000—2022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华 何明薇 +4 位作者 邱春光 王英民 何幼斌 徐艳霞 何瑞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6,共19页
等深流与重力流在深水环境中较为常见,两者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可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交互作用沉积。结合近20年研究成果,对深水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的沉积类型、鉴别标志、形成机理及地质意义进行了总结。1)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 等深流与重力流在深水环境中较为常见,两者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可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交互作用沉积。结合近20年研究成果,对深水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的沉积类型、鉴别标志、形成机理及地质意义进行了总结。1)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可分为等深流与重力流沉积互层、等深流改造重力流及等深流与重力流同时作用沉积。2)等深流沉积和重力流沉积的有效鉴别是等深流与重力流沉积互层沉积研究的前提。3)等深流改造重力流沉积发育重力流和牵引流沉积构造,双向交错层理最为典型;常具顺斜坡向下及大致平行斜坡的两个水流方向;概率累积曲线呈1~3段式等特征。4)等深流与重力流同时作用沉积主要发育单向迁移水道、不对称的水道—堤岸体系及偏转型朵叶。5)交互作用形成过程主要受等深流与重力流相对能量大小的影响。当重力流活跃时,发育重力流沉积,在重力流末期及间歇期,等深流沉积发育,进而形成重力流与等深流沉积互层。等深流能量较强时,可改造重力流沉积,形成等深流改造重力流沉积。高能等深流在重力流能量较弱时,可对重力流沉积物进行横向搬运,形成迁移水道、不对称水道—堤岸体系及偏转型朵叶。6)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主攻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重视综合研究,增加实例分析;②完善鉴别标志,推广研究成果;③多方法、多尺度、多条件、多维度综合探讨交互作用沉积过程及主控因素;④加强油气勘探潜力、古环境演化及地质灾害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深流 等深流沉积 重力流 浊流 海底扇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华 杨朝强 +5 位作者 周伟 何幼斌 王玉 彭旋 李亚茹 吕欣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9-440,共12页
深海海底扇是沉积学领域及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而浅水海底扇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岩心、钻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新近系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的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深海海底扇是沉积学领域及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而浅水海底扇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岩心、钻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新近系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的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多级海底扇发育水道、席状砂及扇缘砂。其中,水道岩性为中-细砂岩,呈透镜状强反射地震特征,波阻抗较低。席状砂岩性以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平行层理发育,多为强反射地震特征,波阻抗低。扇缘砂以粉砂岩及泥岩最为常见,弱反射地震特征,波阻抗高。②水道在研究区西北、中部及东南部发育,整体呈NW-SE向展布,可进一步分为3级,构成了多级海底扇的主体。席状砂发育在水道两翼及末端。扇缘砂多发育在海底扇边缘。③水道及席状砂沉积为有利储层微相,且席状砂储集性能略高于水道沉积。水道与席状砂沉积常断开不连通,席状砂与席状砂之间多不连通或弱连通,易形成岩性及地层圈闭。④多级海底扇的形成经历了早期的超临界流-临界流转换及晚期的充填-漫溢两个阶段。黄流组沉积早期,重力流能量高,超临界流-临界流转换可形成多级水道;随着重力流能量降低,流体转换作用减弱,重力流以充填-漫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超临界流 沉积微相 有利储层 海底扇 黄流组 新近系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沉积岩石学”课程育人模式
11
作者 李华 何幼斌 +5 位作者 罗进雄 胡忠贵 胡光明 高达 韩登林 胡九珍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2期37-40,共4页
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是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教育目的。课程组通过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建设网络及教材等资源,构建理论、课内实践及野外实习教学体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建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知识传... 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是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教育目的。课程组通过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建设网络及教材等资源,构建理论、课内实践及野外实习教学体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建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沉积岩石学”课程育人模式,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石学 教学改革 育人模式
下载PDF
“沉积岩石学”课内实践体系建设与改革
12
作者 李华 徐艳霞 何幼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1期87-90,共4页
实践分析能力的提升是“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紧扣课程教学大纲,结合长江大学油气勘探特色,借助南北方地质标本长廊、大型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以及长江、汉江、后官湖等地域优势,注重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 实践分析能力的提升是“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紧扣课程教学大纲,结合长江大学油气勘探特色,借助南北方地质标本长廊、大型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以及长江、汉江、后官湖等地域优势,注重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专业与思政相结合,构建和完善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内实践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内实践体系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沉积岩石学
下载PDF
陆相湖盆“源-汇”系统要素定量关系——以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斌 李华 +5 位作者 何幼斌 李涛 杜晓峰 黄晓波 周晓光 何瑞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0-695,共16页
针对古代陆相湖盆“源-汇”系统定量刻画难度大和拟合模式不统一等问题,以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二段为研究对象,以钻井、薄片、壁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貌学和“源-汇”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 针对古代陆相湖盆“源-汇”系统定量刻画难度大和拟合模式不统一等问题,以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二段为研究对象,以钻井、薄片、壁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貌学和“源-汇”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为指导,定量了刻画“源-汇”系统要素,分析了要素间的定量联系。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沙二段搬运通道发育规模与物源高度成正相关关系,物源高度越高,搬运通道规模越大;三角洲发育规模与物源体积成正相关关系,物源体积越大,三角洲发育规模越大;过大或过小的搬运通道宽深比均不利于三角洲的大规模发育。在定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源-汇”系统要素“JASG”模式,为古代陆相湖盆“源-汇”系统研究提供了定量表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沉积学 拟合模式 物源体积 定量关系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礁滩体系沉积特征、主控因素及成因模式: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圣乾 何幼斌 +4 位作者 姜在兴 罗进雄 朱雪清 朱青 唐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2-888,共17页
湖相碳酸盐岩广泛存在于陆相湖盆之中,大型礁滩沉积体系的发育模式对湖相碳酸盐岩成因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钻井岩心、薄片、测录井、地震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分析了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结果表明... 湖相碳酸盐岩广泛存在于陆相湖盆之中,大型礁滩沉积体系的发育模式对湖相碳酸盐岩成因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钻井岩心、薄片、测录井、地震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分析了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常见7种岩石类型及4种岩性组合,可识别出藻礁、浅滩、灰泥坪及风暴沉积4种沉积微相。藻礁和浅滩共同构成湖相礁滩复合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顶部,相带主体呈NE-SW向展布;灰泥坪主要发育于台地内部及剥蚀区附近;风暴沉积在台地东南斜坡区上部较为发育。从高位域早期至晚期,礁滩体系由垂向加积为主演化为逐步发生侧向迁移,平面展布规模逐渐扩大至斜坡区上部。推测区域和全球相对温暖气候背景、古东亚季风气候条件下盛行的东南风、盆地构造及古地貌、湖平面升降、碳酸盐岩母岩风化及海侵作用等共同控制了该湖相礁滩体系的形成及演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湖相碳酸盐岩“气候—物源—盆地”系统成因模式,丰富了对湖盆大规模礁滩沉积体系形成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湖相碳酸盐岩 礁滩体系 古东亚季风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复合水道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谈梦婷 李华 +4 位作者 何幼斌 葛稳稳 孙玉玺 冯斌 于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发育一套砂泥互层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其下部重力流复合水道发育。综合野外实测、薄片和粒度分析等,探讨复合水道沉积特征、形成过程及主控因素,最终建立其沉积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5种岩相和3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发育一套砂泥互层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其下部重力流复合水道发育。综合野外实测、薄片和粒度分析等,探讨复合水道沉积特征、形成过程及主控因素,最终建立其沉积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5种岩相和3种岩相组合,即块状层理砾屑灰岩相(Cm)、粒序层理细—粉砂岩相(Sg)、平行层理砂岩相(Sp)、交错层理粉砂岩相(Sc)、水平层理(泥)页岩相(Sh),分别代表碎屑流沉积(Cm)、浊流沉积(Sg, Sp, Sc)及深水原地沉积(Sh);(2)根据复合水道内部单一水道形态、岩相组合及粒度等将复合水道分为4个期次,反映重力流能量由强到弱的变化过程;(3)复合水道多期次发育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构造运动和重力流规模及能量变化密切相关;(4)重力流沉积为斜坡—盆地环境中复合水道沉积模式。该研究可补充对研究区重力流水道认识,为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道 重力流 浊流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内波和内潮汐沉积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2 位作者 郭成贤 徐徽 董桂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2-69,共8页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第三段主要为一套深灰色、灰绿色页状至薄层含粉砂水云母泥(页)岩与泥质粉砂岩夹透镜状、条带状粉砂岩,其沉积环境为斜坡环境。中上部透镜状、条带状粉砂岩中交错层理极为发育,纹层倾向既有沿斜坡向上和向...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第三段主要为一套深灰色、灰绿色页状至薄层含粉砂水云母泥(页)岩与泥质粉砂岩夹透镜状、条带状粉砂岩,其沉积环境为斜坡环境。中上部透镜状、条带状粉砂岩中交错层理极为发育,纹层倾向既有沿斜坡向上和向下双向倾斜的,也有沿斜坡向下或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它们不应是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而应为内波、内潮汐产生的沿斜坡上下交替流动所形成的。笔者对寒武系内波、内潮汐沉积做了首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潮汐沉积 内波 下寒武统 条带 斜坡 等深流 水云 倾斜 错层 绿色
下载PDF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内潮汐沉积 被引量:36
17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3 位作者 李建明 李维锋 罗顺社 王泽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论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内潮汐沉积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该内潮汐沉积发现于浙江省桐庐县桐君山地区上奥陶统上部,具有典型的对偶层双向递交层序。据其岩类组合和层序特征,可将其定为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相。其中发育有特征的脉状... 本文论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内潮汐沉积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该内潮汐沉积发现于浙江省桐庐县桐君山地区上奥陶统上部,具有典型的对偶层双向递交层序。据其岩类组合和层序特征,可将其定为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相。其中发育有特征的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其沉积特征表明形成于开阔的深水斜坡环境,这种对偶层双向递交层序可能为内潮汐的大潮和小潮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潮汐沉积 对偶层 沉积相 晚奥陶世 浙江
下载PDF
陕西陇县地区平凉组三段发现内潮汐沉积 被引量:22
18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3 位作者 罗顺社 彭德堂 王宏伟 罗进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陕西陇县中奥陶统平凉组主要为一套暗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灰岩及凝灰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其中第三段以灰绿、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砂岩、粉砂岩、粒屑灰岩及青灰色灰化晶屑凝...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陕西陇县中奥陶统平凉组主要为一套暗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灰岩及凝灰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其中第三段以灰绿、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砂岩、粉砂岩、粒屑灰岩及青灰色灰化晶屑凝灰岩等。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平凉组主要为斜坡至盆地边缘沉积环境,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次为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第三段中部薄层砂岩、粉砂岩中发育双向交错纹理和单向交错层理,纹层倾向既有沿斜坡向上和向下双向倾斜的,也有沿斜坡向下或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但以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为主,它们不应是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而应为内波、内潮汐产生的沿斜坡上下交替的流动所形成的,初步认为应属水道内潮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深水沉积 内潮汐沉积 双向交错纹理 中奥陶统平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被引量:22
19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2 位作者 张兴阳 翟永红 旷红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4-425,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一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上奥陶统 内潮汐沉积 砂岩 沉积层序
下载PDF
宁夏香山群深水沉积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幼斌 李向东 +3 位作者 罗进雄 罗顺社 刘学锋 郑昭昌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7,共7页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板岩、砾屑灰岩和硅质岩等,从下到上可分为徐家圈组、狼嘴子组和磨盘井组。系统地论述了香山群发育的各种深水沉积的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认为香山群由深水原地沉...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板岩、砾屑灰岩和硅质岩等,从下到上可分为徐家圈组、狼嘴子组和磨盘井组。系统地论述了香山群发育的各种深水沉积的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认为香山群由深水原地沉积和深水异地沉积组成,其中后者主要包括浊流沉积、碎屑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和深水复合流沉积。垂向组成单元自下而上依次为浊流沉积层(Ⅰ)、牵引流沉积层(Ⅱ)和半深海沉积层(Ⅲ)。这些认识不仅对进一步开展香山群的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可为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环境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同时也为目前在国际上引起注意的深水重力流的流体特征研究提供新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浊流 内波 内潮汐 复合流 香山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