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赵婷秀 兰钰琪 +2 位作者 金贺 何彦丽 杜标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40、80μmol/L)PA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A对B16细... 目的:研究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40、80μmol/L)PA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A对B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A对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A可以明显抑制B16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关系(P<0.01);PA干预24 h后可以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40μmol/L的PA能上调B16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并下调Vimentin蛋白的表达(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40μmol/L的PA可明显降低B16细胞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论:PA可以抑制B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16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小鼠黑色素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小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BOPPPS模式下“病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婷秀 王坤 +1 位作者 胡珊 何彦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将智能教学助手云班课与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设计和开展“病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在云班课分享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资源,将BOPPPS教学模式的“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运用... 将智能教学助手云班课与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设计和开展“病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在云班课分享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资源,将BOPPPS教学模式的“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运用于“病理学”教学过程,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学相长,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更好地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临床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云班课 病理学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荷瘤小鼠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何彦丽 应逸 +3 位作者 许艳丽 苏俊芳 罗惠 王惠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barbarumpolysaccharide,LBP)对荷瘤小鼠体内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的影响,探讨LBP对荷瘤机体免疫逃逸的干预作用。方法:用LBP给H22荷瘤小鼠灌胃,连续2周后,测定肿瘤重量...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barbarumpolysaccharide,LBP)对荷瘤小鼠体内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的影响,探讨LBP对荷瘤机体免疫逃逸的干预作用。方法:用LBP给H22荷瘤小鼠灌胃,连续2周后,测定肿瘤重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1L)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DCs的数量,以及协同刺激分子CD80(B7-1)表达的变化。结果:LBP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加肿瘤浸润CD4+、CD8+。细胞的数量。LBP高剂量组CD4+和CD8+细胞数量的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LBP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肿瘤浸润DCs数量及B7-1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BP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恢复荷瘤小鼠TIL中CD4+、CD8+的细胞数量、解除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及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LBP能否恢复荷瘤机体DCs的表型及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抑制因子VEGF、TGF-β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彦丽 应逸 +4 位作者 罗荣敬 杜标炎 苏宁 罗惠 钟子键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荷瘤机体内免疫逃逸有关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H22荷瘤小鼠,用枸杞多糖连续灌胃治疗两周后,观察胸腺、肿瘤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及肿瘤生长抑制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荷瘤机体内免疫逃逸有关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H22荷瘤小鼠,用枸杞多糖连续灌胃治疗两周后,观察胸腺、肿瘤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及肿瘤生长抑制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枸杞多糖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对小鼠的胸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下调血清中VEGF、TGF-β1水平。结论枸杞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机体VEGF、TGF-β1因子的分泌、干预机体的免疫逃逸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抗肿瘤免疫 免疫逃逸 肿瘤免疫抑制因子
下载PDF
枸杞多糖抗实验性肝癌作用及对VEGF表达与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彦丽 应逸 +1 位作者 苏宁 马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0-952,共3页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实验性肝癌小鼠模型肿瘤细胞VEGF表达及分泌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枸杞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枸杞多糖连续灌胃治疗两周后,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肿瘤模型组、LBP不同剂量组肿瘤组织VEFF表达情况,在小鼠脱颈处死...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实验性肝癌小鼠模型肿瘤细胞VEGF表达及分泌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枸杞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枸杞多糖连续灌胃治疗两周后,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肿瘤模型组、LBP不同剂量组肿瘤组织VEFF表达情况,在小鼠脱颈处死前眼球放血,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枸杞多糖不同剂量均可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其中高剂量组与肿瘤模型组间差异具显著性,同样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可下调血清中VEGF水平。结论枸杞多糖的抑瘤作用可能与抑制了肿瘤细胞VEGF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了肿瘤间质中微血管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肿瘤间质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的新思路——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何彦丽 苏俊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中药 多糖 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 树突状细胞 影响
下载PDF
CD_(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何彦丽 张雅洁 +2 位作者 顾莹莹 张惠球 陈国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7-109,I015,共3页
目的:探讨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 目的:探讨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D44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为706%,无转移组为452%,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CD44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CD44与PCNA表达存在平行关系,与E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44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荷瘤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彦丽 应逸 +3 位作者 罗荣敬 王斌 杜标炎 罗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9-291,29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枸杞多糖(LBP)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调整作用,探讨其抗肿瘤的机理。[方法]复制H22荷瘤小鼠模型,LRP高、低剂量(分别为1.25、0.625g·kg-1·d-1)连续灌胃治疗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肿瘤间质中浸润的T淋巴... [目的]通过观察枸杞多糖(LBP)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调整作用,探讨其抗肿瘤的机理。[方法]复制H22荷瘤小鼠模型,LRP高、低剂量(分别为1.25、0.625g·kg-1·d-1)连续灌胃治疗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肿瘤间质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肿瘤间质中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CD80表达的变化。[结果]LBP可增加外周血和肿瘤间质浸润的CD4+、CD8+细胞数量,其中外周血中CD4+细胞的增殖作用较CD8+显著,故外周血pCD4+/pCD8+比值轻度升高;并可增加肿瘤间质中浸润的DCs数量及CD80的表达,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平行关系,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枸杞多糖抗肿瘤作用机理与其拮抗荷瘤小鼠的免疫低下状态,增加体内CD4+、CD8+细胞数量,增强机体整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药理学 肿瘤/中药疗法 肿瘤/免疫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实验性肝癌小鼠肿瘤细胞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彦丽 杜标炎 +2 位作者 王慧锋 苏宁 肖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6-129,201,共5页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实验性肝癌小鼠肿瘤细胞死亡分子Fas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LBP低、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625、1.250 g.kg-1.d-1),各组均采用右侧腋下接种H2...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实验性肝癌小鼠肿瘤细胞死亡分子Fas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LBP低、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625、1.250 g.kg-1.d-1),各组均采用右侧腋下接种H22肝癌腹水型细胞复制荷瘤模型,从第3天开始按设计剂量给药,连续14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细胞密度、细胞核分裂计数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细胞FasL表达情况。【结果】LBP低、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核分裂计数(P<0.05);LBP高剂量组可升高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P<0.05),HE染色显示在肿瘤边缘组织内见多量淋巴细胞浸润。LBP低、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肿瘤细胞FasL阳性表达指数(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FasL表达强阳性,LBP低剂量组部分肝癌细胞内FasL表达阳性,FasL仅在LBP高剂量组少量肝癌细胞中有表达。【结论】LBP抗实验性肝癌的效应可能与其能抑制FasL表达,减少免疫活性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药理学 肝肿瘤/中药疗法 肿瘤组织/病理学 基因表达调控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抑制因子VEGF、TGF-β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彦丽 应逸 +4 位作者 王斌 苏宁 苏俊芳 罗惠 钟子键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荷瘤机体免疫逃逸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H22荷瘤小鼠,用枸杞多糖连续灌胃两周后观察胸腺、肿瘤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及肿瘤生长抑制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荷瘤机体免疫逃逸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H22荷瘤小鼠,用枸杞多糖连续灌胃两周后观察胸腺、肿瘤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及肿瘤生长抑制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枸杞多糖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对小鼠的胸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下调血清中VEGF、TGF-β1水平。结论:枸杞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机体VEGF、TGF-β1因子的分泌,干预机体的免疫逃逸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抗肿瘤 肿瘤免疫抑制因子 VEGF TGF-Β1
下载PDF
枸杞多糖抗小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彦丽 罗容敬 +2 位作者 杜标炎 王慧锋 罗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8-30,62,共4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抗小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22实验性肝癌小鼠模型,LBP连续灌胃治疗14 d。绘制肿瘤生长体积曲线图、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同时对各组胸腺及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LBP可明显减小肿瘤体积,肿瘤生长...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抗小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22实验性肝癌小鼠模型,LBP连续灌胃治疗14 d。绘制肿瘤生长体积曲线图、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同时对各组胸腺及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LBP可明显减小肿瘤体积,肿瘤生长抑制率在高剂量组达到41.12%,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模型组胸腺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皮质变薄,LBP用药后肝癌小鼠胸腺体质量及胸腺指数有所恢复,并在高剂量组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发现LBP高、低剂量组肿瘤细胞核分裂计数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在LBP用药后亦明显增加,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增殖密度和坏死程度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BP对实验性肝癌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与增强机体整体及局部的免疫功能有关,具体的作用环节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实验性肝癌 小鼠 病理检查 肿瘤生长抑制率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究
12
作者 胡珊 王坤 +2 位作者 何彦丽 赵婷秀 杨巧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6期0086-0088,共3页
现阶段,对于各大高校而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种较为新颖的理念及模式为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中,一门有较高重要性的基础课程为病理生理学,而在这门课程中,实验教学又十分关键。借助分析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对课程思政进行... 现阶段,对于各大高校而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种较为新颖的理念及模式为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中,一门有较高重要性的基础课程为病理生理学,而在这门课程中,实验教学又十分关键。借助分析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对课程思政进行落实的价值及策略,并且关注到课程的实验特征,根据教学中涵盖的动物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及病例探讨等进行主题的设计,随后完成对于当中思政教育资源的深入发掘。在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中,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不仅可以展现出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且也展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一致性。本文着眼于课程思政及病理生理学的教学现状,对于实验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及策略进行分析,以此能够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进行较为有效的贯彻落实,由此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研究的新视角——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彦丽 苏俊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48,F003,6,共4页
树突状细胞 (DC)的发现和研究进展为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阐述了DC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反应、肿瘤宿主DC表型改变与肿瘤免疫抑制、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以及从DC探讨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 树突状细胞 (DC)的发现和研究进展为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阐述了DC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反应、肿瘤宿主DC表型改变与肿瘤免疫抑制、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以及从DC探讨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的初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树突状细胞 影响 抗肿瘤 免疫药理学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H22荷瘤小鼠脾脏有核细胞CD11c^+、CD8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彦丽 吴绍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H22荷瘤小鼠脾脏有核细胞CD11c+、CD80+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用LBP连续灌胃治疗两周后,小鼠脱颈处死,分离各组小鼠脾脏有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CD80+的表达情况。结果肿瘤模型组及荷瘤...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H22荷瘤小鼠脾脏有核细胞CD11c+、CD80+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用LBP连续灌胃治疗两周后,小鼠脱颈处死,分离各组小鼠脾脏有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CD80+的表达情况。结果肿瘤模型组及荷瘤LBP用药组,CD11c+、CD80+及双阳性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其中CD80+及双阳性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双阳性细胞比例升高在荷瘤LBP高剂量组与肿瘤模型组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0+表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LBP可以增强H22荷瘤小鼠脾脏中以DC细胞为主的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提示其抗肿瘤免疫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H22肝癌细胞 CD11c^+、CD80^+ 荷瘤小鼠
下载PDF
浅谈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团队构建的理想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彦丽 张雅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6期43-43,69,共2页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专业技能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又称之为诊断病理学或外科病理学。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目前现有的师资队伍培养和工作运行方式既妨碍了教师专业...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专业技能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又称之为诊断病理学或外科病理学。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目前现有的师资队伍培养和工作运行方式既妨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又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应该效仿大多数西医院校的做法,构建病理教学与临床病理外检相结合的师资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教学 中医院校 师资培养
下载PDF
浅谈PBL教学模式下的病理学病案库建设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彦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5期23-24,共2页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具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方法是临床疾病诊断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点。病理学课程学习对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故高质量的病理学教学水平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医...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具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方法是临床疾病诊断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点。病理学课程学习对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故高质量的病理学教学水平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医学人才意义重大。文章就PBL模式下运行病理学病案式教学的可行性、此模式下病案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渴望为今后具体实施PBL模式下的病案教学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PBL教学模式 病案库
下载PDF
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彦丽 杜标炎 苏俊芳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分析了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及其所存在的弊端 ,并对今后病理实验课改革方向及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中医院校 病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CD_(44)、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何彦丽 张雅洁 +2 位作者 黄书伟 顾莹莹 张惠球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应用 LSAB法对 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 CD_(44)、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CD_(44)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为 70. 6%,无转移组为 45... 应用 LSAB法对 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 CD_(44)、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CD_(44)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为 70. 6%,无转移组为 45. 2%,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CD_(44)。表达呈递增趋势,I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与组织学分级间差异显著(P< 0. 01)。 CD_(44)与 PCNA表达存在平行关系。提示 CD_(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CD_(44)、PCNA联合检测对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PCNA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的中枢调整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严灿 徐志伟 +5 位作者 李艳 何彦丽 史亚飞 吴丽丽 王剑 潘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甙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中枢的调整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采用OPA... 【目的】观察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甙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中枢的调整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采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下丘脑、海马酪氨酸(Tyr)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下丘脑腹内侧核TH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补肾组两核TH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调肝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两核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下丘脑与海马Tyr无明显变化;调肝组、健脾组与人参总皂甙组下丘脑Tyr含量明显下降(P<0.01);补肾组与健脾组海马Tyr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调肝、健脾方药以及人参总皂甙能增强应激大鼠中枢TH功能,进而增强机体应对应激的能力;而调肝、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甙对于调节反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共同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 健脾 补肾 反复心理应激 大鼠 中枢神经 调整作用 人参总皂甙 方药
下载PDF
中医院校研究生病理协作科研现状与对策
20
作者 何彦丽 杜标炎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年第8期709-710,共2页
因病理学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各医学科研领域,使很多科研课题涉及到病理科研协作问题,但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病理科研协作状况令人担忧,有可能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认为有必要建立病理相关科研协作基地,由经验... 因病理学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各医学科研领域,使很多科研课题涉及到病理科研协作问题,但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病理科研协作状况令人担忧,有可能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认为有必要建立病理相关科研协作基地,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协作,从而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研究生教育 科研协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