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形钢板与纯钛爪形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张荣灿 何武兵 +2 位作者 陈品华 王若礼 何雪义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676-680,共5页
目的比较1/3管形钢板与纯钛爪形环抱器在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5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72例多发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使用内固定材料类型分为1/... 目的比较1/3管形钢板与纯钛爪形环抱器在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5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治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72例多发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使用内固定材料类型分为1/3管形钢板组(钢板组)和纯钛爪形环抱器组(环抱器组)。其中钢板组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32~72岁,平均51.6岁;环抱器组37例,男性29,女性8例;年龄34~79岁,平均52.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6例,高处坠落伤18例,钝器伤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率、引流管置管天数、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费用、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钢板组手术时间(112.43±31.09)min长于环抱器组(91.49±29.69)min,术中出血量(86.60±54.10)mL多于环抱器组(61.40±39.80)mL,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率61.50%高于环抱器组38.50%,平均置管天数(5.0±2.5)d长于环抱器组(4.2±2.4)d,住院天数(20.5±10.3)d多于环抱器组(12.1±4.1)d,住院费用(5.76±2.39)万元高于环抱器组(2.74±1.04)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费用主要与采用的手术方式和术中出血量有关。钢板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较环抱器组低(P<0.05),而两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纯钛爪形环抱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相对1/3管形钢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但术后慢性疼痛率高,具有更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环抱器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诊疗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何武兵 陈锋 +2 位作者 雷钦亮 何雪义 朱毅仁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01-407,共7页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往往合并危及生命的多发伤,易造成软组织感染、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给社会、医疗服务带来负担。作者于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目的是总...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往往合并危及生命的多发伤,易造成软组织感染、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给社会、医疗服务带来负担。作者于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目的是总结和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流行病学、分型、早期评估与处理、治疗原则和策略。创伤早期遵循“快速不耽误”和“全面不遗漏”的原则,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结合开放性损伤严重程度的分型,对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处置,可以显著降低可预防性死亡。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策略是采用损害控制外科和损害控制复苏的理念,实施分阶段救治策略,即在急诊进行伤情评估,严格掌握截肢指征,彻底清创缝合和(或)外固定等创伤控制治疗,待病情改善后二期进行最终内固定和伤口闭合,可以明显提高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救治效果,降低伤残率和伤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损害控制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武兵 施能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B08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骶骨 骨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骨肉瘤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武兵 陈丽红 +1 位作者 张旭鸣 施能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P16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及15例正常骨质标本的P16蛋白表达,运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骨软骨瘤...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P16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及15例正常骨质标本的P16蛋白表达,运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骨软骨瘤和正常骨质(P<0.05),在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侵袭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P>0.05)。凋亡指数(AI)在骨肉瘤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降低(P=0.048);纤维型和其他类型组比软骨母细胞型组明显降低(P=0.031);骨肉瘤Ⅱ级和Ⅲ级组比Ⅰ级组明显降低(P<0.05)。骨肉瘤中P16蛋白和AI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r=0.425,P=0.002)。结论抑癌基因p16在骨肉瘤中随着组织学分级的降低,阳性表达率有降低趋势,P16蛋白的失活可能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过程,测定P16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基因 p16 肿瘤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周围血管严重创伤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武兵 张旭鸣 +4 位作者 陈曙光 柯铁 林昊 林世水 邱美光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血管损伤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经常发生,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快速明确诊断是血管损伤治疗抢救的前提,急救处理得当是血管损伤治疗抢救的基础,已成为治疗血管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正确的血管重建手术是治疗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经常发生,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快速明确诊断是血管损伤治疗抢救的前提,急救处理得当是血管损伤治疗抢救的基础,已成为治疗血管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正确的血管重建手术是治疗血管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和关键,有效术后处理、防治并发症是血管损伤治疗成功的保障。手术不及时和伴有广泛的骨骼、神经、软组织损伤及感染程度是截肢率增高、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诊断 抢救 手术治疗 教训
下载PDF
移动方舱医院医学设备的保障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武兵 朱晓婧 +3 位作者 林孟波 许玮 喻海燕 陈锋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41-43,共3页
灾害救援行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援装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救援队-般会配置搜索、营救、医疗、保障四大类专用设备.其中的医疗设备是医学救援装备的核心,代表着医学救援的能力和水平,主要配备轻便、防水、防潮、抗摔打、易于... 灾害救援行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援装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救援队-般会配置搜索、营救、医疗、保障四大类专用设备.其中的医疗设备是医学救援装备的核心,代表着医学救援的能力和水平,主要配备轻便、防水、防潮、抗摔打、易于操作、便于维修、适应实战需求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救援 移动方舱医院 设备
下载PDF
生存素在骨肉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武兵 施能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67-168,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生存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 2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及15例正常骨质标本的生存素蛋白表达。 结果 生存素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骨软骨瘤和正常骨质(P &... 目的 探讨生存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 2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及15例正常骨质标本的生存素蛋白表达。 结果 生存素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骨软骨瘤和正常骨质(P <0 .0 5 ) ,在肿瘤的侵袭转移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而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结论 生存素在侵袭转移的骨肉瘤呈高表达,提示其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生存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的灾害救援
8
作者 何武兵 陈锋 +4 位作者 张旭鸣 施爱平 王晓萍 戴木森 林才经 《海峡药学》 201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的灾害救援的规律和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综合性医院急救中心对疫期发热病人,光气泄漏事件和公交车爆炸事故的的救治过程。结果疫期发热需医学观察病例69例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4±2.6d,住院期间均按...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的灾害救援的规律和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综合性医院急救中心对疫期发热病人,光气泄漏事件和公交车爆炸事故的的救治过程。结果疫期发热需医学观察病例69例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4±2.6d,住院期间均按非典病例进行排查及鉴别诊断。光气泄漏事件561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的410例,其中343例胸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肺纹理增多增粗等改变,经治疗33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12例无吸收但也无明显的进展,2例患者肺部并发感染,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公交车内爆炸事故伤者在我院治疗的29例均治愈出院,无发生死亡。开放性骨折并发骨髓炎1例;眼球贯通伤者视力丧失;鼓膜损伤者听力均大部分恢复;尺神经损伤1例拒绝2期手术;肺爆震伤3例均恢复良好。结论改进和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及医学救援水平,现场组织管理是关键,科学制定预案是前提,全面救治和重点救治相结合的一体化和互助式治疗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医学救援 现场组织管理 全面救治和重点救治 一体化和互助式治疗
下载PDF
骨肉瘤中生存素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9
作者 何武兵 陈丽红 +1 位作者 张旭鸣 施能木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2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及15例正常骨质标本的生存素蛋白表达,运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生存素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骨软...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及15例正常骨质标本的生存素蛋白表达,运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生存素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骨软骨瘤和正常骨质(P<0.05),在肿瘤的侵袭转移方面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AI(凋亡指数)在骨肉瘤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降低(P=0.048);纤维型和其他类型组较软骨母细胞型组明显降低(P=0.031);骨肉瘤Ⅱ级和Ⅲ级组比Ⅰ级组明显降低(P<0.05)。骨肉瘤中生存素蛋白表达和AI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生存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生存素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生存素蛋白 TUNEL法 免疫组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46例报告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旭鸣 何武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2-744,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分型及其特点、手术方法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及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1996—2006年6月146例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患者,男98例,女48例,平均年龄38.60岁(8—84)岁,锁骨内1/3骨折9例,锁骨中1/...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分型及其特点、手术方法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及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1996—2006年6月146例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患者,男98例,女48例,平均年龄38.60岁(8—84)岁,锁骨内1/3骨折9例,锁骨中1/3骨折115例,锁骨外1/3骨折22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7例,血管损伤4例,并有其它骨折者16例,陈旧骨折7例。手术指征: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陈旧骨折不愈合;锁骨外1/3骨折或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折裂;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压迫皮肤;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痛苦。手术方法:内中1/3锁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AO或同类重建板内固定;粉碎骨折采用螺钉固定大碟形骨块,或钢丝临时捆扎,将多块骨折先变成3部分骨折、2部分骨折、最后钢板固定,远端尽量能固定3枚螺丝钉。外1/3骨折尤其伴有韧带损伤者,采用钢板或锁骨钩钢板固定,后者疗效更好,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锻炼肩关节。术后评价:对其外观、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功能、患病期间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Neer评定标准,本组经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优96例,65.75%,良50例,34.24%,全组100%骨折在术后2—3个月达骨性愈合,外观正常,肩带无狭窄,局部不形成巨大骨痂,无神经血管压迫症状,患病期间生活质量高。[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多发肋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旭鸣 陈曙光 +3 位作者 柯铁 何武兵 林昊 庄颖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69-370,共2页
关键词 肋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长管骨骨折分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世水 何武兵 +3 位作者 许志贤 林昊 邱美光 张旭鸣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四肢闭合性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四肢长管骨骨折早期行单臂支架临时外固定的患者,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18~70岁,...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四肢闭合性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四肢长管骨骨折早期行单臂支架临时外固定的患者,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18~70岁,平均47岁。待全身病情稳定、局部软组织损伤改善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终确定性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6d。二期确定性内固定治疗前2例出现钉道感染。内固定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切口3例出现感染,总体感染率为5.2%。结论早期采用临时外固定支架没有增加最终确定性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率,有利于闭合性长管骨骨折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管骨骨折 多发伤 支架 内固定
下载PDF
预防跟骨骨折外侧切口术后早期并发软组织问题的临床经验及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玮 张旭鸣 +3 位作者 施爱平 柯铁 何武兵 庄颖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选取外侧切口术后早期并发的软组织问题是否不可避免,是否可通过外科操作等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集Sanders分型Ⅱ~Ⅳ型跟骨骨折33例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外侧改良"L"形切口,通过合...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选取外侧切口术后早期并发的软组织问题是否不可避免,是否可通过外科操作等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集Sanders分型Ⅱ~Ⅳ型跟骨骨折33例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外侧改良"L"形切口,通过合理的外科手术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33例中27例为甲级愈合,5例为乙级愈合,1例为丁级愈合。结论通过改良切口设计、合理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术后处理,可减少跟骨骨折外侧切口术后早期并发软组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口 软组织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曙光 张旭鸣 +1 位作者 何武兵 林世水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7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10年1月,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按照Evans分类ⅢA9例、ⅢB15例、Ⅳ1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80.7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10年1月,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按照Evans分类ⅢA9例、ⅢB15例、Ⅳ1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80.71±9.64)min,出血(392.86±78.72)ml。结果:术后随访6~72个月,其中3例失访,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14例,良12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 置换术 老年
下载PDF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旭鸣 邱美光 +4 位作者 林世水 庄颖峰 何武兵 陈曙光 施爱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6月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73例(平均ISS≥27分)临床资料,早期采用控制出血、骨折临时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等损害控制措施救...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6月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73例(平均ISS≥27分)临床资料,早期采用控制出血、骨折临时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结果 73例患者中,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入院后11h,1例因ARDS死于术后24h,2例因伤后第3、6天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未予以早期积极救治死于入院后2h内;66例存活(90.4%),死亡7例(9.6%)。结论及时控制出血、早期骨折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等措施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伤员有很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骨折 早期救治
下载PDF
维生素K2促进BM-MSCs成骨分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志贤 何武兵 +4 位作者 柯铁 张永发 傅超锋 蔡加琴 张桂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2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通过CCK-8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维生素K2不同浓度(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μmol/L,10μmol/L)在不同时间(24、48、72 h)对BM-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K2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通过CCK-8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维生素K2不同浓度(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μmol/L,10μmol/L)在不同时间(24、48、72 h)对BM-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运用Q-PCR检测不同浓度维生素K2对BM-MS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BMP-2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维生素K2是否通过成骨信号通路Smad1/5/8、Runx2及Osterix调控BM-MSCs成骨分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1 nmol/L)的维生素K2不影响BM-MSCs的生长活性,中浓度(10 nmol/L,100 nmol/L,1μmol/L)明显促进BM-MSCs的生长,高浓度(10μmol/L)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P<0.05)。中浓度范围的维生素K2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BM-MSCs成骨过程中BMP-2 mRNA表达及钙结节的形成,且1μmol/L的维生素K2明显促进BM-MSCs的Smad1/5/8、Runx2及Osterix蛋白水平。结论维生素K2能够促进BM-MSCs的成骨分化,并且可能通过成骨信号轴BMP-2/Smad/Runx2/Osterix来调控BM-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BM-MSCs 成骨分化 BMP-2
下载PDF
微创钢板接骨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志贤 何武兵 +2 位作者 柯铁 张旭鸣 张永发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与顺行交锁髓内钉(LIN)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6例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32例采用MIPO治疗(微创钢板组),34例采用闭合复位顺...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与顺行交锁髓内钉(LIN)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6例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32例采用MIPO治疗(微创钢板组),34例采用闭合复位顺行LIN内固定治疗(髓内钉组)。微创钢板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8~62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8例。髓内钉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6~63岁,平均43.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微创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1.1±8.4)min和(72.5±7.9)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6.6±23.9)mL和(223.1±23.9)mL(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8.7±1.6)d和(9.1±1.4)d(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2±1.7)周和(15.4±1.8)周(P<0.05)。术后12个月微创钢板组和髓内钉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分别为(90.8±4.1)分和(87.1±3.0)分(P<0.05),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分别为(94.2±2.2)分和(94.2±3.6)分(P>0.05)。术后并发症:髓内钉组并发切口感染1例,微创钢板组未并发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并发肩关节痛4例,微创钢板组无一例出现肩关节痛(P<0.05);髓内钉组并发桡神经损伤2例,微创钢板组1例(P>0.05)。结论MIPO与顺行LIN内固定术均可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应用MIPO技术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微创钢板接骨术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肱骨远端C型骨折45例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志贤 张旭鸣 +1 位作者 何武兵 林昊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舌瓣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经肱三头肌舌瓣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按照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肘术后功能。结果 4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中40例肘关节...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舌瓣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经肱三头肌舌瓣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按照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肘术后功能。结果 4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中40例肘关节功能评分达到优良,优良率88.9%。结论肱三头肌舌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肱三头肌舌瓣入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应用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翔 张旭鸣 +2 位作者 何武兵 林昊 许玮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7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及双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53例单节段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无脊髓神经损伤),根据手术入路...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及双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53例单节段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无脊髓神经损伤),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穿刺组(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及双侧穿刺组(双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术中操作情况如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时间及骨水泥用量。结果:本组53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2个月,术后两组病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度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两组病例在术后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穿刺组较单侧穿刺组骨水泥用量多,手术时间长(P<0.05)。结论:采用经单侧穿刺入路手术时间方面优于双侧穿刺入路,双侧穿刺入路骨水泥用量较多,填充量较单侧穿刺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 双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Cobb角度 骨水泥 VAS评分
下载PDF
3D打印实体模型在创伤骨科困难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玮 张旭鸣 +6 位作者 林昊 林世水 何武兵 柯铁 杨新 蔡鸿儒 高翔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评价3D打印实体模型在创伤骨科困难手术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凡是符合纳入标准的复杂创伤骨科手术的病例均行薄层CT扫描,3D打印实体模型后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手术。结果通过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降低了手术难度... 目的评价3D打印实体模型在创伤骨科困难手术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凡是符合纳入标准的复杂创伤骨科手术的病例均行薄层CT扫描,3D打印实体模型后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手术。结果通过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医源性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结论 3D打印实体模型在创伤骨科困难手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术前优化设计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术中导航,从而精确化、个性化手术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创伤骨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