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榜样支持与青少年活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何敬堂 李圆圆 温爱玲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为探究榜样支持与青少年活动量之间的关系,厘清感知有益和自我效能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文章通过便利抽样,使用自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榜样支持、感知有益、自我效能、活动量等维度,男性青少年得分显著高于女性... 为探究榜样支持与青少年活动量之间的关系,厘清感知有益和自我效能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文章通过便利抽样,使用自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榜样支持、感知有益、自我效能、活动量等维度,男性青少年得分显著高于女性青少年;榜样支持水平越高,青少年活动量越大;在榜样支持和活动量之间,感知有益、自我效能起到中介作用,尤其是链式中介作用。青少年家长、学校体育工作者和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员工应重视青少年的体育榜样教育,特别是重视体育榜样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榜样支持 活动量 感知有益 自我效能 多重中介
下载PDF
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敬堂 何敬之 +2 位作者 那奕文 刘小丽 刘小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608-609,622,共3页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8、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比...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8、IL-10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IL-8、IL-10及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的81.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D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药物疗法 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应用 白细胞介素8/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α/代谢 @益生菌
下载PDF
建国后30年乒乓球运动发展历程及功能价值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敬堂 张宏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乒乓球运动在建国后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剖析。研究表明:持续获得冠军产生的效应及庞大的参与群体促成了“国球”的产生;“乒乓外交”既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需要,也是乒乓球自身竞技底蕴所在;优异...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乒乓球运动在建国后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剖析。研究表明:持续获得冠军产生的效应及庞大的参与群体促成了“国球”的产生;“乒乓外交”既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需要,也是乒乓球自身竞技底蕴所在;优异成绩的获得主要源于人才引进、比赛情报获取及训练与比赛中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 发展历程 功能价值
原文传递
对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运行现状的系统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何敬堂 张宏杰 陈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48-154,共7页
上海市各层级学校体育人才存量是"一条龙"培养模式运行的基础,人才流动构成的反馈回路是该模式运行的机制,成绩作为关键辅助变量,对于层级学校人才流量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结合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 上海市各层级学校体育人才存量是"一条龙"培养模式运行的基础,人才流动构成的反馈回路是该模式运行的机制,成绩作为关键辅助变量,对于层级学校人才流量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结合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结果表明:该模式较之以往增大了体育后备人才存量;应适当增加对口高校的招生名额;使用成绩调适该模式人才流动变化时需注意系统中存在的"延时现象";对"体"、"教"部门目标存在分歧的问题,可通过改变双方目前目标或制定更高目标的方式来解决,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决策者长远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条龙”模式 体育后备人才 系统思考
下载PDF
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敬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作为初始抗病... 目的观察和分析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作为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作为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肌酐(Cr)水平、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表达量、Child-Pugh评分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对2组患者的AL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等治疗效果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治疗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有效抑制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乒乓球运动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敬堂 张宏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2,共6页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乒乓球运动在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梳理。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乒乓球运动的参与群体、规则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基督教青年会对乒乓球运动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作...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乒乓球运动在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梳理。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乒乓球运动的参与群体、规则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基督教青年会对乒乓球运动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作为近代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中心城市,对其相邻地区该项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带动及纽带作用;发展之初,体育先驱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较大;与其它运动项目相比,虽然乒乓球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稍显落后,但其为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辉煌奠定了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 近代中国 发展历程 特征分析
下载PDF
网络化教学模块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敬堂 靳嵘 +5 位作者 黄立钊 刘小丽 李彦琦 郭水英 于哲 刘海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26-27,共2页
探索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内科教学模块的方法。通过整合传统教学素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当前医学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促进我院临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临床见习 网页课件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敬堂 刘雅玲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5年第4期30-31,共2页
结合国内关于心理选材的研究,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一些适合基层教练员使用的评价方法:视觉知觉,动作反应的迅速性与准确性测试,视动反应时,注意力测试,应具备的神经类型,训练态度,意志品质,人格特征.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员 心理选材 影响因素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目视化标识管理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苗勤 刘海涛 +3 位作者 谭宏文 何敬堂 方玲 郭水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06-809,814,共5页
目的探讨目视化标识管理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某综合医院中医科,2016年5—8月为干预前,采取传统管理方法,2016年9月—12月为干预后,运用颜色、标识、流程图等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对中医科实施管理。比较... 目的探讨目视化标识管理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某综合医院中医科,2016年5—8月为干预前,采取传统管理方法,2016年9月—12月为干预后,运用颜色、标识、流程图等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对中医科实施管理。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检查结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结果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理论知识测试总分分别为(71.90±10.89)分、(88.47±5.8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检查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及职业暴露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后,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82.43%)高于干预前(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9,P=0.000),其中干预后物体表面、医生和保洁人员卫生手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卫生手合格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目视化标识管理方法能够提高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感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科 目视化标识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防控
下载PDF
不同培训方式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苗勤 朱明华 +5 位作者 白泽梅 刘华 张浦荣 刘海涛 何敬堂 孙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采用常规培训与联合手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宣教,评价两种方法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4月,选择心血管内科两个病房的全体医护人员作为宣教对象并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培训前1... 目的采用常规培训与联合手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宣教,评价两种方法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4月,选择心血管内科两个病房的全体医护人员作为宣教对象并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培训前1个月对两组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摸底调查,培训后第1个月两组均采用常规宣教培训方法,第2个月至第5个月在常规宣教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手卫生污染状况调查培训方法,分别统计两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结果培训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42.63%(107/251)、41.80%(102/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第1和第2个月,实验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5.70%(132/237)、63.11%(154/244),对照组分别为56.52%(130/230)、62.61%(149/238),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第3个月至第5个月,实验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0.73%(150/247)、61.44%(145/236)、61.22%(150/245),对照组分别为51.68%(123/238)、51.02%(125/245)、52.32%(124/2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培训同时联合手污染状况调查的培训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培训 医护人员
下载PDF
不同清洁消毒方式对呼吸重症监护室环境多重耐药菌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苗勤 杨宝财 +5 位作者 张换春 何敬堂 孙莉 方玲 崔幸琨 刘海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1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环境清洁消毒作为干预手段对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产生的影响,提高呼吸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对环境清洁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集呼吸ICU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标本1352份,按照消毒方法的不同将常规传统清洁消毒方法... 目的:研究环境清洁消毒作为干预手段对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产生的影响,提高呼吸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对环境清洁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集呼吸ICU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标本1352份,按照消毒方法的不同将常规传统清洁消毒方法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卫生表面湿巾消毒法为实验组,每组676份标本,对两组环境清洁消毒质量进行对比,分别统计环境物体表面中MDRO检出率及患者感染率;比较两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的效果;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使用者体验感受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环境清洁前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分别为68.64%和71.8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67,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清洁消毒质量环境MDRO检出率、患者MDRO季度院感构成比和患者MDRO季度感染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2,x^2=0.007,x^2=0.092;P>0.05)。两组的消毒方法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5)。结论:卫生湿巾清洁消毒效果和体验者感受满意度均优于传统含氯消毒液擦拭法,严格执行环境清洁消毒规范,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消毒方式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室 环境质量
下载PDF
多重耐药目标菌主动筛查联合模拟防控训练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苗勤 刘海涛 +3 位作者 何敬堂 方玲 于大巍 白泽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训练防控干预对高风险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防控效果,为降低MDRO医院感染和制定科学有效的MDRO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2-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目的探讨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训练防控干预对高风险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防控效果,为降低MDRO医院感染和制定科学有效的MDRO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2-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患者222例为试验组,在模拟防控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多重耐药目标菌主动监测培养;另选择2016年2-12月未实施强制干预措施的患者21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MDRO构成比、MDRO感染率、MDRO定植率及接触隔离依从性。结果2组医院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务人员实施的MDRO隔离措施中,隔离医嘱、床旁隔离、穿隔离衣、贴隔离标识、床旁放置快速手消与科室间告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主动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率分别为10.10%、5.72%和16.83%。2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90%,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均<30%。结论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情况较严重,定植者较易获得医院内感染,实施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防控训练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主动监测培养 模拟训练 交叉感染
下载PDF
我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与环境污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宝财 苗勤 +3 位作者 刘海涛 方玲 于大巍 何敬堂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聚集性病例与医院环境污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ICU患者MDR-AB医院感染提供环境流行病...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聚集性病例与医院环境污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ICU患者MDR-AB医院感染提供环境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短时间内我院ICU出现的3例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周围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标本进行干预前后大面积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分析。采取分区分色管理方法实施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追踪干预效果。结果对干预前80份环境标本进行微生物监测,其中护理站电脑键盘、医护人员手、床单、手消压盖、抢救车剪刀、回风口、患者胸部皮肤、隔离衣袖口、床挡板扶手等14份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其耐药谱与痰培养耐药菌株相一致。干预后连续2个月环境采样146份标本,均未检出MDR-AB。连续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后,标本合格率由77.50%上升至96.57%,医院感染率由干预前2.15%(214/9965)下降至1.56%(185/11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AB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周围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分区分色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暴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交叉感染
下载PDF
不同雾化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通气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郄国玲 韩江玲 +7 位作者 张换春 胡洁 高桂燕 刘志敏 王海英 刘海涛 何敬堂 董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不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器直接与无创通气管路连接,雾化过程中不间断无创通气...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不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器直接与无创通气管路连接,雾化过程中不间断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雾化吸入治疗时暂停无创呼吸机治疗,分别记录每次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生理指标,评价疗效。结果雾化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两种不同雾化治疗方式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是雾化吸入器连接于无创通气管路中进行雾化吸入的舒适性更高,不良反应少,更加适合患者雾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雾化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志红 朱明华 +4 位作者 刘华 那奕文 刘海涛 王建新 何敬堂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6期2855-2857,2860,共4页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并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并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APACHEⅡ评分、6min行走距离(6MWD)、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24 h后心率、RR、二氧化碳分压[p(CO_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和呼吸困难评分均明显下降,氧分压[p(O_2)]、pH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均明显上升(P均<0.05),而对照组直至出院前上述指标才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出院前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6MWD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13例插管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100例未插管患者(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但对于APACHEⅡ评分较高的危重患者选择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支气管扩张症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分析 肺功能
下载PDF
家庭氧疗对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红 刘海涛 +5 位作者 何敬堂 檀巨宁 于哲 邱志红 张景 汪涛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1764-176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经过长期家庭氧疗(LTOT)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20例COPD患者按照肺功能分级不同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四年后复测所有患者的肺功能及相关生化、动脉血气指标。结...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经过长期家庭氧疗(LTOT)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20例COPD患者按照肺功能分级不同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四年后复测所有患者的肺功能及相关生化、动脉血气指标。结果四年后肺功能I、Ⅱ级患者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及日间SaO2有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肺功能Ⅲ、Ⅳ级患者中上述指标然也有下降趋势,但这种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对于所有COPD患者均有益处,尤其对于肺功能Ⅲ、Ⅳ级患者其延缓肺功能恶化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家庭氧疗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华北石油油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心肺复苏知识现状及培训效果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新 郭海云 +7 位作者 田涛 董自平 胡洁 其木格脑日布 刘玉青 何敬堂 孟彦丽 贾莉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2-794,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心肺复苏知识现状,评估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普及急救技能,提高应急急救能力。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144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前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将2次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调查显示不...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心肺复苏知识现状,评估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普及急救技能,提高应急急救能力。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144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前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将2次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调查显示不同年龄、职称、内外不同科室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39岁年龄段知识掌握较好(90.41%~98.63%)(P<0.05);中级职称人员知识掌握较好(95.00%~100.00%)(P<0.05),内科人员知识掌握较好(88.24%~98.53%)。而外科人员、≥50岁人员、初级职称人员知识掌握相对较差(64.70%~75.00%)。培训后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较培训前优秀率明显上升,由19.44%、15.97%分别上升至31.94、30.56%(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急救的主战场,对社区卫生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应急急救能力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 心肺复苏(CPR) 培训 效果评估
下载PDF
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和距离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水英 靳嵘 +3 位作者 朱明华 李彦琦 何敬堂 刘海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测量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rtery,AA)之间的夹角和距离,比较其在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其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测量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rtery,AA)之间的夹角和距离,比较其在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其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4例行腹部增强CT检查正常检查者,其CT资料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于CT动脉期进行矢状位重组,观察卧位状态下SMA-AA夹角、十二指肠平面SMA-AA距离,测量其大小,比较其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504例检查者SMA-AA夹角平均为(55.6±23.6)°,范围15.1~114.0°。其中狭窄型(〈20°)20例(3.97%),垂直型(〉70°)156例(30.95%),正常型(20~70°)328例(65.08%);男性组SMA-AA夹角平均为(56.2±23.0)°,女性组SMA-AA夹角平均为(55.1±23.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十二指肠平面SMA-AA距离为10.2~25.6mm,平均(17.8±4.3)mm。所有年龄组,SMA-AA夹角与十二指肠平面SMA-AA距离呈正相关(P〈0.05)。结论64排螺旋CTA可清晰显示SMA起始段、AA之间的解剖关系;能准确测量夹角以及十二指肠平面SMA-AA距离,并为临床准确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毅慧 刘江奎 +3 位作者 何敬堂 蒋树林 刘复娜 马兰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 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0)、模型组(FC,n=15)和替米沙坦干预组(FT,n=10)。FC和FT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其...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 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0)、模型组(FC,n=15)和替米沙坦干预组(FT,n=10)。FC和FT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其中FT组于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替米沙坦(5mg·kg-1.d-1)灌胃治疗4周。16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ALT、AST、TC、TG和HDL-C,RT-PCR法检测肝组织TIMP-1、MMP-2和TGF-β1mRNA的表达,病理切片检查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与FC组比较,FT组大鼠ALT降低,TIMP-1、MMP-2和TGF-β1mRNA的表达降低,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肝脏病理学改善。结论替米沙坦对NASH大鼠有保护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 替米沙坦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新 田涛 +4 位作者 王占芳 赵玉君 何敬堂 孟彦丽 敖日布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12期1395-1396,共2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大多数人或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或通过口口相传或迷信偏方、网络偏方,自制保健药物或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尤其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以为“绿色无毒”,其实有些中药制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大多数人或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或通过口口相传或迷信偏方、网络偏方,自制保健药物或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尤其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以为“绿色无毒”,其实有些中药制作不当或用量不当都会发生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中毒 致心律失常 临床研究 保健药物 不良反应 生活水 慢性病 偏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