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韶关市消除疟疾效益分析
1
作者 崔文娟 刘国生 +4 位作者 胡国超 徐亮 丰建国 何斌环 罗金萍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48-50,共3页
为调查韶关市消除疟疾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评价防治成果,收集了韶关市1950-2015年间疟疾防治及相应的考核资料,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调查显示:自1950年采取疟疾防治措施以来,至2015年较预期共减少发病2 068 508... 为调查韶关市消除疟疾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评价防治成果,收集了韶关市1950-2015年间疟疾防治及相应的考核资料,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调查显示:自1950年采取疟疾防治措施以来,至2015年较预期共减少发病2 068 508例,减少死亡586例.全市共投入防治监测费用4 979.9万元,产生的总经济效益值为70 225.6万元,净效益值65 245.7万元,成本与效益的比值比为1∶14.1.因此,韶关市消除了疟疾的危害,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解放生产力,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疟疾 效益 分析
下载PDF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斌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5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县20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甲组(102例,新生儿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县20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甲组(102例,新生儿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乙组(102例,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均随访1年,研究对比甲、乙两组婴幼儿的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结果:随访12个月后发现,甲组婴幼儿的HBsAg阳性率(6.86%)相比乙组(18.63%)明显更低,P<0.05,且甲组HBsAb阳性率(73.53%)相比乙组(50.98%)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新生儿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BsAg阳性率,提高HBsAb阳性率,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疫苗 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
下载PDF
2012-2016年广东省乳源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3
作者 何斌环 江金华 +1 位作者 欧初贵 曹国科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8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调查了解2012-2016年广东省乳源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01/2016-12广东省乳源县共发生25起手足口病疫情,共计500例手足口病病例,对其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流行特... 目的调查了解2012-2016年广东省乳源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01/2016-12广东省乳源县共发生25起手足口病疫情,共计500例手足口病病例,对其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手足口病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5-7月、9-10月;疫情人群分布方面,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年龄集中在0~4岁(85.60%);疫情场所分布以集体单位为主,多发生于幼儿园。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的致病病原体主要为EV71病毒(57.98%)、Cox A16病毒(35.80%)。结论手足口病疫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年龄以学龄前儿童为主,病原体以EV71病毒为主,应重点加强夏秋季节手足口病的监测和预防,做好高危人群的疫情监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乳源县
下载PDF
1950-2014年韶关市疟疾流行特征与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崔文娟 刘国生 +3 位作者 胡国超 吴荣华 何斌环 罗金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945-947,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韶关市65年来疟疾流行动态和特征,评价防控措施和效果,为消除疟疾后阶段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4年韶关市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评价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1950... 目的分析总结韶关市65年来疟疾流行动态和特征,评价防控措施和效果,为消除疟疾后阶段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4年韶关市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评价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1950-2014年共报告疟疾899 064例,年均发病率为390.64/10万,有2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54、1963年,发病率分别为7 292.10/10万、1 129.20/10万;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以间日疟流行为主;防制过程分为初级防治、控制流行、基本消灭、监测巩固达到消除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疟疾年发病率由从1954年的7 292.10/10万降至1984年的10/10万以下,且已连续9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表明在不同阶段采取的防治措施可行有效。结论韶关市疟疾防治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病例不容忽视,应完善长效防控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病人并有效处置,巩固消除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微小按蚊 韶关
原文传递
广东省韶关市2011—2014年消除疟疾效果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文娟 吴荣华 +2 位作者 何斌环 丰建国 罗金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韶关市消除疟疾工作开展情况及实施效果,为评价和推动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4年韶关市疟疾监测年报、疟疾疫情、媒介监测、技能培训及宣传教育资料,开展终期评估分析评价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效果。结果 ... 目的分析总结韶关市消除疟疾工作开展情况及实施效果,为评价和推动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4年韶关市疟疾监测年报、疟疾疫情、媒介监测、技能培训及宣传教育资料,开展终期评估分析评价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效果。结果 4年完成血检15 704人次,完成率107.97%,复核血片4 254张,复核率27.09%;确诊境外输入疟疾病例7例,均正规治疗和处置;主动病例侦查3 287人次,未发现疟原虫阳性;2013—2014年人饵诱捕中华按蚊326只,平均叮人率为0.38只/人工小时,诱蚊灯共捕获按蚊213只,平均密度为0.25只/(灯·h);培训疟防人员919人次、临床医生13 576人次、镜检人员852人次及乡村医生4 377人次;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随机抽取曲江区、乐昌市和始兴县3个县(市、区)进行了项目终期评估,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经过4年消除疟疾工作的实施,各项工作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病例不容忽视,应完善长效防控机制,加强高疟区务工流动人员的监测管理,及时发现病人并有效处置,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效果
原文传递
韶关市消除疟疾后监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崔文娟 刘国生 +4 位作者 胡国超 徐亮 何斌环 丰建国 罗金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分析2015—2016年韶关市疟疾疫情监测情况,评价疟疾防控效果,为制定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15—2016年"三热"病人监测、蚊媒监测及病例治疗处置资料,采用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 目的分析2015—2016年韶关市疟疾疫情监测情况,评价疟疾防控效果,为制定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15—2016年"三热"病人监测、蚊媒监测及病例治疗处置资料,采用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2015—2016年,韶关市共监测检查"三热"病人5 033例,发现疟疾病例4例,平均阳性率0.08%,均为境外输入病例。2015—2016年的血检效率1 258.25∶1。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病人的血检效率25.75∶1,而临床初诊为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效率为0,工作量却是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病人的48倍。随着疟疾发病率的下降,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也在下降,导致血检效率的低下,如何提高血检效率是消除疟疾后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病例正规治疗及对疫点规范处置,未出现本地感染二代病例。蚊媒监测均为中华按蚊。结论在消除疟疾后阶段,由于仍有个别输入性病例,应加强诊治及疫情处置能力的建设,简化血检对象开展有效监测,建议血检对象为流动人口中的疟疾和疑似疟疾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疟疾 监测 输入性病例
原文传递
水痘100例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7
作者 何斌环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水痘的病例资料,对水痘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县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水痘疫情资料中的100例水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通过分析水痘的发病特点,对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进... [目的]回顾性分析水痘的病例资料,对水痘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县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水痘疫情资料中的100例水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通过分析水痘的发病特点,对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水痘的发病季节主要分布于春季、冬季,全年有两个高峰发病时间段,即4—5月、12月至次年1月;发病人群分布以儿童为主;症状以发热、出疹为主,部分患者伴随有前驱症状。100例水痘病例中,具有水痘疫苗接种史的病例5例,无接种史84例,接种史不详11例。有37例接受病原学监测,检出25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病例以学龄儿童为主,有24例,占96%,均无疫苗接种史。[结论]水痘的传染性较强,在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高发季节为春、冬两季,高危人群为学龄儿童。为减少水痘疫情暴发,应加强学龄儿童的水痘疫苗接种及查漏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疫情 预防医学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