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关宇轩 阮燕萍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3,40,共7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pHCM)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入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5例,其中49例诊断为心房颤动(观察...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pHCM)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入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5例,其中49例诊断为心房颤动(观察组),76例无心房颤动(对照组),心房颤动组平均年龄65.5岁,男性比例59.2%,非心房颤动组平均年龄59.5岁,男性比例84.2%。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治疗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pHCM患者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房颤动组年龄更大、纽约心功能分级Ⅲ者更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更低、射频消融术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P<0.05)。两组心脏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3.170,95%CI:1.124~8.942,P=0.029)、LAD(OR=1.287,95%CI:1.149~1.440,P=0.000)是该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左心室后壁厚度与心房颤动发生呈负相关(OR=0.690,95%CI:0.484~0.984,P=0.041)。结论:心房颤动是影响ApHCM的关键因素之一,且发生率较高,而女性和LAD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根据人群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因素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成年患者手术矫治前后超声心动图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薛超 韩建成 +4 位作者 赵映 谷孝艳 张烨 央金白玛 何怡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成年患者手术矫治前后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和...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成年患者手术矫治前后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和外科病房收治且明确诊断为单纯ACAPA的成年患者26例,并依据年龄分为≤20岁组(n=7)、>20~40岁组(n=8)与>40岁组(n=11);按照LVEF分为减低组(LVEF<50%,n=3)与正常组(LVEF≥50%,n=23例);按照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分为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组(n=14)与轻度以下二尖瓣关闭不全组(n=12)。分析26例患者以及不同组别患者手术矫治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26例患者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24例(92.3%),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RCAPA)2例(7.7%);平均年龄(36.0±16.8)岁,女性18例(69.2%)。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与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与≤20岁组相比,室壁运动异常在>40岁组中更为常见(P<0.05)。LVEF减低组与正常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内径、左冠状动脉开口内径、右冠状动脉开口内径、二尖瓣关闭不全、室壁运动异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的两组上述参数相比结果类似。LVEF与右冠状动脉开口内径也无明显相关性(r=0.28,P=0.25)。22例患者行手术矫治治疗,平均随访(31.3±27.2)个月,7例失访。与术前相比,15例患者术后左心房前后径[(41.46±5.47)mm vs.(34.77±6.18)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7.00±4.89)mm vs(.47.85±5.37)mm]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均改善(P均<0.05)。结论:成年人ACAPA患者以女性为主,心脏结构改变与年龄变化无明显关系,>40岁的患者出现左心室壁运动异常更常见,术后部分血液动力学参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经胸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 成年人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胎儿产前诊断心血管异常的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满婷婷 阮燕萍 +5 位作者 刘晓伟 张烨 孙琳 谷孝艳 赵映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其合并心血管异常(CA)的疾病谱,为ART胎儿合并CA及其围产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CA的ART胎儿243例。总结并分析其合并CA类型以及预后分级情... 目的:分析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其合并心血管异常(CA)的疾病谱,为ART胎儿合并CA及其围产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CA的ART胎儿243例。总结并分析其合并CA类型以及预后分级情况。结果:243例ART胎儿中,合并CA以心室-动脉连接异常为主(67/243,27.6%),其次为心室/室间隔异常(47/243,19.3%)和动脉系统(含动脉导管)异常(45/243,18.5%)。合并CA最常见为单纯室间隔缺损(33/243,13.6%),其次为永存左上腔静脉(28/243,11.5%)、右位主动弓(26/243,10.7%)。胎儿CA的预后分级中,Ⅰ、Ⅱ级的占比为63.0%(153/243),Ⅲ级为26.3%(64/243),Ⅳ级为10.7%(26/243)。结论:ART胎儿可合并各种CA,以室间隔缺损较多见。建议对ART胎儿常规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情况,为ART家庭的咨询提供更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心血管畸形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阮燕萍 张磊 +1 位作者 刘晓伟 何怡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pHCM)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胸痛入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5例,其中40例行冠脉CTA检查,8...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ApHCM)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胸痛入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5例,其中40例行冠脉CTA检查,85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确定冠脉狭窄≥50%者38例,该组为CAD组(观察组),平均年龄65.5岁,男性比例71.1%,其余87例为非CAD组(对照组),平均年龄60.3岁,男性比例为75.9%。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治疗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pHCM患者冠心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非CAD组相比,CAD组年龄更大、高胆固醇血症比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比例更高(P<0.05)。与CAD组相比,非CAD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更大、左室心尖部厚度更厚(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胆固醇血症(OR=3.900,95%CI:1.698~8.961,P=0.001)、年龄(OR=1.048,95%CI:1.008~1.089,P=0.018)是该人群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是影响ApHCM的关键因素之一,且发生率较高,而高胆固醇血症和年龄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积极控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下载PDF
经辅助生殖技术与高危自然受孕胎儿合并心血管异常特征
5
作者 满婷婷 阮燕萍 +3 位作者 韩建成 郝晓艳 刘晓伟 何怡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经辅助生殖技术(ART)与高危自然受孕(NC)胎儿所合并心血管异常(C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702名接受产前胎儿(6823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其中285名经ART受孕(293胎)(ART组),6417名为NC合并高危因素(6530胎)孕妇(NC组);对比... 目的观察经辅助生殖技术(ART)与高危自然受孕(NC)胎儿所合并心血管异常(C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702名接受产前胎儿(6823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其中285名经ART受孕(293胎)(ART组),6417名为NC合并高危因素(6530胎)孕妇(NC组);对比观察2组胎儿合并CA风险、类型及其分级。结果2组孕妇转诊原因、配偶吸烟史及饮酒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RT组(19.11%,56/293)与NC组(16.85%,1100/6530)胎儿C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胎儿CA均以结构性心脏病为主要类型;ART组47胎结构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9胎,永存左上腔静脉7胎,右位主动脉弓7胎,法洛四联症5胎及肺动脉瓣狭窄4胎;NC组942胎结构性心脏病中,上述病变分别占230胎、104胎、98胎、81胎及52胎;CA病变分级均以Ⅱ级为主,组间CA类型及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ART受孕胎儿与高危NC胎儿合并CA风险类似,常见类型均为结构性心脏病、尤其室间隔缺损,分级均以Ⅱ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心血管畸形 生殖技术 辅助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中孕期胎儿圆锥动脉干系统畸形的心轴变化特征
6
作者 郝晓艳 王静怡 +5 位作者 张烨 满婷婷 阮燕萍 杨旭 赵映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轴(cardiac axis,CAx)与圆锥动脉干系统畸形(conotruncal defect,CT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CTD的孕妇908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相同孕周匹配的胎儿1816例作为... 目的:探讨单中心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轴(cardiac axis,CAx)与圆锥动脉干系统畸形(conotruncal defect,CT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CTD的孕妇908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相同孕周匹配的胎儿181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胎儿CAx的范围;采用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胎儿CAx异常与CTD遗传的关系。结果:CTD胎儿心轴较正常胎儿CAx大[(49.9±15.8)°vs.(39.1±7.4)°,t=17.875,P<0.001]。不同亚型CTD胎儿CAx异常存在差异(F=72.504,P<0.0001)。CAx异常与胎儿CTD的遗传学诊断结果相关(OR=2.329,95%CI:1.182~5.525,P=0.045)。CAx作为CTD合并遗传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当CAx截断值为58.5°时,敏感度为48.4%,特异性为75.3%。结论:中孕期CTD胎儿的CAx范围较正常胎儿略大,各亚型间CAx有差异,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CAx异常与胎儿CTD的遗传学诊断结果阳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轴 产前 圆锥动脉干系统畸形
下载PDF
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病例特点及超声评估分析
7
作者 薛超 赵映 +2 位作者 王玮琪 谷孝艳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22-727,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诊断正确率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明确... 目的:分析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诊断正确率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单纯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患者88例,平均年龄(46.7±15.5)岁,男性51例,女性37例。分析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分型、临床表现、TTE特征及超声诊断漏误诊原因。结果: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超声诊断正确率:TTE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coronary artery originated from pulmonary artery,ACAPA)的诊断正确性最高,约76.9%(20/26);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 from aorta,AAOCA)的诊断正确率仅为4.8%(3/62),3例均为左冠状脉起自右冠窦。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超声特征:AAOCA的超声表现为:非正常窦部位可见一血管开口,开口受压病例CDFI可见异常起源于邻窦或窦嵴的冠状动脉近端血流加速。而ACAPA的超声有特征性表现,正常起源的冠状动脉内径及异常起源冠状动脉内径增宽[LCA:(7.9±2.4)mm;RCA:(8.3±2.1)mm],肺动脉根部有异常血流信号进入肺动脉,室间隔心肌内见丰富的逆向侧支循环。结论:尽管AAOCA患者更多见,但超声诊断准确率低,由于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心脏结构改变不明显,容易漏诊;而ACAPA患者室间隔内见丰富的逆向侧支循环,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经胸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
下载PDF
胎儿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
8
作者 郑敏 刘晓伟 +5 位作者 孙琳 刘文旭 谷孝艳 张烨 薛超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2-265,273,共5页
目的:探讨确诊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预后。方法:对生后确诊BAV的患者产前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结果:14例生后确诊患者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均有异常超声征象提示,包括直接征象(主动脉... 目的:探讨确诊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预后。方法:对生后确诊BAV的患者产前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结果:14例生后确诊患者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均有异常超声征象提示,包括直接征象(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融合嵴、两个交界及“鱼嘴样开口”、活动及开放受限、一字型关闭线或偏心关闭线)及间接征象(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升主动脉增宽)。其中2例患者产前均进行了3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主动脉瓣上流速及升主动脉内径随着孕周的增大而增加。14例患者中,2例(14.3%)出生后因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出现生长发育受限,其中1例于2个月龄进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结论:胎儿BAV主要依靠产前超声心动图筛查,直接超声征象结合间接超声征象可帮助诊断。超声医师疑诊胎儿BAV应建议其父母规律随访患儿主动脉瓣及主动脉情况,有助于确诊及预后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二叶式主动脉瓣 胎儿 产前诊断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成人房间隔缺损术后再住院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病因的初步分析
9
作者 许新新 王欣 +3 位作者 郭勇 刘文旭 孙琳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46-951,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孤立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外科修补术或介入封堵术后患者再次住院治疗的病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孤立型ASD术后再次入院治疗的成人患者112例的临床及心脏超声资料,分... 目的:分析成人孤立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外科修补术或介入封堵术后患者再次住院治疗的病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孤立型ASD术后再次入院治疗的成人患者112例的临床及心脏超声资料,分析其再次入院治疗的病因。结果:本中心因孤立型ASD术后再次住院治疗患者112例,其中68例行外科修补术,44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1年以内于我院治疗的患者共16例,其中外科修补术后10例,介入封堵术后6例;心脏超声主要包括:心律失常11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2例、气胸1例、出血1例,肺动脉栓塞1例。因术后1年以上出现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共96例,其中外科修补术后58例,介入封堵术后38例;心脏超声主要包括:心律失常25例、中-重度PH 16例、心力衰竭6例、残余分流5例、PH合并心力衰竭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心房血栓1例,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成人孤立型ASD治疗后患者再次入院原因多样,在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前,积极主动的行ASD关闭手术,能改善年轻人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外科修补术 超声心动图 介入封堵术 病因
下载PDF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在中孕晚期正常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研究
10
作者 韩艳丽 杨汀阳 +7 位作者 满婷婷 赵映 谷孝艳 张烨 韩建成 武玉多 朱皞罡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44-849,共6页
目的:用定量分析技术(fetal heart quantification,Fetal HQ),对中孕晚期正常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等参数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母胎医学中心就诊的,妊娠22~27周间的153例正常单胎妊娠胎儿,进行系... 目的:用定量分析技术(fetal heart quantification,Fetal HQ),对中孕晚期正常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等参数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母胎医学中心就诊的,妊娠22~27周间的153例正常单胎妊娠胎儿,进行系统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储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通过Fetal HQ软件后处理操作计算出心脏整体及左、右心室不同节段的球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SI),左、右心室24节段舒张末期内径及短轴缩短分数(fractional shortening,FS)、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area change rate, FAC)及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longitudinal strain,GLS)和LVEF并探讨各参数数据分布情况及与孕周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检查者间和检查者自身的重复性检验。结果:除左心室1~24节段LVEDD及右心室第4~13节段舒张末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 RVED)与孕周(gestational age, GA)呈正相关,且符合正态分布外,其他参数均与GA无相关性,其中右心室面积变化率(the right ventricular area change rate,RVFAC)、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the left fractional shortening, LVFS)、右心室短轴缩短分数(the right fractional shortening,RVFS)及第10~17节段LVSI呈正态分布,整体球形指数(the sphericity index,GSI)、左心室面积变化率(the left ventricular area change rate,LVFAC)、LVEF、左心室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longitudinal strain,LVGS)、右心室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ular longitudinal strain,RVGS)、1~24节段右心室球形指数(right ventricular sphericity index,RVSI)、第1~9节段、18~24节段左心室球形指数(left ventricular sphericity index,LVSI)符合非正态分布。各参数观察者自身ICC为GSI:0.89,LVEF:0.79,LVGS:0.83, LVFAC:0.82, RVFAC:0.75, RVGS:0.74;观察者间ICC为GSI:0.83, LVEF:0.75, LVGS:0.78, LVFAC:0.74, RVFAC:0.70, RVGS:0.62。结论:Fetal HQ技术可以分析胎儿心脏整体及左、右心室24节段结构及功能,对了解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不同节段的大小、形态、功能随孕周的差异性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 胎儿心功能
下载PDF
左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
11
作者 解娇阳 何怡华 谷孝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20-323,共4页
心脏声学造影是将超声心动图和声学造影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心血管造影技术,包括右心声学造影和左心声学造影。其中左心声学造影包括左室声学造影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其不仅可通过造影剂增强心腔与血管腔的显像,提高心肌与心腔界面的... 心脏声学造影是将超声心动图和声学造影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心血管造影技术,包括右心声学造影和左心声学造影。其中左心声学造影包括左室声学造影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其不仅可通过造影剂增强心腔与血管腔的显像,提高心肌与心腔界面的显示效果,还能直观显示心肌灌注情况,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左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造影剂 左室声学造影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郑敏 阮燕萍 何怡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随访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至少1年,评估主动脉瓣膜病变进展情况,并分析导致瓣膜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为BAV的患者,收集其临... 目的:随访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至少1年,评估主动脉瓣膜病变进展情况,并分析导致瓣膜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为BAV的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随访过程中其是否出现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加重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瓣膜损害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窦二叶型BAV(OR=2.346,95%CI:1.101~4.998,P=0.027)及男性(OR=2.178,95%CI:1.041~4.557,P=0.039)是瓣膜病变加重的危险因素,而合并冠心病(OR=0.155,95%CI:0.044~0.544,P=0.004)是瓣膜病变加重的保护因素。单纯反流加重组中男性比例较高(81.4%),单纯狭窄加重组中女性比例较高(64%)(P<0.001)。结论:男性及三窦二叶型BAV患者瓣膜损害更容易加重,在BAV随访过程中,应对这两类患者给高度关注,着重观察主动脉瓣膜损害情况,并建议其缩短随访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随访
下载PDF
中国马凡综合征并发主动脉疾病患者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研究
13
作者 武玉多 张宏家 何怡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06-209,217,共5页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SE)技术研究马凡综合征(MFS)主动脉疾病患者FBN-1基因突变与出现的主动脉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MFS主动脉疾病患者95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外周血4 ml,对MFS...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SE)技术研究马凡综合征(MFS)主动脉疾病患者FBN-1基因突变与出现的主动脉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MFS主动脉疾病患者95例。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外周血4 ml,对MFS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Sanger测序进一步在先证者中验证了获得的突变,而后对于突变基因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本研究的95例具有主动脉事件的MFS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3例,发病年龄在1~64岁之间,其中出现主动脉增宽43例,主动脉瘤25例,主动脉夹层27例(A型主动脉夹层21例,B型主动脉夹层4例,A+B型主动脉夹层2例)。WES检测发现本组MFS患者以错义突变为主,共48例,还发现3例内含子突变的MFS患者。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发现本组主动脉表型患者,出现FBN-1错意突变的患者最多;各主动脉表型的MFS患者在FBN-1上无突变热点。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人群MFS合并主动脉表型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进一步验证了FBN-1基因对MFS患者的致病性作用;同时认为FBN-1基因突变是导致MFS患者出现主动脉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可为临床更好地评判MFS患者的预后和预防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指出了FBN-1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MFS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主动脉疾病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下载PDF
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超声表现及预后分析的单中心研究
14
作者 武玉多 谷孝艳 何怡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50-552,557,共4页
目的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EA)与较差的结局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描述EA胎儿期超声心动图的特征,并评估胎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超声医学中心2011年1月~202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53例EA胎儿和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此部... 目的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EA)与较差的结局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描述EA胎儿期超声心动图的特征,并评估胎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超声医学中心2011年1月~202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53例EA胎儿和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此部分EA胎儿的超声特征及预后。结果本单中心研究中,共筛查了53例EA胎儿,孕妇在妊娠23~39周之间。本研究中EA胎儿伴有并发症的37例(69.81%);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后叶总体下移程度较隔叶远,本组EA患儿中前叶出现病变的病例数<50%;严重三尖瓣反流EA患儿所占比例最高,为34例(64.15%);入组胎儿中终止妊娠40例(75.47%),继续保持妊娠13例(24.53%),最后仅1例胎儿出生。结论EA是胎儿期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低,患儿异质性大。超声心动图是协助诊断该病的一种重要工具。胎儿期EA的预后相对较差,因此了解胎儿期EA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对孕妇围产期预后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下移畸形 胎儿心脏超声 预后
下载PDF
二尖瓣病变定位经食道超声检查与术中发现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何怡华 李治安 +4 位作者 谷孝艳 韩建成 陈健 Michael CK John Victor N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序列二尖瓣病变定位切面与术中发现进行对照研究,寻找对应二尖瓣不同小叶分区的相应切面及标准化操作规程,以供临床决策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二尖瓣脱垂并伴有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拟行外科手术患者53例。... 目的: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序列二尖瓣病变定位切面与术中发现进行对照研究,寻找对应二尖瓣不同小叶分区的相应切面及标准化操作规程,以供临床决策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二尖瓣脱垂并伴有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拟行外科手术患者53例。术前行食道超声检测瓣膜病变类型与小叶分区定位,与术中发现进行对照。二尖瓣的解剖定位采用Carpentier命名法,将前叶分为A1、A2及A3,后叶分为P1、P2及P3。术前1周及术中食道超声应用中食道四腔心切面、中食道5腔心切面、显示冠状静脉窦的短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二尖瓣交界区两腔心切面、中食道左心室长轴切面及胃底左心室短轴切面进行二尖瓣病变的小叶分区定位。外科医生术中记录二尖瓣瓣膜脱垂、腱索断裂等病理类型及A1、A2及A3;P1、P2及P3病变部位。结果:46例资料完整的患者276个小叶被分析。在7个可以显示二尖瓣小叶分区定位的切面中,中食道五腔心切面、中食道四腔心切面、显示冠状静脉窦的短四腔切面、三腔心切面及结合彩色血流的胃底左心室短轴切面与术中发现的吻合率较高。结论:通过食道超声选择序列合理的切面可以在二尖瓣手术前进行较为准确的病变小叶分区定位,为外科手术,尤其是二尖瓣成形术提供必要的术前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小叶分区定位
下载PDF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对胎儿动静脉循环整体显示的可行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怡华 刘鲲 +7 位作者 刘琳 王俊兰 谷孝艳 张烨 韩建成 王林林 孙琳 李治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87-1890,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DF)技术整体显示胎儿动静脉循环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STIC及HDF对20胎正常胎儿的动静脉循环系统进行扫查,并行任意角度旋转。结果在18胎得到满意结果,2胎因为孕妇及胎儿原...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联合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DF)技术整体显示胎儿动静脉循环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STIC及HDF对20胎正常胎儿的动静脉循环系统进行扫查,并行任意角度旋转。结果在18胎得到满意结果,2胎因为孕妇及胎儿原因获取图像失败。对胎儿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脐静脉的显示率均为90.00%(18/20),髂动脉和脐动脉显示率为80.00%(16/20),静脉导管显示率为75.00%(15/20),下腔静脉显示率为50.00%(10/20)。2名医师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后处理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TIC联合HDF技术能够整体显示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流形态及各血管空间位置关系,对观察及理解正常胎儿血液循环有较大帮助,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胎儿大血管先天变异、畸形等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和静脉系统 胎儿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 高分辨率血流显像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的室间隔缺损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怡华 李治安 谷孝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超声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选择的关系,探讨超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200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分型,将超声心动图分型结果与外科手术...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超声分型与外科手术路径选择的关系,探讨超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200例先天性心脏病VSD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分型,将超声心动图分型结果与外科手术分型及手术路径对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VSD分型与术中外科分型完全吻合者160例,占80.00%;膜周型VSD、隔瓣下型VSD、单纯膜部型VSD采用右心房入路,干下型VSD采用主肺动脉入路,肌部VSD及部分巨大VSD采用右心室入路。较大的VSD或合并其他畸形者采用联合入路。结论术前超声准确分型对外科手术路径的选择、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分型 外科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青年人冠心病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怡华 胡大一 刘晓惠 《中国医刊》 CAS 1999年第6期14-15,共2页
1资料和方法本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1月份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709例,女性190例,符合青年人(年龄≤44岁)46例,均为男性,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1冠脉造影方法冠脉造影采用Ju... 1资料和方法本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1月份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709例,女性190例,符合青年人(年龄≤44岁)46例,均为男性,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1冠脉造影方法冠脉造影采用Judkings法,选择性多体位左右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临床特点 冠脉造影 青年人
下载PDF
二维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怡华 李治安 +1 位作者 谷孝艳 Nixon J V(Ia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二维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5例心脏移植患者在活检12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急性排异反应0级为A组(n=10),急性排异反应Ⅰa~Ⅰb级为B组(n=8),急性排异反应≥Ⅱ级为C...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二维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5例心脏移植患者在活检12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急性排异反应0级为A组(n=10),急性排异反应Ⅰa~Ⅰb级为B组(n=8),急性排异反应≥Ⅱ级为C组(n=7)。正常对照组为D组(n=30)。应用二维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测量收缩期各室壁纵向、径向及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对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维应变应变率分析:A、B、C组与D组比较:室间隔基底段收缩期纵向应变、二尖瓣水平前间隔环向应变率、二尖瓣水平所有节段的径向应变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二维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的径向应变能早期、敏感地反映出≥Ⅱ级心脏移植急性排异反应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变化,可以作为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变 应变率 心脏移植 急性排异反应
下载PDF
胎儿圆锥动脉干系统畸形的拷贝数变异研究
20
作者 何怡华 郝晓艳 +5 位作者 樊春娜 谷孝艳 张烨 李烨 袁媛 阿叁次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2页
目的:探讨胎儿圆锥动脉干畸形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