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精降压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史雯 马海娟 +4 位作者 何晋涛 董蕾 刘瑶 赵会灵 邢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6-1262,共7页
目的观察黄精降压汤对气虚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血压和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精降压汤口服,2... 目的观察黄精降压汤对气虚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血压和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精降压汤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诊室血压(OBPM)、家庭血压(HBPM)、24 h动态血压(ABPM)、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1);2组OBPM、HBMP均显著下降(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ABPM明显降低(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以及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高血压、失眠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精降压汤联合氨氯地平可改善气虚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的症状,降低血压,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缓解日间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失眠 气虚型 黄精降压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H型高血压亚组分析
2
作者 史雯 马海娟 +4 位作者 何晋涛 董蕾 刘瑶 赵会灵 邢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69-774,共6页
目的观察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亚组疗效分析。方法从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项目中选取同型胱氨酸(Hcy)≥10μmol·L-1的亚组人群65例患者进行确证性亚组分析。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亚组疗效分析。方法从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项目中选取同型胱氨酸(Hcy)≥10μmol·L-1的亚组人群65例患者进行确证性亚组分析。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5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每日2次,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诊室血压、家庭血压、24 h动态血压SBP值、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黄精降压汤可明显改善气虚型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值,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自拟黄精降压汤 气虚型 确证性亚组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早期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行卒中分型指导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晋涛 李尧 +2 位作者 唐华 白维 刘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分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经CT检查后拟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163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入院后即行TCD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分型并针对性治疗;对照组入院时行经验性治...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分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经CT检查后拟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163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入院后即行TCD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分型并针对性治疗;对照组入院时行经验性治疗,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卒中分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2周后NIHSS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2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入院时NIHSS评分与入院2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3<0.05);对照组入院时NIHSS评分与入院2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313>0.05)。组间分析,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病情无明显改善,研究组在治疗前后显现病情改善趋势。其中TCD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亚组中,研究组与对照组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0.05)。结论急性卒中早期根据TCD检查行卒中分型并个体化治疗较经验性治疗有更好疗效,而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尤其伴发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能有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卒中 NIHSS量表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血管微栓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晋涛 李尧 +3 位作者 唐华 白维 刘阳 张娟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9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血管微栓子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每组各50例。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及10mg剂量降脂治疗。同时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及第7天再行微栓子监测,观察栓子...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血管微栓子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每组各50例。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20mg及10mg剂量降脂治疗。同时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及第7天再行微栓子监测,观察栓子数目变化。并观察入院第2天及1周后LDL-C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10mg,20mg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幅度分别45.24%﹑50.87%,阿托伐他汀在短期内均能使LDL平均降幅在40%以上;不同剂量他汀组微栓子数量减少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卒中早期均能达到强化降脂作用,并减少微栓子数量,但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幅度更大,建议在卒中早期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然后根据个体变化进行剂量调整,以达到更好的降脂标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降脂 经颅多普勒超声 微栓子监测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11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何晋涛 杨恩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016-1017,共2页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社区40岁以上人群脑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尧 何晋涛 +1 位作者 成冰 王春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研究40岁以上人群脑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及分布规律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40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颈动脉双功能彩超检测颅内外动脉,以NASCET方法... 目的研究40岁以上人群脑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及分布规律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40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颈动脉双功能彩超检测颅内外动脉,以NASCET方法判断狭窄程度。结果男、女两性及总体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75岁组男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和吸烟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和吸烟等有关系,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脑动脉狭窄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晶晶 李尧 +5 位作者 吴继星 何晋涛 唐华 白维 刘阳 张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7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2例,根据有无CMB将...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2例,根据有无CMB将患者分为有CMB组(83例)和无CMB组(219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02例患者中,合并有CMB者83例(27.5%),其中年龄(t=3.67,P<0.001)、高血压(χ2=4.76,P=0.03)、卒中史(χ2=5.46,P=0.02)、纤维蛋白原(t=2.33,P=0.02)、腔隙性脑梗死数目(Z=-5.04,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Z=-7.88,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比值比(oddsratio,OR)1.46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366~1.602;P=0.037]、腔隙性脑梗死数目(OR1.636,95%CI1.200~2.231;P=0.002)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OR1.700,95%CI1.502~1.980;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B的发生与纤维蛋白原含量、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微出血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病变前交通动脉侧支代偿开放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尧 何晋涛 +1 位作者 成冰 唐华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性病变时前交通动脉(ACoA)侧支代偿是否开放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颈动脉重度狭窄(≥70%)闭塞患者102例,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定颈动脉与合并其他动脉病变情况及ACoA侧支开通情况,对影响ACoA侧...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性病变时前交通动脉(ACoA)侧支代偿是否开放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颈动脉重度狭窄(≥70%)闭塞患者102例,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定颈动脉与合并其他动脉病变情况及ACoA侧支开通情况,对影响ACoA侧支开通的因素做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以确定ACoA侧支开通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02例中,出现ACoA60例。颈动脉病变AcoA开通率为58.8%,狭窄程度加重ACoA开放增加,但合并颅内动脉病变使ACoA开放减少。结论单侧颈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加重,ACoA开放增加;合并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时,不利于ACoA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侧支血流的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尧 何晋涛 +6 位作者 成冰 吴继星 侯晶晶 唐华 白维 刘阳 张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0期81-82,93,共3页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代偿能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单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41例,依据DSA侧支分级分为完全代偿组...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代偿能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单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41例,依据DSA侧支分级分为完全代偿组和不完全代偿组,计算患侧大脑中动脉(MCA)与健侧MCA峰值流速的比值(dVMCA/nVMCA),及患侧MCA与健侧MCA搏动指数的比值(dPIMCA/nPIMCA),比较代偿是否完全时,峰值流速比值和搏动指数比值的不同,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并分析TCD血流指标与侧支类别、数量的关系。结果 TCD与DSA比较,评价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代偿较完全,dVMCA/nVMCA>0.65时,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75%,dPIMCA/nPIMCA>0.60时,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dVMCA/nVMCA、dPIMCA/nPIMCA与侧支开放的数目无关。结论 TCD能够通过血液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血流代偿的程度,能够反映半球的灌注情况,评价侧支血流的多少比评价开放侧支的数量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单侧颈动脉闭塞脑梗死和侧支代偿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尧 何晋涛 +5 位作者 吴继星 侯晶晶 唐华 白维 刘阳 张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闭塞颈动脉同侧半球的梗死情况,分析不同侧支的代偿能力,增进我们对梗死机制的理解。方法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闭塞颈动脉同侧半球的梗死情况,分析不同侧支的代偿能力,增进我们对梗死机制的理解。方法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患者,将颈动脉闭塞同侧的大脑半球分为大脑中动脉皮层区域、前皮层分水岭区域、后皮层分水岭区域、内分水岭区域、穿支动脉供血区域,比较各个解剖区域发生梗死情况,并分析侧支代偿种类和不同解剖部位梗死的关系。结果颈动脉闭塞时,内分水岭区发生梗死最多见19例(44.2%),8例前皮层分水岭梗死有6例伴有内分水岭区梗死。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出现是减少内分水岭区梗死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dd ratio,OR)为0.2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在0.058~0.833间,P=0.027]。结论颈动脉闭塞时,内分水岭区发生梗死最多见,提示内分水岭区是对血流下降最敏感的区域。PCoA开放能够减少内分水岭区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血液动力学 脑缺血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娟 何晋涛 李尧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69-69,共1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与健康体检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与健康体检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的早期干预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下载PDF
神经白塞氏病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班宇侠 何晋涛 吴继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513-514,共2页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神经型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检查及脑血流评价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振华 何晋涛 +3 位作者 贾志荣 石昕 王薇薇 黄一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2192-2196,共5页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住神经加强病房(N-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2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两组,入院后应用海神肌电...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住神经加强病房(N-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2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两组,入院后应用海神肌电图仪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并根据CANT分为Ⅰ、Ⅱ、Ⅲ三级,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太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olar 2000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床旁持续脑电图监护,采用Young的脑电图分级标准进行脑电图分级,比较重症组、非重症组脑电图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电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Nicolet-EME TC-2002-Ⅲ型经颅多普勒仪,选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通过颞窗或眼窗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并根据血流速度分为:(1)血流速度增高组;(2)血流速度减低组;(3)血流速度正常组。并比较血流速度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重症组病死率为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死亡率22.22%,而非重症组,其良好率为33.33%,好转率为44.44%,均明显好于重症组。(2)重症组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Ⅲ级者,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其病死率高,预后不良,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3)32例脑血管患者进行持续脑电图监测,结果发现多数表现为YoungⅠ、Ⅱ级,Ⅱ级者病死率(63.64%)明显比Ⅰ级(14.29%)高,而脑电图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4)经颅多普勒表现为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减低或血流速度正常者与其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持续床旁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可准确、客观地评价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指导治疗,血流速度与重症脑血管病病情轻、重,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神经生理学 脑血流
原文传递
小剂量尿激酶和肝素治疗超早期后急性脑梗塞的分析
14
作者 应乐群 李尧 +1 位作者 梅琳 何晋涛 《首都医药》 2000年第11期41-41,共1页
溶栓治疗脑梗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降低脑梗塞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给药的途径、时间、剂量仍在探索之中,这是当今世界各国医学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超早期溶栓危险性大,且受时间限制,很难普遍开展。我院... 溶栓治疗脑梗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降低脑梗塞致残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给药的途径、时间、剂量仍在探索之中,这是当今世界各国医学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超早期溶栓危险性大,且受时间限制,很难普遍开展。我院对45例超早期后急性脑梗塞病人用小剂量尿激酶和肝素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溶栓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为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的住院病人,均为超早期后急性脑梗塞病人,发病时间在12小时至5天。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4.4岁。治疗前查头颅CT示脑梗塞,无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小剂量尿激酶 肝素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